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4).
摘要:太阳能干谷仓是一种代替传统晒场的新型干燥装置,经1982及1983年收获季节的试验,效果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太阳能干谷仓是由安装在屋顶上的铝质太阳能集热器(42米~2)和室内多孔谷床(18米~2)所组成,采用轴流通风机将太阳能加热的空气送入热空气室,由下而上地穿过放置在谷床上的谷层而使谷物得到干燥。据试验,此谷仓每天(8~9太阳时)可干燥1.4吨稻谷,使其含水率从收割时的22.3%干燥至入仓标准(13~14%)。如用晒场干燥上述稻谷,则其面积相当于干谷仓集热面积的10倍。此干谷仓的干燥费比用煤、油、电为能源的其他谷物干燥机便宜,且干燥品质好,并可干燥其他农产品。 本文还对太阳能干谷仓的各项性能指标如加热空气能力、谷温、含水率、单位热耗、单位能耗、单位集热面除水能力和生产能力等进行了分析。
1983(4).
摘要:本文以较大量的研究材料观察了水稻野败不育性及其恢复性在正常和异常条件下的表现程度,发现不育性、恢复性在正常播植条件下皆相当稳定。文中还分析了决定和影响野败不育性,特别是其恢复性的内外因素、指出了不育系育性恢复程度受恢复系的恢复能力、不育系的可恢复性,以及环境条件三因素左右。三者比较,恢复系一般是起主导作用,但其它两个因素也不容忽视。并据比提出了有关水稻“三系”选育和杂交组合利用、选育的建议。
1983(4).
摘要:本文对甘蔗黄螟雌蛾的性外激素腺体外部形态进行观察,同时还对腺体不同发育时期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证明甘蔗黄螟性外激素腺体是位于第8~9腹节之间节间膜背面的一个能外翻的褶叠囊状物,表面长满小齿状突起。本文以腺体细胞的高度、细胞核的位置、细胞内液泡的数量等变化作为腺体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分泌活动的形态指标,初步探明了甘蔗黄螟性外激素腺体发育的生长期、成热期和衰落期界限。结合参考本院昆虫毒理研究室饲养黄螟的资料。本文提出用羽化后1~2天的未交配的雌蛾作为提取黄螟性外激素粗提物的材料最为适宜。
1983(4).
摘要:根据病毒的粒子形态、血清反应、交互保护作用、物理性质、介体种类、在香蕉上的症状特点及寄主范围,广州地区香蕉花叶病病原病毒被鉴定为CMV的一个株系。此株系可由棉蚜从感病黄瓜传染到健香蕉上去;用香蕉病叶直接摩擦接种香蕉成功,还发现商陆是一个人工接种的新寄主植物,并可作为鉴别寄主植物。
1983(4).
摘要:沙氏住白虫的配子体是从病鸡外周血液采取,通过透射电镜研究其超微结构。这些配子体寄生在鸡的淋巴球和单核球,呈园形和长园形。雌性和雄性配子体都具有三层明显的膜:外膜厚度为19.78nm,中膜18.99nm,内膜为25.59nm。雌雄配子体都含有细胞核、核仁、核酸糖小体、食物空泡、园形的嗜锇酸小体(仅寄生在淋巴球内)、轴丝、具有微管状嵴的线粒体和宿主的细胞核。雌性配子体的染色较雄性配子体深。雄性配子体的细胞核大而疏松。沙氏住白虫的长园形配子体的超微结构与鸭西门氏住白虫很相似,但沙氏住白虫的雌性配子体的细胞质内含有许多脂类包含物。
1983(4).
摘要:八种供试菌和制霉菌素在平板拮抗测定中发现,23~16,49~10,绿色木霉,疣孢漆斑菌和制霉菌素对立枯丝核菌均有拮抗作用,并以23~16最明显。 苗期试验的结果表明,23~16,扩展青霉,49~10,绿色木霉防治以立枯丝核菌为主要病原的松苗猝倒病有较好的效果。23~16防效最佳,扩展青霉次之。 23~16防治松苗猝倒病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止病原菌丝的入侵,其次是对已侵入的菌丝产生抑制作用。
1983(4).
摘要: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in)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solanocearum E.F.Smith)侵染引起的维管束病害。感病植株可以表现明显的外表症状或全无外表症状。无症状病株田间诊断有时十分困难。使用DDS-11A型电导率仪和自行设制的不锈钢针电极测量木麻黄导电性中发现,病株的电导率高于健株,不同月份,苗木地径、高度、深度测量的结果有差异。应用木麻黄的导电特性,用数理分析法,随机抽取50个实测数据,建立木麻黄健株和病株电导率的数学模式即: (?)_1=16.992 0.869X_1 9.877X_4 (?)_1=75.492-1.797X_2-0.765X_3 17.436X_4 将实测时有关因子代入公式计算得电导率与实测电导率比较,便可对木麻黄青枯病株作出诊断。数理分析还表明,K~ 离子浓度是影响木麻黄株电导率变化的主导因素,而水分、Ca~ ,Mg~ 离子浓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增加也有一定的相关。
1983(4).
摘要:从‘桂味’荔枝果实的纵剖面上观察到,在珠柄上珠孔反对面一侧,于花后约一周出现假种皮原基,而在珠孔侧则于花后约一个月才出现假种皮。本研究结果与Banerji and Chaudhuri(1944)关于荔枝珠孔侧的假种皮系由珠孔塞直接分化形成的报道不同。在珠孔侧,假种皮系发生于珠柄上珠孔塞上方的部位,而珠孔塞本身随后解体消失。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来,荔枝果实的个体发育不宜划分为三个阶段(Joubert,1970),而应当划分为:(1)种皮和果皮生长;(2)子叶和假种皮生长,两个阶段。
1983(4).
摘要:第一期水稻土和菜园土有效磷化学测定法及其与磷素形态关系的研究········‘·····~··········……广东南皇山的主要森林类型及其群落结构特征··········~······卜·…….杨远枚曾天勋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形态及有机成分的变化········……:····4······……李安妮叶柏荣 陈治禧陈朝庆中国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的研究·……,’’···……:····················……”::·············……荔枝花芽分化过程内源细胞分裂素变化动态的研究·····…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