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23(3):1-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01
摘要:研究了初始C/N(mC/mN)分别为29和16的2种不同条件对猪粪堆肥化处理的物质变化和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有机C/N、固相C/N、水溶性有机碳及水溶性NH4^ -N浓度均随着堆肥化的进行而降低。种子发芽指数的评价结果表明:初始C/N为29时,猪粪经过49d的堆肥后达到成熟,而C/N为16的处理则需要63d以上才能达到腐熟要求。过高的盐分含量是导致低C/N条件下堆肥产品植物毒性较高的原因之一。考虑到堆肥腐熟度受多方面化学因素的影响,建议以种子发芽指数作为有机固体废物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指标。
2002, 23(3):5-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02
摘要:以沈农89366等4个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水稻穗颈和第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采用加性-显性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维管束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狭窄义遗传力介于0.4151-0.5519之间。显性效应值达到显著水平的杂交组合和性状不多,杂种优势较弱。穗颈大维管束数与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2次枝梗颖花数、结实率、穗颈小维管束数与1次枝梗数、第2节间小维管束数与2次枝梗数及2次枝梗颖花数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加性相关,可作为间接选择的参考指标。
2002, 23(3):9-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03
摘要:以中花芥蓝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了温度对芥蓝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胺与芥蓝幼苗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在温度处理过程中(0-12d),不同温度处理的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多胺(PAs)总量和精胺(Spm)、亚精胺(Spd)、腐胺(Put)含量都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变化,并都在温度处理的第9d达到峰值。温度明显地影响着芥蓝叶片多胺的合成。短期(0-6d)的温度处理,高温可促进叶片PAs、Put含量的增加;而随着温度处理时间的延长,适宜的温度有利于PAs、Put的合成,而过高温度则抑制其形成。在温度处理过程中,低温可促进Spm的合成,而高温则有利于Spd含量的提高。
2002, 23(3):13-1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04
摘要:大肠杆菌(E.coli K12D31)诱导的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血淋巴,经加热处理后,进行CM-Sepharose阳离子交换层析,FPLC Pep RPC反相柱及HPLC Hi-Pore C18反相柱层析,纯化得到一类抗菌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400,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其富含赖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摩尔分数分别为18.6%、15.5%和13.6%,不含甲硫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抗菌谱表明该肽对多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
2002, 23(3):28-3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08
摘要:马达加斯加是非洲大陆的离岛。天然森林类型复杂多样。原生性的森林群落主要为常绿林,落叶林以及多刺、肉质的落叶灌木丛。在不同类型的岩石露头发育着岩生矮林;高山上可见山顶矮林,滨海湿地则为红树林。马达加斯加的森林有着独特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有着巨大的生物多样性。但由于人类长期对其生境的破坏,不少动物种类已处于濒危状态。到目前为止,60%-85%的森林植被已遭到破坏。非持续的农业轮作是森林植被完整性的主要威胁。在某些地区,火烧林地建立牧场业是引起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
2002, 23(3):33-3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09
摘要:研究了12种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方面,水稻纹枯病菌在稻草煎液琼脂、水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而在牛肉胨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最差;在菌核形成方面,理查琼脂培养基最有利于菌核的形成,表现为菌核数量最多,质量最大。
2002, 23(3):36-3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10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了留头蕉茎是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重要虫源地;各季节自然条件下雌虫产卵量以春秋季较大,冬夏季较小。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夏季自然种群生命表,并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夏季假茎象甲自然种群趋势指数成长蕉株上平均为1.9974,留头蕉茎上平均为1.5237。“捕食及其他”因子对该虫种群控制作用最大,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成长蕉株上为1.8443,留头蕉茎上为2.6446;“自然死亡”作用次之,“疾病”因子作用最小。“捕食及其他”是该虫种群增长的重要控制因子。
2002, 23(3):40-4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11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甘蓝潜蝇茧蜂寄生美洲斑潜蝇幼虫进行了初步研究,用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功能反应的数学模型为Na=0.5971TN/(1 0.0279N),1头甘蓝潜蝇茧蜂1d内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最大寄生量为21.37头。茧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寄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制约,相互间对寄生率存在干扰。
2002, 23(3):43-45,4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12
摘要: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及Iwao回归法研究了腰果云翅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的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而被害果属均匀分布。5种不同的抽样方式比较,以随机取样法为最优。
2002, 23(3):46-4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13
摘要:测定了鱼藤酮在甲醇、三氯甲烷、乙醇、四氯化碳等溶剂中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鱼藤酮在不同的溶剂中,其紫外吸收峰和吸收图谱是不完全相同的,它在上述4种溶剂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是218.0、294.0、211.0和290.0nm。此外,确定了鱼藤酮的紫外检测波长为293.0nm。
2002, 23(3):49-5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14
摘要:采用3种施肥处理,研究了甘蔗产量、糖分与叶片酶的活性和激素含量的关系。在甘蔗生长过程中各处理间各类生理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以分蘖期和成熟期差异明显。在分蘖期,高产高糖的处理1的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1/3)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AIA)、硝酸还原酶活性(NRA)较高,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ZRs)含量较低;在成熟期,IAA、GA1/3、ABA、ZRs含量较高,AIA、NRA较低。不同处理的各类生理性状在整个生育期都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在分蘖期-伸长期,IAA、GA1/3是逐渐上升的,ABA略有上升,而ZRs是逐渐下降的,AIA、NRA都上升;在伸长期-成熟,4中激素都是逐渐上升,AIA、NRA都逐渐下降。此外,叶片酶活性与激素含量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
2002, 23(3):52-5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15
摘要:取蕉柑花后 5周幼果的幼胚接种于含不同浓度BA、KT与IAA组合的MT培养基上 ,结果表明 ,暗培养条件是蕉柑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成功的关键 .胚状体在后期发育中畸形胚的比例很高 ,经切割后 ,在MT +BA2 .0mg·L-1+IAA0 5mg·L-1+蔗糖 0 0 3kg·L-1培养基上可诱导产生丛芽 ,诱导率为 2 6 7% .幼芽在 1/ 2MT +NAA 1 0mg·L-1培养基上生根率达到了 87 0 % .蕉柑胚性愈伤组织在MT液体培养基中不断地继代培养 ,可形成生长稳定的胚性悬浮细胞系 ,体胚诱导实验证明悬浮细胞系具有很强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 .
2002, 23(3):56-5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16
摘要:广州市白去山西侧绿化休闲带共有维管植物77科176属218种。在分析其基本特性和用途的基础上,对休闲带的林分改造和景观建设进行了探讨。
2002, 23(3):60-6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17
摘要:对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um (L.)R.M.King and H.Robinson.)乙醇提取物的化感作用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飞机草乙醇提取物对豇豆、青瓜、萝卜、菜心、大白菜、小白菜和水稻、稗草具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总体上呈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且随着溶液浓度增大而抑制作用增强。其中干物质为0.1g/mL的飞机草乙醇提取物溶液对菜心、大白菜和小白菜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长生长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干物质为0.01、0.002g/mL溶液对小白菜、大白菜和稗草的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干物质为0.01、0.002g/mL溶液对青瓜、小白菜和稗草根长生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02, 23(3):63-6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18
摘要:试验选用21日龄纯种大白仔猪70头,分为A、B、C、D、E5组,A组饲喂基础日粮(含铜15mg/kg),B、C、D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100、200mg/kg赖氨酸铜来源的Cu,E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mg/kg硫酸铜来源的Cu,试验期42d。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Cu可提高仔猪的日增质量,其中C、E两组与A组差异显著(P<0.05),C组与D、E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A组比较,E组十二指肠内容物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B、C、D组十二指肠、胰脏脂肪酶活性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
2002, 23(3):67-7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19
摘要:用柰氏试剂法和重氮-偶氮比色法分别在罗氏沼虾工厂化育苗期间对幼体较为敏感的水中氨氮(NH3-N1)、非离子氨氮(NH3-Nm)、亚硝酸盐氮(NO2^--N)进行监测,以期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及对幼体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中NH3-Nt、NH3-Nm与NO2^--N无明显的日变化规律,但在整个育苗期间NH3-N1、NH3-Nm与NO2^--N含量的变化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变化与管理方式有关。在幼体发育期间,水中NH3-Nm的含量超过0.11mg/L,6d时,幼体变态时间延长、存活率低。建议罗氏沼虾育苗水中的NH3-Nm含量控制在0.11mg/L以下,并通过适当调整水的pH值减少NH3-Nm的含量。
2002, 23(3):71-7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20
摘要:以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传染病教研室分离的伪狂犬病毒粤A毒株(PRV YA)的基因组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K基因,获得预定大小的片段,将这一自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对重组质粒PMD18-TK进行PCR鉴定、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克隆片段的序列测定、比较,证实了克隆片段的可靠性。
2002, 23(3):74-7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21
摘要:应用苏木精-伊红(H-E)、甲苯胺蓝(TB)、阿尔辛蓝-藏红(AB-S)、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改良的Gordon-Sweets镀银法等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恒河猴淋巴结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淋巴结外包被膜,实质由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又分为淋巴小结、小结间弥散淋巴组织、副皮质区和皮质淋巴窦;髓质又分为髓索和髓质淋巴窦。其特点是:(1)被膜较厚,但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和同一淋巴结的不同部位,其厚度有所差异;(2)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其皮髓质比、髓质部的致密程度不同;(3)淋巴小结除分布于皮质外,也偶见于髓质,且其大小、形状、数目等有差异;(4)个别淋巴结的髓索内见到一类特殊的细胞:单个或成群存在,多为圆形,个体大,最大者直径可达23μm,有的可见突起;核圆形,较小,多偏于一侧,核仁清晰;细胞质内可见异染性颗粒,H-E染色为黄色,AB-S为红色,TB为紫红色,镀银为黑色,笔者认为这种细胞可能是处于应激状态的肥大细胞。
2002, 23(3):81-8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23
摘要:采用单因素试验、VPO(vapour pressure osmometer)测量和特性粘度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强酸下合成的脲醛树脂胶粘剂(UFRA)胶合强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强酸条件下合成UFRA提高胶合强度的合理工艺。研究发现,合成过程中甲醛与尿素不同物质的量比与胶合强度关系密切。由于UFRA的相对平均摩尔质量随甲醛与第1次尿素物质的量比(nF/nU1)和甲醛与第2次尿素物质的量比(nF/nU2)变化,导致胶合强度发生变化;在nF/nU1=2.6、nF/nU2=1.5、甲醛与尿素总物质的量比为1.2条件下合成出了胶合强度值为1.19MPa而游离甲醛含量w仅为0.09^的UFRA。
2002, 23(3):84-8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24
摘要:采用直接酯化法,将山梨酸与四种醇反应,合成了山梨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合成产率达到60%-70%。这几种化合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与山梨酸相比较,可延长微生物生长适应期8-20h,并明显降低微生物生长量。
2002, 23(3):87-9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25
摘要:综述了植物叶片衰老的特性、机理及分子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pt)作为外源基因转入各种农作物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衰老进程,并展望了目前植物衰老研究的热点及方向。
2002, 23(3):91-9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26
摘要:农田氮素流失是导致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 ,如何控制水稻田的氮素流失并保持或提高其产量 ,是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试验应用我国自行研制的几种控释肥进行盆栽和大田试验 ,通过对收集的渗漏液氮损失量和水稻生物量、经济产量及当造氮素利用率的比较分析 ,研究控释肥施用的减污增产效果 .1 材料与方法供试氮肥包括普通尿素 (wN=4 6 % )、包膜尿素PRU(wN=2 5 5 % )、包膜尿素PYU(wN=2 5 5 % )和包膜尿素LJU(wN=4 2 % ) ;供试土壤为华南农业大学农场水稻土 ;供试水稻为胜泰 1号 .盆栽试验设 6个处理 ,C…
2002, 23(3):92-9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27
摘要:生物技术的发展给实验理论和生产实践带来了新的突破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蚕桑生产出现了新的突破点与希望 .目前 ,几乎所有的家蚕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都深入到分子生物学 ,对透彻了解和掌握家蚕的生长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串联重复序列 (SSR) ,扩增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等方法 ,除了应用于家蚕外 ,也可广泛应用于桑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因此 ,在试验与研究过程中 ,探讨摸索一条适用于可同时提纯桑树、家蚕的动植物DNA的方法对研究工…
2002, 23(3):93-9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28
摘要:寻找和研制高效低毒的植物源农药是缓解当前日益严峻的化学农药所引起的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些植物体内存在着抑菌活性成分 .黄姜 ,学名盾叶薯蓣 (DiascoreazingiberensisC .H .Wright) ,其所含物甾体皂甙不仅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1] ,而且还具有抗癌、抑菌、杀虫、消炎等生物活性[2~ 4] .本研究以黄姜的根提取物为材料 ,测定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旨在为研制高效低毒的新型杀菌剂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 1 粗提物制备黄姜根去泥洗净 ,切成小块 ,减压干燥 ,粉碎 ,称…
2002, 23(3):94-9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2.03.029
摘要:拟南芥种子小 ,幼苗脆弱 ,且国内许多实验室的条件又较简陋 ,因此 ,结合当地的实验条件和气候特点掌握拟南芥的繁种技术非常重要。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遗传研究室从美国引进 4种拟南芥突变体繁种并获得成功 ,现将一些室内繁种的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为拟南芥野生型Columbia的 4种突变体 ,选用了 3种培养方法进行拟南芥繁育技术试验。包括移栽法、蛭石法和 5∶5法。 (1)移栽法 :将种子消毒后 ,播于无菌培养基上 ,置于 4℃冰箱内春化 4~ 5d ,之后转入光照培养。培养皿垂直放置 ,培养 4周后 ,将小苗移栽到营养…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