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细胞干扰素的研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本研究采用鸡血细胞和鸡脾细胞诱生外源性干扰素。对不同种(株)的病毒、病毒剂量、营养液等因素对干扰素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测定了鸡白细胞干扰素的产生曲线和干扰素预处理鸡脾细胞后对干扰素产量的影响,也进行了干扰素提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在I系新城疫病毒、F系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仙台病毒四种(株)病毒中,以F系新城疫病毒诱导干扰素的能力较强;病毒剂量对干扰素的产量影响不大;RPMIl640细胞培养液比0.5%水解乳旦Hanks液为好;鸡脾细胞在F系新城疫病毒作用后4小时即产生干扰素,12~20小时达到最高产量;干扰素预处理鸡脾细胞后,引起干扰素产量明显下降,采用硫酸铵盐析法将干扰素进行部份提纯,可提高纯度19.8倍,平均回收率为75.3%;干扰素能明显地减轻感染了传染性囊病的鸡的腔上囊的病变程度,看来对鸡传染性囊病会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曹汉威.鸡白细胞干扰素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4,(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