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25(2).
摘要: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是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反映农业、生物各学科科研成果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一般为特约稿) ,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附英文目录和英文摘要。读者对象主要是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科研人员及有关部门的专业干部,本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进入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广东金科网等。2 来稿要求2 1 来稿文责自负。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简明易懂。每篇论文…
2004, 25(2):1-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01
摘要:以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为基础,采用透射测定方式和PLS算法,建立蔗汁锤度和还原糖分定量分析数学模型.蔗汁锤度和还原糖分预测数学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90和0.9953,均方根差分别为0.1150%和0.0722%,预测误差接近常规分析方法的误差.
2004, 25(2):5-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02
摘要:对不同覆盖条件下甘蔗试验地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条件为微生物提供了特殊的土壤生态环境,使土壤理化性状发生了一定变化.在甘蔗生育期,蔗叶覆盖和地膜覆盖比不覆盖土壤中好气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有明显增加;氮素生理群中的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都有明显增加,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变化不明显,厌气性细菌数量明显减少.在所有覆盖条件下,蔗叶覆盖的效果较好.
2004, 25(2):10-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03
摘要:探讨了田间喷施萘乙酸(NAA)对3个荔枝品种果实大小的影响,并对NAA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期喷3次40mg·L-1的NAA可以显著提高'妃子笑'、'淮枝'和'糯米糍'3个荔枝品种全果、果皮和果肉的质量,但对种子质量和可食率无影响;与对照相比,'妃子笑'果皮、果肉和全果的质量分别提高了9 4%、9 8%和9 9%,'淮枝'则分别提高了19 6%、13 3%和22 1%,而'糯米糍'分别提高了19 1%、25 0%和18 5%.另外,NAA处理也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的坐果率.14C-蔗糖标记试验更直接表明,经NAA处理的果实争夺同化物的能力比对照增加了近3 7倍.由此推测,NAA增大荔枝果实的原因可能与其增加果实调运养分的能力有关.
2004, 25(2):13-1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04
摘要:采用4个营养液配方进行层云Melocactus和金晃Notocactus的水培试验,以基质培为对照,研究仙人球在水培中的适应性以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供试的仙人球在水培中均能正常生长,且生长速度显著大于基质培或与之相当;层云在配方2这种有少量铵态氮的营养液中生长最好,而金晃在所有的配方中均生长得很好.表明层云是一种偏向于喜硝但又对铵态氮有少量需要的植物,而金晃则表现为喜硝为主,对高浓度铵态氮表现出生长抑制度现象.在有铵态氮的营养液配方中,无论是什么品种,其营养液pH值在种植过程中均逐渐降低,最低的可达2.9,但对仙人球的生长没有显著的影响,说明这2个品种的仙人球都较为耐酸性.
2004, 25(2):17-2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05
摘要:通过大田和室内试验,测定了2个品种的棉花冠层、完全展开倒3叶在不同时期的高光谱反射率及对应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并证实了棉花导数光谱对消除土壤背景影响及寻找特征波长方面的作用.将导数光谱用于棉花农学参数的测定,发现棉花冠层和叶片光谱都存在红边位移现象,并且红边参数(红边位置、红边幅值、红边面积)与叶面积指数、鲜叶质量、干叶质量和叶绿素含量有显著相关,从而证明用棉花导数光谱测定它的某些农学参数的可行性.
2004, 25(2):22-2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06
摘要:以1997年底、1998年初广东省12景美国LANDSAT TM数据为信息源,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马尾松林、杉木林、桉树林、软阔叶林、硬阔叶林、其他阔叶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TM光谱值及其比值项对林分及其相关因子的解释作用.结果表明,第4主分量均反映与林分蓄积有关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龄组、郁闭度等信息,大部分林分的第1、2、3主分量均由波段光谱值及其比值项来反映其信息,其他主分量表示的信息因林分而异.
2004, 25(2):26-3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07
摘要:研究了6种不同氮营养水平下炭疽病菌对菜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营养处理(N3处理)可提高植株的耐病能力,病情指数降低.氮营养对植株细胞保护酶系统有明显的影响,炭疽病菌对SOD、POD、CAT活性有明显的诱导调节作用.接种后,适宜氮营养比高氮、低氮或不施肥可加强炭疽病菌对POD活性的诱导和抑制炭疽病菌在前期对SOD活性的诱导,但在后期则加强了对SOD活性的诱导.不同氮营养下炭疽病菌对CAT的诱导调控作用不同,不施肥或较高的氮营养在致病过程中都显著地提高CAT活性,但适宜氮营养下只是前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后期逐渐转化为抑制作用.
2004, 25(2):31-3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08
摘要:从广东省柑橘栽培老区的苗圃和果园采集的罹病柑橘组织样本中分离获得36个疫霉菌株,鉴定出6个种,其中柑橘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 11株,烟草疫霉P.nicotianae 9株,棕榈疫霉P.palmivora 7株,辣椒疫霉P.capsici和掘氏疫霉P.drechsleri各4株,柑橘生疫霉P.citricola 1株.
2004, 25(2):34-3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09
摘要:以117个野生型菌株菌丝生长的毒力测定结果建立了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其平均EC50为(0 0568±0 0018)μg/mL,最低抑制浓度为1 0μg/mL.1996~2000年监测了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芒果炭疽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多菌灵抗性的群体,抗药菌株的频率为48 59%,其中高抗与中抗菌株比例分别为18 66%和18 00%,低抗与极高抗菌株比例分别为7 38%和4 56%,讨论了不同地区菌株抗性频率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
2004, 25(2):37-4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10
摘要:研究了H2O2光降解动力学机理及其降解液的毒性. 结果表明,光照对H2O2降解农药有显著影响,农药降解率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加. 有机磷农药的H2O2光催化降解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其反应速率常数(k)随农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半衰期(t0.5)延长. 用生测法测定降解液残留物的毒性发现,H2O2光催化降解农药是降毒降解的. 10 μg/mL甲胺磷、10 μg/mL毒死蜱、100 μg/mL久效磷的H2O2光催化降解初始反应液处理家蚕Bombyx mori 2龄幼虫的24 h死亡率分别为60%、100%、100%,而12 h降解液的死亡率均小于5%.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生物测定所得结果与家蚕结果一致.
2004, 25(2):41-4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11
摘要:报道了水分对印楝素稳定性的影响.印楝甲醇抽提物和印楝素纯品试验表明:水分是促进印楝素降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水与甲醇组成的混合溶剂中水的体积分数为1 8%、3 5%、5 2%、6 8%、8 3%时,在(54±1)℃保存14d后,印楝甲醇抽提物中的印楝素分别降解40 4%、45 4%、47 3%、50 1%、56 2%,大多高于对照(甲醇溶液)分解率(42 1%);印楝素纯品分别降解43 3%、47 2%、53 4%、51 9%、59 5%,都高于对照(甲醇溶液)分解率(42 0%).在(0±1)℃保存14d后这4种溶剂中的印楝素都基本不降解,在室温下保存14d后都只有少量降解.纯水中的印楝素在(54±1)℃下最多保存7d即全部降解.
2004, 25(2):44-4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12
摘要:应用干扰控制指数(ⅡPC)的方法评价了几种杀虫剂对美洲斑潜蝇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的几种杀虫剂中,控制效果较好的有48%毒死蜱、18%杀虫双及阿维菌素类的绿宝,ⅡPC值分别是0.111,0.119和0.124;而24%灭多威对美洲斑潜蝇控制效果较差,ⅡPC值为0.434.对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的排除控制指数(EIPC)分析表明,几种杀虫剂中以使用绿宝对天敌的EIPC值为最大,以杀虫双及毒死蜱次之,而以灭多威最小,亦即绿宝对天敌最为安全,其使用区内天敌仍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灭多威对天敌的杀伤力最大.经室内毒力测定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2004, 25(2):47-47.
摘要:20 0 4年2月2 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校毕英佐研究员主持的“优质肉鸡产业化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突破了优质肉鸡产业化进程中的良种繁育关键技术,建立了优质肉鸡良种繁育体系.广泛收集国内外优质肉鸡品种资源,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优质肉鸡种质资源库;培育了2 0多个专门化品系;育成了15个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肉鸡新品种,如“新兴黄鸡Ⅱ号”、“新兴矮脚黄鸡”、“岭南黄鸡Ⅰ号”和“岭南黄鸡Ⅱ号”等.攻克了适合优质肉鸡产业化发展的配套技术,建立了优质肉鸡产业化技术体系.建立了科学的家禽生物安…
2004, 25(2):48-5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13
摘要:研究了葛藤节肢动物中10个主要类群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0个类群呈总体正关联,由10个类群组成的45个种对中。有26个种对为正关联,其中14个种对存在有显著关联,其中蚂蚁类和豆突眼长蝽种对关联最强,其χ^2值为23.96,相应的关联指数OI、DI、JI和YI分别为0.2925、0.9855.0.9714和0.1716;有19个种对呈负关联趋势,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2004, 25(2):52-5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14
摘要:采用均匀设计和自然种群生命表方法,研究了斯氏线虫Steinemema feltiae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控制作用.通过试验得出了应用斯氏线虫在甜玉米地控制亚洲玉米螟的最佳施用剂量和施用次数组合,即施用剂量为1.0万条/株,施用次数为2次(心叶中期喷第1次,5d后喷第2次).
2004, 25(2):56-5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15
摘要:从冷藏赤眼蜂的羽化率、雌蜂寄生卵量、雌蜂的寿命以及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四方面,用生命表技术系统地评价了低温冷藏对卷蛾分索赤眼蜂繁群品质的影响.种群趋势指数的引入,更为全面和客观地表达了低温对赤眼蜂繁群品质的影响.综合各虫态的赤眼蜂对低温的反应,卷蛾分索赤眼蜂对低温比较敏感,特别是处于卵期和蛹期的赤眼蜂对低温的反应更为敏感,其羽化率、寄生能力及寿命都受到明显削弱,冷藏3d后其种群趋势指数值就降至1以下,而老熟幼虫期的赤眼蜂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是进行短期(6~9d)冷藏的适用虫态.
2004, 25(2):60-6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16
摘要:探讨了中华微刺盲蝽Campylomma chinensis对不同密度的棉蚜Aphis gassypii的捕食功能反应,经拟合表明功能反应均呈Holling Ⅱ型.对弃置地上小型灌木水茄Salanum torvum上中华微刺盲蝽和棉蚜的种群动态的调查表明,当水茄上其他小型节肢动物的数量稀少时,中华微刺盲蝽自然种群的大小、迁入、迁出与水茄上棉蚜的数量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然状态下此盲蝽可以有效地控制棉蚜的种群数量.
徐春香 , B.PANIS , H.STROSSE , R.SWENNEN , 李华平 , 肖火根 , 范怀忠
2004, 25(2):63-6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17
摘要:‘大矮蕉'Musa AAA cv. Grande Naine的胚性细胞悬浮系(ECS)在M2液体培养基中预培养1周和2周后,分别将其接种在RD1或M3培养基上,于光照或黑暗条件下进行体胚的再生. 再生体胚在接种后3周左右开始出现,经8周的培养后,在不同预培养时间、再生培养基种类及培养条件下,胚性细胞(团)质量增长了约5~18倍,从沉积细胞体积(SCV)为1 mL的ECS获得的再生体胚数为0.71×105~3.07×105. 植株的再生率及从SCV为1 mL的ECS获得的再生植株数也因上述体胚再生条件的不同而异.
2004, 25(2):67-7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18
摘要:将10个特选的水稻品种的离体培养特性与模式品种台北309进行了比较.试验发现在培养基含有2mg/L的2,4-D的情况下添加0.5mg/L的BA对爪哇稻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显著有利,而对其他品种的正向作用不大或反向作用明显.虽然华航1号和华航3号的愈伤组织和台北309一样能够在没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再生植株,但再生效率很低.在含有BA的培养基上所有品种的愈伤组织都能够再生出更多的植株,添加铜元素对部分品种的植株再生也有促进作用.先将愈伤组织进行分化预备培养然后才进行植株再生培养能够取得最好的植株再生培养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适当的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大多数品种的培养反应.经过比较筛选出离体培养特性与模式品种相似的优质籼稻品种水晶占和台湾香占,可以作为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品种改良的材料.
2004, 25(2):71-7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19
摘要:以草菇V884及真姬菇的子实体为供试材料,在4、15、30℃下进行保鲜储藏.结果表明:蛋白酶比活峰值出现愈迟,菇类保鲜期愈长;相反,出现愈早,保鲜期愈短.所以草菇在15℃下可保鲜3d;真姬菇在4℃下可保鲜7d,而在其他的温度处理下,保鲜时问很短(1d),说明草菇、真姬菇两种食用菌的腐烂变质和蛋白酶活性密切相关.
2004, 25(2):75-7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20
摘要:选取广东省已进行过深入调查的20个自然保护区为样本,以稀有濒危物种分布、维管植物数量、稀有濒危动植物的种数、保护区面积、年平均降雨量等属性数据作为变量,建立数据库,进行DCA排序和UPGMA聚类研究.DCA排序结果显示,各自然保护区在排序空间中基本上聚集在一起,表明它们的β多样性即样本间的梯度很低,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各个保护区的聚类结果基本上反映了省内生境的地带性分异.60种稀有濒危植物的聚类结果则反映出它们在各个保护区分布情况的相似程度,这就间接地表明了它们的分布与相关自然保护区生境条件的密切关系.本项研究的结果提示,在做好行政及管理协调的基础上,从自然保护的角度着眼,可把地理相近、梯度相差较少的保护区合并,组成更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本项研究还表明,采用排序结合聚类的方法对于所选样本的分类是行之有效的.
2004, 25(2):80-8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21
摘要:立足于公园原有的植被景观特色,针对深圳莲花山公园一些主要树种的物候变化进行分析,阐述了物候更替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主要群落的植被景观特色,及植被景观与物候变化的正负效应关系,对植被景观的改造提出了建议.
2004, 25(2):85-8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22
摘要: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鸡胚、鹅胚中扩增得到肌肉生成抑制因子基因,分别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MSTN基因序列均由1128个核苷酸组成,MSTN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4.6%,推导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97.9%.
2004, 25(2):88-8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23
摘要:20 0 4年2月2 9日,广东省教育厅受广东省科技厅的委托,在华南农业大学主持了“抗菌新药防治畜禽感染性疾病的药理及应用研究”项目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共9名专家,由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农业厅陈福林高级兽医师担任副主任委员.该项目从1993年开始研究,至2 0 0 3年完成,在10年里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9项课题组成,由兽医学院陈杖榴教授主持,经30多位科研人员对猪、鸡和羊进行了10多种抗菌新药的研究工作,投入经费达5 0 0多万元,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培育出多种知名度较高的兽药品牌和名优兽药产品,为…
2004, 25(2):89-9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24
摘要:应用RT PCR和nPCR实现了口蹄疫病毒O/PanAsia/10株的全衣壳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对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序列分析表明,与经典O型毒株比较存在较大变异.其中4种结构蛋白的变异顺序是VP1>VP3>VP2>VP4.P1基因G+C值约55%.全衣壳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8 0×104.主要结构蛋白VP1呈碱性,等电点约9 5.
2004, 25(2):93-9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68
摘要:对催乳素和牛卵泡液在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来自屠宰场水牛卵巢的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复合体,在含体积分数为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4~26h,然后通过体外受精测定其受精和胚胎发育能力.实验1在成熟液中添加1.0μg/mL催乳素(PRL),卵母细胞的囊胚发育比例(12.8%)比对照组(9.1%)高但不显著.实验2添加5%牛卵泡液(BFF),卵母细胞卵裂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囊胚形成率则几乎一样;添加1.0μg/mL PRL和5% BFF组卵母细胞卵裂的比例为38.1%,而发育成囊胚阶段的卵母细胞的比例为14%.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宜浓度的BFF和PRL能促进未成熟的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的胚胎发育能力.
2004, 25(2):98-10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25
摘要:高层建筑结构整体计算时,厚板转换层一般等效为交叉梁系.通过对厚板进行局部有限元分析计算,找出影响等效梁宽度的诸因素,按刚度等效的原则,反算出等效梁的宽度.据此得出,应主要根据板的跨度和厚度,分承受均布线荷载和集中荷载两种情况,以指数拟合公式来确定等效梁的宽度.
2004, 25(2):101-10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26
摘要:对超声场强化龙眼果肉渗透脱水进行研究,探讨渗透脱水时问、超声处理时间、超声场强对物料脱水率、失重率、固形物得率、细胞膜透性等的影响;建立超声场强化龙眼渗透脱水的经验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超声场能够强化龙眼渗透脱水过程,提高脱水率.所建立的经验方程计算值与试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试验值与计算值差的均方根小于5%.
2004, 25(2):104-10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27
摘要: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大豆分离蛋白(SPI)、魔芋胶(KG)对鳙鱼Aristichthy nobilis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PI或KG均可使鳙鱼鱼糜凝胶的硬度、弹性、凝胶强度及持水性明显增加,且浓度越大,其作用越强,但这2种物质会降低鱼糜凝胶的白度.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SPI可增强肌球蛋白重链带(MHC)的强度,而KG对MHC带的强度影响不大.电镜分析则表明SPI和KG的加入都可使鳙鱼鱼糜形成致密、均匀的凝胶网络结构.
2004, 25(2):108-11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28
摘要:通过对比不同浸提条件下红茶饮料的色泽、香气和光密度,发现浸提温度、时间、水茶质量比及添加剂等因素对红茶饮料的制备有很大影响.重点研究了不同种类澄清剂对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时间10min,浸提水茶质量比50:1,浸提温度90℃,浸提液pH为5.5~6.0,添加2%(φ)的复合澄清剂Ⅱ.
2004, 25(2):111-11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29
摘要:研究了用^60Co γ射线辐射引发反棚悬浮聚合法制备淀粉-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的工艺条件,讨论了吸收剂量、吸收剂量率、反应物配比、交联剂用量、单体中和度等不同反应条件对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本法制备的高吸水树脂可吸去离子水约760mL/g,自来水约200mL/g,0.9%(w)NaCl约55mL/g,吸液速率较快,6min内可达吸液饱和,压力下保水性能良好.
2004, 25(2):115-11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30
摘要:合成了3种邻菲咯啉(Phen) 氨基酸铜(Ⅱ)的配合物:[Cu(Phen)(L val)]·ClO4·H2O、[Cu(Phen)(L ala)]·ClO4·0 5H2O和[Cu(Phen)(L arg)]·2ClO4·0 5H2O(L val:缬氨酸;L ala:丙氨酸:L arg:精氨酸).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电子吸收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邻菲咯啉作为双齿配体参与配位,3种氨基酸皆以α-氨基N和羧基O与中心Cu2+配位.
2004, 25(2):118-12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31
摘要:以花椰菜BrassicaoleraceaL.var.botrytis白杨品种研究花球产量与其他主要性状的关系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花椰菜生育过程植株、根、茎和叶鲜质量及叶面积均呈单峰曲线增长,叶质量、叶面积、株质量、花球茎直径、花球直径与花球质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并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花球质量=0 190×叶质量-0 009×叶面积+0 313×株质量-11 758×花球茎直径+23 828×花球直径-191 439(R2=0 958).通径分析表明植株质量和花球直径对花球质量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叶质量、叶面积和花球茎直径则是通过显著影响前二者而间接影响花球质量.
2004, 25(2):121-12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32
摘要:对著名的神经元数学模型MP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多维MP模型.用数学方法给出了一个多维非线性变换,推广了神经网络的基本问题.并给出了多维MP模型的电路实现.
2004, 25(2):123-12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2.033
摘要:对桑吸浆虫Contarinia sp.成虫的外部形态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明确了♀♂触角均由柄节、梗节和12节鞭节组成.观察中发现触角着生4种感觉毛:稀生的长刚毛、密生的短剑叶状绒毛、♂环状毛、♀缠角毛.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