广东大花白猪及其杂种后代生长发育的研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用42头广东大花白品种猪、杂种一代猪(巴克夏品种公猪×广东大花白品种母猪)以及回交自繁后代猪(大花白品种公猪×巴杂一代母猪,并经横交自群繁殖)的去势小公猪,分三组,每组14头进行试验。观察三组猪从出生至12月分期间的增重、发育,饲料利用效能,同时把每组试验分别于出生、2、4、6、8、10及12月令等7个阶段每次屠宰二头,进行尸体分解,研究其骨骼、皮肤、肌肉,内部主要器官及组织的生长。 试验证明,回交自繁后代猪在增重、发育、饲料利用效能及产肉性能上均比大花白猪有明显的改进。对肌肉生长的观察,表明大花白猪的肌肉生长期限比回交自繁后代猪和杂种一代猪短暂;而脂肪的生长期,大花白猪又比回交自繁后代猪及杂种一代猪早且强烈。 头骨、颈椎等前部骨骼为早期生长的骨骼,早期令时生长己趋于稳定;而离头骨越远的脊椎骨(如腰、荐椎)均属于后期生长强烈的骨骼。四肢骨中以靠近脊椎骨的肩胛骨、肱骨、盆骨及股骨为后期生长迅速的骨骼。 臀部肌肉是在后期生长最为强烈,在回交自繁后代猪及杂种一代猪中得到证实。皮下脂肪的生长是随着年令的增长从体躯中部向体躯后部渐次加强。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李永琛,黄伟胜,张作龄,吴显华,张天佑.广东大花白猪及其杂种后代生长发育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0,(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