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3):1-7.
摘要:本研究通过堆沤和增施氮肥处理,可使蔗渣成为育苗效果与泥炭相当的蔬菜工厂化育苗基质。研究结果表明,经3,6,9个月堆沤的蔗渣在施基本氮(1.0gNH4NO3/L)时分别增施2.0,1.5和1.0gNH4NO3/L,其效果与泥炭相当,而堆沤12个月蔗渣施基本氮即可与泥炭的效果相当。在堆沤时适当增大堆体体积有利于促进蔗渣的使用效果;若堆沤时每100kg蔗渣加入0.5kg尿素堆沤2个月,在使用时追施基本氮
1994(3):8-13.
摘要:紫背金盘Ajuga nipponensis氯仿提取物饲喂处理小菜蛾四龄幼虫,出现拒食,脱肛,表皮黑化,胸部畸形,幼虫出现成虫器官等症状,石蜡切片观察发现,中肠肠壁细胞,后肠,脂肪体,丝腺,翅芽,马氏管,表皮等部位出现病理变化。电镜观察,表皮层片层结构,真皮皮细胞,中肠壁细胞,脂肪体细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与紫背金盘中所含的苦味二萜类物质和蜕皮激素类物质有关。
1994(3):14-21.
摘要:本文报导了1986-1993年间药用植物上尾孢类真菌的7个新种及1个新组合,新种是:广东尾孢,寄生于山药,玄参生尾孢,寄生于玄参,溪黄草尾孢,寄生于溪黄草,佩兰尾孢,寄生于佩兰,泽泻生尾孢,寄生于佩兰,泽泻生尾孢,寄生于佩兰,泽泻生尾孢,寄生于泽泻,姜三七尾孢,寄生于姜三七,及长春花棒孢,寄生于姜三七,及长春花棒孢,寄生于长春花;新组合是使君子假尾孢。新种均有拉丁文描述。标本存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标
1994(3):22-27.
摘要:1991-1993年对广东省荔枝寄生线虫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从荔枝根部和根围土壤中共鉴定29种线虫,隶属于17属14科2目,有23种线虫为国内外荔枝上首次报道。
1994(3):28-34.
摘要:本文描述了肉桂枯梢的症状,鉴定病原菌为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该菌在248个分离菌株中,经单孢培养,204株菌落呈灰褐色的称为A菌株,44株菌落呈黑褐色的称为B菌株。对A,B菌株进行了致病性,生长发育,硼素反应,光照强度,色素产生,超氧物歧化酶和蛋白质电泳等测定,都存在差异,我们认为,可能存在2个不同的生理小种。
1994(3):35-38.
摘要:田间调查,形态鉴定和人工接种试验证明我国一种由咖啡短体线虫引起的中药材料新病害-山药根腐线虫病。该病在江苏沛县县普遍发生,侵染山药的根系和块茎,田间发病率为30%-100%,产量损失高达30%-50%。本文还对该病的症状和病原形态进行了系统描述。
1994(3):39-44.
摘要:通过系统调查和室内观察,采用平均历期法,组建以作用因子组配的桔全爪螨自然种群生命表。组配自然种群生殖力表,以内禀增长率(rm)等作为判断桔全爪螨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季天敌对桔全爪螨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是明显的,但天敌作用不足以控制桔全爪螨种数量的增长,需辅助以其他措施进行控制。
1994(3):45-49.
摘要:白背飞虱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方法,采用同步的室内实验种群试验,田间笼罩实验种群调查和自然种群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将“抗性”,“其他”,“捕食”作用分解开来;采用饲养观察方法,解决了统计螯蜂寄生致死作用的时滞效应问题,实现了对主要生态因子作用的定量分解。由此组建按作用因子组配的自然种群生命表,便于分析自然种群消长机制和评价因子的作用。
1994(3):50-54.
摘要:本文对华南地区番木瓜环斑病毒的Ys,Vb和Sm3个株系和夏威夷HA5-1弱株系的生物学和血清学等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确证了PRV在华南地区至少有3个株系。在株系间亲缘关系方面,华财3个株系间的关系较密切,而与HA5-1株系的较疏远。在西葫芦植株体内增殖和运转,Sm株系病毒增殖和运转最快,在体内的浓度最高;Vb次之;Ys再次之;而HA5-1则更次之。
1994(3):55-60.
摘要:芒果蒂腐病是广东省芒果贮运期仅次于炭疽病的重要病害,根据病原菌形态鉴定,培养性状,致病性测定及症状观察,蒂腐病主要是由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et Cif.,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Pat.和Phomosi mangiferae Ahmad3种真菌引起的,其中D.dominicana引起的烂果约占总蒂腐病烂果的50%,D.dominican
1994(3):61-64.
摘要:1991-1993年在室内和田间用贝螺杀对大瓶螺进行了一系列浓度的毒力和药效试验。室内试验在1.4×10^-^4^0%浓度经24h螺的死亡率为87.33%-88.33%,田间试验在1.4×10^-^4^%浓度24h螺的死亡率为83.33%。
1994(3):65-70.
摘要:盆栽香蕉及大蕉在人工降温至1℃时大蕉生长正常,经多效唑处理的香蕉呈轻度冷害而不处理的香蕉产生重度冷害。降温过程大蕉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香蕉并保持稳定状态。香蕉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有较大的波动,冷害出现时活性较低。经多效唑处理的香蕉在降温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强于不处理的香蕉并保持稳定。香蕉与大蕉叶片中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的酶谱类型不同。香蕉经降温处理后有若干酶带消失或活性减弱,大蕉在降温过程中概有酶带的
1994(3):71-76.
摘要:在人工气候室中通过人工降温使香蕉及大蕉受低温胁迫。在气温降压至1℃时香蕉植株出现冷害而大蕉植株仍生长正常。香蕉在冷害过程中,叶片中抗坏血酸含量明显下降。大蕉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片中的抗坏血酸含量一直高于香蕉且降幅很微。香蕉及大蕉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温度从10℃降至4℃时有增强的趋势,继续降温时则下降,但大蕉叶片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整个低温协迫过程均高于香蕉。自然越冬过程田间蕉叶片中抗坏血酸含量及过氧
1994(3):77-81.
摘要:红江橙采前裂果严重,裂果率与果皮Ca和盐酸溶性果胶含量负相关,与水溶性果胶正相关。分别用0.2%的CaAc和CaCl2两次叶面喷施于红江橙,可显著提高果皮Ca的含量,减少水溶性果胶量,增加盐酸溶性果胶量,从而提高果皮破裂压力,使果皮变韧,减少裂果率。CaAc比CaCl2的使用效果更佳。
1994(3):82-87.
摘要:在夏秋条件下以较耐热的生菜品种“万利”为材料,设置空白处理,遮光率为75%黑色纱,遮光率为45%黑色纱,绿色纱和眼灰色纱覆盖等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颜色凉爽纱覆盖对生菜生长小气候,生长,产量,品质及其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覆盖凉纱畦面光照强度最大,百75%黑色纱畦面光强度最小。其它处理也比不覆盖的光照度小。其中遮光相同的3种纱又以45%黑色纱的光照强度最低。除了75%黑色纱能降低作物生长层气温
1994(3):88-92.
摘要:芒果种子离体胚轴的耐脱水力大于其整粒种子的耐脱水力,经硅胶脱水至11%含水量时仍有70%发芽率。5%-10%的蔗糖和脯氨酸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芒果离体胚轴的耐脱水力,但效果不显著,含水量为8.7%-38.6%的干燥离体胚轴经液氮(-196℃)贮藏24h后,生活力完全丧失 。
1994(3):93-96.
摘要:通过气体吸附法收集樟树自然散发的香气,再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得出结果检出近50种化学成分,并鉴定了其中18种,含量最高的是α-蒎烯(33.46%),其次是莰烯(12.63%),桉叶油素(11.4%)和β-蒎烯(10.99%)。
1994(3):97-100.
摘要:家蚕微孢子石和MC1两种孢子超微结构差异显著。家蚕微孢子虫孢子的外壁,质膜均只见一层结构,极膜呈封闭锥体,膜的层次清晰,极丝平均13圈,极丝与孢子中轴倾角41°左右;MG1微孢子的外壁有3层结构,质膜分2层,极膜层次不清,极丝平均11圈,极丝也孢子中轴倾角45°左右,极泡有许多大的颗粒状物。
1994(3):101-105.
摘要:本研究对氟哌酸,环丙氟哌酸,泰妙灵作了体外抑菌试验与人工发病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环丙氟哌酸对鸡败血霉形体的体外抑菌强度为氟哌酸,泰妙灵的8倍,对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强度分别为氟哌酸,泰妙灵的4倍,8倍。在人工发病治疗试验中,环丙氟哌酸(1mg/kg)对鸡败血霉形体与大肠杆菌合并感染的疗效与泰妙灵(20mg/kg)相当,明显优于氟哌酸(10mg/kg),显示出广阔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1994(3):106-110.
摘要:本实验通过采取10头猪的血液,经30次实验探讨了自体和异体血小板(PL)对体外培养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反应和IL-2分泌的影响。证明了PL对猪PBMC的增殖的反应和IL-2分泌均有增强作用。同时也比较了PL和红细胞(RBC)对淋巴细胞的活化作用。并初步探讨了PL对淋巴细胞激活作用的机制。
1994(3):111-117.
摘要:本文参照系统工程中的最佳模拟配合法,对甘蔗施肥技术的系统优化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优化,得出若干组包括高,中,低产量,净产值和甘蔗蔗糖分等综合指标要求的相应配套施肥方案,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甘蔗科学施肥提供新的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1994(3):118-123.
摘要:30个红麻品种在盆栽或大田无株间相互荫蔽条件下测定的单株干物重(W)表明,不同季节的苗期试验和生长中期试验的W的品种间差异极显著;2次苗期试验之间以及苗期试验与生长中期试验之间W存在密切相关关系。单株叶面积(LA),净同化率(NAR)和单株比叶重(SLW)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苗期试验的LA与NAR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苗期其他因素之间以及生长中期各因素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光合性状对W的通径系数分析表明
1994(3):124-128.
摘要:以香蕉台湾8号的花序为材料,以吸芽为对照,研究了花序组织直接诱导芽丛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两种外植体均能直接诱导出芽丛;不同外植体的诱导率,繁殖系数有差异,生根培养及移栽效果基本相同。
1994(3):129-135.
摘要:应用同工酶分析技术,分析了水极原产地3个天然小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水杉群体具有较高的分子变异水平,3个小群体的多态座位百分率达83.3%±0.0079。小群体间的分化程度不高,3个小群体平均遗传距离为0.0857±0.0318;同工酶测定的总变异中,91.4%的变异来自小群体内,仅8.6%的变异来自小群体间。
1994(3):136-140.
摘要:在雷诺数(Re)为(1-12)×10^4范围内,对饮料厂的卫生配管系统所用的光滑不锈钢圆型材进行了紊流摩擦系数的测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常用的6个经验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并提出了该种管子紊流摩擦系数经验公式。结果表明,舍维列夫式,全苏热工研究所式,布拉修斯式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本文的经验式,上述3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剩余方差分别为2.611×10^-^7,4.651×10^-^7及5.0
1994(3):141-144.
摘要:本文将计算机机模拟法应用到估计水田土壤锥指数所需抽样容量的研究中,是一次新的偿试,结果表明,对服从威布尔分布的水田土壤圆锥指数,正态分布的抽样容量公式仍然适用。在具有统计性质的农业工程领域的问题中。计算机随机模拟方法作为实际试验的补充。能大减少费时费饯的试验次数,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994(3):145-150.
摘要:本文证明了N阶矩阵与对角形矩阵相似的两个充要条件,并提供了一种构造可对角化矩阵的相似变换矩阵的简易方法。
1994(3):151-153.
摘要:本文研究以镁,钯为基体改进剂,提高了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锗的灵敏度,消除了干扰和记忆效应,并研究人参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的特点,适应于测定某些样品中的痕量锗。
1994(3):154-157.
摘要:本文论述了烯效唑及其中间体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使用MICROSi-5色谱柱正己烷/异丙醇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回收率97.97%。
1994(3):158-162.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小麦各器官对稀土元素的自然吸收量,了解各生育期稀土元素分布规律,为研究其生物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1994(3):163-165.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荧光测定微量硒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与简化,结果表明,操作简便易行。硒与2,3-二氨基萘在酸性条件及适当的温度下,形成络合物。用EDTA掩蔽干扰离子,以环己烷萃取,取其有机相直接在HITACHI650-10LC荧光检测器555nm处(发374nm)测荧光强度。避光保存时络合物至少稳定24h。相对标准差在3%-5%之间。
1994(3):166-169.
摘要:本文对石河子市27种127个蔬菜样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硝酸盐日允许量(ADI)值,进行了食用卫生评价。
1994(3):170-172.
摘要:本文采用双波长紫外扫描法测定饮料中糖精钠的含量。样品经乙醚提取,用展开剂三氯甲烷:丙酮:甲酸(9:3:0.1)展开,用岛津CS-930型双波长薄层扫描仪λs=225nm,λR=350nm时进行扫描,本法灵敏,准确,简便,用样量少,便于掌握,回收率为93.7%-104.6%。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