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对稻瘟病菌群体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Rice Resistance to Magnaporthe grisea Populations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用生物间遗传学关于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分析的方法,结合传统的鉴别寄主方法对广东省部分参加区试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用于抗性鉴定的稻瘟病菌群体是1998年采集于广东省各地稻瘟病区的田间菌株,共100株.根据菌株在全国统一的鉴别寄主上的反应,探明该群体的致病性结构包括4群10个中国生理小种,其中ZG1是最优势小种,频率为31%,ZCl3和ZCl5次之,频率分别为28%和21%.将这一群体的菌株分别接种到参加区试的14个杂交稻组合上,毒力频率较低的有优优8821、培杂桂99、今优71、优优122、粤优8号、青优303、湛8S*303、培杂67、优优303和优澄2号共10个,是高抗的杂交稻组合.对这些高抗组合的联合致病性分析表明,只有34对搭配的联合抗病性系数大于0.80、联合毒性系数等于0,被评价为高抗稻瘟病的搭配,可以在生产推广中搭配使用.依据湛8S*303和优澄2号等同时具有较高的联合抗病性系数和联合毒性系数,可推测它们具有较为相似的抗感病性遗传背景.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潘汝谦,康必鉴.水稻对稻瘟病菌群体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4(2):30-3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2002-07-02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