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缘灯蛾(Amsacta lactiua Cramer)幼虫颗粒体病的病原分离和观察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1979年春季在广州近郊首次发现了红缘灯蛾幼虫的病毒颗粒体病。初步观察了它的流行病情况。死虫腹足成(A)形状悬挂在植株枝叶上,在电子显微镜下检测了病毒及其包函体并量度其大小:颗粒体为200×430nm,病毒杆状粒子为80×320nm,用离心方法初步分离纯化病毒,72小时后才能在0.05MNa_(2)co_(3)和0.02MNaCl混合液中降解,并释放出病毒粒子,在病毒粒子的紧身膜上具有螺旋纹构造。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戴冠群,石木标,冼炳才.红缘灯蛾(Amsacta lactiua Cramer)幼虫颗粒体病的病原分离和观察[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1,(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