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抗病松树树种和利用Pestalotia cryptomeriae及Gluconobacter sp.防治松梢枯病的探讨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通过林间调查研究和林间人工接种测定四种松树对松壳色单隔孢[Diplodia pinea(Desm.)Kickx]所致的松梢枯病的抗性差异,表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最为感病,湿地松(P.elliotii Engelm)次之,火炬松(P.taeda Linn.)又次之,加勒比松(P.caribaea Morelet)最为抗病。 笔者进一步证明松壳色单隔孢和一种腐生性多毛菌(Pestalotia cryptomeriae cooke)之间存在生存竞争关系。这两种菌均有两个不同的菌系。它们周年共存于林间马尾松枯叶上,变化无一定规律性,但次年松梢枯病的发病率与枯叶上这两种真菌的数量有关。松树嫩梢的伤口表面若先有多毛孢菌的存在,后来的松壳色单隔孢就不能侵入发病;轻微发病的松树,嫩梢抽出前,喷射多毛孢菌悬浮液,能显著降低嫩梢的发病率。 笔者首次发现一种葡萄糖细菌属的细菌(Gluconobacter sp.)对松壳色单隔孢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该细菌在林间松树枝条上能存活一个月左右,对枝条上刚发生的溃疡有治疗作用,对嫩梢有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嫩梢的发病率。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梁子超,李子仁.选择抗病松树树种和利用Pestalotia cryptomeriae及Gluconobacter sp.防治松梢枯病的探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2,(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