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24(3):1-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01
摘要:选择9个水稻品种,在水稻生长根系最旺盛的抽穗期进行取样,研究高产水稻群体的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的根系体积和质量的总量存在差异,各品种水稻根系的体积和质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但主要分布在土壤耕作层(0~20cm),且表层(0~10cm)占80%以上,其垂直分布可用指数模型、乘幂模型、对数函数、多项式函数表示,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上层根(0~10cm)质量与产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下层根质量(10cm以下)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7258,研究认为,从整株根系和高产的角度来看,适当减少表层根系,培育和增加深层根系的比例有利于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
2003, 24(3):5-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02
摘要:对23个早籼杂交稻新组合的14个籽粒性状进行因子分析,选取了5个公因子,其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5.99%;通过5个公因子作为综合指标的聚类分析,其结果可分为6类;并以23个组合的5个公因子选择指数,求得每个杂交组合的综合选择指数,结果表明,根据综合选择指数的大小,不但可作为决选杂交组合的依据,而且可衡量决选的杂交组合达到理想组合的程度。
2003, 24(3):9-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03
摘要:选用直链淀粉含量(质量分数)不同等级的籼稻、粳稻、糯稻为材料,应用糙米直链淀粉单粒和总淀粉测定等方法研究水稻直链淀粉的形成积累。结果表明:随着籽粒发育,直链淀粉的积累是一个缓慢增长的动态过程,其速度低于支链淀粉和总淀粉;花后3~12d是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快速增长期;支链淀粉先于总淀粉,总淀粉先于直链淀粉达最大含量;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灌浆早期直链淀粉积累速率较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高;季节对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的形成积累有一定的影响。
2003, 24(3):13-1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04
摘要:对4个不同超甜玉米品种籽粒果皮厚度及灌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授粉天数的果皮厚度差异明显;同一品种籽粒内不同部位间的果皮厚度也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灌浆前期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胚背面的果皮较胚面薄,之后这种差异逐渐缩小。灌浆期间,籽粒体积和鲜质量变化呈Logistic曲线,相应的拐点分别是授粉后12.1和12.7d;籽粒含水量直线下降,干物质则直线上升。
2003, 24(3):16-1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63
摘要:以'糯米糍'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cv.Nuomici)为试材,研究了开花前2d喷施30mg·L-1腐胺(Put)1次对子房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柱头容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雌花开放前2d喷施Put后,不同授粉时期的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子房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在雌花开放的第4d授粉,处理的坐果率为3 64%,而对照则不能坐果.据此认为喷施Put提高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与Put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延缓了雌蕊衰老和延长了柱头容受花粉能力有关.
2003, 24(3):20-2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05
摘要:在两室根箱系统中以番茄为供试植物,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Glomusversiforme和/或拮抗细菌,研究两者在根际的互作及对根细胞壁结合态酚的影响,结果表明:拮抗细菌对菌根侵染率有轻微的促进作用,菌丝密度因接种拮抗细菌而增加,而接种AM真菌降低了拮抗细菌在根面、根际的定殖,前者由7 94×106g-1降低到3 75×106g-1,后者由8 08×105g-1降低到2 87×105g-1,其影响甚至延伸到根面以外2cm的范围;AM真菌和拮抗细菌都能提高根细胞壁结合态酚类物质的含量,但后者的增幅更大.可以认为,拮抗细菌对AM真菌有协同作用,双接种有可能促进AM真菌抗病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2003, 24(3):24-2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06
摘要:营养型上壤改良剂施入3种不同理化性状和不同肥力水平的酸性土壤进行恒温培养,20和40d后,测定土壤的pH值以及交换性酸总量、H^ 、K^ 、Na^ 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营养型土壤改良剂提高了土壤的pH值,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性H^ 和AP^ 含量。说明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岑伊静 , 庞雄飞 , 张茂新 , 邓桥胜 , 杜育映 , 王标
2003, 24(3):27-2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07
摘要:研究了26种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和机油乳剂在田间对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itis citrella)的产卵驱避效果,并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对这些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处理后36h,23种提取物和机油乳剂有显著的产卵驱避作用。其中金光菊(Rudbeckia laciniata)提取物的驱避效果最好,IIPC为0,即产卵驱避效果为100%.其次为φ=0.25%机油乳剂,IIPC为0.051,薇苷菊(Milkania micrantha)、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芒箕(Dicranopteris pedata)3种提取物的驱避效果也达90%以上,马兜铃(Aristolochia chamopionii)提取物则有显著的产卵吸引作用。
2003, 24(3):30-3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08
摘要:报道了印楝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研究表明:印楝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2—3龄若虫有较好的拒食作用,处理后24h的拒食中浓度为44.17μg/mL;选择性试验中,浓度为40μg/mL时,对成虫的拒食效果为57.89%;对假眼小绿叶蝉若虫具有较强的内吸毒杀作用,处理接虫后48h的致死中浓度为14.11μg/mL,而且在5、10和20μg/mL3个处理的试虫中,羽化后的成虫出现翅畸形现象。
2003, 24(3):33-3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68
摘要:提出用统计控制方法估计常量K值以模拟LOGISTIC模型。方法是:(1)当因变量具有由小至大逐渐上升至一个最大值后而下降的趋势时,设试验中的最大值为K值;(2)当因变量具有由小至大逐渐上升的趋势时,设K值等于试验的最大值乘以(1 5%)。根据桃蚜和优姬蜂的试验数据的趋势估计K值并以SAS系统软件模拟LOGIS-TIC曲线,得到精确度极高的模型。
2003, 24(3):36-3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09
摘要:建立了广东番茄花叶病主要病原CMV和ToMV的RT-PCR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对采集于广东番茄主要产区的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0个采样地点中均检测到CMV,仅2个点检测到ToMV;在所采集的49个病样本中,CMV和ToMV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9.6%和12.2%,说明广东番茄花叶病毒原主要是CMV,其次是ToMV。
2003, 24(3):40-4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10
摘要:提取成熟香蕉果肉的RNA并分离mRNA,以m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该cDNA为模板,设计expansin的简并引物,进行RT-PCR(退火温度为50℃),得到的扩增产物纯化后与pGEM-T-Easy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任意挑选2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得到2个序列相同的expansin的cDNA基因片段,命名为MA-Exp3(以示与已登录的香蕉MA-Expl和MA-Exp2的区别),MA-Exp3中存在expansin基因的保守区域,即8个半胱氨酸残基和3个色氨酸残基,它编码177个氨基酸,与MA-Exp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4.2%,氨基酸同源性为86.4%。
2003, 24(3):43-4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11
摘要:应用TAC(transformation-competition artificial chromosome)载体和pCAMBIA1300分别与农杆菌LBA4404组合转化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探索了农杆菌转化的有关因素。结果表明:共培养培养基上铺上1张滤纸有利于控制农杆菌的过度生长;粳稻品种转化率明显高于籼稻;干燥处理能有效杀死农杆菌,并有利于提高转化率,预再生可提高抗性愈伤组织的再生率而提高转化率。
2003, 24(3):46-4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12
摘要:用苗龄10d的花生无菌苗的上胚轴为外植体,置于MS TDZ1mg/L BA2mg/L NAA0.5mg/L的培养基中,14d左右,可见丛生芽分化,45d后长出整齐一致的丛生芽,诱导率达80.2%.平均出芽数达9.1个。同时添加YE与AD和适当浓度的AgNO3,外植体的出芽率提高到90%,切取诱导芽单芽,转接至含有NAA的根诱导培养基中,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30d后,G4号培养基中的外植体出根率达80%,且根粗壮,较长。
2003, 24(3):50-5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13
摘要: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的发酵液在6.25%、16.67%的体积分数下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水稻(Oryza sativa)和萝卜(Raphanus sativus)等高等植物的幼苗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6.25%体积分数下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的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彩色豆马勃菌丝体的乙醇提取液在15.00、7.50和3.75mg/mL等质量浓度下对稗草、萝卜和油菜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15.00mg/mL质量浓度下对水稻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在7.50和3.75mg/mL质量浓度下对水稻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2003, 24(3):53-5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14
摘要:基于10000m^2样地的帽峰山次生林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195种,分属于79科144属。群落的区系组成以热带、亚热带的科属为主,种类丰富但亲缘关系较为疏远,群落外貌终年常绿,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结构等层次,群落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为3.30,均匀性指数为0.43,生态优势度为0.07,乔木层立木以低龄种群在群落中占优势,若能减少人为干扰破坏,加强培育,群落将向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演替。
2003, 24(3):57-5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15
摘要:报道了鞘翅目步甲科伊塔步甲属(Itamus Schmidt-Coebel)在中国的发现,并简要描述了该属2种昆虫的形态特征,所有研究标本均保存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2003, 24(3):59-6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16
摘要:为修订我国猪饲养标准,选用华南地区杜大长生长肥育猪,测定了其在20~100kg阶段的胴体指标,用无脂瘦肉生长速度预测了赖氨酸需要参数,结果表明应用实测的无脂瘦肉生长速度预测的赖氨酸需要参数与生产实际接近。用实测的无脂瘦肉生长速度建立了赖氨酸需要量的数学模型: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mg/d):7652.7059 115.3600m 1.1718m^2—O.0188m^3 36.0000m^0.75(m为体质量)。
2003, 24(3):62-6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17
摘要:试验选用经产蓝塘母猪所产仔猪32头,分别在1、3、21、35日龄称体质量,前腔静脉采血,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FT3、FT4浓度及leptin、TNF α、IL 2、IL 6、皮质醇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血液FT4浓度与FT3浓度变化规律一致,在1日龄时较低,随后升高,至35日龄升至较高水平.血清FT3和FT4与体质量呈正相关.(2)血液中leptin质量浓度在初生时显著低于其他日龄(P<0 05),3日龄时开始升高,然后维持在这一水平上波动.血液TNF α质量浓度变化规律与血液leptin质量浓度呈正相关.(3)血液IL 2质量浓度在3、35日龄时都显著高于1日龄,IL 6质量浓度各日龄间差异不显著.(4)血清皮质醇质量浓度在初生时很高,3、21日龄时急速下降,35日龄时又有所升高.
2003, 24(3):66-68,7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18
摘要:将21日龄断奶仔猪40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w=0 50%谷氨酰胺、w=0 25%甘氨酰谷氨酰胺、w=0 50%甘氨酰谷氨酰胺.观察甘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w=0 25%和w=0 50%的甘氨酰谷氨酰胺组仔猪体质量、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都有所提高,能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显著降低血液中皮质醇水平(P<0 05),血液中FT3和FT4水平各组差异不显著.提示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甘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可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
2003, 24(3):69-7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19
摘要:根据伪狂犬病毒(PRV)NLA-3和Rice株的gE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含有起始密码子和HindⅢ、BarnHI酶切位点的引物,以PRV粤A毒株(PRV-YA)基因组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gE基因片段,将这一片段克隆至PMDl8-T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MID18-gE;用HindⅢ和BarnHI酶切该重组质粒,回收得到含有以上2个酶切位点粘端的gE基因,将此基因片段克隆至相同酶切、回收后的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中,获得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gE,经PCR鉴定、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克隆片段的序列测定、比较,证实了克隆片段的可靠性。
2003, 24(3):73-7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20
摘要:应用RS、GIS等方法对林分蓄积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别用GIS可提取的因子和TM数据对连续清查间隔期内的不同林分蓄积量进行多元估测,精度均能达到连续清查的要求。
2003, 24(3):78-8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21
摘要:景观敏感度是景观被注意到的程度的量度,它是风景旅游区景观保护规划的重要依据。以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为例,探讨景观敏感度测定原理与方法,在森林景观分类的基础上,用坡度、距离和视域几率3个分量综合形成的景观敏感度评价标准,将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主要观景线路铜锣湾水库—帽峰古庙—帽峰山主峰的景观敏感度划分为3个等级。
2003, 24(3):82-8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22
摘要:采用传统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深圳证券成份指数进行模拟预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小波函数结合神经网络形成的小波网络对其进行拟合和预测,并对两种预测方法得到的结论误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小波网络比单纯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高11.1595。
2003, 24(3):85-8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23
摘要: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杀菌剂丙环唑对香蕉炭疽病菌和香蕉黑星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丙环唑对2种病原真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 1976±0 0148)μg/mL和(0 0092±0 0006)μg/mL.
Tajwer Sultana SYED , 陆永跃 , 梁广文
2003, 24(3):87-88,9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24
摘要:小菜蛾仅取食为害十字花科植物,其他非嗜食植物的提取物对小菜蛾可能有好的控制作用,在温室内试验研究了14种常见植物的提取物对小菜蛾雌虫的产卵驱避作用,绝大部分供试植物的提取物可减少小菜蛾的落卵量40%以上,作用最强的是尾叶桉的抽提物,喷施24h后卵降低率达65.52%。植物提取物对小菜蛾雌虫的产卵驱避作用48h后下降,卵减少率最高为飞机草的抽提物,达52.91%,非嗜食植物次生物质在小菜蛾的控制中会有良好的前景。
2003, 24(3):89-9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25
摘要:研究发现在11月休眠期去除贮藏根的红球姜次年不会开花,4月萌芽后去除贮藏根的花少,且花枝短;宿根带贮藏根的红球姜花多,花枝长,贮藏根淀粉含量随红球姜的萌芽而逐渐降低;根茎的淀粉含量在萌芽前后变化不大,萌芽初期贮藏根的可溶性糖含量比萌芽前提高了63.6%,越接近花期,可溶性糖含量越高;根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萌芽初期可溶性糖含量比萌芽前提高了43.5%,萌芽后可溶性糖含量有所下降。
2003, 24(3):91-9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26
摘要:参照genbank已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的基因序列,设计l对2型特异的引物,对广东省20个猪场送检的患病断奶仔猪的病料进行PCR扩增,并将PCR产物连接到pMDl8-T载体上,对重组质粒进行PCR、酶切鉴定及测序,最后发现PCR检测均为阳性。
2003, 24(3):93-9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3.027
摘要:改进的氨水法提取活性污泥中聚-3-羟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PHB)的实验表明:提取率为63.65%.纯度为95.59%(w)。它是一种对环境污染较小,成本较低的提取方法。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