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24(1):1-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01
Abstract:对4个不同类型的籼粳型品系与籼型常规水稻,籼型光温敏不育系杂交F1的育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籼粳型品系的亲籼性均比对照02428的高,与籼型测验种杂交产生的F1杂种表现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4个籼粳型品系与光温敏不育系杂交,F1杂种也表现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育性,表明这些籼粳型品系对光温敏不育性具有恢复能力。可以用于两系杂交水稻的育种中。
2003, 24(1):4-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02
Abstract:利用光谱仪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测量不同氮素水平及不同时期水稻叶片的光谱反射率,测算叶面积指数LAI;利用生化方法测量相应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稻叶面积指数与光谱变量,叶片生化成分与光谱变量及叶面积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叶面积指数与比值植被拽数RVI及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呈显著相关,不同氮素水平的水稻叶片的叶绿素,蛋白质及纤维素含量与LAI之间的R^2在抽穗期均达到0.75以上,其中叶绿素,纤维素含量与光谱变量的相关达显著水平,不同时期纤维素与光谱变量及LAI之间相关达显著水平,从而证明通过光谱法可以推算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纤维素含量。
2003, 24(1):8-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03
Abstract:在旱棚控制供水条件下,对丘陵半干旱区氮(N),磷(P),水(W)及其耦合作用的产量效应进行了3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供水不足时,水分是影响春小麦产量的主导因素;而供水充足时,N肥对产量的影响作用更敏感,N,P,W3个单因素对春小麦均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符合报酬递减率,N,W之间存在正耦合效应,供水不足时,过多施用N肥易加剧作物的干旱胁迫作用;N,P之间表现为负交互效应,低P高N同样能取得较高产量;P,W之间表现为负交互作用,缺水时增施P肥可提高春小麦的抗旱能力,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出了丘陵半干旱区春小麦水肥管理优化方案。
2003, 24(1):13-1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04
Abstract: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对青花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花蕾的雄蕊,雌蕊,花萼和花瓣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多酚氧化酶(PPO)和儿茶酚氧化酶(CAO)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4种同工酶谱不仅在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有明显差异。而且在不育系或保持系内 花蕾不同部位之间也有明显差异。表现为花蕾的POD,CAO同工酶在不育系的谱带数多。而保持系谱带数少,PPO,SOD同工酶则正好相反,4种同工酶在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雄蕊上。
曾曙才 , 苏志尧 , 谢正生 , 古炎坤 , 陈北光 , 林书豪
2003, 24(1):16-1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05
Abstract:对广州白云山风景区主要林分类型的生产力及吸碳放氧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各主要林分总生物量、总吸碳量和总释氧量大小顺序为木荷石栎混交林>木荷林>中华锥林>大叶相思林>马尾松林>马占相思林>黧蒴林>降真香林>尖叶杜英林>加勒比松林.各林分生产力、年均吸碳量和年均释氧量大小顺序均为马占相思林>黧蒴林>大叶相思林>木荷石栎混交林>木荷林>尖叶杜英林>中华锥林>降真香林>加勒比松林>马尾松林.表明速生阔叶林的吸碳放氧能力比针叶林强;处于速生期的阔叶树人工林的吸碳放氧能力比天然次生近熟林强.
2003, 24(1):20-2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06
Abstract:用模拟污水在自制的活性污泥系统装置中进行不同投配比的回流剩余活性污泥(WAS)至初沉池的动态小试,当污泥的投配比为0.030g/L时,污水中Cu,Zn,Ni3种金属离子在初沉池分别可获得59%,39%和20%的去除率,总系统对污水中Cu,Zn,Ni的去除率比没有WAS回流时分别提高了23%。17%和11%,另外,回流WAS系统也改善了系统对污水中CODcr的去除率,试验结果表明将部分WAS回流至初沉池吸附去除重金属是可行和有效的。
2003, 24(1):24-2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07
Abstract:采用抗利富平的水稻基腐病菌株REch7研究了病菌的越冬存活,侵染及病菌的存在部位,结果表明:水妥基腐病菌可在土壤,田水及病残体中存活,但主要越冬场所为病稻草及含病残体的土壤,病菌可以从受伤的根,茎和叶鞘侵入,但以根系侵入为主,植株受伤对病菌侵入非常关键;侵入后1周内,病菌主要集中于根茎基部。
2003, 24(1):27-2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08
Abstract:田间布施绿僵菌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接种式放菌后3个月寄生率达到高峰,未清理蕉园、清理蕉园和对照蕉园象甲成虫寄生率分别为18 60%、14 29%和4 0%.其后未清理蕉园寄生率为8%~16%,清理蕉园寄生率为5%~9%.淹没式放菌处理不同类型蕉株对香蕉假茎象甲均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且处理留头蕉茎的控制作用强于处理成长蕉株.当绿僵菌孢子浓度为8×108mL-1时,成长蕉株、秋季留头蕉茎和冬后留头蕉茎上假茎象甲被绿僵菌寄生所对应的存活率分别为0 3215、0 1286和0 1062,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 3568、0 1415和0 1222.
2003, 24(1):30-3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09
Abstract:通过对广西13个龙眼品种调查及对龙眼树皮的测定分析。明确了荔枝泥蜂透翅蛾(Sphecosesia litchivora)对龙眼不同品种为害有选择性,其中东壁,乌龙岭,普明庵3个品种受害较重,而目前广西推广种植的大乌圆,石硖,储良等品种受害仍较轻;不同龙眼品种受害轻重与其树皮的厚薄,树皮中含石细胞团平均厚度,石细胞团占树皮横切面积及含单宁细胞所占树皮横切面积比例大小有关,龙眼品种树皮越厚,石细胞团厚度越小,石细胞团及单宁细胞占树皮横切面积比例越小者,受害越重。
2003, 24(1):34-37,4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10
Abstract:1998-2000年期间,对白云山风景区进行了昆虫调查和标本采集,并初步鉴定有12月61科105属111种其中有林木害虫17种,天敌昆虫33种,根据景区虫情,提出了控制其森林虫害不成灾的对策。
马安勤 , 钟国华 , 胡美英 , 王强 , 王文祥 , 孙之潭
2003, 24(1):38-4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11
Abstract:以采自新疆的植物骆驼蓬,黄花蒿,艾蒿和采自云南恶性杂草紫茎泽兰为植物材料,研究其提取物对萝卜蚜,菜粉蝶,斜纹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骆驼蓬甲醇提取物10000μg/mL处理后24和48h,萝卜蚜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07%和96.36%,处理后24h;对菜粉蝶5龄幼虫和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0.81%和72.13%,均高于其他3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盆栽试验表明,骆驼蓬甲醇提取物对萝卜蚜防治效果良好。以10000μg/mL。喷施处理后24和48h,防效可达71.34%和89.82%。
2003, 24(1):42-4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12
Abstract:在不同培养基,营养水平,温度,pH条件下测定日本曲霉对高等植物化感作用强度,结果表明:日本曲霉在查氏和马丁氏等人工合成培养基上培养的发酵产物无化感作用,而在马铃薯复合培养基,玉米和燕麦培养基等含有天然植物营养的培养基上培养的发酵产物均能产生化感作用,抑制植物幼苗生长,当植物附近的营养增加时,日本曲霉化感作用显著增强,温度是影响日本曲霉化感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在20-25℃的条件下,日本曲霉的化感作用最强,30℃时,该菌生长最快,但对植物的化感作用大大减弱,15℃时,该菌生长非常缓慢,但比30℃条件下产生的化感作用要强,可见,日本曲霉的化感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养和环境条件。
2003, 24(1):47-4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13
Abstract:在4个抗风品系和7个弱抗风品系之间,对巴西橡胶树成年树主干木材纤维长宽比值,壁腔比值,以及横切面上胶质纤维分布等特征,分别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弱抗风品系相比较,抗风品系木材纤维较粗短。壁较薄,腔径较大;胶质纤维在木材横断面上数量较多且较均称地分布,试验从解剖学方面显示抗风品系成年树主干木材的韧性较弱抗风品系的强。
2003, 24(1):50-5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14
Abstract: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和直接诱导不定芽这两种途径获得了石竹的再生植株,比较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在离体培养中的效应。认为6-BA是诱导长期培养的愈伤组织再分化最有效的外源激素,适宜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5-2.0mg/L之间,当6-BA为1.0mg/L,NAA为0.3mg/L时,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频率最高,小苗生长状况也最好;将6-BA与NAA,IBA,Ad等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可提高诱导效果,增殖继代培养基中6-BA的质量浓度在0.1-0.3mg/L之间为宜,浓度过大,虽然芽增殖数量增多,但苗的畸形化和愈伤化现象严重。
2003, 24(1):53-5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15
Abstract:3种对乙草胺敏感性不同的水稻-华籼占(优质稻,敏感品种),穗灵占(常规稻,抗性品种)和粤优青占(杂优稻,中抗品种),在用乙草胺处理后,测定乙烯释放速率的变化发现,3种水稻在萌发后前5d,生理调节乙烯的释放均受抑制,第6d后则均受促进,其中以华籼占受影响最严重,穗灵占受影响最轻微,粤优青占居中,据此认为,水稻幼苗生理调节乙烯的释放受干扰,是水稻幼苗会发生乙草胺药害的生理原因之一。
2003, 24(1):56-5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16
Abstract:将白云山风景区的植被景观划分为常绿针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疏林草地,果园5大类型。分析了各种植被景观类型的生态特征。其中,常绿阔叶林的斑块类型丰富。面积差异较小,景观多样性最高,认为应该加强对白云山风景区的生态景观的保护。
李镇魁 , 黄俊泽 , 陈后东 , 薛春泉 , 钟学文 , 冯志坚
2003, 24(1):60-6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17
Abstract:广东省连南板洞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93科615属1182种,其中蕨类植物26科39属66种,裸子植物7科10属12种,被子植物160科566属1104种,这些植物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种,珍稀濒危植物20种;药用植物619种,用材树种146种,观赏植物110种,纤维植物96种,野生水果92种,油脂植物67种,饲料植物55种;药用植物619种,用材树种146种,观赏植物110种,纤维植物96种,野生水果92种,油脂植物67种,饲料植物55种,鞣料植物41种,芳香植物30种,淀粉植物27种,文章分析了其资源特点,并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2003, 24(1):63-6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18
Abstract:通过多年来的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发现深圳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15种,隶属12科13属,分析了这些植物的区系特点,分布状况及濒危原因,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保护对策。
2003, 24(1):67-6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19
Abstract:以粤黄鸡为试验对象。探讨一种鱼腥草复合剂作金霉素替代品的可行性,以不含金霉素和鱼腥草剂,含金霉素和含鱼腥草复合剂等3种饲粮,开展9日龄粤黄鸡的4周饲养试验,代谢试验和体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鱼腥草复合剂在粤黄鸡饲料中添加量为5kg/t时,不降低饲料氮和能量的利用率,因而对粤黄鸡生长无不良影响;能降低试验鸡的死亡率,但随饲喂时间延长其饲喂效果变差;能极显著地降低鸡盲肠内容物中需氧菌的含量。
2003, 24(1):70-7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20
Abstract:提取5株猪O型口蹄疫病菌(FMDV)(L1-L5)的RNA,用1对通用引物经RT-PCR法扩增了5株病毒VP1基因的DNA片段,克隆后通过测序获得其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除L2株外,其余4株(L1,L3,L4和L5)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6.7%-9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9.5%-100%;而L2株与L1,L3,L4和L5株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2.0%-83.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9.7%-90.1%,L1,L3,L4和L5株病毒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经发表的GD/CHA/86,HKN/1/99,HKN/16/96的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5.0%-99.8%,属于同一基因型;而与L2,F29/CHINA及国外大多数毒株相比,属于不同的基因型,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41.0%-82.6%,5株毒株中的L1,L3,L4和L5的主要中和抗原位点140-160,200-213位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推测其有相近的中和单抗表位和相同的抗原性。
2003, 24(1):74-7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21
Abstract:针对华南地区高湿稻谷,试验研究了稻谷的薄层干燥特性,根据薄层干燥特性曲线,得到稻谷的动平衡含水率,并用Bala模型较好地拟合了试验数据。
2003, 24(1):77-7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22
Abstract:主要揭示了一维渗流问题弱解的一个性质,即当流量流出大于流入时,一定存在某个时刻t0,使得出水边界一定会干。
2003, 24(1):80-8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23
Abstract:采用密度差分相液膜技术,以二(2-乙基已基)磷酸(P204)为载体,研究了L-苯丙氨酸(L-phe)在密度差分相液膜中的传输,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载体质量分数,初始料液酸度,油相与料液水相两相密度差。反萃液水相与油相两相密度差对L-phe迁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密度差分相液膜对L-phe有显著的迁移富集作用,在最佳传质条件下,L-phe从料液水相向油相的迁移率接近100%,从油相向反萃液水相的迁移率达90.4%。
2003, 24(1):84-8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24
Abstract:The genotype US66-56-9 of sugarcane leave was used as the material and to induce and to establish suspension cell culture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hosphate sufficiency and deficiency, the comparison was made in terms of the changes of growth curves, cell water content rates and medium pH values of suspension cell,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were followed: compared with the condition of phosphate sufficiency, phosphate deficiency inhibited cell growth, kept cell water content rate higher, maintained pH value of medium with acidic throughout cell growth.
2003, 24(1):86-8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25
Abstract:大田试验研究了荚播及化学调节(TS303,PDJ和它们的混合物浸种和花针期喷施)对花某些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荚播花生花针期生理活性强,但极显著减少花生的成苗率和实收株数而导致减产,TS303及较低浓度的PDJ都能促进花生幼苗生长,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而较高浓度的PDJ促进同化物质的转移,二者有加成和互补效应,单独和混合使用都能显著增加花生产量。
2003, 24(1):89-9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26
Abstract:以美蓝,硫酸铜-硝酸银及乙酰胆碱法对肝片吸虫神经系统结构进行组化定位,为其神经肽相关研究探明结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仅乙酰胆碱法可以将肝片吸虫的神经系统结构定位出来,肝片吸虫的神经系统发达,中枢神经系统由1对咽前侧神经节(脑神经节),1对粗大的腹神经索,畔 细的成对的背神经索和侧神经索及横向神经联合组成;外周神经系统由各纵行神经索及横向神经联合发出的纤细神经纤维交织形成的神经网构成,扁形动物梯状神经系统模式在肝片吸虫中的表现并不典型。
2003, 24(1):91-9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27
Abstract:应用扫描电镜对2种固-液反应型包膜尿素的膜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揭示了这类包膜尿素膜的结构特征,探讨了包膜的结构特性与控释性能的关系。
2003, 24(1):93-9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1.028
Abstract:以山梨酸,溴,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了溴代山梨酸,研究了溴代山梨酸的合成方法。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通过对中间产物的结构分析。认为合成溴代山梨酸的反应机理是加成-消除反应。
You are the visitor
Mailing Address: GAddress:No.483 Wushan Rd, Tianhe,Guangzhou 510642,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ost Code:510642 Phone:(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