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伍丕舜.正交试验设计的误差与效率及其分析方法的探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3(2).
[2]莫惠栋.植物育种中的试验设计:小区技术概要[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2(3).
[3]水平数不等的试验[J].辽宁农业科学
[4]刘旭华,杜晓林,张录达.Excel软件在《试验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0,17(2):36-39.
[5]黄冰艳 王瑞芳.加权联合方差分析法在作物区域试验分析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1992(2):18-19.
[6]陆强.作物良种良法区域试验的正交设计与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2).
[7]罗鸣福.试验设计在林业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1984(3).
[8]卢恩双,宋世德,郭满才.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的几个问题[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5):110-113.
[9]罗鸣福.试验设计在林业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1984(1).
[10]焦志勇,周绍美.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J].山东农业科学,1989(2):46-49.
[11]凌树洪 张泽生.多点田间试验结果的联合分析——早籼二九青喷施稀土的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1989(1):44-48.
[12]谭义海,李琳,邱秀云.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水沙分离试验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0,33(6):521-526.
[13]饶心,张国忠,胡月,吴玮.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含蜡原油的屈服应力[J].油气储运,2009,28(11).
[14]潘玉春.现代生物统计方法在动物饲养料学中的应用——饲养和营养试验中的多指标综合分析方法[J].饲料博览,1993(4).
[15]黄颖,颜亨梅.模拟不同因素对狼蛛嗅觉器官定位猎物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9).
[16]丁长命,张镇铭,陈文岳,俞祥群,管耀祖,吴岳千.粳杂"八优161"优化配套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2(3):23-24.
[17]郭长华,王笃学,魏金琪.药物防治仔猪黄白痢试验[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2).
[18]纳添仓.不同切块马铃薯对试验精确度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88-89.
[19]吴文革,阮新民,施伏芝.不同施氮水平对中籼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5).
[20]姚义,霍中洋,张洪程,夏炎,倪晓诚,戴其根,许柯,魏海燕,肖跃成,王显.播期对麦茬直播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5):3098-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