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锈钠(对氨基苯磺酸钠)的研究——Ⅱ.~(35)S—对氨基苯磺酸钠透入花生的内吸活性及其在土壤中的移动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用对氨基苯磺酸钠(Ⅰ)和对氨基苯磺酸(Ⅱ)的内吸活性进行了研究,(Ⅰ)比(Ⅱ)易于从叶面透入花生植株内部,二者的内吸量分别为0.1352微克/毫克,叶干重和0.0772微克/毫克,叶干重。Ⅰ进入后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是均匀的,在喷药后第8天测定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的药量分别为0.1043,0.1070和0.1024微克/毫克,叶干重。喷药后15天的分别为0.0972,0.0797和0.0765微克/毫克,叶干重。 Ⅰ的向顶性运转极为明显,向基性运转不明显,从植株地上部枝叶向根部运转的药量仅为施药量的0.25%,但短距离的移动还比较明显,更可以向横移动。因此对喷药均匀度的要求不高。 花生种子用Ⅰ拌后当天播种与拌后贮存3天后才播种。在这两种处理中,药剂透入并运转到苗的地上部枝叶的量分别为2.4628~2.6200微克/株和1.8654~1.8664微克/株。因此,用于拌种时拌后不要贮存,以当天播种为宜。 Ⅰ容易被根部吸收并运转到地上部枝叶中。在Ⅰ中加入“吐温80”(Ⅲ)或胶体硫(Ⅳ)(含大量造纸废液),可提高其在土壤中深透移动,在20厘米土层中的滞留药量分别为Ⅰ:3.41%,Ⅲ:2.58%,Ⅳ:2.74%;在浇土防病中的防效分别为Ⅰ:59.45%,Ⅳ:92.52%。这就进一步说明,敌锈钠和胶体硫混合使用是很理想的。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林孔勋,郑仲,邓志群.敌锈钠(对氨基苯磺酸钠)的研究——Ⅱ.~(35)S—对氨基苯磺酸钠透入花生的内吸活性及其在土壤中的移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1,(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