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3):1-8.
摘要:本试验探讨了华南双季稻区利用亚种同杂种优势的特点和问题,结果表明:当前,两系亚种问杂种一代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结实率低和谷草比低;籼粳交杂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每穗实粒数和单株有效穗数是决定单株产量的重要因子;每穗实粒数增加的关键在于结实率的提高,本文还就提高结实率和谷草比等问题提出了意见。
1992(3):9-15.
摘要:作者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报道黄杜鹃花杀虫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结果,三种对害虫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闹羊花索-Ⅲ、Grayanotoxin-Ⅲ和Kalmanol已被分离出来,其中以闹羊花素-Ⅱ为主要杀虫有效成分,在花中含量最高,达0.2%,另二种化合物的含量仅为0.04%。这三种化合物对马铃薯甲虫和草地夜蛾的拒食和毒杀作用强弱顺序为闹羊花素-Ⅱ> Grayanotoxin-Ⅲ=Kalmanol.闹羊花素-Ⅱ或花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马铃薯甲虫和草地夜蛾的盆栽药效试验表明,防治效果良好,此外,对杂拟谷盗成虫亦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和控制种群的作用。
1992(3):16-22.
摘要:本文在多年同次世代平均生命表的基础上,应用种群矩阵模型讨论揭稻虱种群数量动态的预测问题,褐稻虱种群生命表划分为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及成虫4个阶段。这4个阶段的历期不相等,本文把这4个阶段继续细分为等期的日龄状态,与此相适应,种群矩阵模型的转移矩阵也扩展为相应维数的方阵,结合输出方程,输入始发期1天调查的各虫期的密度,连续输出约40天内各期的密度,在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的抗性级别基本不变,其他干扰因素比较稳定的条件下,预测结果对当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92(3):29-36.
摘要:本文将集中作用于褐稻虱若虫和成虫期的稻田捕食性天敌归纳为4个类群、分别作用于褐稻虱种群1~2龄若虫、3~5龄若虫和成虫3个状态,应用五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试验,结合生命表资料,建立褐稻虱这3个状态的控制指数方程,通过状态空间分析法和控制指数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稻田捕食性天敌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是明显的。
1992(3):37-41.
摘要:
1992(3):42-47.
摘要:本文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研究三化螟的发生量预测及其致量控制问题,试验在广东省海陵岛进行,当地的主要为害世代为第二世代,根据这个特点,以当代实际卵量与前一世代的顶期卵量的比率,即有效卵量概率,作为连续世代的连接点,组建自越冬幼虫至第二世代的连续生命表,应用排除作用控制指致评价重要因子和分析关健因子的作用,试验结果说明,越冬后幼虫至蛹的死亡,特别是第一世代有效卵量概率对第二世代数量的影响甚大;第一世代幼虫侵入后至第二世代期间,自然种群的发展过程比较稳定,根据第一世代卵量估计第二世代的数量有可能获得较好的顶测结果。
1992(3):48-52.
摘要:采用广东田问广泛分布的黄瓜花叶病毒——番茄株系Cucumber mosaic —straintomato 37(CMV-T37)作为香蕉花叶病初侵染源的试验材料,室内人工接种试验和田间诱发试验结果表明,CMV-T37无论在人工接种和自然感染的条件下均能引致香蕉产生花叶病;田间感染CMV-T37的茄科、葫芦科等蔬菜的病株皆可作为香蕉花叶病的侵染源,不带病毒的香蕉试管苗在大田种植后,仍然存在再次感染问题。
1992(3):53-55.
摘要:1988年至1990年间,作者在广州地区调查番石榴病害过程中发现一种病害,由真菌新种He(?)P(?)sp.nov.引起的,为害果实引起腐烂,文中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模式标本存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1992(3):56-63.
摘要:
1992(3):64-68.
摘要:电镜观察发现,干旱胁迫使甘蔗叶内细胞叶缘体基粒消失,外膜破裂,片层解体,出现较多嗜饿颗粒;线粒体嵴消失,外膜破裂,胞质中出现脂质滴。印度331叶片细胞器结构被碇环程度轻于粤糖57/423。
1992(3):69-75.
摘要:以三七4种外植体为材料,研究愈伤组织的诱导、植株的分化、壮苗及生根的情况,探讨获得高分化率的试管苗再生途径,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选用幼嫩花序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试管苗分化率高;在加入2,4—D的诱导培养基暗条件下可直接诱导出胚状体;愈伤组织在光下分化培养也可发生不定芽;通过胚状体发生途径分化成苗率高。成苗过程中,GA_2与MET分别起到促进胚状体成熟与生根作用。1989年初首次获得试管苗,现共获得植株2 214株,为建立三七试管苗工厂生产研究打下基础。
1992(3):76-80.
摘要:硫氰酸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十字花科作物中,一些研究指出它与这些作物呈现出甲状腺素活性和对某些虫害的发生有关。本研究测定了国内常见的五种十字花科蔬菜中SCN-的含量.同时对此分析方法的适宜条件进行了模索,提供了一种较为简便快速测定SCN-的分析方法。在0.5M HNO:介质中,过量的Fe~(3+)SCN-反应显色,反应混合物的入max为460 nm,测定范围:0~2.0ug/ml(KSCN),相关系数r=0.9994,最低检出限:04ug/ml(KSCN)
1992(3):81-87.
摘要:本文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借助环境辨识模型,对台山县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进行了辨识,获得优势、制约和潜力环境因子;分析了该县林业发展的阶段性和林业资源特点;并进一步用系统诊断模型对该县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诊断,把现实系统在时间、空间上层层展开,从而找出问题的根源、潜力、途径、优势和突破口;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该县林业总体开发规划的总目标,并用层次分析模型进行总体开发规划的决策分析,提出总体开发规划的目标、规划区和措施。
1992(3):88-92.
摘要:本文介绍了对儡数和四元数代数,并指出它在空间机构和机器人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文中以空间RCPRC五杆机构的位形计算为实例,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算出了相应结果。
1992(3):93-98.
摘要:本研究测定了荔枝果实发育期间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前期细胞分裂素(CTK),生长素(IAA)含量较高;中期乙烯(Eth),赤霉素(GA),的含量较高,这与果实的生长发育及落果有密切相关。同时,果实发育前期应用外源CTK、中期应用GA、处理果穗可显著提高产果率。
1992(3):99-102.
摘要:阿蒂莫耶番荔枝(Axnona atemaya Hort)的花有雌蕊先熟现象。花药在傍晚6至8时裂开,人工授粉能提高座果率。其方法是用毛笔直接从花药自然裂开的花上取花粉并立即授在花药没裂开的花上,如果花药在授粉当日保持不裂开,3周后座果率为94.0%。如果花药在授粉后的短期内裂开,座果率为23.8%,与对照座果率(18.9%)没有差别,说明柱头容受性在花药裂开前的短期内完全消失。
1992(3):103-106.
摘要:为给疾病动物的药动学研究作准备,本文研究磺胺二甲嘧啶(SM_2)、异烟肼(ISZ)、磺溴酞(BSP)和酚磺酞(PSP)在猪(n=22,30~39 kg)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猪体内,SM_2以中分布、低清除,INZ以高分布、高清除,BSP和PSP则以低分布、高清除为特征,药物的这些分布和消除特征直接影响药物在血中的浓度和在体内的滞留时间,而这些特征又是由机体的主要消除器官肝脏和肾脏对药物的消除能力以及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程度所决定。
1992(3):107-111.
摘要:取健康杂种猪7头(37.1±2.9ks),人工复材猪链球菌病,探讨本病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动物血液成分的变化规律,每猪在皮下接种猪链球菌12.5亿(活菌数)后第5和10天,血液出现以出血性贫血、低血浆蛋白血症和高白细胞血症为特征的病理变化,且并发血沉速率和血小板数升高等反应,虽然发病过程中病猪血中的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但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明显减少,B-细胞明显增加,活细胞数显著减少,死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的这些变化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相关联,颇具特征,从接种后第9天起,连续6天、每天两次给动物静注磺胺二甲嘧啶+TMP,能明显改善患猪的血液学状况,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使动物得到康复。本研究对阐明机体、病原和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参考意义。
1992(3):112-116.
摘要:
1992(3):117-120.
摘要:测定家蚕幼虫抗氟中毒的抵抗能力,4龄>3龄>2龄。强抗原种杂变组成的杂种一代,抗性介于两亲之间,弱抗原种杂交组成的杂种一代,其抗性表现出超亲的遗传现象,不同浓度的氟素对品种间的生长发育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说明了品种间的抗氟能力存在着差别;抗氟性与DNV抗性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与茧质性状表现为不显著的正相关,抗氟性与蚕血中Ca~(2+)、Mg~(2+)含量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1992(3):121-123.
摘要:目前表征土壤元素生物有效性有强度、容量和数量指标。这些指标需分别测定,比较费时。而且数量和容量指标通常用化学试剂浸提法和吸附等温线法,不一定能真正反映土壤的供给能力。本文旨在找出一种能同时测定这些指标又比较简单的方法。 1 原理和方法 称取一定量风干、过1mm孔径筛的土壤,加蒸馏水使水土比为1:1、2:1、5:1、10:1,振荡半小时,静置24h(在静置期间摇匀1~2次),再摇匀过滤,测定滤液中的元素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