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0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根区施药的原理及其在水稻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1980(2).

      摘要 (1195) HTML (0) PDF 1.91 M (1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就根区施药方法的杀虫药效、杀虫作用机制、对害虫天敌的影响、农药残留量及内吸运转规律等方面进行讨论。 1975—1979年室内、田间小区和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证明,根区施药(尤其是根区深层施药)具有药效高、节省用药量、残效期长、可以保护害虫天敌,帮助维持农田的生态系统平衡和减少环境污染等。 经试验过内吸杀虫剂有14种,已证明呋喃丹除对稻纵卷叶螟效果很差外,对叶蝉、飞虱、稻瘿蚊、稻蓟马、大螟、稻象(虫甲)等有特效,杀虫脒和类巴丹杀虫剂对螟虫类、稻纵卷叶螟有特效,但对稻瘿蚊则效果很差。巴丹、呋喃丹、杀虫脒性质较稳定,施于土壤里残效期可长达30-50天左右。有机磷内吸杀虫剂施于土壤里易于分解,残效期约10—25天左右。因不同药剂、不同季节和不同土壤类型而有差异。为了一次施药兼治多种主要害虫,可以采用混合剂如嘧啶氧磷混杀虫双、乐果混杀虫脒等,每亩用纯药75—100克深施,可以解决水稻生长前期30—50天的害虫为害,后期有可能靠生物天敌以达到生态平衡,尚待以后研究。 研究根区施药后对稻田蜘蛛的影响,也研究药剂对稻瘿蚊的寄生天敌黄柄黑蜂、三化螟卵寄生蜂等的影响,研究认为此种施药方式对天敌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而常规的喷雾、喷粉对天敌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深层施药,藉土壤微生物水解

    • 在广东省的动物中检出的肿瘤(第一报)

      1980(2).

      摘要 (1047) HTML (0) PDF 2.78 M (1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肿瘤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研究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动物(家畜和家禽)的自发性肿瘤,不仅在畜牧业、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并可为人的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条件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在兽医领域中,对肿瘤还缺乏全面和系统性的研究。有鉴于此,几年来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本文总结了几年来对广东省一些地区的调查研究,从688例各种动物中检出一批肿瘤。整理于第一报中的肿瘤计10种共64例,涉及的动物有牛、猪、家禽和野生动物;比较重要的癌瘤有食管癌、鼻腔癌、鼻咽癌、副鼻窦癌、卵巢癌、白血病、白色肉瘤和淋巴肉瘤等。这些肿瘤有的是文献上未见报道的。其中鸡的食管癌发现于人群中这种恶性肿瘤多见的汕头地区,猪的鼻咽癌检自人鼻咽癌多见的我省,鸡的卵巢癌以很高的检出率出现等,尤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者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着重叙述这些肿瘤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病理形态特征,对其中一些肿瘤,并根据历年调查资料加以分析,提出了防治意见。

    • 水稻初级三体及其在遗传研究上的应用

      1980(2).

      摘要 (999) HTML (0) PDF 702.20 K (1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初级三体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作物遗传测验种。作者对水稻三体的有关下列问题作了评述:(1)来源;(2)形态分类;(3)细胞遗传学和(4)在遗传研究上的应用。 1975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利用形态学和细胞学建立了一套灿稻初级三体。十二类型的三体中除伪正常型外均能从外部形态加以区别,其额外染色体的传递率(通过雌配子)约为33%. 水稻初级三体在遗传研究上的用途为:(1)检验用传统方法所得连锁遗传分析结果的可靠性;(2)测定连锁群的独立性;(3)对新的突变基因进行定位。

    • 鸡骨质石化病X线诊断的研究(初报)

      1980(2).

      摘要 (1133) HTML (0) PDF 2.88 M (1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1、本文在国内首次报告了鸡骨质石化病的X线诊断,利用X线检查,共发现了20只本病的自然病鸡。鸡的骨骼X线照相对诊断骨质石化病是有效可行的。在生前检出骨骼的病变较其他方法更为可靠。 2、本病的X线征为双侧骨骼的密度增高和骨质硬化,骨皮质变厚,骨髓腔变窄甚至闭塞。病变可见于多骨,但最常发生在四肢长骨。最先损害的是胫骨,其发生率最高(20/20);股骨其次(12/20);而乌喙骨、尺骨和桡骨再其次,均为11/20;跖骨较低(6/20);趾骨最低,只有3/20发生病变。其X线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1)四肢长骨(尤其跖骨)梭状畸形与骨质硬化;(2)后肢长骨畸形与泛发性骨质硬化;(3)泛发性骨质硬化但无骨骼畸形;(4)胫骨骨内膜局限性增生硬化或小灶性硬化,有时累及股骨或尺骨。第一种类型的表现可能只发生于仔鸡。没有跖骨“靴样”畸形的其他类型通常见于成年鸡。 3、对其他骨病如佝偻病、骨质疏松、骨膜骨质增生、葡萄球菌病、慢性骨髓炎、成骨肉瘤和佩吉特氏病(Paget’s disease)等的区别诊断作了讨论,并建议在大群检疫时用一侧胫骨的X线照相作为检出该病的方法。

    • 敌锈钢(对氨基苯磺酸钠)的研究——Ⅰ.敌锈钠与胶体硫混用在田间防治花生锈病和叶斑病的效果

      1980(2).

      摘要 (1027) HTML (0) PDF 1.62 M (1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花生锈病于1969年在广东省南部发生后,1972年前后遍及全省主要花生产区,一般造成减产30%左右,严重的可超过50%。 敌锈钠、胶体硫混合剂防治花生锈病的效果甚为显著,并可兼治叶斑,是用在花生上的一种理想的杀菌剂,使用浓度为1:2.5~3:500,一般可比对照增产30%~40%。在混合剂中加入0.1%的硫酸铜,有明显增效作用,提高增产幅度。 敌锈钠的有效成分对氨基苯磺酸钠对花生会造成药害,使用浓度应加以控制,一般为1:500(每亩2.5两)。在气温高,尤其是在干旱的条件下,应降低使用浓度至1:600~700。每亩用量不能超过2两。在广东省的气候条件下,在春植花生上使用,尤应注意防止药害的发生。 由于对氨基苯磺酸钠可从花生根部被吸收进入植株体内,起到显著的防病作用。敌锈钠、胶体硫混合剂在下雨情况下对锈病仍有防效,因此仍可使用,不过对叶斑没有什么效果。

    • 吸果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幼虫等形态的识别

      1980(2).

      摘要 (1208) HTML (0) PDF 1.81 M (1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吸果夜蛾是山区果树的一类重要害虫.在我国南方,其成虫刺吸柑桔、三华李、杧果、 番石榴和黄皮等果树的果实,引起大量烂果和落果。本文叙述广东常见的11种吸果夜蛾的生 活习性及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它们是:咀壶夜蛾〔Oraesia emarginata(Fabricius)〕、 鸟咀壶夜蛾(Oraesia excavata Butler)、壶夜蛾(Calpe minuticornis Guenee)、 彩肖金夜蛾(Plusiodonta coelonota Kollar)、桥夜蛾(Anomis mesogona Walker)、 超桥夜蛾〔Anomis fulvida(Guenee)〕、小造桥虫〔Anomis flava(Fabricius)〕、 枯叶夜蛾〔Adris tyrannus(Guenee)〕、蓖麻夜蛾(Achaea janata Linn.)、豆毛胫夜 蛾〔Mocis undata(Fabricus)〕和苹梢鹰夜蛾(Hypocala subsatura Guenee)等。它 们中,以咀壶夜蛾为害柑桔最严重,发生数量最多。 吸果夜蛾是山区果树的一类重要害虫,随着果树向山区发展,吸果夜蛾也有扩大为害的趋势,果实受害率常达10-30%。成虫在不同时期,吸食不同果树果实的汁液,引起大量烂果和落果。在广东5、6月份为害三华李和杧果,6、7月份为害黄皮,8月中旬至12月为害柑桔。 吸果夜蛾幼虫主要为害各种野生寄生植物,但由于寄主分布范围很广,不易发觉,因此掌握各虫态特征及寄主范围,对于研究和防治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

    • 柑桔红蜘蛛猖獗原因探讨及其防治意见

      1980(2).

      摘要 (1141) HTML (0) PDF 603.80 K (1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1950年以前,柑桔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 McG虽然在某些年份曾发生灾害,但是并不是一种年年为害的主要害螨;这种螨类上升为主要害螨是50年代后期在有机农药大量使用后才引起的。 近20年来,各地已先后使用了近20种农药来对付这种害虫,除柴油乳剂、洗衣粉及松脂合剂外,红蜘蛛都产生了抗性;到目前为止在四川、广东仍有些地区极少使用农药,红蜘蛛也很少有大发生的记录。 实验证明,红蜘蛛的大发生是由于滥施农药杀伤天敌引起的。 在广东及四川,植绥螨已被证明是红蜘蛛的主要天敌,常见的种类有德氏钝绥螨(Amblyseius deleoni M.et D),短毛钝绥螨(A.okinawanus E.),拉戈钟绥螨〔A.largocnsis(M.)〕纽氏钝绥螨〔A.newsami(E.)〕卵形钝绥螨〔A.ovalis(E.)〕四会钝绥螨(A.obtuserellus W.et B.),尼氏钝绥螨(Amblyseius nicholsi(E.et L.)及一种植绥螨(Phytoseius hawaiiensis P.),德氏钝绥螨是最常见的重要种类。由于世代历期短及繁殖快,在田间对红蜘蛛的控制能力很明显。 干旱对植绥螨及致病真菌芽枝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的发生不利,因此对红蜘蛛的猖獗有利。 作者建议在果园边植林及间种绿肥以增加果园湿度,使有利于植绥螨及致病真菌的繁殖;使用对植绥螨杀伤力较小的选择性农药进行挑治;在有条件

    • 广东雷州一些桉树杂种的表型分化调查研究

      1980(2).

      摘要 (957) HTML (0) PDF 410.83 K (1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的是广东雷州七个桉树杂种表型分化的调查结果:七个桉树杂种的叶型分化明显,窄叶和宽叶型的植株数均较少,中间型的株数最多;它们的树皮颜色多变,树皮剥落的情况不一致,有的剥落,有的不剥落,其中树干上部树皮剥落的,中间型的株数占多数;植株之间的生长相差显著,最大植株的树高和胸径同最小植株的相较,分别为1.5~3.1和2.3~4.7倍,明显地表现出杂种优势的特性。对桉树杂种优势的利用问题也作了讨论。

    • 荔枝栽培和利用的起源及其发展

      1980(2).

      摘要 (1044) HTML (0) PDF 873.31 K (1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原产中国的荔枝,向有“奇果标南土”的称誉,但关于它栽培和利用的历史,现还未发现有较系统、较全面的专著。本文企图在这方面,试抛引玉之砖,作出初步探索。 主要是广泛搜集有关的古文献为考证根据,先从荔枝的原始命名谈起,次从其品种名目、产地分布以至栽培利用(包括繁殖、育苗、种植、培育、防护、采收、贮藏、加工等传统技术)等方面的历史发展过程,分别作简括的叙述。 最后,用“提要”(解题)方式,将历代有关荔枝的专题文献,作出鸟瞰式综述,为今后进一步征文考献、综合分析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线索和方便。

    •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的核多角体病的研究

      1980(2).

      摘要 (1059) HTML (0) PDF 574.15 K (1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近几年来对感染剂量,宿主龄期、饲料、温度等因素的室内试验研究,以及利用乙醚麻醉喂毒宿主进行病毒制剂生产的探讨,结果表明,要达到有效的生物防治害虫的效果,必须掌握在幼虫低龄期(即3龄期前)进行喷毒,利用乙醚麻醉宿主可以大大缩短潜伏期,提高病毒制剂的产量。

    • 油茶的花芽分化

      1980(2).

      摘要 (989) HTML (0) PDF 537.11 K (16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南方主要食用植物油的来源之一,也是工业的重要原料。了解油茶花芽分化的过程及其与栽培管理的关系,制订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对于提高茶籽产量具有重大作用。 国内外对于研究木本植物、果树的花芽分化较多报道,如翁心桐的苹果花芽分化(1946),刘孝仲等(1957)的柑橙花芽分化,但对木本油料作物的油茶花芽分化进行全面观察的还不多。本文报道关于花芽分化的全过程共分六个时期,结合分化的时间与进度进行一系列的生态调查和管理措施,选了两个不同品种在不同地理纬度以观察其结果,证明不同品种,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管理措施都会影响花芽的分化。 油茶花芽分化开始于5月上旬,终止于9月下旬,也有迟至10月的。但过迟分化的花芽易落花落果。

    • 蚕粪制取叶绿素衍生物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综述)

      1980(2).

      摘要 (1004) HTML (0) PDF 311.41 K (1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蚕粪是提取叶绿素的良好原料,含量达1%(干物)。用丙酮抽提后回收溶剂可得到糊状叶绿素,得率约5%。加碱皂化后,在酸性条件下与硫酸铜作用生成叶绿素铜酸,再与氢氧化钠反应成为叶绿素铜酸钠盐。可用于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外用;又可作食用色素。 蚕粪还可提取类葫萝卜素,植物醇和正十三烷醇。植物醇供作合成维生素E及K_1的原料,正三十烷醇是植物生长刺激素,能促进水稻秧苗及白菜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