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山广食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51
2. Zhongshan Guangshi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Company, Zhongshan 528451, China
口蹄疫Aphtae epizooticae是由口蹄疫病毒Aphthovirus(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引起的一种热性、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1]。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病原变异快、血清型种类多等特点, 加上该病发病率较高,对我国的畜牧贸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FMDV VP1基因的变异程度最大,编码的VP1蛋白是参与形成抗原位点的最主要的机构蛋白。在FMDV分型中,可以通过分析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差异建立遗传进化树来进行分型。3A基因是一种膜相关蛋白,其C段易突变,在病毒RNA的复制中起重要作用[2]。3A蛋白的氨基酸变化与FMDV的宿主嗜性及毒力相关。分析3A蛋白的遗传变异趋势,有可能预测病毒在宿主范围和毒力方面的变化[3]。本研究通过对广东部分地区FMDV进行抗体检测和对VP1和3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旨在丰富广东地区FMDV流行病学资料,为临床上不同疫苗毒株的选择提供参考信息。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来源18份临床样品采集自广东省2015—2016年临床症状疑似FMDV感染的猪蹄部水泡液。
1.2 主要试剂Ex Taq DNA聚合酶、AMV反转录酶、DL2000 Marker、pMD18-T载体均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 有限公司;TRIzol试剂盒购自Invitrogen公司;DNA凝胶回收试剂盒购自Omega公司;DH-5α 感受态细胞均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引物设计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FMDV基因组序列,设计扩增FMDV VP1(835 bp)和3A基因(830 bp)的引物,包括VP1-F:5′-GTGCYGGCAARCACTTTGA-3′;VP1-R: 5′-CACATGTTCTCTTGCATCTG-3′;3A-F:5′-ACGACGTCYCARTACGTT-3′;3A-R:5′-ACCTTCAAAGTGACAGGYT-3′。引物由英潍捷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合成。
1.4 基因扩增和克隆将采集的病料浸出液,按照TRIzol Reagent RNA提取试剂盒的使用说明书操作,提取病毒总RNA[4]。以其为模板,采用MLV反转录酶进行反转录制备cDNA。以cDNA为模板,VP1-F/R与3A-F/R为引物,合成VP1基因与3A基因。参数为:95 ℃ 4 min,1个循环;94 ℃ 1 min,54 ℃ 50 s,72 ℃ 90 s,30个循环;72 ℃延伸10 min。PCR产物进行回收纯化[5]。克隆于pMD18-T载体中,阳性重组质粒送英潍捷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测序。
1.5 序列分析参考GenBank登录的国内外FMDV参考病毒株序列[6]和NCBI Blast结果,利用DNAStar、ClustalX、MEGA5.1、MegAlign软件对不同病毒株的VP1和3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绘制基于VP1和3A基因的FMDV遗传进化树[7]。
2 结果与分析 2.1 VP1和3A基因片段的扩增用针对VP1和3A基因特异性的引物对临床采集的具有水疱症状的样品(水泡液及水泡皮)进行RT-PCR验证,所扩增的VP1和3A基因与预期长度一致[8](图1)。
将VP1基因序列用NCBI Blast进行联机检索,结果显示7个分离株属于A型毒株, 包括GD-MC-1、GD-MC-2、GD-ZS-1、GD-ZS-2、GD-CH-1、GD-3和GD-4;11个分离株属于O型毒株[9],包括GD-MM-1、GD-MM-2、GD-MM-3、GD-MM-4、GD-MM-5、GD-MM-6、GD-QY-1、GD-JM-1、GD-1、GD-2和GD-KPYC。
2.3 O型FMDV VP1和3A基因的序列分析 2.3.1 基于VP1基因的O型FMDV遗传进化分析基于VP1基因序列,用MEGA 6.0软件对2015—2016年11株O型FMDV与其他11株FMDV的参考株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图2),结果表明11株O型FMDV均在ESA分支上,均属耿马谱系毒株。GD-1株和GD-2株与O/GZ/CHA/2010株遗传进化关系较近。
对2015—2016年11株O型FMDV的VP1基因,用DNAStar软件与其他11株FMDV的参考株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1株O型FMDV的VP1基因之间的序列相似性为95.3%~99.8%。O/BY/CHA/2010株与GD/MM/3株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5.3%。O/MYA/1/98株与GD/1株、GD/MM/1株和GD/MM/3株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0.8%。这11株O型FMDV与O/HK/2001株序列相似性较低,为75.4%~78.2%。
2.3.3 O型FMDV VP1蛋白氨基酸位点变异性分析对2015—2016年11株O型FMDV的VP1蛋白,用MegAlign软件进行氨基酸位点变异性分析,用O/MYA/1/98株作为FMDV的参考株。结果表明,O型FMDV的VP1蛋白的高突变区分布在47~51、153~156 aa。
2.3.4 基于3A基因的O型FMDV遗传进化分析基于3A基因序列,用MEGA 6.0软件对2015—2016年11株O型FMDV与其他7株FMDV的参考株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图3),结果表明11株O型FMDV分为2个分支,其中有9株与O/BY/CHA/2010株在1个分支;另外2株与O/TAW/2/99/TC株分布在1个分支。11株FMDV的3A基因均不存在缺失。
对2015—2016年11株O型FMDV的3A基因,用DNAStar软件与其他7株FMDV的参考株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1株O型FMDV的3A基因之间的序列相似性为87.1%~98.0%。O/BY/CHA/2010株与GD-1株和GD-2株的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5.2%。O/GZ/CHA/2010株与GD-1株和GD-2株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3.9%。
2.3.6 O型FMDV 3A蛋白氨基酸位点变异性分析对2015—2016年11株O型FMDV的3A蛋白,用MegAlign软件进行氨基酸位点变异性分析,用O/BY/CHA/2010株作为FMDV的参考株。结果表明,Cathay分支上的毒株出现氨基酸的缺失,因此FMDV也可以按是否出现氨基酸缺失分为2个组群,即第Ⅰ组群为新毒株谱系毒株,第Ⅱ组群为耿马谱系新毒株和泛亚谱系毒株。O型FMDV的3A蛋白的高突变区分布在125~152 aa。
2.4 A型FMDV VP1和3A基因的序列分析 2.4.1 基于VP1基因的A型FMDV遗传进化分析基于VP1基因序列,用MEGA 6.0软件对2015—2016年7株A型FMDV与其他15株FMDV的参考株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图4),结果表明,这7株A型FMDV与A/GDMM/CHA/2013株、A/HuBWH/CHA/2009株在同一个大分支上,均属Asia型毒株。这7株A型FMDV中GD-3株与A/GDMM/CHA/2013株的遗传进化关系最近。A/HuBWH/CHA/2009株与这7株A型FMDV的遗传进化关系相对较远。
对2015—2016年7株A型FMDV的VP1基因,用DNAStar软件与其他7株FMDV的参考株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 结果表明,7株A型FMDV的VP1基因之间的序列相似性为95.6%~99.7%。A/GDMM/CHA/2013株与GD-3株的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8%;A/GDMM/CHA/2013株与GD-CH-1株的序列相似性最低,为96.4%。A/HuBWH/CHA/2009株与GD-3株的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1.4%;A/HuBWH/CHA/2009株与GD-CH-1株的序列相似性最低,为88.4%。
2.4.3 A型FMDV VP1蛋白氨基酸位点变异性分析对2015—2016年7株A型FMDV的VP1蛋白,用MegAlign软件进行氨基酸位点变异性分析,用A/GDMM/CHA/2013株作为FMDV的参考株。结果表明,FMDV VP1蛋白的高突变区分布在43~47、138~143、151~156、163~173 aa。
2.4.4 基于3A基因的A型FMDV遗传进化分析基于3A基因序列,用MEGA 6.0软件对2015—2016年7株A型FMDV与其他12株FMDV的参考株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图5),结果表明,这7株A型FMDV与参考株分成了2个组群,根据这7株A型FMDV氨基酸位点变异性分析可知,本次检测的7株A型FMDV均属于Ⅰ型毒株,即3A基因有22个碱基缺失,而Ⅱ型毒株的3A基因只有3个碱基连续缺失。
对2015—2016年7株A型FMDV的3A基因,用DNAStar软件与其他12株FMDV的参考株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7株A型FMDV的3A基因之间的序列相似性为96.1%~99.8%。A/airan/iso105株与GD-MC-1株和GD-MC-2株的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2.8%;A/airan/iso105株与GD-ZS-1株和GD-MC-2株的序列相似性最低,为90.4%。这7株A型FMDV的3A基因与A/VN/03/2009株和A/VN/03/2009的序列相似性较低,为41.7%~42.8%。
2.4.6 A型FMDV 3A蛋白氨基酸位点变异性分析对2015—2016年7株A型FMDV的3A蛋白,用MegAlign软件进行氨基酸位点变异性分析,用A/TUR/43/95株作为FMDV的参考株。结果同样表明,7株A型FMDV均属Ⅰ型毒株,其3A蛋白氨基酸存在较多缺失。Ⅱ型毒株的3A蛋白只有1个氨基酸的缺失。
3 讨论与结论2015—2016年间检测到的11株O型FMDV属于耿马谱系,与历年流行毒株相似性均低于95%。氨基酸突变位点集中于138~139,153~156 aa,位于RGD两侧决定病毒感染细胞特性的关键区域[10]。O型FMDV的3A基因未发现氨基酸缺失。7株A型FMDV同属于Asia型,变异程度相对较低,为96.4%~99.8%,氨基酸变异同样包括了RGD两侧的138~139,153~156 aa区域[11]。7株A型口蹄疫3A基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
华南地区在2010年以前,口蹄疫流行毒株均为新毒株谱系或泛亚谱系,2010年后耿马谱系毒株在广东猪群大规模流行[12]。石庆伟等[13]于2014年检出2株O型耿马系FMDV和本研究检出的11株O型耿马系FMDV突变程度大,说明了广东地区耿马系毒株开始大规模流行。A型口蹄疫近年来被官方报道流行于新疆、西藏和云南等地[14]。石庆伟等[13]于2014年检出3株A型口蹄疫,2015—2016年检测到7株A型FMDV,A型毒株在广东地区同样呈现流行趋势。广东部分地区口蹄疫病毒基因型复杂基因变异情况复杂,原有基因型FMDV未得到有效控制,新发基因型相继流行,由此导致广东地区FMDV预防控制困难[15]。
本研究通过对FMDV遗传进化分析为我国FMDV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为临床上不同型疫苗的选择提供依据。
[1] |
陈豪泰, 张杰, 孙德惠, 等.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遗传变异剖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9): 2826-2834. (0) |
[2] |
董志强, 张志, 李晓成, 等. 口蹄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动物检疫, 2007, 24(3): 48-50. (0) |
[3] |
雷连成, 陈伟, 韩文瑜, 等. 家畜口蹄疫研究进展[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1, 23(4): 77-80. (0) |
[4] |
李光金, 严维耀, 徐泉兴, 等. 以猪IgG重链恒定区为抗原载体的抗口蹄疫病毒DNA疫苗的研制[J]. 生物工程学报, 2001, 17(3): 322-324. (0) |
[5] |
卢永干. 用口蹄疫非结构蛋白鉴别康复动物与注射疫苗动物的研究及应用[J]. 中国兽医科技, 2000, 30(10): 18-20. DOI:10.3969/j.issn.1673-4696.2000.10.007 (0) |
[6] |
ANDINO R, RIECKHOF G E, BALTIMORE D. A functional ribonucleoprotein complex forms around the 5′ end of poliovirus RNA[J]. Cell, 1990, 63(2): 369-380. DOI:10.1016/0092-8674(90)90170-J (0) |
[7] |
马鸣潇, 金宁一, 刘慧娟, 等. 口蹄疫病毒复合多表位DNA疫苗的设计及构建[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 20(3): 190-194. (0) |
[8] |
马鸣潇, 金宁一, 沈国顺, 等. O型口蹄疫病毒O/LZ株拯救[J].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39(3): 333-336. (0) |
[9] |
王建东, 郭建宏, 杨春生, 等. 基因芯片技术及口蹄疫病毒基因芯片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 2007, 28(z1): 37-40. DOI:10.3969/j.issn.1007-5038.2007.z1.012 (0) |
[10] |
BAHNEMANN H G. Binary ethylenimine as an inactivant for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vaccine production[J]. Arch Virol, 1975, 47(1): 47-56. DOI:10.1007/BF01315592 (0) |
[11] |
BARANOWSKI E, RUIZ-JARABO C M, SEVILLA N, et al. Cell recognition by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that lacks the RGD integrin-binding motif: Flexibility in aphthovirus receptor usage[J]. J Virol, 2000, 74(4): 1641-1647. DOI:10.1128/JVI.74.4.1641-1647.2000 (0) |
[12] |
SUMMERFIELD A, GUZYLACK-PIRIOU L, HARWOOD L, et al.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future directions[J]. Vet Immunol Immunopathol, 2009, 128(1/2/3): 205-210. (0) |
[13] |
石庆伟, 冯嘉萍, 陈耀, 等. 5株口蹄疫病毒VP1和3A基因的序列分析
[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6, 38(8): 609-613. (0) |
[14] |
BARTON D J, FLANEGAN J B. Synchronous replication of poliovirus RNA: Initiation of negative-strand RNA synthesis requires the guanidine-inhibited activity of protein 2C[J]. J Virol, 1997, 71(11): 8482-8489. (0) |
[15] |
BARTON D J, O’DONNELL B J, FLANEGAN J B. 5′ cloverleaf in poliovirus RNA is a cis-acting replication element required for negative-strand synthesis[J]. EMBO J, 2001, 20(6): 1439-1448. DOI:10.1093/emboj/20.6.1439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