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层在针刺镇痛中作用的研究——Ⅲ.电针对黄牛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慢成分影响的初步观察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本实验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黄牛胫神经以模拟后肢疼痛性刺激,并寻找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投射区,以此诱发电位的慢成分作为疼痛的指标,观察电针对该诱发电位的影响。并比较镇痛剂度冷丁对该电位的作用。15头成年黄牛实验结果表明:黄牛胫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的投射区在薛氏裂中支上前方的中薛氏回(Middle Sylvian Gyrus)上。最大诱发电位的范围为5×8毫米,边缘不规则。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胫神经可在对侧大脑皮层投射区记录到一个合有决、慢成分的诱发电位。快成分潜伏期为20~40毫秒,慢成分的潜伏期为250~300毫秒。在“百会”、“肾门”穴组电针可完全抑制胫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的快、慢成分。在前肢的“抡风”、“三阳络”穴组电针则不能或只能部分抑制胫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的快、慢成分。镇痛剂度冷丁可完全抑制胫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的慢成分,对快成分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后本文就电针、度冷丁对皮层诱发电位的慢成分的影响讨论了大脑皮层在镇痛过程中的作用。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吴剑新.大脑皮层在针刺镇痛中作用的研究——Ⅲ.电针对黄牛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慢成分影响的初步观察[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6,(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