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高州山地马尾松林生产力与立地因子相关的初步研究

      1988(3).

      摘要 (1028) HTML (0) PDF 320.52 K (1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是根据粤西高州县山地马尾松人工林24块标准地的调查资料,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影响马尾松林分生产力的主要因子是部位、坡形与坡向;其中部位的影响尤为显著,同一山地不同部位马尾松林的生产力高低顺序是。山坡中下部>中部>中上部>上部,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 几种有机酸和氨基酸对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988(3).

      摘要 (1280) HTML (0) PDF 324.06 K (1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苹果酸、甘油酸、丝氨酸、谷氨酸对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叶片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酸、丝氨酸和谷氨酸均对乙醇酸氧化酶起竞争性抑制作用,其中以苹果酸和丝氨酸的抑制作用较强而谷氨酸的抑制作用较弱;测定菜心乙醇酸氧化酶对乙醇酸的Km值为0.36m mol/L,丝氨酸、苹果酸、谷氨酸对乙醇酸氧化酶的Ki值分别为5.5,7.0,13.5m mol/L,甘油酸对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讨论了上述几种有机酸和氨基酸在乙醇酸途径代谢调节中的作用。

    • 光对高等植物乙醇酸氧化酶的诱导

      1988(3).

      摘要 (999) HTML (0) PDF 449.49 K (1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阐述了光对高等植物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白光、光强度、光质等对酶的诱导作用,讨论了前人解释光的作用机制的几种学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另一个光对乙醇酸氧化酶诱导机理的假说,认为光对该酶的诱导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乙醇酸,乙醇酸诱导酶蛋白合成;二是光促进体内FMN的生物合成与还原。所合成的酶蛋白再与FMN结合成全酶而表现出催化活性。

    • 稻田蜘蛛对稻纵卷叶螟生命系统的控制作用

      1988(3).

      摘要 (1103) HTML (0) PDF 434.02 K (1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稻纵卷叶螟种群生命系统控制研究作为例子,进一步讨论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设计及应用问题。应用状态空间分析法,有可能将各类因子对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分别进行研究,以及对防治害虫的措施进行综合分析,为制订害虫防治策略提供参改。

    • 昆虫病原格氏线虫与小卷蛾线虫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1988(3).

      摘要 (1517) HTML (0) PDF 911.69 K (1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格氏线虫(NC513)及小卷蛾线虫(DD-136)的幼胚、精巢及卵巢为材料,用地衣红染色、压片法制作玻片标本、对其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线虫的染色体数目均为雌性2 N=10,雄性2 N=9。但它们的染色体组型并不一致,两种线虫的染色体组型可概括为以下公式。格氏线虫(NC513):2N=4m+6t(雌),2N=4m+5t(雄)。小卷蛾线虫(DD-136):2N=8m+2t(雌),2N=7m+2t(雄)。

    • 中国不同地区楝属植物中川楝素含量测定

      1988(3).

      摘要 (1470) HTML (0) PDF 339.80 K (1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高速液相色谱(HPLC)对我国楝属(Melia)植物主要分布区的川楝、苦楝的树皮、果实及叶片中川楝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地区川棘、苦楝样本中川楝素的含量差别较大。树皮中的含量以贵州(沿河),陕西(西乡)采的苦楝及河南(扶沟)采的川楝较高,分别为5.160、4.697和4.223mg/g。果实中川楝素的含量都较低,苦楝果中仅含微量或测不出。杭州采的川楝果中川楝素含量却显著高于其它楝果样本,而且比其树皮的含量还高(分别为0.800和0.574mg/g)。所采的楝叶中在该测定条件下测不到川楝素存在。楝科中其它9种非楝属植物树皮中不含有川楝素。从整个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川楝素只存在于楝属植物树皮中,果中也有少量分布,川楝中川楝素的含量不一定高于苦楝。各样本中川楝素含量的差异是否与其分布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及土壤等因素有关,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

    • 鸽Ⅰ型副粘病毒的研究

      1988(3).

      摘要 (1260) HTML (0) PDF 891.73 K (1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探讨了鸽Ⅰ型副粘病毒(鸽PMV—1)人工感染病鸽的临床症状,鸽PMV—1的抗原性、生物和理化特性以及对鸡的致病性,并与鸡新城疫病毒(NDV),特别是速发型亲内脏性新城疫病毒株(VVNDV)进行了比较。此外,初步测试了几种常用的鸡新城疫疫苗对鸽抗NDV或抗鸽PMV—1的免疫效果;对广州、深圳地区的鸽子进行了鸽PMV—1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 磺胺二甲嘧啶在猪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1988(3).

      摘要 (1151) HTML (0) PDF 275.97 K (1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7头猪(65.14±9.65kg)单剂量静注100mg/kg磺胺二甲嘧啶。给药后分别在不同时间间隔采集血样,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中游离磺胺浓度。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符合开放二室模型,所得主要动力学参数为。分布半衰期(t1/2a)0.22±0.88(h);消除半衰期(t1/2)15.32±1.44(h);表观分布容积(V_d)4.8840±0.7821(100ml/kg);清除率(Cl_B)0.2221±0.0372(h×100ml/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461.27±79.21(h×mg/100ml)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Tcp(ther))31.14±4.39(h)。本文还根据单剂量给药参数推算了多剂量给药方案,供兽医临床参考应用。

    • 怀孕与未孕乳牛在九种导联心电图的比较

      1988(3).

      摘要 (1184) HTML (0) PDF 387.39 K (1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XQ—IA型心电图机(中国上海七一器材厂出品)对52头黑白花乳牛(内39头已孕,13头未孕)进行了心电图测定。测定心电图所用的导联共9个,即分别为:三个标准导联,三个加压肢导联和三个单极心前导联。所得结果如次:1.孕牛与未孕牛的心电轴均有左、右偏移现象;2.孕牛心率则未孕牛稍高,但不显著;3.在标准Ⅱ导联、aVR、aVF三个导联中,孕牛的P波电压比未孕牛者增加,而且在Ⅱ导联和aVR导联中非常明显(P<0.01);4.aVR、aVF的P波时间,孕牛比未孕牛有较明显的延长(0.01

    • 桉树青枯病病原鉴定和致病力测定

      1988(3).

      摘要 (1194) HTML (0) PDF 985.77 K (1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桉树(Eucalyptus)青枯病于1983年和1986年分别在我国广西和广东发现。该病病原菌通过本试验鉴定为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属生理小种1、生化型Ⅲ。桉树青枯菌与木麻黄、番茄及甘薯等青枯菌在形态特征、染色反应、培养特性、烟叶浸润反应、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硝酸盐还原等生化特性、酯酶同工酶某些主酶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和蛋白质氨基酸成分等方面基本相同。从不同桉树树种和地理种源分离到的青枯菌菌株的致病力基本相同。桉树青枯菌对桉树的致病力较强,木麻黄、番茄、甘薯及花生青枯菌对桉树的致病力较弱。经过比饺分析,发现桉树和木麻黄、番茄、甘薯青枯菌对某些寄主的致病力可能与其酯酶同工酶存在较密切的关系。

    • 关于白颜树属的分类问题

      1988(3).

      摘要 (1167) HTML (0) PDF 162.54 K (1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白颜树属Gironniera分成Gironniera亚属和Galumpita亚属是不合理的,应取消Galumpita亚属,将该亚属中枝条无托叶环痕的种类移到糙叶树属Aphananthe中去,白颜树属只包含枝条有托叶环痕的种类。

    • 羊生长激素染色体基因的分离及结构分析

      1988(3).

      摘要 (1117) HTML (0) PDF 126.75 K (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鼠、人、牛、猪的生长激素(GH)染色体基因国外已先后有报道。羊的生长激素染色体基因,文献尚未见报道。我们在国内条件下,分离到羊生长激素(GH)编码的染色体基因,经DNA全顺序测定,结构完整,可用于肉、毛、乳高产新品种动物的基因工程培育研究。

    • 番木瓜畸叶病毒新发现的一种番木瓜病毒

      1988(3).

      摘要 (1173) HTML (0) PDF 99.63 K (1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广州地区所谓番木瓜环斑病株上,我们在1983~1988年间分离到两种线状病毒分离物。根据病毒颗粒形态、血清反应、物理性质、媒介昆虫和传病特性、寄主范围和症状特点,其中一种鉴定为国内外已报道过的番木瓜环斑病毒(PRV)。另一种除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