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3):1-4.
摘要:文章报道了整体荧光原位杂交应用于检测水稻特异DNA的实验程序。利用该实验方法,以经地高辛(DIG)标记的rDNA作为探针,成功地在水稻根尖和花药内部组织检测与探针互补的片段。对于实验方法,结果表明,整体荧光原位杂交的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组织的种类、固定剂的种类以及固定后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酶解与否)等。检测根尖DNA可以采用φ(福尔马林)=1%固定加上酶解;检测花药(花粉发育处于单核期)
1998(3):5-9.
摘要:用具有176个RFLP标记的DH群体及其图谱,对控制水稻产量、株高及其相关性状的QTLs进行区间作图。共定位了47个QTLs,其中影响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QTLs33个,影响株高及其相关性状的QTLs14个,并估算了每个QTL的加性效应和贡献率。一些性状的定位结果与其他人的研究有所差异,可能是研究材料和环境条件的不同所引起,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研究将对此作进一步探讨。
1998(3):10-14.
摘要:广东乳源白毛茶和台山白云茶是2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树品种。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茶树品种均为二倍体(2n=2x=30),但存在染色体数目变异。特别是在乳源白毛茶品种中发现了1个单倍体细胞(x=15)。2个茶树品种的核型均为2n=2x=30=16m+6sm+4sm^sat+4st。根据核型分析结果,认为这2个茶树 起源时间相对较晚、较进化的品种。
1998(3):15-20.
摘要:采用秘鲁番茄茎段原生质体进行液体浅层培养,从试用的多种培养基中筛选出了1种适宜的原生质体培养基、2种增殖培养基、2种分化培养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秘鲁番塬生质体再生成株体系。最短再生周期只需42 ̄45d。整个实验共获得100多个再生植株,其中一部分定植到土壤中,均能正常生长、开花和结籽,经性状观察及染色体数目分析,均为正常的二倍体植株。
1998(3):21-25.
摘要:在恒温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美洲斑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别用线性回归模型和Stinner模型模拟温度与该害虫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广州地区美洲斑潜蝇1a可发生16个世代;在温度为13 ̄34℃范围内,美洲斑潜蝇各虫态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卵、幼虫、蛹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332、9.572、9.443和9.572℃;最大发育速率温度分别是32.50、32.00、31.50和31
1998(3):26-30.
摘要:测定了沙蚕毒素类农药杀虫单、杀虫双、易卫杀、多噻烷、巴丹对美洲斑潜蝇各龄幼虫、雌成虫的毒力,进行了成虫取食忌避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美洲斑潜蝇1、2、3龄幼虫对杀虫单最敏感,其LC50分别是0.1061、0.1264、0.1600g/L,其毒力回归曲线斜率分别是:7.9780、6.9561、5.1864。美洲斑潜蝇幼虫对沙蚕毒素类农药以1龄最敏感,3龄幼虫对该类农药的LC50是1龄的
1998(3):36-40.
摘要:在草甘膦药液中加入φ为0.1%或0.2%的APSA-80后,表面张力降低了61.56%和64.86%;在8种窄叶杂草和9种阔叶杂草叶子上接触角明显降低;药后20 ̄30d,防效在84.85% ̄96.56%,单用仅44.33% ̄52.33%,药后40d时的杂草干物质积累量被抑制在83.85%以上,抑制率比单用提高了22.27% ̄54.11%。结果还表明:APSA-80具有延长草甘膦持效期、加快杀草速率
1998(3):41-46.
摘要:在敌百虫和兴棉宝药液中分别加入φ为0.01% ̄0.04%的APSA-80,表面张力降低41.83% ̄60.43%;在荔枝叶上的接触角降低37.00% ̄64.22%,沉积量增加12.83% ̄35.41%;室内毒力试验测定表明,敌百虫与APSA-80混用后,LC50比单剂分别降低23.73%和13.69%,增效系数分别为131.11和117.5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APSA-80能够明显提高兴棉宝防治
1998(3):47-50.
摘要:试验采用人工喷雾接种方法,通过对接种体浓度、保湿时间和苗龄试验,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于菜心炭疽病苗期抗病性鉴定的方法,即在气温为23 ̄32℃范围内,用6×10^6 ̄1×10^7个/L的分生孢子悬浮液于3 ̄4片叶期接种,保湿24 ̄48h,7d后调查病情,可明显地区分出菜心品种对炭疽病的抗病性差异。
1998(3):51-55.
摘要:‘塔1’Peng柑与亲本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形指数的变化动态基本一致。无论是果皮还是果肉+种子,‘塔1’Peng柑中内源赤霉素(GA)的质量摩尔浓度[b(GA)]均高于亲本品种,而脱落酸(ABA)的质量摩尔浓度[b(ABA)]低于亲本品种。b(GA)/b(ABA)高可能是‘塔1’Peng柑大果产生的诱因之一。除酸外,‘塔1’Peng柑与亲本品种其它品质变化动态基本相似。果实采收前,‘塔1’Peng
1998(3):56-60.
摘要:从番茄植物的几种有机成分中,选出了5种成分进行单一和2种成分混合的生物活性测定试验。它们分别为:A.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B.邻苯二甲酸二丁酯,C.水杨酸甲酯,D.水杨酸,E.鞣酸。选用生菜、白菜和萝卜作为受体。结果表明,D、E的抑制作用的临界浓度为5×10^-4mol/L,A、B、C的抑制作用的临界浓度为2.5×10^-2mol/L;酸与酯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混合物的组分、组分物
1998(3):61-66.
摘要:测算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和优势度,并对其生态学意义作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中亚热带的广东南岭天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在2.90 ̄5.34之间;物种均匀度在0.56 ̄0.87之间;生态优势度在0.05 ̄0.25之间。南岭天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依群落类型不同而异,其变化表现为由山地针叶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山地常绿阔叶林→低山丘陵常绿阔叶林递增。还分析了物种多样性
1998(3):67-71.
摘要:研究了广州地区晚稻2个稻种(A.“粳籼89”;B.“汕优63”)在2种施肥处理(1.有机肥+化肥;2.化肥)下,各个试区的甲烷排放通量与排放规律。研究表明:在处理1和处理2“粳籼89”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26.9和9.6mg/(m^2·h);“汕优63”分别为23.3和11.3mg/(m^2·h),两个稻种在同种施肥及其它田间管理条件下,CH4排放通量没有显著差异,并且排放规律一致。在对“粳籼8
1998(3):72-77.
摘要:研究表明,毛管水连续时的产量比断裂的平均增加23.19%;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增加74.4%,36.44%和22.38%。施氮方式对氮、钾吸收量的影响显著,对磷较小。上均肥较上中肥的吸氮量多47.3%、钾多38.7%,而吸磷量仅多14.0%。随施氮量增加,能明显增加氮、磷、钾的作物吸收量。高氮较低氮处理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多80.1%,98.1%和76.5%。有、无隔水层明显影响土壤速效氮、磷、
1998(3):78-81.
摘要:试验采自江西省临川县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为样品进行研究表明:红壤及其复合体中O-P,Al-P,Ca-P,Fe-P的质量分数在同一粒径的复合体随肥力水平提高而增加,同一土壤中不同粒径的复合体4种不同形态无机磷质量分数随粒径增大而减小。红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主要存在于〈2μm的复合体中,随着粒径增大,其质量分数迅速减少。培肥土壤,可以迅速增加Al-P的质量分数,增加作物磷的供应。
1998(3):82-86.
摘要:对广东省2个花岗岩赤红壤的微形态研究表明:骨骼颗粒以蚀变石英为主:呈斑晶状分布;土体棱块状结构发育明显,微团聚体轻微发育;细粒物质以其红色、具轻微双折射现象为主要特征;土体中亦可见少量铁锰结核体及粉质体的出现。
1998(3):87-91.
摘要:利用“后偶合技术”对正常豚鼠主要组织中β-葡萄糖苷酸酶(β-GCD)的分布与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肾上腺、脾脏、肝脏、睾丸、卵巢、肾脏和淋巴结的大多数实质细胞中富含β-GCD。而脑、肺、肌肉、胃肠和胰腺的实质细胞染色较弱。组织中呈深染的细胞为巨噬细胞、肝和肾的实质细胞及某些粘液细胞。该项工作以豚鼠作为动物模型而研究酶代谢紊乱,提供对该酶正常分布的依据。
1998(3):92-96.
摘要:柯氏艾美耳球虫的内生发育包括2代无性繁殖和1代有性繁殖,第1代裂殖生殖阶段的时间为感染后至48h,第2代裂殖生殖阶段的时间为感染后48 ̄84h,配子生殖阶段始于感染后76h。感染后90 ̄138h在肠绒毛中发现成熟的配子体,感染后96h在回肠肠腺中发现卵囊,至138h仍可见。最短孢子化时间为9 ̄12h。柯氏艾美耳球虫的宿主特异性强,不感染虎皮鹦鹉、八哥、鹌鹑和雏鸡。
1998(3):97-100.
摘要:用气体吸附法收集窿缘桉树条自然散发的香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设备对其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其香气由73种化合物组成;对其中16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鉴定。其中含量最高的是φ(α-蒎烯)=33.46%,其次是φ(β-蒎烯)=14.19%和φ(1,8-桉叶油素)=14.16%。
1998(3):101-106.
摘要:应用“同步蒸馏-萃取法”提取佛手柑外果皮、内果皮及佛手柑干粉中挥发油,经GC-MS鉴定,鲜佛手柑外果皮油分离得165个峰,鉴定了46种成分,φ(萜烯类)=73.44%,苎烯、萜品油烯、β-蒎烯和β-月桂烯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以上。肉质内果皮油中分离得到153个峰,鉴定了49种组分,φ(烷烃类)=66.92%,体积分数为5%以上的萜烯类有苎烯和γ-萜品烯。佛手柑干粉提取物分离出194个峰,鉴定出58
1998(3):107-110.
摘要:采用超临界流体设备,以CO2为萃取剂,从野生红芝子实体中萃取灵芝三萜化合物。分析了CO2密度、温度、时间及改性剂(甲醇)对红芝三萜化合物萃取的影响。
1998(3):111-113.
摘要: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该方法所得香子兰精油的化学组成,在其精油的44个色谱峰中鉴定出11种主要化学成分,占该精油总量的80.1%,其中最高的香草醛为64.83%。
1998(3):119-123.
摘要:讨论干燥参数及物性参数,建立其关系式;给出表示颗粒农产品深床干燥特性的诸解析式;采用计算方法,示出解析结果以及这一方法的应用。
1998(3):124-125.
摘要:妃子笑荔枝,是两广的中熟荔枝品种,品质优良,极具发展潜力,但花序直立徒长,长度可达30cm以上,花量大,座果难,产量不稳(吴定尧等,1997).广东省东莞市农民企业家叶钦海通过十多年的生产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妃子笑荔枝丰产稳产的栽培技术,基本上解决...
1998(3):126-126.
摘要:信息数据加密技术已随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伸展到交通、工业经济、科学技术、社会安全和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中保护信息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信息保护的现实需要,使利用数据加密算法和技术迅速进入了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和通信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用...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