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24(4).
摘要:第 1期农学水稻籼粳型品系亲籼性的分析李 伟 ,张桂权 ,丁效华 ,等 (1)……………………………………………………………………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叶片生化成分的光谱法研究唐延林 ,王人潮 ,王秀珍 ,等 (4 )…………………………………………………水肥耦合对丘陵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杜尧东 ,刘作新 (8)…………………………………………………………………青花菜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蕾同工酶分析李又华 ,杨 暹 ,罗志刚 ,等 (13)……………………………………………………广州白云山主要林分的生产力及吸碳放氧研究曾曙才 ,苏志尧 ,谢…
2003, 24(4):1-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01
摘要:通过不同的受早处理,确定了Jensen模型中的春小麦水分敏感指数.介绍了运用动态规划模型实现有限水量生育期最优分配的方法与步骤,并以辽西地区春小麦为例,确定了不同生育期可利用灌溉水量下的最优分配决策。
2003, 24(4):5-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02
摘要: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水稻品种“特籼占13”种子,回收后经多代的种植选择,选育出性状稳定的13个突变品系进行主要经济性状考察,结果表明:空间诱变突变品系的多个性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谷粒长宽比、穗长、穗粒数、小区产量等性状,品系间变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讨论了水稻空间诱变性状变异改良的有效性,并从参试空间诱变突变品系中选育出多个性状同时产生突变得到改良的优质高产新品系。
唐拴虎 , 郑惠典 , 张发宝 , 徐培智 , 张育灿 , 陈建生
2003, 24(4):9-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03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控释肥料与水稻专用肥不同施用方式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控释肥料,在水稻移栽初期对氮素有一定控制效果,至第9d氮素释放达到高峰,第9~50d氮素供应充足,50d以后氮素供应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养分释放完全能满足水稻本田期需求.施用控释肥料,水稻总茎数与一级分蘖均比专用肥分次施用和一次施用处理增加,平均成穗数比后者分别增加16.7%和8.3%;在水稻生长后期叶绿素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水稻谷粒产量显著提高,较专用肥分次施用和一次施用处理分别增产10.1%和18.2%。一次性施用控释肥料能明显提高肥料氮利用率,较专用肥分次施用和一次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3.5%和22.7%,磷钾利用率也有一定提高。
邹滨 , 胡德活 , 阮梓材 , 黄永权 , 林军 , 李芬好
2003, 24(4):13-1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04
摘要:调查分析了广东龙山林场杉木第2代种子园母树生长、结实情况和种子播种品质及2代园子代测定与现实增益等.结果显示:嫁接6~8年,2代园母树保存率74.39%,正冠率87.65%,母树生长正常.结实株率50.45%,单株结实指数1.52,母树结实力中下。球果出籽率、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3.24%、6.554g、31.74%和23.16%,种子播种品质总体上优于同龄初级种子园,但劣于1.5代种子园.来自广东、广西的建园亲本,在结实力及子代速生性方面均优于来自福建、贵州、湖南的亲本.4年生子代测定结果表明,2代园材积现实增益7.58%~10.60%,建设2代园提高种子遗传品质的关键目的已实现,广东龙山2代种子园营建基本上是成功的。
2003, 24(4):17-2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05
摘要:对不同封育时间、不同坡向的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主要乔木树种的分布格局与径级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黄榆(Ulmus laciniata)种群均为聚集型分布;蒙古栎和黄榆种群的聚集强度在不同封育时间内表现不同的变化,总体上看种群聚集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在封育初期,黄榆种群比蒙古栎种群的聚集强度更大,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黄榆种群的聚集强度下降,呈扩散趋势.在封育5年样地内,蒙古栎、糠椴(Tilia mandshurica)和黄榆种群的数量均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单调下降,表明均为增长型种群;在封育16年以后,由于林内乔木层的盖度较大,糠椴和黄榆种群均呈不同程度的衰退,逐步成为蒙古栎的伴生种群;封育24年样地中蒙古栎种群明显成为优势树种。在阳坡随封育时间延长乔木层盖度增长较快,而阴坡乔木层盖度增长较慢;糠椴和黄榆种群随封育时间延长逐步衰退的现象在阳坡比阴坡表现明显。
2003, 24(4):21-2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06
摘要:应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开发了安塞纸坊沟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和三维透视景观图等数字化产品,研究表明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产品在水土保持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3, 24(4):24-2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07
摘要:从广州地区13种作物上分离得到57个丝核菌(Rhizoctonia spp.)菌株。依菌丝直径、细胞核数目和培养性状等鉴定出52个立枯丝核菌(R.solani)、2个水稻丝核菌(R.oryzae)和3个双核丝核菌(binudeate Rhizoctoria);并对52个立枯丝核菌(R.solani)菌株进行了融合群归类,其中有30个菌株属于AG-1-IA、1个属于AG-1-IB、4个属于AG-1-IC、12个菌株属于AG-4、3个菌株属于AG-2-2 Ⅲ B、2个菌株未知其归属。
汪国平 , 胡开林 , Malgorzata Jedryczka
2003, 24(4):28-3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08
摘要:对来自波兰及英国的2个相同品种的油菜种子样品进行了健康测试,并重点观察了油菜黑胫病病原菌(Letosphoeria maculans/Phoma lingam)感染的程度及菌系类型。结果表明来自2个国家的种子都一定程度受微生物感染,品种间差异不大,所检测到的较多的菌属为Alternaria,Fusarium及Penicillium。黑胫病病原菌感染的百分率波兰种子样品平均为0.5%,英国种子样品平均为0.6%,菌系鉴定表明,7.1%的波兰株系及12.3%的英国株系为强致病的Tox 类型。此外,还发现健康测试前种子表面消毒可提高黑胫病病原菌的检出率。
2003, 24(4):32-3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09
摘要:在田间评价了8个马铃薯品种Cardinal,Ultimus,Cosima,Mansur,Monaliza,Ajax,Diamant和Desiree对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抗生性。结果表明在所有品种中,Cardinal对桃蚜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抗生性,用其繁殖的桃蚜具有最低的内禀增长率(rm),其次为品种Ultirmus;在品种Cardinal上繁殖的桃蚜其内禀增长率(rm)比在最敏感的品种Desiree上小1.6倍。
2003, 24(4):37-3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10
摘要:观察研究了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取食椰子(Cocos nucifera)、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取食不同棕榈科植物的椰心叶甲各龄幼虫发育历期有明显差异。幼虫历期以取食椰子的较长于其他2种寄主植物的,3种植物上的蛹历期均在6d左右,完成一代所需时间在椰子上约需63d,大王椰子和散尾葵上为55d左右。单头雌虫产卵量以椰子上较高,为150粒,大王椰子和散尾葵上较低,分别为119和114粒。幼虫取食不同寄主发育为成虫,雌雄比均接近2:1.在供试植物上椰心叶甲各虫态存活率均较高,在椰子、散尾葵、大王椰子上的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85.2、50.6、36.5。
2003, 24(4):40-4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11
摘要:对黄瓜大田内黄板诱杀烟粉虱成虫的最佳方法及对烟粉虱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对黄板具有强烈的正趋性。对寄主黄瓜上的烟粉虱成虫进行黄板诱杀时,最好是将黄板垂直悬挂于黄瓜行间,黄板高度基本上保持与植株顶端相平。黄板对黄瓜田其他昆虫如有翅瓜蚜、瓜蓟马、弹跳虫、蚊、斑潜蝇等也有显著的诱杀作用。烟粉虱种群趋势指数,黄板诱杀区为3.5198,对照区为8.6300;黄板诱杀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达到0.4079,与对照区相比,黄板诱杀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可以达到59.21%;黄板诱杀区天敌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为6.7917,对照区为6.1617。
2003, 24(4):44-4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12
摘要:考察了高愈伤组织增殖力的粳稻品种Aikoku和低愈伤组织增殖力品种Moritawase、Norin 1杂交组合的双亲和正反交F1、F2、F3的愈伤组织增殖力。正反交F1呈现大而淡黄、与Aikoku相似的高愈伤组织增殖力类型,而Moritawase和Norin1呈现小而褐色的低愈伤组织增殖力类型。F2中,高、低愈伤组织增殖力类型的个体符合13:3的比例.F1世代,高愈伤组织增殖力株系、愈伤组织增殖力分离的株系及低愈伤组织增殖力的株系符合7:8:1的比例。3个世代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Aikoku所具有的高愈伤组织增殖力由相互独立的1对显性和1对隐性基因支配,不受细胞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愈伤组织增殖力和再生力由不同的基因控制。本研究中使用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1/2 MS 3mg/L2,4-D 5g/L酵母粉 30以蔗糖 11g/L琼脂。
2003, 24(4):48-5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13
摘要:采用农杆菌导入法,探讨了影响芥菜农杆菌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优化了参数,初步建立了以MS 6-BA(2.0mg/L) NAA(0.2mg/L)为分化培养基,预培养时间3或4d,共培养时间4d,农杆菌浓度D600nm为O.5,浸菌时间10min,筛选压Kan为25mg/L的遗传转化体系。
2003, 24(4):52-5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14
摘要:在广东省增城市次生林区和马尾松林、南洋楹林和湿地松林等主要人工林群落中设置了76个100矗的样方,开展这些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研究.结果显示,变叶榕(Ficus variolosa、山乌桕(Sapium discolor)、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和山苍子(Listea cubeba)等阳性、鸟播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位宽度,大多数次生林种类均具有较小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南洋楹与较多植物种类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反映南洋楹能与较多的乡土种类共存。建议根据植物生态位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促进天然林树种的恢复和发展。
2003, 24(4):56-5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15
摘要:报道了采自海南省白沙县马域岭的中国弄蝶科-新记录属、种,即达弄蝶属加Darpa Moore和达弄蝶D.harvia Moore.观察标本:1♀,海南省白沙县马域岭(1300m),2003-Ⅲ-24。
2003, 24(4):58-5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16
摘要:报道了采自广东及云南的枯叶蛾科和尺蛾科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冥枯叶蛾Cerberolebeda styz Zolotuhin,1995和橙蝶尺蛾Thinoperyx citrina Warren,1894。
2003, 24(4):60-6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17
摘要:180只墟岗黄雏鸡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为对照组,第2至4组为处理组,10日龄开始。对照组胸肌注射0.5mL的生理盐水,第2至4组分别按40、80和160mg/kg的剂量,同部位注射用生理盐水稀释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0.5mL;1次/d,连续注射3d.21、35、56日龄时每组随机抽取10只鸡进行屠宰取样;测定各组鸡的器官指数。另取3只鸡,测定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和脾脏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试验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环磷酰胺能显著降低墟岗黄鸡早期的体质量,且效果与注射剂量呈依赖关系;降低鸡早期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减少由ConA诱导的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减少鸡早期脾脏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
2003, 24(4):64-66,F00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18
摘要:在构建了含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湖北株部分PK基因和gG基因转移载体的基础上,利用平端连接的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基因表达盒插入到缺失的部分,并在下游引入了1个多克隆位点,构建了重组转移载体KGDF。用限制性内切酶鉴定重组转移载体KGDF。根据质粒EGFP-C1中的GFP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鉴定GFP表达盒插入的正确性。用脂质体转染试剂盒将KGDF和PRVFIB的基因组或病毒共转染BHK-21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将出现病变的荧光斑挑出得到重组病毒。将重组病毒扩大培养后提取基因组鉴定重组病毒中的GFP基因,并通过挑取病变的荧光斑的方法纯化重组病毒。
2003, 24(4):67-7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19
摘要:使用氯胺酮、氯胺酮 安定、麻保静、复方麻保静、鹿眠宁、846合剂等6种麻醉药和化学保定药对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等3亚种虎22头共进行163次麻醉或化学保定,根据临床效果观察对其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复方麻保静、鹿眠宁对3亚种虎的化学保定效果最佳;麻保静、氯胺酮 安定次之;氯胺酮、846合剂较差。且同一种药剂对不同亚种虎的麻醉或化学保定效果没有明显不同。
2003, 24(4):71-7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20
摘要:把精细农业技术应用于草地资源调查,利用GPS和GIS精确采集数据和管理数据,用Suffer绘制了草地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圆锥指数、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全钾、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磷和土壤速效氮的分布图,并以最高产草量处的土壤理化性质为目标制作了土壤理化性质处方图,为精细农业技术的实施提供了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草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精细农业技术是可行的;调查草地的土壤磷含量比较缺乏。
周爱梅 , 郝淑贤 , 刘欣 , 曾庆孝 , 李立虹 , 林洁
2003, 24(4):75-7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21
摘要:研究了海藻酸钠-高甲氧基果胶复合体系的凝胶特性及pH值、凝胶温度和时间对其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和高甲氧基果胶具有协同作用,且体系的凝胶强度、持水性、凝固点和融点与两种胶的质量比、胶体总质量分数、pH值、凝胶温度和时间密切相关.随海藻酸钠/果胶质量比增加,体系凝胶强度和凝胶融点增加,并在取得最大值后又下降,而持水性与凝固温度则变化不大;在pH3.0~3.5,体系可形成性能较好的凝胶,而当pH>4.20时,不能凝胶,pH还对凝胶融点有影响,而对凝固点影响不大;随凝胶温度升高,体系凝胶强度显著下降,凝胶融点也下降;在15 ℃凝胶6 h,体系即可形成稳定的凝胶体.
2003, 24(4):79-8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22
摘要:以火龙果果皮为材料,用乙醇提取红色素并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火龙果红色素在80℃以下较为稳定,在80℃以上颜色逐步由鲜红变成淡黄。酸性条件下,色素红色加深,热稳定性增强;碱性条件下,色素由鲜红色变为黄色,最大吸收波长由535nm移至390nm。有机酸及碳水化合物具有加深色素溶液红色和增强稳定性的作用。常用食品防腐剂、可见光照射及黑暗中放置均不影响色素稳定性,紫外光照射使色素颜色由鲜红变为橙红。氧化剂和还原剂使色素溶液变色或褪色,Ca^2 、Mn^2 、Mg^2 、Na^ 、K^ 使色素溶液红色加深,且红色稳定,但Al^3 、Cu^2 、Zn^2 和Fe^3 使色素溶液红色减褪,变成淡蓝色或黄绿色。
2003, 24(4):84-8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23
摘要:用改良的“Likens-Nickemon”装置抽提出“华杨1号”黄果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f.flavicarpa Degener)果汁香精油,该香精油经GC-MS分离鉴定出50种成分,包括脂肪族酯类16种,脂肪醇类6种,醛类5种,酮类5种,萜烯类13种,其他成分5种。丁酸乙酯、丁酸己酯、β-紫罗兰酮对西番莲果汁的香味贡献较大。西番莲果汁香味及主要糖酸物质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夏末初秋成熟的果实品质最佳:香味好,糖酸比高,丁酸乙酯、丁酸己酯和β-紫罗兰酮的含量高;冬季成熟的果实品质较差,但L-抗坏血酸含量较高。
2003, 24(4):88-9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24
摘要:研究对比了鸡肝中链霉素残留的酶联免疫分析(ELISA)和Charm Ⅱ放射免疫分析(RIA)。ELISA分析中,链霉素标准在0.5~128.0μg/L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定量检测限为30μg/kg。RIA分析中,链霉素标准在25~500μg/L的分析浓度范围内相关性较好,筛选水平为200μg/kg。2种方法的检测限、精密度、回收率等指标符合鸡肝链霉素残留监控的最大允许限量要求。ELISA方法对二氢链霉素的交叉反应率为155%。
2003, 24(4):92-9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25
摘要:设计和研制了一套用于研究电磁波非热效应的实验系统。该系统综合了工程上的TEM小室、开阔场地测量屏蔽室和微波暗室的优点,能产生一个具有极端的宽带特征、分布均匀、易于测量的电磁场区域,对周围的人或设备无害或无干扰。
2003, 24(4):96-9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26
摘要:基于最短路径算法提出了主树的概念,并且利用组播树的代价和时延限制的定义给出了一种分布式组播路由选择算法。可以在时延限制的前提下使组播树的代价接近最优。最后,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2003, 24(4):100-10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27
摘要:植物源光活化农药作用机理独特,在光照下能显著提高杀虫、抑菌、除草的生物活性,在发挥作用的同时自身降解,被誉为绿色农药。光活化农药现已成功地用于防治卫生害虫,通过结构改造和新剂型开发用于农业病、虫、草害的防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作者十多年的研究,总结了植物源光活化毒素的研究进展和光活化农药的开发与应用概况,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003, 24(4):106-10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28
摘要:研究了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各器官水提液对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和一些重要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器官水提液浸种显著降低了菜心种子的发芽率。在菜心生长过程中,浇淋各器官水提液极显著地减少了根系鲜质量和地上部鲜质量,使植株变矮,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降低。浇淋各器官水提液还极显著地抑制了叶片保护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使植株自我保护机制降低,氮素代谢受阻。
2003, 24(4):108-10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29
摘要:测定了引进糯小麦品系TN-1的直链淀粉和籽粒全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表明,TN-1的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低于1%,与糯米相似;全蛋白质量分数为18.00%,且含小麦独有的面筋蛋白,具有独特的品质。TN-1的籽粒糯性由3对独立的隐性基因支配,并就糯小麦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2003, 24(4):110-1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30
摘要:对黄瓜枯萎病抗病品种长春密刺、感病品种津研四号的幼苗伤根接种后根、根-茎、茎3个部位病菌生长及组织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病菌从伤口进入导管后菌丝向上扩展的速度在抗病品种中较感病品种中慢,原因可能在于导管分子类型不同;抗病品种的皮层薄壁细胞间隙未观察到菌丝,表明抗病品种能抵抗病菌通过表皮的入侵。两品种都观察到木质部导管中出现侵填体、壁的覆盖物、褐色物质及皮层薄壁细胞木栓化,但这些反应在抗病品种中出现较早,表明抗病品种较早形成保卫反应。
2003, 24(4):116-11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32
摘要:以异烟酸-巴比妥酸作为显色剂测定废水中的氰化物(λmax=598nm),与异烟酸-吡唑啉酮和吡啶。巴比妥酸的国标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比性,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条件,废水加标回收率为98.3%-102.5%。
2003, 24(4):118-11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3.04.033
摘要:根据新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2000美国圣路易斯法规)规定,凡是1858年1月1日以后发表的新分类群如同时指出2个模式者,不算构成合格和合法发表,现查1998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49卷,第3分册)山茶科中有3个分类群是以2个模式标本发表的,属不合法种名,为了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本文新确认了这些不符合法规的植物种的主模式(holotype),并给予合格和合法发表。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