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水稻土和菜园土有效磷化学测定法及其与磷素形态关系的研究

      1983(1).

      摘要 (902) HTML (0) PDF 582.29 K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探讨广州花岗岩地区水稻土和菜园土有效磷六种化学测定方法的测定值、土壤各形态磷量及作物施磷反应参比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结果表明:Olsen法是测定上述水稻土有效磷的最适方法,此法用于此类土壤其测定值与Fe—P量相关性最好,其次是Ca—P,而这两组磷酸盐正是水稻的磷源。0.1N HC1法是测定上述菜园土有效磷的最适方法,此法用于此类土壤其测定值与A1—P量相关性最好,其次是Ca—P,而这两组磷酸盐正是菜心的磷源。以磷分组为根据,制成“土壤有效磷提取剂选择表”可供参考。

    • 广东南崑山的主要森林类型及其群落结构特征

      1983(1).

      摘要 (1105) HTML (0) PDF 659.93 K (16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为配合我国南方常绿阔叶林调查的遥感技术试验,于1981年9月19日至11月9日,结合林学系1977级学生毕业实习,进行了广东省南崑山森林植被调查分类。共设置调查线28条、标准地和路线点76个、林下植被和更新样方1500个。每个林型用1个林下植物优势特征种和2今优势树种(“林下植物、乔木、乔木”)组成“生物生态组”,作为鉴定林型的主要标志。经统计、分析,把南崑山的垂直地带性森林,划为8个群系、9个林型。群落的主要结构特征:一般在海拔900米以下,破坏较少的森林类型,林冠多分8层,此外还有下木层和草本层,海拔900~1050米地带的森林,林冠多分2层,海拔1050米以上的矮林,林冠只有1层。本文对我国南方天然常绿阔叶林调查的遥感技术研究,森林经营,均有现实意义。

    • 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形态及有机成分的变化

      1983(1).

      摘要 (891) HTML (0) PDF 633.66 K (1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的研究

      1983(1).

      摘要 (1149) HTML (0) PDF 383.48 K (16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国产野丹牡科野牡丹属植物作了进一步的订正,并报道一新种和一新变种。

    • 荔枝花芽分化过程内源细胞分裂素变化动态的研究

      1983(1).

      摘要 (1200) HTML (0) PDF 490.51 K (1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寻求内源细胞分裂素与荔枝花芽分化的关系,本文研究了荔枝花芽中的细胞分裂素的提取、分离和生物鉴定的方法,并测定了糯米糍荔枝不同时期花芽的内源细胞分裂素水平。 通过薄板层析和生物鉴定证明,荔枝花芽提取液中存在细胞分裂素类物质。采用生物鉴定并通过与不同浓度的标准激动素溶液的生理活性相比较,测出了不同时期荔枝花芽中的内源细胞分裂素水平,从而知道糯米糍荔枝花芽分化过程细胞分裂素的变化动态。从十一月到次年一月,荔枝花芽中的细胞分裂素含量逐渐增加,一月下旬达到高峰。二月下旬以后,花芽中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很低。由于一月份是荔枝花芽分化的一个关键时刻,这时花芽中的细胞分裂素不断增加,初步认为内源细胞分裂素会在荔枝成花的生理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细胞分裂素对荔枝的花芽分化会有促进作用。

    • 冬瓜生长与结果的研究——Ⅰ、生育周期

      1983(1).

      摘要 (1104) HTML (0) PDF 380.08 K (1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广东青皮冬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冬瓜的生育周期。自种子萌动至果实成熟,分为种子发芽、幼苗,抽蔓和开花结果四个时期。发芽期约占全生育过程的10~15%,幼苗期占25~30%,抽蔓期占10~15%,开花结果期占45~50%。不同栽培季节的生育速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茎蔓与叶的生长特点是:每叶面积随着生长时期逐渐增大,即幼苗期发生的叶最小,抽蔓期发生的叶较大,开花结果期的叶最大。叶数与叶面积的增长与茎蔓生长相一致,发芽期和幼苗期生长缓慢,抽蔓期生长较快,开花结果期迅速生长,其中开花结果前期生长最迅速,中期仍迅速生长,后期不再增长,呈S形的生长曲线。果实发育开花至成熟一般为40~50天。果实长度和横径,果肉厚度的增长前期最大,中期其次,后期最小;果实重量的增长则前期慢,中期最快,后期仍较快。种子随着果实发育逐渐发育,充实和成熟。青皮冬瓜果实发育的特点,是发育期长,增长速度高,生长量大。果实发育与蔓叶生长密切相关,必须使蔓叶生长与果实发育保持平衡。

    • 从经济学角度试论农业生态系统

      1983(1).

      摘要 (885) HTML (0) PDF 583.22 K (1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下列几方面探讨:(1)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抱着一定经济目的进行经济活动的产物。建成后没有人类扶持或干预农业生态系统就不能继续存在。(2)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受人类经济活动所控制。对自然环境、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四个要素。采取各种不同办法进行干预和控制,以提高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3)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经济成果是创造使用价值。农业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因素是潜在的使用价值,与能量流和物质流同步运动。逐渐积累而转化为能满足人类需要的使用价值。(4)商品交换是造成农业生态系统间的能量和物质输出及输入的主要原因。由于商品交换,能量和物质随着农产品离开本农业生态系统,必须采取适当办法输入适量的能量和物质作补充,以保持其平衡,才能使农业生态系统在进行经济再生产时继续发挥作用。

    • 论农业生产责任制

      1983(1).

      摘要 (922) HTML (0) PDF 612.61 K (1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定义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形式,以及包干到户的性质,根据我国的历史经验和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稳定、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意见和建议。

    • 甘蔗产量组分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1983(1).

      摘要 (993) HTML (0) PDF 564.15 K (1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从表现型、基因型和环境水平测定了蔗糖产量、蔗茎产量及其组分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了产量性状间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蔗茎产量、蔗茎蔗糖率两性状与蔗糖产量呈极显著的表现型正相关,而且两者对蔗糖产量的基因型直接效应也十分相近,但表现型和环境的直接效应则蔗茎产量比蔗茎蔗糖率的贡献要大一些,而蔗茎产量与蔗茎蔗糖率之间的表现型负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准,茎数和单茎重构成蔗茎产量,而且两者对蔗茎产量表现出强的、正的、几乎相等的基因型、表现型直接效应、而茎数与单茎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表现型负相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相关分剖的结果,组成单茎重的三因素中,都以茎径对单茎重贡献最大,茎长和比重的贡献较少,但各因素的贡献大小又因基因型或环境而异。

    • 甘蔗黄螟胚胎发育及赤眼蜂在辐射不育卵寄生情况的观察

      1983(1).

      摘要 (899) HTML (0) PDF 2.46 M (10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广东小麦根腐病初侵染源及土壤孢子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1983(1).

      摘要 (1070) HTML (0) PDF 546.79 K (1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麦根腐病是广东小麦重要病害之一。病原菌在干旱土壤中可存活281天以上,在淹水土壤中80天使死去,“麦→稻→稻”水旱轮作制的地区不存在土壤带菌问题。室外堆放的病秆所带分生孢子可存活281天以上,但菌丝体在220天以前死去,不能产孢传播。室内人工接种有6种作物和11种杂草感病,其中甘蔗、茭白、雀稗、纤毛鸭咀草和川谷为前人所未报道。但大田调查结果,除小麦外迄今未见有自然感病寄主。种子带菌很普遍,是广东小麦根腐病的主要初侵染源。 本试验对Ledingham和Chinn的土壤孢子数估算法作了改进,测定方法简单,较为准确,可供田间孢子量测定之用。

    •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适应鸡胚肾细胞致产生细胞病变的试验观察

      1983(1).

      摘要 (1176) HTML (0) PDF 596.35 K (1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为了进行一种微量血清中和试验,使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马萨诸塞41株,适应鸡胚肾细胞培养物的过程。 在利用Earle氏均衡盐液为基础成份的营养液并在二氧化碳培养箱的条件下,用培养平皿培养,而不是培养瓶培养,是病毒得以继代的关键,第一次接毒尤其如此。作者认为是由于松宽的培养皿盖,使培养箱内的5%二氧化碳的空气较易进入平皿之故。 病毒继代的早期代次用于检测病毒活力的鸡胚气管器官培养方法亦作了详细的描述。 为了利用细胞培养物进行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微量血清中和试验,首先必须使IBV适应细咆培养物并产生细胞病变(CPE)。本文报道经多次试验而最终成功地使IBV马萨诸塞(Mass)41和康涅狄格(Conn)46毒株适应了鸡胚肾(CEK)细胞培养物的经过和经验。

    • 高产优质新品种——马坝晚占1号的选育

      1983(1).

      摘要 (1001) HTML (0) PDF 184.37 K (1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坝晚占1号是华南农学院和曲江县农科所合作育成的高产优质新品种。1979年定型并进行了试生产。在曲江县农科所(马坝)种植6.65亩,平均亩产812斤。初步确认了该种耐肥、高产的特性。1980年晚造在马坝公社马坝大队示范,种植460亩,平均亩产560斤。1981年曲江县扩大种植6000亩,其中列入中间试验重点示范的2000亩。1980年参加广东省晚造优质品种区域试验,马坝晚占1号亩产760.53斤比对照种双竹占548.67斤增产211.86斤,增产38.61%,名列第二位。米质经(81)粤粮农字209号文鉴

    • 柑桔黄龙病热水间歇消毒试验

      1983(1).

      摘要 (996) HTML (0) PDF 460.75 K (13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1978~1980年间,用一定温、时处理柑桔接穗和苗木,每隔24小时处理一次,连续处理3次,处理后在室温下贮藏10~20天。试验结果,一般健康柑桔接穗的最高安全耐热温时为49℃、10分钟;病接穗的有效消毒温时为47℃、6分钟。经47~50℃、6~12分钟处理的病接穗355条在嫁接后经46个月全部没有发病,对照在8~11个月后发病率达70~100%;腹接病芽的甜橙苗137株(其中有44株在处理前已发病),处理后经34个月仍生长正常,而对照则在处理前已发病的陆续死亡,未发病的后来发病率为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