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1).
摘要:本文研究目的试图从林型、森林群系、特别从森林群系组的角度出发,探讨广东南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的主要森林类型,为恢复和发展本区森林,提出方向。研究结果认为,广东南亚热带的低山、丘陵地区的常绿阔叶林,主要为锥、厚壳桂、蒲桃林群系组所组成,其中本区从西到东的山坡至山顶一般以吊皮锥、厚壳桂、红豆、蒲桃林群系为主,中部山麓、狭谷和山沟一般以中华锥、厚壳桂、蒲桃林群系为主,东部、东南部一般以红锥、荷木、厚壳桂、蒲桃林群系为主。这研究结果为本地区建立永久性、稳定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森林生态平衡提供依据。
1985(1).
摘要:本文是研究珠江三角洲滨海平原的土壤和浅海滩涂。主要土壤有水稻土、冲积土和滨海盐渍沼泽土(海涂土壤)等三个土类。总共采取35个土壤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较高,其中以酸性盐渍水稻土的含量最高,滨海盐渍沼泽土(泥坦)的最低,大多数土壤耕层(表层)全磷、全钾含量均属中等至丰富范围,只有酸性盐渍水稻土的全磷、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较低;土壤微量元素(硼、锰、锌、铜、钼)含量多属丰富,个别土壤含相稍低;土壤pH值(除酸性盐渍水稻土和红树盐渍沼译土以外)平均多在6.7~8.3之间;耕作土壤的盐分含量以盐渍水稻土的含量最高,其范围为0.230~0.341%,潴育性水稻土的含盐量最低在0.10%以下,滨海盐渍沼泽土的含盐量变幅很大,为0.072~2.88%,盐分组成以氯化钠为主;土壤质地和重,耕作土壤多属重壤土至轻粘土,而滨海盐渍沼泽土多属轻粘土至中粘土。根据土壤性质的特点,提出了合理利用改良意见。
1985(1).
摘要:本文补充描述赤眼蜂属的触角和前翅的形态特征。在赤眼蜂属雌性触角中,过去一般描述为由6节组成,即柄节1节、梗节1节、环状节1节、索节2节、锤节1节。通过电镜观察,认为应有2个环状节,称为第1环状节及第2环状节,第2环状节楔形,与第1索节基部紧密相连。在赤眼蜂属雄性触角中,过去一般描述为由4节组成,即柄节1节、梗节1节、环状节1节、棒节1节,其棒节由相应于雌性触角的两索节及锤节愈合而成。通过电镜观察,认为亦存在第2环状节。第2环状节更紧密地镶入第1索节的基部,仅在外侧面观才易于发现。同时,相当于雌性触角的第1索节及第2索节的位置上,在腹面及两侧可见第1索片及第2索片。这两索片显示雄性触角棒节的不完全分节,同样显示雄性触角与雌性触角在形态结构上的联系。本文同时重新描述前翅上的翅脉于前翅表面及底面的毛列,并给予相应的名称。触角及前翅毛列的补充描述可能有助于该属的分类及种间区别的进一步研究。
1985(1).
摘要:作者应用血液常规测定与病理解剖学、病理组织学的方法检查了广州地区五个教学与科研单位实验用的小鼠共81只。这些小鼠除四只皮下有不同体积和形状的肿物外,其余外表基本正常。但在检查中发现血液常规的各项指标参差不齐,两极(最低值——最高值)之差距离显著,达到正常值的例数百分比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小鼠的指标且在正常值之下。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在81只小鼠中检出了支气管周围炎或细支气管周围炎、支气管肺炎、乳腺癌、肝脂肪变性、肝水泡变性、肝坏死、肝内淋巴细胞灶性浸润、心肌坏死、食管上皮单纯性增生、前胃上皮单纯性增生等十一种自发性疾病、肿瘤或病变。81只小鼠中,出现上述各种疾病的计有34例,占检查总数的41.9%。在一些小鼠个体中,不仅检出一种疾病或病变,有些还检出两种甚至五种疾病或病变。 本项研究获得的结果,证明广州地区各单位目前提供实验研究的小鼠的健康状况低下,如果不加选择并经过健康检查即利用这样的实验动物供科学研究和教学之用,必然直接影响到科研和教学实验的准确性。这是当前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1985(1).
摘要:对6头猪(29.92±4.01公斤)单剂量静注15毫克/公斤的氯霉素,药后分别在0.08、0.25、0.5、1、2、3、4小时收集血样,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中氯霉素浓度。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符合开放二室模型。由模型算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如下:瞬时血药浓度(C°p)34.75±15.24(微克/毫升);分布半衰期(t_(1/2)α)0.07±0.02(小时);消除半衰期(t_(1/2)β)1.59±0.70(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31.23±5.79(微克×小时/毫升),表观分布容积(Vd)1.08±0.33(100毫升/公斤),清除率(Cl_B)0.50±0.09(小时×100毫升/公斤),有效浓度维持时间(Tcp(ther))2.05±0.27(小时)。
1985(1).
摘要:本文报道传染性囊病(IBD)血清学调查情况及两株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的分离和鉴定过程。这两毒株的鉴定是通过血清学、病理学、理化性质测定和电镜观察等方法而确定下来的。 通过对广东省五个地区17个鸡场的血清学调查,发现其中13个鸡场存在IBD沉淀抗体。由此推论,可能我省已有不少鸡场存在着IBD。本文并分析了一些鸡场爆发鸡新城疫的可能原因是IBD的免疫抑制作用。 在血清学调查的基础上,成功地分离到两个IBDV株。 在病毒的鉴定过程中,将分离株接种到易感小鸡后,引起法氏囊产生典型的病理学变化,包括水肿、表面见条纹或黄色冻胶样物等。接种病毒3天后,便见囊萎缩。组织学观察发现淋巴细胞坏死,网状细胞增生等炎症反应。接种病毒1月后,囊有明显的再生作用。两分离株均不能使小鸡产生明显的临诊症状,其它器官组织一般无肉眼病变可见。 将分离株接种鸡胚后,鸡胚于3~7天死亡。胚体出现充血、出血、皮下水肿、肝变黄绿色、且呈斑驳状坏死等病变。 琼脂凝胶沉淀试验表明,两个分离株均能与美国IBD阳性血清产生明显的沉淀线。在病毒中和试验中,用两个分离株感染鸡后,其康复血清能中和美国IBD—Lukert病毒株,其中和指数均大于4.2. 本试验对其中一分离株进行了毒价测定、电镜观察和理化性质鉴定。对7天龄和1月龄
1985(1).
摘要:研究一个简捷、准确、可行的白叶枯抗性测定的方法,是生产所急需。近年利用离体叶片段法筛选防治白叶枯病的有效药剂方面,有过报道。本文的目的则是探索离体叶片段法测定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一、试验材料 试验用的菌株是1982年从珠江三角洲采集并鉴定的各菌群的代表菌株。供试品种选自国内、日本和IRRI常用的鉴别品种。 二、试验方法
1985(1).
摘要:连续三年六造的试验表明,在只耙不犁的少耕田撒播水稻比在按传统方法又犁又耙的全耕田撒播水稻产量较高,增产率为5.1~14.7%。而在少耕田或全耕田撒播稻的产量又比插植稻高,增产率为4.96~15.3%,并从一些生理生态特性分析了产量较高的原因。通过试验还明确了控制播种量是防止或减少撒播稻倒伏并获得较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以及掌握了除草剂去草胺,杀草丹和二甲四氯在撒播田的施用技术。而调查研究表明,用少耕撒播法生产水稻比用传统耕作法生产水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985(1).
摘要:本文用一种简便的主组元聚类法对广东杉木立地进行分类。在选取分类指标的方法上作了改进,选取8个对杉木生长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为分类指标,计算了这些因子的相关矩阵前4个较大特征值的主组元,选取贡献率较大而又与立地指数显著相关的第2、3主组元为分类的综合指标,作平面聚类图,将40个样本分为6类,从中判认出各类生产力,结果表明: 第1、2类立地指数较大,适宜种杉。第3、4类生产力中等,可以种杉。第5类严重缺钾,需增加土壤中的含钾量,以提高生产力。第6类因部位不适合,不宜种杉。 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广东杉木生产估计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分类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方法。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