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2).
摘要:由广东省科委下达我校工程技术学院的1992年至1993年“星火计划”前期储备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多用机动水稻插秧机》已经研制成功,于今年3月20日在我校通过新产品技术鉴定。 该机可以栽插拔取苗,经换件调整后还可以栽插无土育秧小苗、薄土(5mm厚的覆盖土)育秧小苗、小苗少株(每穴1~3株的杂交水稻)。在鉴定会上被认为在小苗少株插植方面有较显著的突破,填补了我国小苗少株和一机多用插植机械的空白。
1993(2).
摘要:本文在比较“发芽模拟模型法”和“五日滑动平均法”的基础上,选用后者,利用历史气候资料确定了广东几种主要引进牧草在不同地区的适播期.
1993(2):1-9.
摘要:1.高温(上族后34℃处理)导致附腺畸形;长度缩短;干重减轻.2.高温引起腺体组织构造发生变化.核系统受破坏;核质不均匀;粗面内质网断裂、线粒体被破坏.3.腺细胞中的DNA、RNA含量减轻.4.分泌物中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改变、含量减少。5.高温处理时间愈长,精子活力愈弱,不受精卵率愈高。
1993(2):10-17.
摘要:连续3年6季的研究表明,在地力相似,用肥用水量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免耕撒播法比采用常规耕作插秧法生产水稻,可使稻谷的产量提高1.4%~6.5%,降低生产成本23%~44%。产量较高的原因在于免耕法能导致水稻的穗粒性状优于常规耕作法,而这种优势的产生则与免耕法能改善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进而有利于提高根系及地上部的生理活性有关.
1993(2):18-23.
摘要:本文研究了早造水稻,采用不同施肥处理,3次重复的小区试验,探讨了水稻根系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产量差异极为显著,而重复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小区产量经多重测验,施氮、磷、钾肥区产量最高,不施肥区产量最低. 研究表明:小区产量高低与施肥有关外,还直接受到水稻根系发达程度所制约,从回归分析可看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短根数、长根重,最小是伤流量. 研究还表明:在高温多雨的水田生态系统中,通过人控施肥调节、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是夺取水稻高产措施之一.
1993(2):24-31.
摘要:鸡骨草主要分布于年最冷月平均温度大于10℃的部分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呈星散分布。主成分分析表明,温度为影响鸡骨草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分布区内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为马尾松—桃金娘—芒萁群落.主要土壤类型为赤红壤.鸡骨草茎、叶的生长动态为双峰型。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外界因子是显度和光照。最后,对如何发展生长提出了一些建议。
1993(2):32-46.
摘要:本文报道广州地区主要菊科杂草瘦果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并描述一新变种.
1993(2):47-50.
摘要:本文记述了采自广西的细腹蚜蝇-新种——黄尾细腹食蚜蝇Sphoerophoria flavianusanaLi et Pang 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1993(2):51-54.
摘要:
1993(2):55-60.
摘要:本研究采用8个品种(系),分别组建3个抗赤霉病轮回选择基础群体,制定了实施轮回选择方案和选择技术。经一轮选择,群体平均发病小穗数有所减少,群体抗赤霉性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几轮选择,从中选出了9个抗赤霉病品系,经江苏、浙江,福建建阳等地植保研究所进行自然和人工接种赤霉菌接种鉴定结果属中抗一抗级。农艺性状也有同步提高。本文还就亲本抗性稳定性,接种鉴定技术以及选择技术进行探讨。
1993(2):68-73.
摘要:本研究测定了42份水稻品种在贮藏期间对谷蠹的抗性,结果得出具有抗级的稻种共有15份,中抗品种共有16份.抗性机制研究结果分析表明:谷粒的裂颖率与敏感度系数、稻谷受害损失率关系密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抗性与谷粒化学成份中的粗蛋白、总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含量和糊化温度皆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1993(2):74-77.
摘要:本研究是在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otus Walker)年发生4代的湿地松和马尾松林分中进行,采用人工模拟以及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等方法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每头幼虫的取食量在世代之间无显著差异;(2)建立了由容易测量林木因子估测针叶量的模型;(3)确定了防治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指标.
1993(2):78-83.
摘要:松材线虫病在广东深圳发生严重。25℃,松材线虫从产卵到二龄幼虫孵化的胚胎发育为30h,在盘多毛孢菌上培养,从二龄幼虫发育到二龄幼虫需要5天,幼虫通过4次脱皮发育到成虫,第1次在卵内.详细描述了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各阶段的过程和形态变化.松材线虫各龄期的区分以热杀时虫体形态、体长作为依据,二龄幼虫、三龄幼虫、雄史分别为“L”、“I”、“J”形,四龄幼虫和雌虫为开阔“C”形,但雌虫生殖器官发育成熟。二龄、三龄、四龄、雄虫的体长分界值依次为359.4μm,444.9μm、574.5μm.观察生殖腺位置、结构和发育程度也是重要依据。
1993(2):84-90.
摘要:对乳阳林区亚热带山地广东松(Pinus kwangtungensis)、长苞铁杉(Tsugalongibracteata)原生林及其与阔叶树的混交林结构特征和动态作了论述和分析,并从森林群落演替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1993(2):91-95.
摘要:施钾对叶片单位面积的叶绿素含量增加虽无显著效应,但在氮磷营养配合下,施钾能明显增强光合效能;提高净光合速率,降低暗呼吸速率、光呼吸/净光合比值及光补偿点和CO_2补偿点。 结果树雄钾能明显促进荔枝秋梢叶片中钾和碳水化合物积累,提高开花座果期间叶片的钾和淀粉水平,降低相对落果率.花后叶片中钾和淀粉含量显著减少.试验认为,荔枝花后树体钾素营养的不足和果实中钾浓度的下降可能与第一次生理落果有密切关系,而果实发育中后期的碳水化合物的不足则成为影响荔枝产量的主要因子.
1993(2):96-101.
摘要:
1993(2):102-106.
摘要:催熟温度越高,激发果实产生的乙烯和CO_2量越多,呼吸跃变期越早出现,果皮颜色变化越快。但温度在26℃以上,果皮转黄受到抑制。果实在30℃催熟约3天,果肉已成熟,但果皮仍基本是绿色,仅带微黄,颜色指数在3以下。建议香蕉催熟周期为5~7天,催熟温度17~21℃,乙烯利浓度500~1000ppm。提高温度或增加乙烯利浓度虽可加快成熟速度,但导致果肉迅速变软和货架寿命缩短。乙烯的大量释出比呼吸跃变期早出现。呼吸跃变期随乙烯利浓度增加而提早出现。不同的果实饱满度和采收季节对催熟处理的敏感性有差异。
1993(2):107-110.
摘要:1988~1991年对阿蒂莫耶番荔枝(Annona atemoya Hort.)AP(African Pride)品种30cm长的枝梢进行(1)去顶、(2)去叶、(3)去顶去叶、(4)短截和(5)短截去叶处理,发现去顶、去叶和短截不能促进侧芽萌发,只有去顶去叶和短截去叶才能有效地促进侧芽萌发并着蕾开花。其中,去顶去叶处理有91.8%的去叶节位萌发侧芽,91.9%的侧芽着花。
1993(2):111-115.
摘要:本文研究了黄浆中玉米食用蛋白的回收和利用问题。结果表明,降低玉米浆的酸度至pH8,蛋白质的回收率约是36%,为传统生产方法的两倍;如果调节蛋白液的凝固酸度为pH3.5或向每公斤蛋白液添加0.4g的葡萄糖酸—δ—内酯凝固分离蛋白质,可分别获得约37%,35%的蛋白回收率;利用淀粉酶处理玉米浆,能获得很高的蛋白回收率(67%)和淀粉糖得率(42%);经模糊数学评价,用玉米食用蛋白加工成的饮料和面包,质量较好。
1993(2):116-120.
摘要:本研究是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硫的一种新方法.紫红色溶液光谱特性在540nm时有最大吸收值.适宜酸度为0.18mol L~(-1)(1/2H_2SO_4),在2h内溶液吸收值基本不变,测定线性范围0~2.0μg SO_4—S/ml,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17μg SO_4—S/ml,精密度好,主要干扰离子为磷酸根,可以加入CaCl_2消除.实际测定样品SO_4—S含量与参比法结果无显著差异.
1993(2):121-126.
摘要:本文介绍在日本国寺泉干燥中心测得的干湿谷混合干燥试验结果,分析混合干燥设施的能量消耗、干燥效率、物料品质等项技术指标。获得了混合干燥新技术开发的基础性数据。
1993(2):127-129.
摘要:无膜载网捞取切片具有不易产生皱折、减少污染环节、提高分辨率的优点。且可增加切片面积,扩大电镜观察分析的视野,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分析信息。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