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含硼量与果实瘤状病关系的研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番木瓜果实瘤状病由于缺硼引起。通过田间施硼防治瘤状病试验和对病株、健株的壮叶、嫩叶、花(子房)、幼果,近成熟果实和种子含硼量的测定,得到肯定的证实。在比较健、病株壮叶、嫩叶、果实的正常值和缺乏值(出现病状时含量)之后,提出:以完全展开的第4~5片壮叶的含硼量作为合理施肥的依据。在20.56~50.74ppm时,植株表现正常。6.53~16.55ppm时,果实发生瘤状病。故当其含硼量在16.55ppm~20.56ppm时、就要即时施用硼肥。 土壤中的全硼量似乎与瘤状病出现关系不大。在水溶性硼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番木瓜的花(子房)、幼果、近成熟果含硼量均在24(土1)ppm水平。由于香木瓜果实成批迅速发育,为维持果实正常发育,要不断的从外部吸取硼素。当花(子房)、幼果及果实含硼量分别为8.41,9.41和5.16ppm,就会出现果实瘤状病。在植株开花前,每株穴施硼酸或硼砂两克,能有效的预防该病发生。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吴定尧,方忭,何凤仪,李仕强,李增禧,盛少禹.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含硼量与果实瘤状病关系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4,(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