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广东温氏南方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广东 云浮 527400
2. Guangdong Wen’s Southern Poultry Breeding Co. Ltd., Yunfu 527400, China
我国是畜禽产品消费大国,2015年人均消费禽类产品9.4 kg,同时也是鸡生产大国,2016年肉鸡出栏83.9亿只,肉产量1 274.8万t,生产规模位居世界前列[1-3]。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肉鸡产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通过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实现更低成本、更大规模的生产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平均日增质量和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ation ratio,FCR)是生产性能的重要度量指标,而影响肉鸡生产性能的因素不仅有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方式,也有研究表明鸡的采食行为对生产有着重要影响[4-6]。
对于规模化养殖来说,掌握畜禽的采食行为规律对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有重要意义[7-8]。由于鸡的体型相对较小、饲养密度高,很难实现人工精确记录鸡个体的采食事件,且人工记录会影响鸡的采食过程。近年来,随着畜禽采食测定技术的发展以及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的广泛应用[9],鸡的饲喂已经可以实现自动化,并在鸡群自由采食的情况下自动记录鸡个体的采食时间、采食量、体质量等[10]。目前与鸡采食行为相关的研究中,大多研究的是采食规律等[11],有关鸡个体单次采食行为的研究鲜有报道。
本研究通过利用鸡自动饲喂系统,探究鸡采食行为24 h的变化规律以及采食行为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旨在深入了解鸡采食行为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为鸡饲养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群体本试验使用同批次45日龄黄羽肉鸡249只。将鸡群随机分为2组(A组122只,B组127只),分别饲养于面积为45 m2 (3 m×15 m)的栏舍中。2栏舍内分别安装1~17号与18~33号测定站,其中1号和33号测定站靠近鸡舍入口,17和18号测定站位于鸡舍中央。鸡舍及测定站布局如图1所示,鸡只可自由采食、饮水、活动,采用5个20 W白炽灯24 h光照。本试验在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鸡场进行,利用鸡自动饲喂系统对鸡进行喂料,该系统由测定站及电脑端记录系统组成,具有自动喂料、准确记录采食数据等功能[10]。测定站每次只能容纳1只鸡进行采食,测定站通过识别嵌入在鸡体内的电子标签,可记录每次采食事件对应的电子标签号码、当天日期、鸡只进入和退出测定站的时间、进入和退出测定站的饲料质量以及鸡只在采食时的实时体质量数据[12]。饲养数据记录时间为2015年7月15日—2015年8月13日,共28 d。
1.2 表型记录原始采食记录由鸡自动采食饲喂系统自动生成。本试验分析的表型均基于自动饲喂系统的原始记录而定义如下:单次采食量为鸡只从进入测定站到离开测定站的饲料消耗量;单次采食时长为从鸡只进入测定站采食到离开测定站的耗时;单次采食速率为单次采食量与单次采食时长的比值;鸡群的平均单只采食速率为鸡群在某时间段内所有鸡只单次采食量与单次采食时长比值的平均值;日均采食次数为测定周期内个体平均天的总采食次数;日均采食时长为测定周期内个体平均一天的总采食时长;日均采食量为测定周期内个体平均一天的采食量;平均日增质量为测定周期内个体平均一天增加的体质量;饲料转化率为测定期间个体消耗的饲料量与测定期间增加的活质量之比。
试验中将鸡的单次采食量、单次采食时长、单次采食速率、日均采食次数和日均采食时长归为采食行为性状,以日均采食量、平均日增质量和饲料转化率作为生产性能的衡量指标。
![]() |
图 1 鸡舍及测定站分布示意图 Figure 1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henhouses and electronic feeding stations 1~33为测定站编号 |
对249只鸡的187 340条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记录日期错误、采食量为0的无效数据、采食量离群值和单次采食时长小于3秒的异常值,选取数据记录周期大于20 d的鸡只数据,使用肖维勒准则对鸡只体质量异常的值进行剔除[13]。数据质控后剩余218只鸡的138 690条记录用于后续分析。
本试验利用R.3.4.2[14]软件对鸡群的表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根据鸡群进入测定站时间对数据进行分组,分析鸡群24 h的采食行为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法对所有鸡个体的采食行为性状以及生产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表型数据描述表1为质控后的鸡群表型数据描述性统计。表型数据中单次采食量、单次采食时长及单次采食速率变异系数较大;日均采食次数、日均采食时长、日均采食量、平均日增质量及饲料转化率的变异系数较小,经正态检验数据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 |
表 1 鸡群表型描述性统计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phenotypes for chickens |
鸡群采食次数、时长、采食量24 h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将1 d按时间划分为白天(06:00—19:00)和夜晚(19:00—次日06:00)2个阶段。由图2可知,鸡群的采食行为在24 h内均有发生,但白天的鸡群采食次数占据了全天次数的大部分,约为78%,夜晚仅占22%。在24 h内鸡群采食存在2个高峰期,分别是06:00—10:00和17:00—19:00,鸡群采食的低峰期发生在夜晚21:00前后。在上午的采食高峰中,鸡群的采食次数逐渐增加并在08:00达到最高,而鸡群的采食时长和采食量在07:00—08:00出现了回落的现象,峰值推迟1 h后(09:00)出现。
![]() |
图 2 鸡群采食次数、时长、采食量24 h变化情况 Figure 2 The changes of feeding frequency, duration and intake of chickens for 24 hours 各时刻对应数值为截止该时刻的1 h时间段内的数据;鸡群采食次数:鸡群在该时间段内的总采食次数;鸡群采食时长:鸡群在该时间段内的总采食时长;鸡群采食量:鸡群在该时间段内的总采食量;占比:性状在该时间段内的累计量占全天的百分比 |
图3反映的是鸡群平均单次采食时长和平均单次采食量在24 h内的变化情况,即鸡只每次进入测定站采食行为的变化情况。结合图2和图3可知,在鸡群的2个采食高峰中,平均单次采食时长和平均单次采食量都相对较低,在08:00时两者都达到了全天的最低水平。在夜晚期间,鸡群采食处于低峰期,平均单次采食时长和平均单次采食量都较高。
![]() |
图 3 鸡群平均单次采食时长、单次采食量24 h变化情况 Figure 3 The changes of the average single feeding duration and intake of chickens for 24 hours 各时刻对应数值为截止该时刻的1 h时间段内的数据;平均单次采食时长:鸡群在该时间段内所有个体单次采食时长的平均值;平均单次采食量:鸡群在该时间段内所有个体单次采食量的平均值 |
为了进一步了解鸡群的采食效率,本试验对鸡群的平均单只采食速率24 h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如图4所示,在鸡群的第1个采食高峰开始时(06:00),平均单只采食速率达到上午的最大值;在第2个采食高峰末(19:00)平均单只采食速率达到全天的最高水平。平均单只采食速率最低水平出现在凌晨04:00。
![]() |
图 4 鸡群的平均单只采食速率24 h变化情况 Figure 4 The change of the average feeding speed per chicken of the flock for 24 hours 各时刻对应数值为截止该时刻的1 h时间段内的数据 |
对鸡群各表型相互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鸡只的单次采食行为与日均采食次数、日均采食时长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日均采食次数、日均采食时长和日均采食量三者关系中,除日均采食时长与日均采食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以外,其余关系均为极显著相关;生产性能之间仅日均采食量与饲料转化率为相关性不显著,其余均为极显著相关。在采食行为与生产性能的关系中,除日均采食时长与生产性能无显著相关外,其余采食行为均与某些生产性能有显著相关性(P<0.05)。
![]() |
表 2 鸡群各表型之间的相关系数1) Table 2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various phenotypes of chickens |
有研究表明,影响鸡采食规律的因素包括环境温度、光照时长[15]、日粮能量水平和饲养管理[16-17]等。鸡的采食行为具有昼夜节律,正常情况下鸡的采食行为都是发生在有光照的白天[18],如果夜晚不提供光照就几乎不采食。由于本试验中鸡舍有光源提供光照,因此结果中显示鸡群在24 h内均有采食。本研究中鸡群的采食行为在24 h内变化规律中有2次采食高峰期,与马贺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
从鸡群采食规律中可以看出,00:00—05:00期间,虽然鸡群的采食次数低于白天,但是平均单次采食时长和平均单次采食量明显高于白天,这可能是鸡在凌晨采食不受外界干扰;而在白天的第1个采食高峰期间,鸡群采食受外界影响较大,这也是鸡群的平均单次采食时长和平均单次采食量都明显较低的缘故。鸡群在傍晚的采食规律表现为,从14:00开始鸡群的采食次数、采食时长、采食量及平均单次采食量均逐渐增加,平均单次采食时长却缓慢下降,鸡群的平均单只采食速率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并在第2个采食高峰末期快速下降,这个结果表明在夜晚到来之前,鸡只可能为了满足整个夜晚的能量需要,在傍晚时进行快速进食。
3.2 生产性能与采食行为的关系本研究将鸡单次采食行为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日增质量和饲料转化率与多个采食行为之间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平均日增质量与单次采食行为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平均单次采食量越多、平均单次采食时长越长、平均单次采食速率越大的鸡只平均日增质量就越大;平均日增质量与日均采食次数为显著负相关,说明采食次数多的鸡只不利于其快速增质量。饲料转化率与平均单次采食量和平均单次采食时长为显著负相关,说明平均单次采食量大及平均单次采食时长较长的鸡只料肉比低,有利于生产;饲料转化率与日均采食次数为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日均采食次数多的鸡料肉比也高,这可能是由于鸡采食次数过多导致能量及饲料的浪费。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实际生产中可以进行合理的限饲,以减少鸡采食次数,Lee等[20]、Oyedeji等[21]的研究也表明增加限饲的周期可以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从试验结果中还可以看出,日均采食量与平均日增质量为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日均采食量大的鸡只生长速度快。综上可知,鸡的采食行为与生产性能之间联系紧密,在实际生产中选育采食次数少的鸡只对提高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
郑麦青, 李鸿志, 高海军, 等. 2016年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监测报告[J]. 中国家禽, 2017, 39(10): 69-72. ( ![]()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2016[DB/OL].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12-26].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6/indexch.htm.
( ![]() |
[3] |
王燕明. 2016年全球肉鸡生产、贸易及产业经济政策研究[J]. 中国家禽, 2017, 39(2): 1-5. ( ![]() |
[4] |
钟晓琳, 高腾云, 翟磊. 剩余采食量效应:评价肉牛营养与饲养过程中饲料转化率的指标[J].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26(3): 591-596. ( ![]() |
[5] |
冯定远, 温志芬, 罗旭芳, 等. 肉鸡营养参数及环境因素对生产性能数学函数模型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8(s1): 35-39. ( ![]() |
[6] |
申海涛, 袁建敏, 宁中华, 等. 蛋鸡采食饮水行为规律的研究[J]. 当代畜牧, 1996(5): 9-11. ( ![]() |
[7] |
陈辉, 陈一凡, 叶密, 等. 利用自动监测系统研究光照周期对蛋鸡摄食行为的影响[J]. 中国家禽, 2013, 35(8): 30-32. ( ![]() |
[8] |
HOWIE J A, AVENDANO S, TOLKAMP B J, et al. Genetic parameters of feeding behavior trai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live performance traits in modern broiler lines[J]. Poult Sci, 2011, 90(6): 1197-1205. DOI:10.3382/ps.2010-01313 ( ![]() |
[9] |
BLEY T A, BESSEI W. Recording of individual feed intake and feeding behavior of pekin ducks kept in groups[J]. Poult Sci, 2008, 87(2): 215-221. ( ![]() |
[10] |
王开云, 黄瑞森, 钟日开, 等. 鸡采食和体重自动记录设备设计和试验[J]. 现代农业装备, 2016(2): 42-46. ( ![]() |
[11] |
RAHIMI G, REZAEI M, HAFEZIAN H, et al. The effect of intermittent lighting schedule on broiler performance[J]. Int J Poult Sci, 2005, 4(6): 396-398. DOI:10.3923/ijps.2005.396.398 ( ![]() |
[12] |
张德祥, 徐振强, 季从亮, 等. 动物采食过程中顿间间隔的定量化[J].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8): 1523-1530. ( ![]() |
[13] |
杨希东. 实验数据异常值的剔除方法[J]. 唐山师专学报, 1998, 20(5): 56-57. ( ![]() |
[14] |
R Development Core Team. R: A language and environment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CP/OL]. Vienna: R Foundation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 2017. https://www.R-project.org/.
( ![]() |
[15] |
CLASSEN H L, RIDDELL C, ROBINSON F E. Effects of increasing photoperiod length on performance and health of broiler chickens[J]. Br Poult Sci, 1991, 32(1): 21-29. DOI:10.1080/00071669108417324 ( ![]() |
[16] |
王远孝, 卢永胜, 张莉莉, 等. 日粮不同能量水平对黄羽肉鸡采食规律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09(13): 22-24. DOI:10.3969/j.issn.1004-3314.2009.13.010 ( ![]() |
[17] |
袁建敏. 蛋鸡采食行为调控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饲料, 1996(9): 19-21. ( ![]() |
[18] |
白晓坤, 古川武士. 鸡的采食、饮水、排泄行为的观察[J]. 黑龙江畜牧兽医, 1989(8): 7-8. ( ![]() |
[19] |
马贺, 李保明, 申丽, 等. 光照对北京油鸡产蛋期采食规律的影响[C]//王健. 第5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458-461.
( ![]() |
[20] |
LEE K H, LEESON S. Performance of broilers fed limited quantities of feed or nutrients during seven to fourteen days of age[J]. Poult Sci, 2001, 80(4): 446-454. DOI:10.1093/ps/80.4.446 ( ![]() |
[21] |
OYEDEJI J O, ATTEH J O. Response of broilers to feeding manipulations[J]. Int J Poult Sci, 2005, 4(2): 91-95. DOI:10.3923/ijps.2005.91.9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