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渍化主要是氯化钠产生的对植物的非生物胁迫[1],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而呈加剧趋势[2-3],对自然环境及植物生长产生严重影响[4]。在生态系统中,植物主要利用K+、Na+ 及Cl– 进行渗透调节,但是过量的Na+ 和Cl– 积累在植物体内会破坏细胞内的离子和水分平衡,对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5-6],包括抑制植物体内其他酶的活性,损害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及丧失细胞器功能,影响对植物养分的吸收[7],导致植物养分亏缺,营养代谢紊乱[8-11]。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N、P、K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矿质元素,这些元素与Na+ 和Cl– 等矿物质离子产生的交互作用会导致植物组织的盐分离子积累和必需营养元素的需求变化[12],因此研究N、P、K等元素含量是了解和评价植物生长发育状况的有效方法[13]。目前,我国对盐胁迫下植物的元素含量和贮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棉花Gossypium hirsutum[14]、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15]、水稻Oryza sativa[16]等农作物,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17]、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18]、野皂荚Gleditsia microphylla[19]、中山杉Taxodium hybrid‘Zhongshanshan’[20]等树种上,鲜见关于盐胁迫下园林灌木元素变化的报道。
本研究中所选用的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龙船花Ixora chinensis、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常种植于含盐量较高的滨海地区。目前,对以上4种园林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4, 21]、光合[22]、荧光特性[1, 23]、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24-25]等方面。本文通过人工模拟NaCl胁迫环境,对其植株和各器官的Na、Cl、N、P、K含量和贮量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这4种园林植物的抗盐特性,为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本研究在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进行,试验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最热月份是7月,平均温度达28.7 ℃;最冷月份是1月,平均温度为13.5 ℃。雨量充沛,主要集中在4—6月份,年降水量约1 736 mm,年均相对湿度为77%。
1.2 试验材料本试验所用的园林植物包括大红花、龙船花、鹅掌藤和朱蕉,均为1年生实生苗。2016年5月将4种苗全部移栽至规格为直径20 cm、高30 cm的盆中,盆内土壤基质为黄心土和荷兰土,以质量比3∶1比例混合配制,且每盆定值1株。试验开始时4种幼苗的基本概况见表1,试验结束时4种幼苗的生物量见表2。
|
|
表 1 4种园林植物的基本情况 Table 1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landscape plant species |
|
|
表 2 NaCl胁迫条件下4种园林植物各器官的单株干质量 Table 2 Dry mass of different organs per plant in four landscape plant species under NaCl stress |
使用NaCl溶液调节不同盐分浓度,并运用梯度法对4种植物进行盐分梯度设置:在预试验的基础上,将盐分和土壤干质量之比分别设置为0(对照)、0.3%和0.6%的盐胁迫浓度处理,把NaCl纯溶液浇到相应的花盆中,每个梯度NaCl纯溶液分3次浇灌,每隔1 d浇1次。其中以浇灌等量的无离子水作为对照(CK),每种处理15个重复,4种植物共180个样品。为确保盆中盐分总量,花盆底部用托盘承接。试验开始时,严格控制样品苗木的浇水量,以利于加盐后盐分在干燥土壤中充分扩散。处理后的样品苗木,每天各盆浇水50 mL,并将盘内渗出水分及时返盆。
根据佘汉基等[1]、郑欣颖等[4]和蔡金桓等[22]试验方法,在4种植物经过2种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30 d后,同一浓度每种植物各取10株生长状态良好的整株植物。将植株用无菌水冲洗3次,分成叶、茎和根3部分,称量植株各器官部位的鲜质量,再将其分别装入信封并编号,烘干后测其干质量。随后将干质量样品充分研磨,用于分析测定N、P、K、Na和Cl的含量。全N含量用开氏–蒸馏滴定法测定;分析待测液用H2SO4-H2O2消煮后,试液中的P含量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K和Na含量用火焰光度法测定;Cl含量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
元素贮量=生物量×元素含量。
1.4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软件SAS 9.3及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的元素含量由表3可知,各植物不同器官的Na含量均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w(NaCl)为0.3%的胁迫条件下,植物叶片的Na含量为大红花>龙船花>朱蕉>鹅掌藤,茎为鹅掌藤>朱蕉>龙船花>大红花,根为鹅掌藤>大红花>龙船花>朱蕉;在w(NaCl)为0.6%胁迫条件下,叶片的Na含量为大红花>龙船花>朱蕉>鹅掌藤,茎的Na含量为龙船花>朱蕉>鹅掌藤>大红花,根的Na含量为龙船花>鹅掌藤>大红花>朱蕉。
|
|
表 3 NaCl胁迫条件下4种园林植物叶、茎和根的元素含量1) Table 3 Element contents in leaves, stems and roots of four landscape plant species under NaCl stress |
由表3可知,各植物不同器官的Cl含量均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w(NaCl)为0.3%和0.6%胁迫条件下,植物叶片的Cl含量均为朱蕉>大红花>龙船花>鹅掌藤,植物茎的Cl含量均为鹅掌藤>朱蕉>龙船花>大红花,植物根的Cl含量分别为大红花>朱蕉>龙船花>鹅掌藤和龙船花>朱蕉>鹅掌藤>大红花。
由表3可知,大红花、龙船花的各器官N含量均随NaCl胁迫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其他植物N含量变化各异。在w(NaCl)为0.3% 和0.6% 胁迫条件下,植物叶片的N含量为大红花>朱蕉>龙船花>鹅掌藤,植物茎和根的N含量均为龙船花>大红花>鹅掌藤>朱蕉。在w(NaCl)为0.3% 和0.6% 胁迫条件下,4种植物各器官的P含量及叶片和茎的K含量呈现无规律变化,根的K含量下降。
由表4可知,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4种园林植物各器官的K+/Na+ 含量比逐渐降低。对各器官K+/Na+ 含量比的下降幅度进行排序:大红花为茎>根>叶,龙船花为根>茎>叶,鹅掌藤为茎>叶>根,朱蕉为叶>茎>根,总体来看,茎的K+/Na+ 含量比下降幅度大于根和叶,龙船花和朱蕉的K+/Na+ 含量比下降幅度大于大红花和鹅掌藤。
|
|
表 4 NaCl胁迫条件下4种园林植物各器官的K+/Na+ 含量比1) Table 4 The ratios of K+/Na+ in different organs of four landscape plant species under NaCl stress |
由表5可知,由植物各器官的生物量和元素含量相乘,得出各器官的元素贮量。除了鹅掌藤的根外,NaCl胁迫的4种植物各器官的Na贮量均大幅增加,其中龙船花和朱蕉的Na贮量随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相比,NaCl胁迫的大红花、龙船花和朱蕉各器官的Cl贮量均有增加,其中龙船花和朱蕉的Cl贮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NaCl胁迫的鹅掌藤叶的Cl贮量高于对照,而茎和根的Cl贮量低于对照。
|
|
表 5 NaCl胁迫条件下4种园林植物各器官的Na和Cl的贮量1) Table 5 Na and Cl accumulations in different organs of four landscape plant species under NaCl stress |
由表6可知,除了大红花的根外,其余植物各器官的N贮量比对照减少,其中鹅掌藤各器官的N贮量随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除了w(NaCl)为0.3%胁迫条件下大红花根的P贮量与对照相同以外,其余NaCl胁迫条件下植物各器官的P贮量均小于对照。NaCl胁迫条件下4种植物各器官的K贮量均小于对照,大红花和鹅掌藤各器官的K贮量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下降。w(NaCl)为0.3%和0.6%胁迫条件下,龙船花根的K贮量相同,其余器官的K贮量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减少。NaCl胁迫条件下朱蕉各器官的K贮量变化无规律。
|
|
表 6 NaCl胁迫条件下4种园林植物各器官的N、P和K贮量1) Table 6 N,P and K accumulations in different organs of four landscape plant species under NaCl stress |
养分在植物营养器官的含量是决定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26],其分布特征是植物生物学特性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结果[27]。植物可通过离子区隔化、离子选择性吸收和渗透调节物质诱导等来维持细胞内正常的渗透压[28-29],以减缓NaCl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但过量的NaCl积累可引起植物体内蛋白质变性和酶失活,使植物产生离子毒害,特别是叶片中Na和Cl元素的过量积累直接抑制植株生长发育[10, 30],造成生物量锐减。
本研究中,各植物不同器官的Na含量均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4种植物所吸收Na+主要分配在叶茎部分,可以通过区隔过量的Na+在枝叶上并通过落叶来缓解植株Na+含量过多的毒害[28, 31],同时使根系中的Na+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降低细胞渗透势,减轻盐胁迫对养分吸收和输送功能的危害,从而缓解盐离子的毒害作用,这是植物对根的一种保护机制,与前人研究其他园林植物对Na+吸收的结果一致[32-33]。
除了鹅掌藤,各植物不同器官的Cl含量基本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植物不同器官的Cl含量增幅相差较大,在w(NaCl)为0.3%和0.6%胁迫条件下,大红花叶的Cl含量仅增加87%和147%,龙船花根的Cl含量却增加了4 675%和12 642%。说明不同器官富集Cl–的能力差别较大,其抵御或分配方式主要取决于植物遗传特性和土壤条件[13];由于Cl–富集度高于Na+,植物在NaCl胁迫中所受的Cl–毒害可能大于Na+毒害[34-35]。另外,Na+和Cl–还可通过相互抑制或改变胞质膜透性等途径影响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导致植株体内的营养失衡[36]。
与对照相比,除了朱蕉叶的N含量略有下降外,大红花、龙船花、鹅掌藤各器官以及朱蕉茎和根的N含量均随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这可能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脲酶活性减弱有关[37],较高的土壤酶活性有利于有机质分解,促进了土壤N的释放[38],所以植物吸收有效N增加。
各植物受NaCl胁迫后,不同器官的P含量变化没有一致规律,可能是由于进入植物体内的Na+ 和Cl– 影响各组织营养离子的吸收,导致各器官对P的选择不同[39]。NaCl胁迫使各植物器官的K+/Na+含量比减少,除了朱蕉的根以外,所有植物器官的K+/Na+ 含量比均随NaCl胁迫浓度增加而降低,由于Na+和K+ 的离子半径和水合能相似,Na+ 会竞争K+ 的活性位点和吸收位点,导致植株对K+的吸收减少[27]。叶和根的K+/Na+ 含量比下降幅度小于茎,表明叶和根的离子选择性吸收和离子平衡能力大于茎,叶和根对K+ 选择性吸收能力增强,植株体内的K+ 优先向叶和根分配,而叶片和根的K+ 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含量,有利于植株正常的生理活动[17, 30]。由于K+ 和Na + 电化学性质的相似性[40], Na+与K+ 存在离子拮抗作用,盐胁迫使植物体内积累过多的Na+ ,导致植株吸收K+困难[8, 20]。大红花和鹅掌藤的K+/Na+ 含量比下降幅度小于龙船花和朱蕉,说明前2种树种的离子选择性吸收和离子平衡能力优于后2种树种。
3.2 NaCl胁迫对植物各器官养分贮量的影响养分贮量主要由植株的生物量和元素含量决定,养分贮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植株自身的生长状况,而且与群落内养分循环格局密切相关。土壤盐渍化易引起植物水势和气孔导度下降以及蒸腾减弱[21, 41],而过多离子进入细胞会产生离子毒害,抑制植物体内的酶活性,破坏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器功能[4, 10],导致吸水困难,表现出类似干旱胁迫的失水症状,进而影响养分贮量的积累。本研究中,NaCl胁迫处理后,各植物的Na总贮量升高,与前人的研究结果[42]一致。Na和Cl贮量变化规律基本与其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原因是Na和Cl含量的增加幅度比其生物量的变化幅度大得多,因此成为Na和Cl贮量的主要影响因素[43]。各植物的Na和Cl贮量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在不同器官分配各异,这与植物不同器官抵御盐胁迫程度有关。随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各植物大部分器官的N贮量逐渐减少,而P和K贮量也减少,基本与各植物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原因是N、P和K含量变化幅度小于生物量变化,因而生物量成为了N、P和K贮量的主要决定者。
3.3 结论在本研究中,NaCl胁迫使各器官的Na和Cl含量大幅度增加,对植株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并且与各植物器官的养分贮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N、P和K的养分贮量变化规律与生物量基本相同。NaCl胁迫下K+/Na+ 含量比高的植物耐盐性强,在本研究中,除了朱蕉的根外,所有植物器官的K+/Na+ 含量比均随NaCl浓度增加而降低,且除了龙船花以外,其他植物叶和根的K+/Na+ 含量比下降幅度小于茎,大红花和鹅掌藤各器官的K+/Na+ 含量比下降幅度小于龙船花和朱蕉,因此降低了NaCl胁迫对叶和根的伤害,同时说明大红花和鹅掌藤比其他植物的耐盐性强,通过限制Na+ 进入细胞,并选择性吸收K+ 来维持组织细胞的高K+/Na+ 含量比,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
| [1] |
佘汉基, 李鹏飞, 薛立, 等. 3种园林植物响应盐胁迫的荧光特性[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 37(8): 54-59. ( 0) |
| [2] |
BATES B, KUNDZEWICZ Z W, WU S, et al. Climate change and water: Technical paper VI[M]. Geneva: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2008.
( 0) |
| [3] |
CABOT C, SIBOLE J V, BARCELÓ J, et al. Lessons from crop plants struggling with salinity[J]. Plant Sci, 2014, 226(3): 2-13. ( 0) |
| [4] |
郑欣颖, 李鹏飞, 薛立, 等. 3种园林植物的抗盐生理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 37(9): 62-67. ( 0) |
| [5] |
PARIDA A K, DAS A B. Salt tolerance and salinity effects on plants: A review[J]. Ecotoxicol Environ Saf, 2005, 60(3): 324. DOI:10.1016/j.ecoenv.2004.06.010 ( 0) |
| [6] |
TAVAKKOLI E, FATEHI F, COVENTRY S, et al. Additive effects of Na+ and Cl– ions on barley growth under salinity stress
[J]. J Exp Bot, 2011, 62(6): 2189-2203. DOI:10.1093/jxb/erq422 ( 0) |
| [7] |
列志旸, 薛立. 盐胁迫对树木生长影响研究综述[J]. 世界林业研究, 2017, 30(3): 30-34. ( 0) |
| [8] |
KOPITTKE P M. Interactions between Ca, Mg, Na and K: Alleviation of toxicity in saline solutions[J]. Plant Soil, 2012, 352(1/2): 353-362. ( 0) |
| [9] |
SHAHID M A, BALAL R M, PERVEZ M A, et al. Differential response of pea (Pisum sativum L.) genotypes to salt stress in relation to the growth, physiological attributes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organic solutes
[J]. Aust J Crop Sci, 2012, 6(5): 828-838. ( 0) |
| [10] |
杨秀艳, 张华新, 张丽, 等. NaCl胁迫对唐古特白刺幼苗生长及离子吸收、运输与分配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3, 49(9): 165-171. ( 0) |
| [11] |
RONG Q, LIU J, CAI Y, et al. Leaf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toichiometry of Tamarix chinensis Lour. in the Laizhou Bay coastal wetland, China
[J]. Ecol Eng, 2015, 76: 57-65. DOI:10.1016/j.ecoleng.2014.03.002 ( 0) |
| [12] |
闫道良, 郭予琦. NaCl处理对海滨锦葵N、P和Na+、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J]. 核农学报, 2015, 29(6): 1211-1217. ( 0) |
| [13] |
李洁, 周彤彤, 薛立. 5个阔叶树种叶片的养分特征分析[J]. 湖南林业科技, 2016, 43(4): 16-20. DOI:10.3969/j.issn.1003-5710.2016.04.004 ( 0) |
| [14] |
郭仁松, 魏红国, 富艳荣, 等. 南疆超高产棉花干物质积累分配与养分吸收运移特征的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11, 48(3): 410-418. ( 0) |
| [15] |
何文寿, 马琨, 代晓华, 等. 宁夏马铃薯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累积特征[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20(6): 1477-1487. ( 0) |
| [16] |
刘淑军, 秦道珠, 梁海军, 等. 水稻不同基因型品种养分吸收特性[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 16-22. ( 0) |
| [17] |
刘正祥, 张华新, 杨秀艳, 等. NaCl胁迫下沙枣幼苗生长和阳离子吸收、运输与分配特性[J]. 生态学报, 2014, 34(2): 326-336. ( 0) |
| [18] |
周琦, 祝遵凌. NaCl胁迫对2种鹅耳枥幼苗生长及离子吸收、分配与运输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 37(12): 7-16. ( 0) |
| [19] |
路斌, 侯月敏, 李欣洋, 等. 野皂荚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1): 3293-3299. ( 0) |
| [20] |
於朝广, 李颖, 谢寅峰, 等. NaCl胁迫对中山杉幼苗生长及离子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2016, 52(9): 1379-1388. ( 0) |
| [21] |
郑欣颖, 张潮, 薛立, 等. 盐胁迫对4种园林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7, 40(6): 44-50. ( 0) |
| [22] |
蔡金桓, 都成林, 薛立, 等. 盐胁迫对4种园林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7, 37(2): 30-34. ( 0) |
| [23] |
叶龙华, 黄香兰, 易立飒, 等. 三种花卉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13, 40(1): 32-35. DOI:10.3969/j.issn.1003-5710.2013.01.009 ( 0) |
| [24] |
林敏仪, 李定涓. 广州海珠儿童公园立体绿化的景观营造[J]. 广东园林, 2016, 38(3): 29-32. DOI:10.3969/j.issn.1671-2641.2016.03.008 ( 0) |
| [25] |
韦怡凯, 李秋静, 谭广文. 珠三角居住区4种地形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探析[J]. 广东园林, 2017, 39(1): 65-70. DOI:10.3969/j.issn.1671-2641.2017.01.014 ( 0) |
| [26] |
杨腾, 段劼, 马履一, 等. 不同氮素用量对文冠果生长、养分积累及转运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 36(3): 57-62. ( 0) |
| [27] |
车宗玺, 刘贤德, 潘欣, 等. 甘肃省典型林区主要优势树种养分含量变化特征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24(2): 237-243. ( 0) |
| [28] |
王树凤, 胡韵雪, 孙海菁, 等. 盐胁迫对2种栎树苗期生长和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4, 34(4): 1021-1029. ( 0) |
| [29] |
贾新平, 邓衍明, 孙晓波, 等. 盐胁迫对海滨雀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5, 24(12): 204-212. DOI:10.11686/cyxb2015028 ( 0) |
| [30] |
周志林, 唐君, 曹清河, 等. NaCl胁迫对甘薯植株体内K+、Na+和Cl–含量及生长的影响
[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19(4): 17-23. ( 0) |
| [31] |
GREFEN C, HONSBEIN A, BLATT M R. Ion transport, membrane traffic and cellular volume control[J]. Curr Opin Plant Biol, 2011, 14(3): 332. DOI:10.1016/j.pbi.2011.03.017 ( 0) |
| [32] |
OUESLATI S, KARRAY-BOURAOUI N, ATTIA H, et al. Physiological and antioxidant responses of Mentha pulegium (Pennyroyal) to salt stress
[J]. Acta Physiol Planta, 2010, 32(2): 289-296. DOI:10.1007/s11738-009-0406-0 ( 0) |
| [33] |
党晓宏, 高永, 蒙仲举, 等. 3种滨藜属植物幼苗叶片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 38(10): 48-49. ( 0) |
| [34] |
LUO Q Y, YU B J, LIU Y L. Stress of Cl–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Na+ on Glycine max seedlings under NaCl stress
[J]. J Integrat Agric, 2002, 1(12): 1404-1409. ( 0) |
| [35] |
杨小菊, 赵昕, 石勇, 等. 盐胁迫对砂蓝刺头不同器官中离子分布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3, 22(4): 116-122. ( 0) |
| [36] |
魏清江, 冯芳芳, 辜青青. 柑橘盐胁迫响应及耐盐机制研究进展[J]. 果树学报, 2015, 32(1): 136-141. ( 0) |
| [37] |
操庆, 曹海生, 魏晓兰, 等. 盐胁迫对设施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5, 29(4): 300-304. ( 0) |
| [38] |
张立芙, 吴凤芝, 周新刚, 等. 盐胁迫下黄瓜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蔬菜, 2009, 1(14): 6-11. ( 0) |
| [39] |
郭洋, 盛建东, 陈波浪, 等. 3种盐生植物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16, 33(1): 144-149. ( 0) |
| [40] |
吴敏, 薛立, 李燕. 植物盐胁迫适应机制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 2007, 43(8): 111-117. DOI:10.3321/j.issn:1001-7488.2007.08.019 ( 0) |
| [41] |
蔡金桓, 都成林, 薛立, 等. 3种园林植物的抗盐光合特性[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7, 44(2): 272-276. ( 0) |
| [42] |
YU X, LIANG C, CHEN J, et al. The effects of salinity stress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ineral nutrient accumulation and essential oil yield and composition in Mentha canadensis L.
[J]. Sci Hortic, 2015, 197: 579-583. DOI:10.1016/j.scienta.2015.10.023 ( 0) |
| [43] |
覃林波, 蓝珠剑. 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细根主要营养元素贮存量及其季节动态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16(2): 43-44. ( 0) |
2018, Vol. 3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