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2).
摘要:本文研究了根区施用巴丹类及呋喃丹杀虫剂在水稻植株中的吸收、运转、代谢以及对水稻三化螟、稻飞虱的药效。结果表明,呋喃丹在施药后15天的吸收量为最高,易卫杀在施药后26天为最高。吸收量的茎、叶比结果表明,呋喃丹为4.56~8.96,而易卫杀一般只有1.29~3.75,说明呋喃丹很少滞留在茎中,易卫杀在茎中有一定的滞留量。从自显影照片看出呋喃丹在水稻老叶叶尖有集中积累并从叶尖气孔蒸发外逸现象,易卫杀则在茎部与新叶中有一定的积累。较均勻地分布于植株中。水稻植株在施用呋喃丹后36小时即可检出代谢物3—酮呋喃丹,3—酮呋喃丹酚,3—羟呋喃丹;初步认为呋喃丹酚可能不是植株的代谢产物而是土壤降解产物为植株所吸收。 试验结果指出,呋喃丹、易卫杀都是很好的根区施药内吸剂。由于吸收,运转,代谢的差异,巴丹类药剂对三化螟的残效期比呋喃丹长,而呋喃丹对稻飞虱的药效却比巴丹类药剂好。本文推荐了杀虫双应用于防治水稻害虫。
1983(2).
摘要:作者在本文的第一、二、三报中,报道了自1975~1980年在广东省各地的668头(只)动物中检出了27种145例肿瘤。检出率为21.7%,其中恶性肿瘤占21种计137例(94.48%)。通过调查,了解了各种动物中肿瘤的分布梗概、好发的解剖部位、组纫类型,良恶性肿瘤的比率以及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病理形态特征;对一些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条件,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981年以来,在进一步调查中,作者又检出了一批动物的肿瘤新病例。整理于本文中的肿瘤有神经纤维肉瘤、皮肤乳头状瘤、纤维脂肪瘤、肠腺瘤、甲状腺癌、间皮瘤、卵泡膜细胞瘤和不白血性白血病8种共20例,这些都是继1980年之后新检出的另一些类型的肿瘤。涉及的动物有水牛、黄牛、猪、兔、鼠和鸡。其中猪的神经纤维肉瘤和鸡的卵泡膜细胞瘤都是动物中比较罕见的肿瘤,在国内为初次检出的病例。 此外,1980年以来,还继续检出了大批我们已经报道过的组织类型的肿瘤病例如鼻咽癌、副鼻窦癌、淋巴肉瘸、纤维瘤、原发性肝癌、马立克氏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卵巢癌等共107例。 检出的新的组织类型肿瘤为比较肿瘤学和家畜肿瘤学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
1983(2).
摘要:近几年来,在广东地区两个大型鸭场中,发生一种危害性颇大的幼鸭病,其临诊表现为眼眶湿润,轻度咳嗽,全身发抖,点头或歪颈;少数病例死前不见临诊症状。剖检可见明显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等病变。大群防治用磺胺喹沙啉或土霉素,可控制病情的发展和减少死亡。死亡率约为2~30%。本文是通过对其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观察以及病原微生物学的鉴定,确诊其为鸭疫综合征(AS),病原是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cstifcr,PA)或大肠埃希氏杆菌(Eacheriehia coli,EC)其中PA占多数。初步找出了此病的流行规律,弄清了由PA和EC引起的幼鸭病在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等方面的某些区别。作者根据调查和试验结果,对其发病原因和感染途径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此病的特点,对其防治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1983(2).
摘要:本试验利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在鸡胚内对B_1株新城疫病毒(NDV—B_1)的干扰现象作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一种诊断方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操作方法以及对天然病例的诊断效果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用IBV强毒人工发病的病鸡组织上清液接种鸡胚后10小时,再接入一定量的NDV—B_1,则50%以上鸡胚的尿囊液的HA滴度在1:20以下,而仅接NDV—B_1的对照组中,90%以上鸡胚的尿囊液的HA滴度在1:40或1:40以上,说明IBV在鸡胚内明显地干扰了NDV—B_1,在IBV被相应的抗血清中和之后,这种干扰作用也随之消失。 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鸡痘病毒(FPV)、鸡败血霉形体(MG)等鸡呼吸道病的病原在鸡胚内对NDV—B_1则没有这种干扰现象。 利用这种干扰现象对6个鸡场的呼吸道病的病例进行诊断试验,结果4个鸡场为IB阳性,2个鸡场为IB阴性,这一结果与用病料在鸡胚内进行盲传继代及小鸡人工发病的结果是相符的。 试验证明,IBV在鸡胚内对NDV—B_1的干扰试验可以作为IB的一种诊断方法。
1983(2).
摘要:关于海南的野生荔枝问题,长期引起植物学界和园艺学界的重视。陈焕镛(1921)、侯宽昭(1955)、刘集汉(1957)、薛日辉(1959)、傅玲娟(1982)等都曾对海南的野生荔枝进行调查研究。总的说来,多数学者认为海南确有野生荔枝存在,然亦有怀疑是栽培种逸野的。
1983(2).
摘要:生物体是一个有层次结构的整体,对不同水平的层次进行研究,应由不同的学科分工去完成。生物化学与生物的层次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层次结构理论,阐述生物体的亚分子层次、分子层次、细胞及亚细胞层次、组织和器官层次以及生物个体(整体)层次的主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而生物化学的任务应是立足于研究对象的整体,着重研究细胞的分子层次,同时兼顾生物的其它层次,最后回到整体层次来解释整体的生命现象,使生物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生气勃勃的动态科学。
1983(2).
摘要:目前,国内外多用立地指数来表示森林生产力的高低。立地指数是以林分年龄和林木优势高(米)为依据的,它能较确切地反映森林生产力的高低。但立地指数只是一个数值,不能说明森林生产力高低的原因。本文先按立地指数来比较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型的生产力,并通过逐步回归找出影响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其次,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评价林型生产力与立地条件的关系;最后分析结果表明立地条件是导致林型生产力高低的主要原因。
1983(2).
摘要:本文以方差分析的观点探讨正交试验设计的实践与理论问题,及试验误差与效率问题。作者运用试验实践数据资料,在相同的试验规模下,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误差与效率,并与随机区组类设计比较以评价不同方案的优、劣,并对正交试验上的某些存在向题总结出八点改进意见。
1983(2).
摘要:本文报道以广东青皮冬瓜品种进行普通栽培,不同叶节摘心处理,不同季节和栽植密度等栽培方式,研究座果节位与果实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座果节位的果实大小是不相同的,以23~35节座果的果实最大,23节以前座果的果实最小,36节以后座果的果实大小不稳定。也就是主蔓第1~2个雌花座果的果实细小,第6个雌花以后座果也不理想,而以第3~5个雌花座果,结大果的可能性最高。 冬瓜的雌花是随着植株生长相继分化发育的。各个雌花的发育时期不同,不但它们的营养生长基础不同,而且营养条件也有明显的差别,这就决定了不同座果节位的果实发育状况。为了结大果,必须在强健的营养生长基础上结果,果实发育过程保持良好的营养生长势态。
1983(2).
摘要:本文没置应用不同畦宽的试验田及玻璃室有底测坑,控制调节不同土壤水分研究,对花生不同生育期的生育规律及对油分累积动态的效应等问题。试验应用了测定土壤结构的理化分析;花生花芽分化及荚果发育进程的细胞解剖;油分的累积过程中有关脂、肪糖、淀粉的消长关系的生化分析等方面。初步证明不同畦宽,不同土壤渍水状况下对各生育期的总耗水量,花生主茎,分枝茎,叶,花等器官发育,花芽分化,子房柄发育,荚果发育等过程,及叶绿素,叶净同化率以及油分累积动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影响。本研究结果对调节土壤分水,控制春花生徒长,改进栽培技术,增加结荚率,饱果率而达到增产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1983(2).
摘要:光照长短决定植物的发育。水稻是短日照作物,而不同品种对日照长短的反应不同,但可以通过对出穗期的变化来观察它们对不同日照长短的反应。当研究水稻品种对日照长短的反应时,往往分为许多级的光长处理,例如11:00,12:00,13:00,14:00…等。在自然环境中,日照长短是有一定的,因而对某些长光照处理必需配备白炽灯来补足光照时间。补足光照时间可以用人工来控制,也可以用自动控制。下面介绍利用光电二极管作为感应元件的光照时间自动控制和自制的作物光照时间控制仪。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