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2):1-8.
摘要:两年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1.在淹水土壤中施用硝酸钾和尿素(1986),均有促进水稻吸收土壤氮素的作用,分别比不施肥的对照增加3.4%~12.7%和13、0%~28.9%,尿素的效果优于硝酸钾。这两者深施或混施的促进作用均对应优于其表面匀施。2.施用尿素和豆科绿肥箭舌豌豆(1987)后,水稻吸收的土壤氮素,随生育期的进展而不断增加。从六叶期到完全成熟期,水稻吸收的土壤氮占其吸收全氮的百分数,施用尿素的从21.9增至31.0,施用箭舌豌豆的从26.4增至40.8。3.在整个生育期,施用尿素和箭舌豌豆的水稻吸收土壤氮素的绝对量,均高于不施肥的对照。箭舌豌豆促进水稻增加吸收土壤氮素的作用优于尿素。4.淹水植稻,不论有否施用化学氮肥或施用何种形态的氮,都会发生土壤原始氮素的损失;但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土壤原始氮素的维持,以及土壤的培肥。
1991(2):9-14.
摘要: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及害虫种群趋势控制指数,对新惠占1号等5个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的田间抗性进行了研究,并与温室苗期抗性测定结果相印证,确定新惠占1号和“7915”为抗性品种,七桂早25、玻惠占1号为中抗品种,双桂1号为感虫品种。指出害虫种群趋势控制指数是测定和评价水稻品种抗虫性的重要指标。
1991(2):15-22.
摘要:本文应用状态空间分析法和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了林业生产中调整树种龄级的最佳控制模型,并给出了运用数学规划求解的实例。
1991(2):23-28.
摘要:本文利用在广东省阳江市、福建省福州市效区两地的田间调查资料,研究不同生境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经用欧氏距离的公式测定不同群落实体之间的相似性指数,表明在同一个地区的不同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是基本相似的;通过比较福州与阳江的材料及相似指标,可以看出这两个地方的群落是有差异的。聚类结果反映了不同生境区的景观及生态异同性。
1991(2):29-37.
摘要:本文报导桑蚕在蛹期进行卵巢移植试验的成功,并调查了卵巢移入雄蛹后的生物学效应。明确了血液中卵黄原蛋白向卵巢移行的时期是在蛹期。试验表明:蛹龄2h的雌、雄蛹在低温抑制后进行移植为适宜;卵巢植入雄蛹后受体发育良好,羽化率达82.5%~100%;雄蛹内卵巢能形成成熟卵,但卵大小、重量和卵肉蛋白质、核酸含量以及卵超微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用人工单性生殖方法处理雄蛹内的发育卵,得到14.2%~16.0%的成胚率,进一步研究可望获得后代。
1991(2):38-42.
摘要:从甜橙、蕉柑和化州橙的病树上取具有典型黄龙病症状的芽条,分别用不同温度的1000ppm盐酸四环素溶液处理一定时间。试验结果表明:用44,46,48和50℃处理15min,45℃处理10,20和25min,47℃处理10和20min,49,50和51℃处理10min的病芽条,嫁接于无病红桔实生苗上,经连续3年观察,均未见发病。而用20℃1000ppm盐酸四环素溶液浸20min或20℃清水浸15和20min,以及分别用44,45,46和47℃热水处理15min,则有31.1%~95.1%的植株发病。柑桔芽条用45~48℃的四环素溶液处理10~15min,既保证治疗效果,又有较高的成活率,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1991(2):43-47.
摘要:采用高温增繁饲料添加剂、人工授精和人工辅助自然交配、改善营养水平和环境条件、选留耐高温种用公兔等项综合措施,使毛用家兔在高温季节保持正常繁殖水平。两年试验结果:母兔受胎率为89.3%,母兔产仔率为98.7%,断奶仔兔成活率为84.2%,适繁母兔能在34℃配上种,36℃顺产。
1991(2):48-55.
摘要:经辐射处理的甜橙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出现染色体易位、倒位、不联会的单价体等异常现象。由此而引成的花粉形态出现各种变异,育性降低,因而产生无籽少籽的果实。经统计分析,染色体畸变的细胞频率与果实的种子数为显著的负相关,花粉发芽率与果实的种子数为显著的正相关。在各种染色体异常中,不联会的单价体是引起花粉败育产生无籽果实的主要原因。
1991(2):56-65.
摘要:褐稻虱在中抗水稻品种上的刺探频率低于抗级品种。虽然褐稻虱在中抗品种上能正常取食,但同化利用率较低。中抗品种受害后,无论是植株损害系数、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程度或产量损失率均显著较感虫品种的少,说明了受害后较之感虫品种具有较强的补偿能力。另外,水稻品种受害后呼吸强度均较健株的明显降低。
1991(2):66-73.
摘要:本文综述了腐皮镰孢霉(Fusarium solani)的分类,包括分类变迁、全形态、专化型分类和遗传基础。作者认为种名腐皮镰孢霉[(Fusarium solani(Mart.)Sace.]是正确的,有性态为赤球丛赤壳(Nectria hacmatococca Berk.et Br.).种下按交配型结合致病性分专化型值得借鉴和提倡。
1991(2):80-86.
摘要:田舍三节叶峰是月季的重要食叶害虫。田间世代重叠。在广东广州,室内饲养年1~9代,以老熟幼虫于土中茧内越冬。卵单个地产于嫩梢组织内,6~12d孵化。幼虫5~6龄,历期8.5~18.0d。幼虫早期群聚,末期分散,老熟时下地入土结茧。蛹期8~13.5d。老熟幼虫常滞育。成虫羽化后即可交配和交卵。成虫寿命1.5~9.5d。两性或孤雌生殖。 对2~4龄幼虫喷洒90%敌百虫晶体、80%敌敌畏乳剂、75%辛硫磷乳剂、50%马拉松乳剂、10%氯氰菊酯乳剂、50%乐果乳剂以及40%氧化乐果乳剂的水剂均有良好效果。
1991(2):87-95.
摘要:本文是对广东、海南两省锥属植物种类的整理,记载了该属植物24种4变种;其中有1个新种(假罗浮锥Castanopsis semifabri X.M.Chen et B.P.Yu),2个新变种(小果海南锥C.hainanensis Merr.var.litoralis X.M.Chen et B.P.Yu、海南华锥C.chinenis Hancevar.hainanica X.M.Chen et B.P.Yu),1个新名称(黧蒴组Castanopsis sect.Fissae X.M.Chenet B.P.Yu)和1个海南分布新记录(丝栗锥C.fargesii Franch.),新归并了1个组、3个种和1个变种。初步总结了该属器官形态的演化特点,并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1991(2):96-103.
摘要:
1991(2):104-110.
摘要:根据甘薯产量性状形成动态,将全生长过程分为3个时期:前期为植后60d内,中期为60~90d,后期为90~150d。干、鲜蔓重,中期达最大值,以后下降;干、鲜薯重,前期增长慢,中、后期增长快;生物总产量,受薯重影响大,后期增长较快;薯块烘干率、淀粉率,均以中期增长快,并现峰值;薯块可溶性糖的含量和产量,主要在后期递增。 全生长期内,甘薯各器官蛋白质含量的高低顺序:叶片>吸收根>叶柄>地上茎>块根。各器官蛋白质含量,均以植后30d起呈递减。蛋白质分配主流,随生长期进展,从地上部逐渐转向地下部(块根)。蛋白质积累产量,前期直线上升,中期相对稳定,后期缓升,块根蛋白质积累产量与块根干物率和干、鲜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1991(2):111-115.
摘要:“红玫瑰”是从香港市场获得的一个杂种中,用系统选择法育成的番茄新品种,其果形美观、大小均匀、色泽鲜红、果肉厚、坚硬不裂、水份少、甜酸适口,是广东出口番茄的主栽品种。本文介绍其选育过程,主要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