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4).
摘要:第1期日本鹤鹑攀丸的电镜观察············································”···”······……件树发赵丽屏(1)赤红镶在不同农作制中养分平衡的研究······”····”·················一“·…黄健安李金培谢申(7)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空间分布图式研究······”········,.······”·”··……梁广文曾玲童晓立(15)水稻杂种直链淀粉含t的遗传分析·········~·············”····一····“·········…
1990(4):1-6.
摘要:本试验总结了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自1986~1989年在广州(23°08′N)人工处理及自然条件下育性转换的特点和诱导因素。结果表明:育性转换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不育期间不育性彻底而稳定,在可育期间可育性变化较大,有些年份只有不育期和半可育期。导致农垦58S育性转换的环境条件是光照长度、诱导天数和温度。温度提高临界光长度将减短。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育性转换存在敏感度的差异,以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敏感度最强,这段时期长光诱导可导致全不育。但短光诱导可育时,表现为诱导天数越多可育度越高。
1990(4):7-16.
摘要:在昆虫种群控制系统中,往往遇到多种捕食性天敌共同作用于对象种群的问题。每一种天敌的作用,与本身的密度有关,与对象种群的密度有关,与其他被捕食者的密度有关,还有各种天敌相互作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取控制作用的信息,这是昆虫种群系统研究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通过3种天敌2种害虫相互作用的试验,建立多种群共存系统相互作用模型,提出多种群共存系统信息处理的研究途径,为多种群共存系统及昆虫种群系统的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1990(4):17-24.
摘要:广东桑园害螨发现5种,侧多食跗线螨、菜叶螨是桑园的主要害螨。本文首次报导了受侧多食跗线螨为害后,桑叶的含水量、蛋白质、氨基酸总量的变化。 从采收方式及化学防治研究了桑园两种害螨的控制,打顶和正常采叶对两种害螨田间种群密度有不同的影响。以虫口减退率及种群趋势指数(Ⅰ)值,评价几种农药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石硫合剂和克螨特对家蚕低毒而对害螨控制效果良好,可以在桑园中使用。
1990(4):25-34.
摘要:本文以C类纤维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CEP作为慢痛指标,观察了氦氖激光隔皮照射外周神经时对C-CEP的抑制效应。证实其抑制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愈显著;其抑制过程表现出诱导期和后作用现象及两相抑制过程,同时也观察到该抑制作用能被纳洛酮所反转。
1990(4):35-39.
摘要:
1990(4):40-46.
摘要:以盆栽试验为主,结合大田生产试验来研究稀土微肥对甘蔗增产增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能提高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叶片的超微结构,增加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数,增加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基粒数和基粒片层数,增大叶片光合膜面积,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根系对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能提高甘蔗体内K、Ca、Zn、Cu等元素的水平,而相对降低Mn、Na等元素的水平;能提高甘蔗伸长期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降低成熟期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提高伸长期及成熟期叶片中性转化酶活性,协调甘蔗的生长和蔗糖分的积累,能调节细胞的渗透压,维持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增强细胞壁的伸缩性,提高甘蔗的抗旱性;能改善质膜的透性,提高其选择吸收能力,减轻高浓度Na~+的毒害,提高甘蔗的耐盐能力。
1990(4):50-57.
摘要:本文分别以科、(?)、种为基本单位详细分析了观音山植物区系成分的组成特点。并通过与其它区系的比较,阐明了它在华南植物区系中的地位,探讨了它可能的起源及归属问题。
1990(4):58-63.
摘要:本文对一个骨型白血病阳性鸡群的112只成年蛋用鸡进行诊断性调查,普通临床检查法只检出3例阳性,但首次试用一侧后肢X线照相法检查,检出45例阳性,使检出率提高了16倍,并初步揭示被检鸡的发病率竟高达46.39%(45/97)。阳性病例的胫骨100%发生病变,而跖骨兼有病变者仅为24.44%。经对97只鸡后肢X线照片进行胫骨骨外径及骨皮质厚度测量,结果52例阴性鸡胫骨中部骨外径的正常值平均为6.16mm(5.5~7.0mm),正常骨皮质厚度平均为0.64mm(0.4~0.9mm)。45例阳性鸡中的42例(占93.33%)隐性型病鸡,骨外径在正常值范围内。其中之轻度患鸡骨皮质厚度平均为0.81mm;中度者为2.12mm。只占阳性鸡6.67%的3例临床型病鸡,胫骨中部外径超过7.5mm,以至14mm,骨皮质厚度超过1.5mm,以至9mm。
1990(4):64-71.
摘要:秋植甘薯,采用檀前喷施除草剂土壤处理后,覆盖塑料薄膜的配套少耕栽培法,能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稳定水分与结构,并有效地防治杂草,甘薯植株生长旺盛。结果薯块重与植株总重均显著增产,节省劳力,经济效益较好。 仅采用各种化学除草剂处理的效应,有抑制杂草生长作用,能省工,提高工效,但与人工除草处理比较,甘薯产量差异不显著。
1990(4):72-78.
摘要:根据对大叶相思(Acacia (?) form(?)is A.Cunn.ex Benth)感病叶状柄的病理解剖,白粉菌可直接穿透表皮细胞或从细胞间隙和气孔等途径进入组织以吸胞吸取养份。接种后高感叶状柄表皮细胞出现死亡,变形,叶肉栅栏组织叶绿体减少和部份解体,而高抗叶状柄表皮细胞只见过敏性坏死现象。叶状柄的表皮细胞壁和角质厚度与植物抗性相关。
1990(4):79-85.
摘要:本文研究了广东樟科植物9属26种的木材构造。 研究表明,在地处热带北缘及亚热带的广东,樟科木材的成熟年龄在18~45年之间,在同属不同种之间,其木材成熟所需的时间比较接近,表明了各属植物遗传上的相近性。 樟科植物从木材解剖特征来看,无论是幼态材或者成熟材都不是原始的。 樟科是一个自然的分类群,各属间木材解剖特征区别不很明显。鳄梨族的琼楠属和厚壳桂族的厚壳桂属在木材构造上比较相似,很可能是鳄梨族通过琼楠亚族向厚壳桂族发展。木姜子族的木姜子属、新木姜子属和山胡椒属的木材解剖特征很接近,形成了自然的类群。
1990(4):86-91.
摘要:本文作了广东南亚热带5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生物量,林木器官的养分元素(N、P、K、Ca、Mg)含量和养分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5年生杉木幼林的养分元素N、P、K、Mg含量较其它龄组(7~9.10~20,20~30年)的为高,Ca则较低;杉木和火力楠对这几种养分元素的需要量顺序基本相同,均为N>K(?)Ca>Mg>P.但混交林中,单位面积上火力楠的养分吸收量低于杉木,只有镁例外。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