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低温适应机制的研究——Ⅱ.驯化温度对草鱼和鲮鱼肌肉线粒体膜脂肪酸组成和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不同温度驯养的草鱼和鲮鱼肌肉线粒体膜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10℃适应的草鱼和25℃适应的草鱼相比,肌肉线粒体膜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U/S)值明显升高,脂酰链平均长度也从25℃时的19.08个碳原子增加到10℃时的20.46个碳原子。而鲮鱼的脂肪酸组成在不同适应温度下的变化不明显。此外,还测出了不同驯养温度下草鱼和鲮鱼肌肉线粒体中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发现两种鱼的胆固醇含量在低温下都显著下降。作者认为,低温适应下的草鱼由于肌肉线粒体的脂肪酸组成和胆固醇含量都发生变化,因而其肌肉线粒体膜的流动性明显增加;而鲮鱼肌肉组织线粒体中胆固醇含量虽也减少,但脂肪酸组成变化甚微,因此,鲮鱼肌肉组织线粒体膜流动性增加很有限。这可能就是鲮鱼耐寒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曹永长,王祖熊.鱼类低温适应机制的研究——Ⅱ.驯化温度对草鱼和鲮鱼肌肉线粒体膜脂肪酸组成和胆固醇含量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Z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