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利用电脑设计与建立英语题库

      1992(2).

      摘要 (961) HTML (0) PDF 220.65 K (1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电脑设计与建立英语题库是实现标准化考试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大量收集了的听力,词汇,改错,阅读及写作等五个方面试题,利用IBM/P以C微机,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ASEⅡ,进行编辑,比较,存储,检索,计算,打印及设计试卷,设计与建立了—个英语试题库,同时笔者利用设计出的试题进行了两次测试试验,从统计学的角度对分数分布,试题效度及信度3个标准进行检查,均达到指标要求。该试题库可试行用于农业院校硕士生通过试。

    • 杀虫剂对褐稻虱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1992(2):1-4.

      摘要 (1166) HTML (0) PDF 267.13 K (1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析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褐稻虱的作用.褐稻虱繁殖力强,天敌作用明显,试验结果说明,广谱性杀虫剂喹硫磷,由于对天敌作用的明显干扰,干扰作用控制指效值达2.69倍。即其下代数量将为对照的2.69倍;特异性杀虫剂扑虱灵,对褐稻虱的作用明显,对其天敌比较安全,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值为0.37。即其下代数量明显下降,收到良好效果,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表达了杀虫剂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包括对天敌干扰作用的总体效果。特异性杀虫剂在解决有害生物协调管理将会起着良好的作用。

    • 川楝素对菜青虫呼吸作用及其它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1992(2):5-11.

      摘要 (1031) HTML (0) PDF 418.33 K (2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了川檩素对菜青虫幼虫呼吸作用的影响及其它几种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川楝素中毒的幼虫呼吸强度降低,呼吸商升高,呼吸节律完全失去控制而为直线型。结合幼虫血淋巴总量、比重、含糖量、pH值、蛋白含量及肠液pH值等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说明川楝素中毒的菜青虫幼虫的生理代谢受到干扰,体内进行不正常的生物氧化,且代谢水平降低.同时也证明对幼虫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

    • 作用于褐稻虱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及关键因子分析

      1992(2):12-15.

      摘要 (926) HTML (0) PDF 232.93 K (10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应用多年同次世代以作用因子组配的生命表对作用于褐稻虱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和关键因子进行分析,褐稻虱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庞雄飞等的方法组建。所组建的生命表把成虫逐日存活率(S_(?))和成虫逐日产卵概率(P_(?))乘积的总和组成的下代卵量概率(?)p_n(S_(?))~(?)作为其中一个组分。并以此扩充的Morris-Watt种群数学模型作为分析的基础。在历年的水稻品种抗虫性级别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下代卵量概率(?)p_n(S_(?))~(?)的复合参数和若虫期的“擒食与抗性”属于重要因子和关键因子,其中捕食性天敌起着重要的作用。

    • 柑桔黄龙病的血清学检测与诊断方法的初步研究

      1992(2):16-22.

      摘要 (1063) HTML (0) PDF 1021.43 K (1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提纯的柑桔黄龙病病原(CYSO)免疫小鼠制备出抗体IgG,其浓度与2.7mg/ml,并证明它对CYSO具有特异性,效价测定结果:ELISA达1∶640,间接免疫荧光(IIF)达1∶1 000;斑点(?)联免疫技术(Dot-ELISA)达1∶1280;斑点免疫荧光技术(Dot-IF)达1∶1 280,检测纯化抗原(?)度,ELISA达1∶256;IIF达1∶4 096,Dot-ILISA达1∶8 192,Dot-IF达1∶32 768。ELISA只能用于检测典型的蕉柑和椪柑病材料,面IIF,dot-ILISA和Dot-IF还可用于甜橙的检测,用4种方法均不能检测出未显症材料的CYSO。

    • 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的单异活体培养

      1992(2):23-26.

      摘要 (1011) HTML (0) PDF 372.22 K (1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链霉紊含量1000单位/ml、青霉素含量800单位/ml和放线菌酮含量15μg/ml的混合液作线虫的表面消毒剂,用无菌条件下生长在White培养基上的玉米、大豆、小麦和高梁4种植物的离体根均成功地培养了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tatyleuchus sctibueri。在28℃和33℃下,培养效果均好。在28℃培养9周,P.sctibueri在玉米离体根上繁殖了8.4倍。通过根和培养基块移置都获得继代培养。培养的线虫具有正常的侵染能力。

    • 光照强度和氮肥对水稻品种抗褐稻虱的影响

      1992(2):27-33.

      摘要 (1260) HTML (0) PDF 407.07 K (1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12个水稻品种的抗虫性质及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个抗级品种有较强的抗生性和非嗜好性,表现于飞虱栖息数量少、生存率低、发育缓慢、分泌蜜露量少和刺探频率高。中抗品种辐包矮21和包选2虽然耐害性很强,但前者的抗生性较后者的稍强,且对取食存有非嗜好性。不同品种的非嗜好性受光照强度的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光照强度减弱和偏施氮肥都会加速水稻植株的死亡,引起抗性减弱甚至消失。但光照强度和拖氮水平对不同品种的抗性表现及植株死亡速度的影响程度并不完全一样,存在着互作效应。

    • 花生胚胎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1992(2):34-39.

      摘要 (1221) HTML (0) PDF 1.31 M (17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描述不用塑料薄切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技术观察花生((?))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变化,包括受精后3~6天的发育情况。 花生开花当天凌晨3~4时,花蕾虽未开放而花药已经开裂并授粉。花药开裂后20~21 h卵细胞开始受精。果(?)入土前原胚发育极缓慢,入土后原胚迅速生长。15天形成拳状原胚并开始分化,45天左右花生胚胎分化基本成熟,胚芽的顶芽具有5~6片幼叶,子叶节侧芽具有第1花序原基。端豆分化比基豆迟,前者较后者分化迟一片幼叶。

    • 褐稻虱危害水稻经济阈值的研究

      1992(2):40-46.

      摘要 (1097) HTML (0) PDF 380.01 K (1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褐稻虱田间种群动态,水稻的受害情况和褐稻虱一种主要天敌——草间小黑蛛的捕食作用,并建立这三个亚系统的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将三个亚模型耦联起来进行逐日模拟,测定出随褐稻虱种群数量、虫龄结构、水稻生育期、产量水平及草间小黑蛛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经济(?)值,为褐稻虱经济(?)值的研究探讨一种比较系统而有效的方法。

    • 稀土元素在甘蔗体内的分配 残留累积及其对甘蔗抗逆性能的影响

      1992(2):47-54.

      摘要 (1126) HTML (0) PDF 497.49 K (1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应用放射性核素铈(~(141)Ce)标记硝酸铈[~(141)Ce(NO_2)_2),利用ICP-AES法及植物生理生化分析技术,研究测定了稀土元素(REE)在甘蔗体内各器官的吸收、分配、残留累积和REE处理对甘蔗叶片细胞膜透性、伤流量,叶片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甘蔗叶面喷施REE铈后的第1~7天,根、茎、叶器官吸收累积铈量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天达吸收最大值,随后开始缓慢下降。甘蔗植株对REE铈的吸收率仅为0.836%~2.165%。REE铈在甘蔗叶片有较多的分配,其次为茎,最小为根部;REE在甘蔗叶片有较多的残留累积量,茎(甘蔗渣,下同)次之,根部又次之,蔗糖汁中最小,100~900ppm浓度范围的REE处理,甘蔗叶、茎、根及蔗糖汁中的REE残留累积量是随着REE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处理浓度在900ppm以上时(900~1 500ppm),REE在蔗糖汁中的残留量趋于平衡饱和状态。一定浓度的REE处理甘蔗可显著地提高甘蔗伤流量,降低甘蔗叶片细胞膜透性,减少叶片中自由水含量,提高束缚水和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从而提高甘蔗的抗逆性能和单位面积产量。

    • 激光对香石竹愈伤组织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1992(2):55-60.

      摘要 (1062) HTML (0) PDF 1001.65 K (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一定剂量的激光处理香石竹愈伤组织能显著促进其生长和分化,其中用20 mw氦氖激光处理可使愈伤组织鲜重比对照增加170%,甩0.1w和1w氩离子激光处理可明显促进芽的分化。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上述结果的原因与光质无明显关系而与激光引起的某些特殊蛋白质的产生有关。

    • 番麻蛋白酶活性中心基因的初步研究

      1992(2):61-66.

      摘要 (922) HTML (0) PDF 370.67 K (1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德庆县松脂购 贮存 加工系统模拟

      1992(2):67-73.

      摘要 (900) HTML (0) PDF 333.47 K (1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广东省砖红壤旱地土壤养分状况的网室调查

      1992(2):74-80.

      摘要 (1086) HTML (0) PDF 401.38 K (1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Hunter介绍的技术,对广东省砖红壤早地11个样本进行了土壤养分状况的网室调查,结果表明,砖红壤旱地土壤中氮、磷缺乏非常严重,减氮、减磷处理减产50%左右,钾则在花岗岩发育的土壤效果很明显,其他母质减钾处理减产30%或更少,石灰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pH5.0以下的土壤,其影响不亚于氟、磷、镁是一个普遍有效的元素,施镁可增产16%~40%。该类土壤不缺硫,施硫没有显著效果。微量元素要注意施用钢,11个样本中有6个效应显著,这类土壤施用硼、钼,锌效果一般,需要量多的作物可以考虑,至于铁、锰,这类土壤本身不缺乏,施用投有效果。

    • 广东竹类一些新植物

      1992(2):81-87.

      摘要 (1186) HTML (0) PDF 424.11 K (1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者在研究竹亚科中,发现有八种新植物,均分布于广东地区,现给予报道。

    • 粤北三个林场杉木林立地分类的研究

      1992(2):88-94.

      摘要 (1072) HTML (0) PDF 400.79 K (1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粤北3个林场杉木林的立地指数与立地园子的相关,筛选出影响杉木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坡位、(?)殖层厚度、土层厚度与海拔调试。根据主导因子,定性定量相结合,划分为2种立地类型小区、6种立地类型组、14种立地类型。同时,导出评估杉木林生产力的预测方程,评价不同立地单元的杉木林生产力。

    • 家蚕体温与环境温度差异动态变化

      1992(2):95-97.

      摘要 (1073) HTML (0) PDF 178.79 K (1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测定五龄幼虫体温与环境温度之差,发现环境温度小于30℃时,蚕体温高于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越低,差数越大;但环境温度低于20℃时,差数反而缩小。当环境大于30℃时,蚕体温低于环境温度,温度越高,差效越大。各环境温度下幼虫体温与其之差的绝对值随五龄天数的增加而减少。因此认为家蚕具有一定的体温主动调节能力和一生理适温点(供试品种在30℃左右)。这种调节能力龄初和龄中较强,龄末最弱,测定家蚕品种的生理适温点,可作为确定其饲育适温的重要参考指标。

    • 家蚕发育恒定温区研究

      1992(2):98-100.

      摘要 (1020) HTML (0) PDF 183.94 K (1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家蚕发育有效温区(7~4O℃)内采用多量点处理,发现家蚕幼虫、蛹及卵三个虫态都存在“发育恒定温区”,分别为22~27℃.22~27℃及23~26℃,认为“发育恒定温区”是种的固有特性,由于以往的温度——昆虫发育速率数学模型不能描述“发育恒定温区”,因而有提出研究新模型的必要。

    • 直线轨迹机构的解析法设计

      1992(2):101-105.

      摘要 (1044) HTML (0) PDF 351.04 K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用解析法设计实现直线轨迹的平面铰按机构的一种计算方法,并算出了实例的数字结果。从由所得数字结果得出的机构运动轨迹可见,这种设计方法有很高的精度。这种方法也可用于其他轨迹实现机构的设计,有较高的实用意义。

    • 白菜品种对萝卜蚜抗性的研究

      1992(2):106-111.

      摘要 (1084) HTML (0) PDF 225.56 K (1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温室和田间鉴定19个白菜品种和品系对萝卜蚜的抗性,结果表明,金边白菜和上海白菜2个品种表现为抗虫。蚜虫在抗虫品种上,取食量明显低于感虫品种,发育速度缓慢,繁殖力低,结果在植株上产生较小的虫群,说明了这两个品种的抗虫机制为抗生性,田间试验证明抗蚜品种花叶病发病率低。

    • 模糊数据分析的可能性线性系统

      1992(2):112-118.

      摘要 (993) HTML (0) PDF 376.91 K (1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H.Tanaka等提出的可能性线性系统是模糊数据分析的重要分支,本文把求解模糊参数的均值和展作先后处理,提出4种可能性线性系统模型,这些模型对模糊效据的拟合,均较Tanaka模型为优,本文论证新模型解的存在性、解法以及数据分析的性质,并与Tanaka的3种模型作比较。

    • 广东水茄花叶病病原病毒鉴定

      1992(2):123-126.

      摘要 (1087) HTML (0) PDF 732.33 K (1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茄(Solanum torvum Swartz)是多年生的野生茄科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地区,在广东,常见于荒地和农田边,水茄花叶病发生很普遍,其病原在国内尚未见有鉴定的报道。对水茄病毒病的研究,国外报道的病原病毒有TMV和水茄花叶病(Solanum torvum mosa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