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2):1-6.
摘要:以W6154S、N12S、N15S、N21S、N30S5个不育系为材料,于8月下旬及10月上旬进行了开花习性的观察,结果表明:1.穗开花所需时间一般5~7d,可育比不育短。一穗的盛花期可育时都分布在前期,不育时则因不育系不同差异较大。2.不育系的日开花动态受育性和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开花的高峰时段、峰值、花时集散及日开花朵数等方面。3.不育系的开颖角度和柱头外露率有的受育性和环境影响明显,有的不明显,有的只受育性影响。4.各不育系的开颖时间受环境影响差异很大,在同一环境里不育系都表现不育比可育开颖时间长。
1996(2):7-11.
摘要:研究了柠檬桉脱落树皮和叶片水抽提物、根系分必物、叶片挥发物对受体萝卜发芽的他感作用,结果表明,柠檬桉脱皮和叶片水抽提物、根系分泌物、叶片挥发物都含有抑制物质;在年周期中柠檬桉的他感作用与降雨量有明显的负相关;马唐等9种参试受体植物对柠檬桉中的抑制物质有不同的敏感性;水抽提液中的抑制物质不易在土壤中滞留且对受体植物的作用效果是暂时的,而挥发性中的抑制物质在土壤中滞留时间较长而且受体植物受其作用后难以恢复生长。
1996(2):12-16.
摘要:试验对玉米三类测验种(综合种、单交种、自交系)测定待测系一般配合力(GCA)的测定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测定产量GCA时,测验种的类别是筛选优良测验种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综合种是较优良的测验种类别,它们基本上都可单独用作测验种;单交种、自交系经严格筛选也能选到优良测验种。在测定农艺性状GCA时一般不必对测验种作严格筛选。
1996(2):17-22.
摘要:研究了广州地区晚季稻田在农业管理措施和肥效基本相同情况下,施用不同肥料类型对稻田甲烷(CH4)排放通量的影响。试验初步表明:晚季稻田CH_4排放基本集中在水稻生长前期;稻田处于灌溉淹水状态是CH_4产生的必要条件;稻田处于干湿期间无明显CH_4排放;施用有机肥料CH_4的排放量明显高于施纯化肥;温度高有利于CH_4排放。
1996(2):23-27.
摘要: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和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徐闻黄牛、海南黄牛和荷斯坦牛血液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在分析的36种血液蛋白(酶)共计40个遗传座位中,徐闻黄牛和海南黄牛有相同的13个多态座位,荷斯坦牛有11个多态座位。徐闻黄牛和海南黄牛的多态座位百分比均为P=0.325,徐闻黄牛的平均杂合度H=0.141,海南黄牛的平均杂合度H=0.132;荷斯坦牛的多态座位百分比P=0.275,平均杂合度H=0.099,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相当丰富,多态座位百分比和平均杂合度随着品种选育程度的提高而降低。研究结果为把徐闻黄牛和海南黄牛合称为雷琼黄牛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1996(2):28-32.
摘要:用碳化二亚胺作为交联剂将荚膜多糖与载体蛋白质交联后加入蜂胶佐剂制成疫苗免疫鸡只。7周龄同源菌株攻毒结果表明,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苗组鸡有很好的保护效果且试验重复性好;在免疫后3个月的同源攻毒保护指数也达13/20以上。但对异源菌株的攻毒没有明显保护效果。该研究采用微量法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了免疫鸡抗体水平。
1996(2):33-37.
摘要:将一日龄SPF来航鸡分成4组,饲养在隔离器中。第1组1日龄接种MD疫苗,同时皮下注射0.5mL胸腺制剂;第2组1日龄接种MD疫苗时不加免疫增强剂;第3组、第4组均不接种MD疫苗,也不注射免疫增强剂。第1、2、3组于13日龄时用BJMDV-1强毒株攻毒。结果显示:第1组、第2组、第3组分别于攻毒后28、24、17d开始出现死亡,第4组没有死亡。第1组的攻毒保护率为40.0%,比第2组保护率15.0%有明显提高。此外,于11、28、56日龄时检测了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百分率。28日龄和56日龄时第1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性高于第2组。试验结果表明胸腺制剂对鸡马立克氏病疫苗有免疫增强作用。
1996(2):44-49.
摘要:利用数量化方法,分析了花生受锈菌侵染前后体内多种生比组分的含量(活性)与品种抗病性的关系。受锈菌侵染后,花生体内还原糖的变化与品种抗病性有较大的相关性,游离氨基酸如苏氨酸、亮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和精氨酸等,在锈菌侵染后的某些时间内,与抗病性相关关系较高。在健康叶片中的多酚氧化酶、苏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等,与抗病性也有较高的相关性。多因素组合对抗性相关分析表明,在花生盛花期健康叶片中的苏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和核酸与抗病性有较高的相关关系。
1996(2):50-53.
摘要:显微观察表明,青枯病菌在番茄抗病试验材料与感病试验材料植株根内的扩展差异显著;青枯病菌可存在于感病试验材料皮层薄壁细胞间隙,瓦解细胞壁,形成溶生腔。在抗病试验材料维管组织中青枯病菌则被细胞壁所吸附;抗病试验材料的导管分子比感病试验材料短。
1996(2):54-58.
摘要:首次报道了苦丁茶枯梢病。依病菌的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和寄主专化性,该菌拟为一新的专化型──砖红镰刀菌冬青专化型(FusariumlateritiumNeesemendSnyd.etHans.f.sp.ilicicollaZ.D.JiangetP.K.Chif.sp.nov)。此专化型主要为害苦丁茶,刺伤接种可侵染鸡冠花。
1996(2):59-64.
摘要:报道了龙眼的6种新病害,分别是: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pauciseta(Sacc.)Y.X.Chen]引起的叶枯病,壳二孢(AscochytslonganC.F.ZhangetP.K.Chisp.now.)引起的叶斑病,拟茎点霉(PhomopsisguiyuanC.F.ZhangetP.K.Chi,sp.nov.)引起的灰色叶枯病,盘二孢(MarssoninaeuphoriaeC.F.ZhangetP.K.Chi,sp.nov.)引起的褐斑病和两种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longanC.F.ZhangetP.K.Chi,sp.nov.)(LeptosphaeriaguiyuanC.F.ZhangetP.K.Chi,sp.nov.)引起的叶斑病,后5种菌为新种。新种有拉丁文描述,其模式标本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内。
1996(2):65-69.
摘要:广州市郊自1988年以来,番石榴茎溃疡病十分严重,全年发生。1994年调查,4年以上的树病株率达70%以上,6年以上的树死株现象普遍。研究证明该病是真菌病害,病原菌是Botryosphaeriarhodina(Cke,)V,Arx,无性态是BotryodiplodiatheobromaePat.。为害树干、树枝,表现溃疡裂皮;侵害果实呈果腐。在患病树干、树枝和果实上均可形成有性态和无性态。一般不侵染荔枝、芒果、龙眼、黄皮、人心果、番木瓜、橙等果树的树干,也不侵染芋头。但可导致多种热带、亚热带水果腐烂.
1996(2):70-73.
摘要:描述了采自香港的3种拟毛刺线虫:较小拟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minor)、肾形拟毛刺线虫(P.renifer)和葱属拟毛刺线虫(P.allius),它们均为香港地区新纪录。其中肾形拟毛刺线虫和葱属拟毛刺线虫在大陆也未见报道。
1996(2):74-78.
摘要:渗透胁迫下郑引一号(干旱敏感品种)幼苗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下降的速率比陕合六号(抗旱品种)的快。小麦幼苗中含有NR钝化蛋白部分Ⅰ和部分Ⅱ,其中部分Ⅱ对NR的钝化活性大于部分Ⅰ;随着渗透胁迫的加剧,陕合六号与郑引一号的NR钝化蛋白部分Ⅰ的钝化活性减小百分率相近,郑引一号的NR钝化蛋白部分Ⅱ的钝化活性上升百分速率则快于陕合六号的,因而,在渗透胁迫下,郑引一号的总NR钝化蛋白活性比陕合六号的高。
1996(2):79-82.
摘要:分别用不同浓度多效唑喷施蒲苞花,结果表明多效唑有明显的矮化作用。处理后的植株、株高和围径都明显减少,并随施用浓度增大作用效果加强。处理后,叶绿素含量增加,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高,蛋白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1996(2):83-87.
摘要:从豌豆种子提纯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纯酶比活性为7844×103U/g。该酶受KCN和H2p2的强烈抑制,不受乙醇一氯仿混合液影响,说明为Cu、Zn-SOD。酶分子量和亚基分子量分别为32100×和14400,表明该酶是由两个相同亚基组成。该酶在70℃以下和pH5.0~11.0范围内较稳定,紫外区最大吸收波长为259nm。
1996(2):88-92.
摘要:研究了长期蓝光处理对水稻幼苗光合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较白光处理对照,蓝光处理水稻幼苗的总叶绿素含量,叶绿体光合磷酸化及光合速率下降,而RuBP羧化酶、加氧酶及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增强。蓝光处理降低水稻幼苗光合速率的原因,除蓝光诱导叶绿素合成的效率较低及降低了叶绿体光合磷酸化速率外,可能还与蓝光促进了水稻幼苗的光呼吸速率有关。
1996(2):93-97.
摘要:采用60Coγ射线在0.48、0.95、1.40kGy剂量水平处理带螨的普洱茶研究其杀螨效果。结果表明杀螨的适宜剂量为0.5~1.0kGy,辐照杀螨彻底,只要不再接触螨源就不存在孳生螨类的可能性。品质分析表明在这个剂量范围处理的普洱茶对其主要成分(水分、维生素C、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咖啡碱)无不利影响。感观评价也表明经辐照处理的茶叶在外观色泽、香气、汤色、滋味及叶底方面与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1996(2):98-102.
摘要:报道了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其濒危的原因。广东的珍稀濒危植物具有组成丰富、区系复杂、起源古老、成分多特有、用途广泛和分布局限等特点。在分析其濒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建议。
1996(2):103-107.
摘要:报道了广东省木本植物资源的调查结果,共有野生木本植物142科666属3212种,占全省维管植物科、属、种的50.9%、41.9%、51.2%。文章对广东木本植物优势科、属进行了简要分析,发现了39个广东分布新记录种。
1996(2):108-111.
摘要:益智含有多酚类、氨基酸、锰、钙、磷等多种具有保健作用的化学成分。经毒理试验,认为益智是一种食用安全性高的保健食品。
1996(2):112-116.
摘要:分子生物技术迅速地发展,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各个领域。该文对国内外线虫学研究者在从事植物线虫种类鉴定研究中常用的一些分子生物技术作一归纳,并展望了这一技术在该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1996(2):117-118.
摘要:锰、铁、铝对磷的固定作用的比较研究初报廖宗文,卢其明(华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基础部)APRELIMINARYCOMPARATIVESTUDYONP-FIXATIONDUETOMn,FeANDAl¥LiaoZ...
1996(2):119-120.
摘要:香茅、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根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研究曾任森,骆世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研究室,广州,5l0642)ALLEDOPAHICEFFECTSOFROOTEXUDAHSOFCymbopogoncitratus,Ageratumconyzoides...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