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广东省粮食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50
2. Guangdong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Guangzhou 510050, China
仓储害虫体积小、繁殖快、适应力强、分布广[1],它们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储粮量,而且容易使储粮成分劣变[2-3]。化学防治一直是防治仓储害虫的主要手段,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害虫的发展和危害,但也导致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4],使得其易发、难防、难治[5]。
扁谷盗类害虫主要包括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土耳其扁谷盗Cryptolestes turcicus和长角扁谷盗Cryptolestes pusillus等普遍发生的储粮害虫[6]。其成虫和幼虫均能危害有损伤的禾谷类粮粒、豆类、油料等多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7],在粮堆发热时最易发生[8],并易大量聚集在潮湿粮食中引起霉变[9]。研究[10-11]表明锈赤扁谷盗已成为世界上发生最为普遍的储粮害虫,也是中国粮库储粮中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
本试验研究了锈赤扁谷盗C. ferrugineus成虫、土耳其扁谷盗C. turcicus和长角扁谷盗C. pusillus雌成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性,以期为扁谷盗类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3种扁谷盗成虫由广东省粮食科学研究所提供,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昆虫实验室无光、温度28~30 ℃、湿度75%~80%的培养箱内进行繁殖。每天成虫过60目筛留下卵,用含w=5%酵母的全麦粉作为饲料在广口玻璃瓶中饲养。待卵孵化出的幼虫化蛹、羽化为成虫后分批培养并记录成虫羽化日龄。
光行为反应装置(图 1)主体可分3个部分,即趋光反应室、避光反应室和栖息反应室,其中趋光反应室和避光反应室大小相等,2室中间隔开、不透光。避光反应室和栖息反应室外面用黑胶布覆盖、不透光。图 1中阴影部分2个等面积方框分别为栖息反应室与趋光反应室、避光反应室贴合面上的2个开口,以保证光照处理时,试虫可自由选择趋光反应室或避光反应室。
![]() |
图 1 光行为反应装置 Figure 1 Light behavior reaction device |
试验波长为303、320、330、340、351、368、400、445、460、480、520、525、545、560、575和580 nm。智能便携式网状诱虫灯,产品型号为FWS-SP-5B, 灯泡的规格均为12 V、8 W, 由深圳市富巍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方法试验在暗室内进行, 室内温度保持在25~28 ℃、相对湿度为75% ~80%。
分别挑选羽化日龄为1、11、21和31日的锈赤扁谷盗成虫、土耳其扁谷盗雌成虫和长角扁谷盗雌成虫健壮个体进行试验,30头成虫置于1个培养皿中作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为使成虫复眼适应状态尽量一致,每次试验处理(光照刺激)前,先将试验成虫放置在暗室中适应1 h再进行光照处理。
将上述波长的灯泡安装于诱虫灯上进行试验。试验开始时将经过暗适应处理的30头虫体放进栖息室并盖好口,保证所有光行为反应装置与光源在距离和高度等方面保持一致,然后进行光照处理45 min,取出反应装置,记录趋光室内试虫个体数,计算趋光率。
趋光率=(趋光反应室的虫数/试虫数)×100%。
1.3 数据处理应用软件SPSS19.0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锈赤扁谷盗不同羽化日龄成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光率见表 1。在351、320 nm光的刺激下,锈赤扁谷盗1日龄成虫的趋光率较高,分别为23.33%、22.22%;351 nm光对锈赤扁谷盗11龄成虫引诱作用最强,其成虫趋光率达到32.22%;400 nm光引诱锈赤扁谷盗21龄成虫效果最好,其成虫趋光率为28.89%;锈赤扁谷盗31日龄成虫趋光率较高(23.33% ~28.89%)的刺激光波长较多,包括480、320、330、340、400、520、525、303和445 nm。在粮仓内,锈赤扁谷盗成虫羽化日龄一般不整齐、各种羽化日龄成虫同时存在,因此,用4种羽化日龄成虫趋光率的平均值来估计实际环境中锈赤扁谷盗成虫的趋光率。表 1可以看出,较吸引锈赤扁谷盗成虫的波长为351、400和445 nm,其成虫趋光率依次为23.89%、22.22%和20.83%。
![]() |
表 1 锈赤扁谷盗不同羽化日龄成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光率1) Table 1 The phototactic ratios of Cryptolestes ferrugineus adults at different ages to lights with different wavelengths |
320、351、368、445 nm的光对锈赤扁谷盗1日龄成虫的诱集率大于20%,303、351 nm的光对锈赤扁谷盗11日龄成虫的诱集率大于20%,320、368、400、445、545 nm的光对锈赤扁谷盗21日龄成虫的诱集率大于20%,而303、320、330、340、351、400、445、460、480、520、525、545和560 nm的光对锈赤扁谷盗31日龄成虫的诱集率大于20%。可见,随着龄期的增加,锈赤扁谷盗成虫对各种光的趋光性呈现增强的趋势。
土耳其扁谷盗不同羽化日龄雌成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光率见表 2。351和368 nm光对土耳其扁谷盗1日龄雌成虫引诱作用最强,趋光率均为51.11%;368 nm对11日龄雌成虫引诱作用最强,趋光率为46.67%;330 nm对21日龄雌成虫引诱作用最强,趋光率为37.78%;351 nm对31日龄雌成虫引诱作用最强,趋光率为28.89%。总的看来,引诱土耳其扁谷盗雌成虫较好的波长为368、351和303nm,雌成虫趋光率依次为:37.78%、33.06%和31.67%。
![]() |
表 2 土耳其扁谷盗不同羽化日龄雌成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光率1) Table 2 The phototactic ratios of female adults of Cryptolestes turcicus at different ages to lights with different wavelengths |
土耳其扁谷盗1日龄雌成虫的趋光率为16% ~51%,11日龄雌成虫趋光率为11% ~46%,21日龄雌成虫趋光率为7% ~37%,31日龄雌成虫趋光率为4% ~28%。可见随着日龄的增大,土耳其扁谷盗雌成虫的趋光性呈现下降的趋势。
长角扁谷盗不同羽化日龄雌成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光率见表 3。575 nm光对长角扁谷盗1日龄雌成虫引诱作用最强,成虫趋光率为75.56%;320 nm光对长角扁谷盗11日龄雌成虫引诱作用最强,成虫趋光率为70.00%;400和445 nm光对长角扁谷盗21日龄雌成虫引诱作用最强,成虫趋光率均为62.22%;320和560 nm光对长角扁谷盗31日龄雌成虫引诱作用最强,成虫趋光率均为71.11%。总的看来,较吸引长角扁谷盗雌成虫的光波长为320、575和330 nm,成虫趋光率依次为:67.22%、64.72%和62.78%。
![]() |
表 3 长角扁谷盗不同羽化日龄雌成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光率1) Table 3 The phototactic ratios of female adults of Cryptolestes pusillus at different ages to lights with different wavelengths |
长角扁谷盗1日龄雌成虫的趋光率为51.11%~75.56%,11日龄趋光率为18.89% ~70.00%,21日龄趋光率为33.33% ~62.22%,31日龄趋光率为22.22% ~71.11%。由此可见,随着日龄的增大,长角扁谷盗雌成虫的趋光率略为下降。
综上所述,锈赤扁谷盗成虫、土耳其扁谷盗雌成虫和长角扁谷盗雌成虫趋光率范围分别为5.56%~32.22%、4.44%~51.11%和18.89%~75.56%,3种(雌)成虫的总平均趋光率分别为18.09%、25.00%和54.87%。3种扁谷盗(雌)成虫对上述波长光波的趋光性排序为:长角扁谷盗雌成虫>土耳其扁谷盗雌成虫>锈赤扁谷盗成虫。
3 讨论与结论考虑到粮仓内扁谷盗科害虫种群世代重叠、成虫羽化日龄不整齐的情况[10],本试验用4种羽化日龄成虫趋光率的平均值来估测实际环境中扁谷盗成虫的趋光率,结果表明:351、400和445 nm对锈赤扁谷盗有较好的诱集作用,368、351和303 nm对土耳其扁谷盗雌成虫有较好的诱集作用,320、575和330 nm对长角扁谷盗雌成虫有较好的诱集作用。此外羽化日龄影响扁谷盗的趋光性。锈赤扁谷盗成虫的趋光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强,土耳其扁谷盗雌成虫的趋光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下降,长角扁谷盗雌成虫的趋光性随着日龄的增加略为下降。可以看出,羽化日龄对各种扁谷盗成虫趋光性的影响不同。
昆虫对单色光谱的敏感性存在很大的差异。Duafy[12]曾对8种夜蛾科Noetuidae昆虫分别进行了3~5种单波长光(365~675 nm)的趋性比较,发现不同种类昆虫对波长的敏感性不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成虫在340~605 nm光谱趋光反应为多峰型,在340 nm处峰最高,趋光反应率达21%,其余各峰依大小次序分别位于绿光524 nm、蓝光400~440和483 nm处[13]。本试验结果显示紫外光和一部分可见光如绿光等不同波长单色光刺激均能使扁谷盗科成虫产生一定的趋光行为反应,这与前人研究[13-14]得出多数昆虫的光敏感区位于紫外绿光和蓝光的结果基本一致。
昆虫的性别、日龄以及取食情况决定昆虫的生理状态,例如果蝇的趋光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呈现规律性变化,雌性降低,雄性增加,在中龄呈现顶峰[14]。本试验结果表明土耳其扁谷盗雌虫的趋光率也随着日龄的增大而减小。
扁谷盗科害虫1年大约发生3~6代[15],成虫寿命通常大于2个月,本试验研究了羽化后1、11、21和31日龄(雌)成虫的趋光性,剩余时间段(雌)成虫的趋光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试验光刺激时间为45 min,而在实际粮仓扁谷盗科害虫的防控过程中,通常是数天持续开灯[3, 15]。因此,各种波长诱虫灯在粮仓内对3种扁谷盗的实际控制效果如何,有待粮仓内的进一步试验。
致谢: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11级本科生乔智慧、宋允、叶芷菁同学和2012级本科生牛雪苗、李超凡同学参与了部分试验,特此致谢!
[1] |
姜春英. 储粮害虫防治方法研究初探[J]. 安徽农学通报, 2014, 19(16): 119-120. DOI:10.3969/j.issn.1007-7731.2014.16.059 ( ![]() |
[2] |
DUEHI A J, COHNSTAEDT L W A, RBOGAST R T, et al. Evaluating light attraction to increase trap efficiency for Tribolium castaneum (Coleoptera: Tenebrionidae)[J]. J Econ Entomol, 2011, 104(4): 1430-1435. DOI:10.1603/EC10458 ( ![]() |
[3] |
韦文生. 利用LED光催化捕蚊器诱捕主要扁谷盗属储粮害虫的试验[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12, 28(6): 32-33. DOI:10.3969/j.issn.1674-1943.2012.06.012 ( ![]() |
[4] |
李智深. 不同灯光测控储粮害虫应用研究[D]. 郑州: 河南工业大学, 2014: 3-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63-1015552044.htm
( ![]() |
[5] |
姜自德, 苏林. 锈赤扁谷盗的防治措施[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15, 31(3): 31-32. DOI:10.3969/j.issn.1674-1943.2015.03.009 ( ![]() |
[6] |
谢更祥, 唐易, 张连中, 等. 海南地区扁谷盗抗药性和实仓防治研究[J]. 粮食储藏, 2013, 42(1): 9-12. DOI:10.3969/j.issn.1000-6958.2013.01.003 ( ![]() |
[7] |
郑碧珍. 粮库扁谷盗科害虫的防治[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06, 22(6): 44-45. ( ![]() |
[8] |
FLINN P W, HAGSTRUM D W. Distribution of Cryptolestes ferrugineus (Coleopteera:Cucujidae)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gradients in stored wheat[J]. J Stored Prod Res, 1998, 34(2/3): 107-112. ( ![]() |
[9] |
PARDE S R, JAYAS D S, WHITE N D G. Movement of Cryptolestes ferrugineus (Coleopteera:Cucujidae) in grain columns containing pockets of high moisture content wheat and carbon dioxide gradients[J]. J Stored Prod Res, 2004, 40(2): 299-316. ( ![]() |
[10] |
JIAN F, JAYAS D S, WHITE N D G. Optimal environmental search and scattered orientations during movement of adult rusty grain beetles, Cryptolestes ferrugineus (Stephens), in grain bulks-suggested movement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J]. J Stored Prod Res, 2009, 45(2): 177-183. ( ![]() |
[11] |
苏青峰, 王殿轩, 郑超杰, 等. 锈赤扁谷盗的综合治理技术对策[J]. 粮食储藏, 2013, 42(4): 3-7. DOI:10.3969/j.issn.1000-6958.2013.04.001 ( ![]() |
[12] |
DUAFY P O. Contibutiou a I'etude du phototvopisme des Lepidopteres Noctuids[J]. Ann Sci Nat, 1964, 12(6): 281-406. ( ![]() |
[13] |
陈晓霞, 闫海燕, 魏玮, 等. 光谱和光强度对龟纹瓢虫成虫趋光行为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9, 29(5): 50-55. ( ![]() |
[14] |
LE BOURG E, BADIA J. Decline in photopositive tendencies with age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Diptera: Drosophilidae)[J]. J Insect Behav, 1995, 8(6): 835-845. DOI:10.1007/BF02009510 ( ![]() |
[15] |
宋建元, 刘征. 利用节能灯诱杀锈赤扁谷盗的试验[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08, 33(5): 39-42. DOI:10.3969/j.issn.1007-1458.2008.05.01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