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1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敌锈钠(对氨基苯磺酸钠)的研究——Ⅱ.~(35)S—对氨基苯磺酸钠透入花生的内吸活性及其在土壤中的移动

      1981(3).

      摘要 (1154) HTML (0) PDF 2.66 M (1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对氨基苯磺酸钠(Ⅰ)和对氨基苯磺酸(Ⅱ)的内吸活性进行了研究,(Ⅰ)比(Ⅱ)易于从叶面透入花生植株内部,二者的内吸量分别为0.1352微克/毫克,叶干重和0.0772微克/毫克,叶干重。Ⅰ进入后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是均匀的,在喷药后第8天测定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的药量分别为0.1043,0.1070和0.1024微克/毫克,叶干重。喷药后15天的分别为0.0972,0.0797和0.0765微克/毫克,叶干重。 Ⅰ的向顶性运转极为明显,向基性运转不明显,从植株地上部枝叶向根部运转的药量仅为施药量的0.25%,但短距离的移动还比较明显,更可以向横移动。因此对喷药均匀度的要求不高。 花生种子用Ⅰ拌后当天播种与拌后贮存3天后才播种。在这两种处理中,药剂透入并运转到苗的地上部枝叶的量分别为2.4628~2.6200微克/株和1.8654~1.8664微克/株。因此,用于拌种时拌后不要贮存,以当天播种为宜。 Ⅰ容易被根部吸收并运转到地上部枝叶中。在Ⅰ中加入“吐温80”(Ⅲ)或胶体硫(Ⅳ)(含大量造纸废液),可提高其在土壤中深透移动,在20厘米土层中的滞留药量分别为Ⅰ:3.41%,Ⅲ:2.58%,Ⅳ:2.74%;在浇土防病中的防效分别为Ⅰ:59.45%,Ⅳ:92.52%。这就进一步说明,敌锈钠和胶体硫混合使用是很理想的。

    • 敌锈钠(对氨基苯磺酸钠)防治长豇豆锈病效果的初报

      1981(3).

      摘要 (1047) HTML (0) PDF 104.64 K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敌锈钠(对氨基苯磺酸钠)已多次被证明能有效防治Puccinia属引起的锈病,如小麦锈病(Puccinia SPP)和花生锈病(P.arachidis Speg)。但是对Uromyces属引起的锈病是否有效,则从未有报导。 长豇豆(Vigna sesquipedalis Wight)在广州地区一年可种几造,3~8月均可播种。一般每造亩产为二千多斤,经济收益大。可是,长豇豆锈病(Uromyces phaseoli)

    • 新记录的甘蔗害虫——列点大螟(Sesamia uniformis Dudgeon)的记述(鳞翅目:夜蛾科)

      1981(3).

      摘要 (1188) HTML (0) PDF 709.83 K (15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列点大螟(Sesamia uniformis Dudgeon)为我国新记录的夜蛾科害虫。本种在云南为害甘蔗严重。本文叙述了列点大螟各虫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列表说明本种与大螟(Sesamiainferens Walker)各虫态的区别,并对我国过去误定的列星大螟(Sesamia vuteria(Stoll))进行了订正。

    • 中国钩藤属植物的整理

      1981(3).

      摘要 (1032) HTML (0) PDF 653.63 K (1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参考考国内外文献,对中国茜草科钩藤属植物作了进一步整理,对各种植物的形态和地理分布作了详细的叙述,共报道钩藤属植物10种,澄清了本属分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钩藤属植物的一些种可供药用,本文对中药钩藤的原植物鉴定,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甘蔗幼叶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组织学起源的初步研究

      1981(3).

      摘要 (1091) HTML (0) PDF 2.22 M (1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附加有2,4—D~(3mg)/1并将蔗糖用量提高至~(50g)/1以及2,4—D~(5mg)/1、精氨酸~(5mg)/1和蔗糖为~(25g)/1的两种MS培养基上,两个品种的甘蔗幼叶的切段,经4—21天的无菌培养后,有90%以上的外植体产生了愈伤组织。石蜡切片观察表明,愈伤组织是由维管束鞘薄壁细胞分裂而来。用扫描电镜对比观察了密实和松散易碎的两类愈伤组织,后者有大的胞间隙,前者则无。

    • 水稻424、131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与毡绒层细胞的关系

      1981(3).

      摘要 (987) HTML (0) PDF 1.77 M (1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稻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因种类不同而不同。不育系424A、131A,因在单核花粉早期、毡与绒层细胞之外,出现一层由特大的球状体所组成的球状体膜。它们不为小孢子形成花粉壁时所利用,最后沉积在液泡化增大的中间层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厚达1—1.5微米的特别肥厚的次生毡绒层壁层,致使小孢子自始至终不能形成花粉外壁,从而导致花粉的败育。

    • ~(60)Co—r射线辐射蘑菇保鲜的研究 (第一报)

      1981(3).

      摘要 (1144) HTML (0) PDF 1.51 M (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5—10万伦~60钴丙种射线辐射的新鲜蘑菇,在室温16—21℃和在低温4—10℃条件下,有明显的保鲜效果。在室条件下,可使蘑菇在6天内保持95%以上不破膜、开伞,以10万伦为最佳。对照组第三天即开始破膜开伞。在低温4—10℃条件下,可使保鲜时间延长至20—40天,100%不开伞,5—10万伦有抑制霉菌生长的作用。 辐射保鲜蘑菇的色装材料,以有孔的纸盒为最好,其次是纱布袋。它们保鲜的蘑菇干爽、洁白、形状好;而聚乙稀/尼龙薄膜效果最差,保鲜的蘑菇为粘稠,色褐黑,袋内有液体。 经过分析辐射保鲜蘑菇的营养成份(旦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分)没有损失。辐射保鲜的蘑菇从1978—1981年经名厨师和各种工作人员约60—100人的品尝,一致认为,辐射的蘑菇色、香、味皆好,无异味。

    • 三十烷醇促进作物生长的效应

      1981(3).

      摘要 (1107) HTML (0) PDF 2.25 M (1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蜂腊及蚕粪中提取高纯度的三十烷醇,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刺激剂,能促进水稻秧苗、白菜、黄瓜及马铃薯芽体组织培养的植株生长,增加鲜重及干物重。同时,促进水稻秧苗及黄瓜幼苗对氮、磷肥料的吸收。用~(32)P-同位素示踪表明,积累在黄瓜苗根部的放射性强度较对照区增加12.36—16.19%。 在盆栽条件下以淋灌10ppm三十烷醇稀释液的效果较好,马铃薯芽体组织培养基中含2ppm为佳。

    • 植物学学术讲座

      1981(3).

      摘要 (870) HTML (0) PDF 635.43 K (1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第五讲 植物分类系统 (一)导言 事物总要进行分门别类才能认识清楚的,中华民族历来对于事物的分门别类是比较清楚严格的。如对家庭来说,父母、兄、妹等等有50多个称呼,而在国外则不同,兄弟不再细分为兄和弟,又如堂兄弟姊妹,父系的、母系的都一样称呼,不像中国人分得那么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