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25(3).
摘要: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是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反映农业、生物各学科科研成果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一般为特约稿),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附英文目录和英文摘要。读者对象主要是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科研人员及有关部门的专业干部,本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2004, 25(3):1-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01
摘要:研究了6种不同氮营养水平下炭疽病病菌对菜心叶片细胞膜透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抗坏血酸(A5A)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炭疽病菌可促进叶片A5A的降解,低氮比高氮处理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炭疽病菌感染后可促进叶片PPO活性的提高,适宜的氮营养(N3处理)比不施肥、低氮或过高氮营养可明显地加强炭疽病菌对PPO的诱导作用,所有氮营养处理的植株叶片的细胞膜完整性在受炭疽病菌侵染后.逐步遭到破坏,膜透性明显增加,但适宜氮营养比不施肥和高氮营养处理的细胞膜受炭疽病菌的破坏作用小,随着炭疽病菌感染时间的延长,叶片MDA含量持续上升,表明植株受到炭疽病菌侵染后,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强,经炭疽病菌侵染后,低氮和适宜氮营养(N3处理)早期会加速膜脂过氧化水平,但后期对脂质过氧化作用有所抑制,而不施肥或高氮水平下的作用效应正好相反。
2004, 25(3):6-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02
摘要:以广东省优良品种‘糯米糍’为试材,研究了荔枝Litchi chinensis果实在冷害温度贮藏过程中果皮膜脂过氧化与保护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糯米糍在0℃下21d时果面已经出现水渍状褐斑,褐变指数2.45,果皮细胞相对电导率达到56.4%,货架期仅6h,表明果实已经遭受不可逆的冷害,0℃下14d后果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协调紊乱,导致果皮的MDA含量迅速增加,3℃冷藏7-14d的果实SOD、CAT活性维持较高的水平,不表现冷害,28d时出现衰老。
2004, 25(3):10-1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04
摘要:花生Arachis hypogaea种子(汕油523、粤油79、湛油30)在干燥器中分别用LiCl、MgCl2饱和溶液隔层储存1个月后,种子的含水量(w)分别降至2.82%、4.96%,用1mmol/L茉莉酸甲酯(MJ)处理这些种子,开放式贮存6个月,然后接种黄曲霉孢子并培养9d,测定种子黄曲霉毒素B1质量分数及几丁质外切酶、几丁质内切酶和口β-1,3葡聚糖苷酶的活性,发现MJ处理后可降低黄曲霉毒素B1质量分数,同时,通过提高几丁质外切酶、几丁质内切酶活性来提高花生种子对黄曲霉的抗性,但对β-1,3-葡聚糖苷酶活性无影响.
2004, 25(3):14-1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05
摘要:利用漂浮栽培方式种植蕹菜和水葫芦,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吸附作用,去除水体中的N、P元素及有机物,与没有种植植物自然降解的对照比较,探讨蕹菜和水葫芦对猪场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漂浮栽培蕹菜和水葫芦之后污水的理化性质发生较大变化,2种植物都能大量地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生长旺盛,净化效果显著;在试验的3个阶段内污水中总氮的去除率蕹菜分别为94.47%、60.19%、31.88%;水葫芦分别为94.24%、68.65%、55.87%;总磷去除率蕹菜分别为28.57%、33.9%、14.39%;水葫芦分别为66.52%、53.34%、35.67%;CODcr去除率蕹菜分别为56.40%、24.24%、29.33%;水葫芦分别为47.87%、24.02%、46.75%.蕹菜、水葫芦对N、P、CODcr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周期净化效果不同,这与试验时的气候和植物长势有关。
2004, 25(3):18-2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06
摘要:以基质栽培为对照,选用4个营养液配方进行扎米莲静止水培试验,结果表明:扎米莲静止水堵的各项生长指标相当于或优于基质栽培,试验期间营养液的pH值均下降,EC值均上升,而扎米莲的生长不受影响;配方4的总耗水量和N、P、K的吸收总量及养分效率最高,表明扎米莲适宜静止水培,其中配方4的效果最好,此外,不同时期扎米莲的生长速率及对水分、养分的吸收速率不同。
2004, 25(3):22-2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07
摘要:应用地统计学,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了广州城郊岑村地区农用地土壤表层(O~20cm)的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等4种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有机质和碱解N为正态分布,有效P和速效K为对数正态分布;半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大部分土壤养分在一定间距内存在空间相关性,且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用普通克立格法进行最优内插,得养分含量分布图,并分析了各土壤养分的分布状态,此结果可进一步应用于城郊农业生产。
2004, 25(3):26-2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08
摘要:在实地测定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基础上,对不同样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多元变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溪边、瀑布边以及接近水面的样点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森林土壤和植被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的正效应明显,建议保护区修建专用的空气负离子健康道,提供更多的休憩、娱乐和保健场所。
2004, 25(3):29-3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09
摘要:以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引进的25个南洋楹Paraseriamthes falcataria种源/家系为试验材料,并以早期引进的广东饶平次生种源作对照,在4个试验点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各试验点多数种源/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大于对照,其中达较显著差异水平以上的种源有3个,家系有11个;部分种源/家系形质指标优于对照,达较显著差异水平以上的有6个家系.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评选出生长和形质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的有马来西亚的一个家系(M4);形质指标中等、生长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的有马来西亚的1个种源(M1)、菲律宾的1个种源(P10)及菲律宾的3个家系(P8、P4、P2);生长指标中等、形质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的有菲律宾的一个家系(P7)和马来西亚的4个家系(M3、M7、M10、M11).
2004, 25(3):34-3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10
摘要:在全面调查深圳市植物资源的基础上,选取了20多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本土野生植物进行采种繁育试验,经过2年多的观测记录,摸清了这些乡土树种的发芽时间、发芽率等规律,发芽率从4.45%~86.00%,发芽持续时问从13~140d不等,成功培育出乡土树种苗木15万株,提出了把握采播时间和高温浸种等提高发芽率的措施,为保护城市园林生物多样性做了有益的探索。
2004, 25(3):39-4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11
摘要:在广泛调查、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分布、类型及其配置,本区分布有野生观赏植物528种,隶属于115科290属,其中乔木类138种,灌木类140种,藤本类52种,草本类198种,根据开发与保护现状,对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的持续利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2004, 25(3):43-4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12
摘要: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存在遗传分化现象(G=0.1658),分子方差分析表明群体遗传多样性在广东省地区间、地区内以及县市内3个水平分布,群体遗传分化在地区间的水平非常低(ФST=0.038),地区内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ФST=0.240),遗传分化主要来源县市内菌株的遗传变异(ФST=0.269),占总群体遗传多样性的73.07%.Mantel分析表明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间缺少相关性,群体分化不符合地理距离隔离模式。
罗大民 王博 方文珍 S.J.BECKER J.O.BECKER
2004, 25(3):48-5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13
摘要:在24℃无菌、无光照、不同碳素和氮素水平培养条件下,观察了以玉米切根根尖为食的长尾刺线虫Belono aimus longicaudatus的发育,结果表明,刺线虫完成生活史所需的最短时间没有明显受到不同碳素水平的影响,碳素缺乏时,刺线虫的存活率和成虫的比率明显下降,在5-10倍于标准B5培养基中NH4^ 水平的环境下,没有观察到NH4^ 对刺线虫的发育有不良影响。
2004, 25(3):51-5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14
摘要:从海芋Alocasia odora(Roxb)C.Koch不同部位提取出海芋凝集素粗品,并将其分离纯化得到层析纯样品,研究表明,海芋凝集素对豆蚜有较强的抗生作用,其中以胃毒作用为主,有一定的生殖抑制作用,对豆蚜的蜜露分泌有一定影响。
2004, 25(3):55-5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15
摘要:通过抗利富平水稻基腐病菌株Ech7,研究了病菌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侵染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基腐病菌可以在种子萌发阶段侵入,造成烂种和烂芽,而且病菌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均可侵入,其中以水稻生长的前期侵入更为重要,对产量的损失较大。研究还发现,水稻基腐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现象。
2004, 25(3):58-6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16
摘要:研究了过氧化氢降解田间农药,并对过氧化氢降解农药的室内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H2O2处理后田问农药残留量明显下降,经10mL/L H2O2处理1d后,甲胺磷和毒死蜱的残留量下降率分别为10.57%和16.95%,处理3d后残留量下降率分别为39.62%和30.49%,而处理7d后则为45.21%和64.05%.室内生物测定表明,H2O2溶液浸泡处理60min内,对植物表面的甲胺磷、毒死蜱和久效磷的毒力有微弱降低作用。
2004, 25(3):61-6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17
摘要:测定了银杏叶及外种皮提取物对褐飞虱、桃蚜和菜粉蝶幼虫的触杀毒力.结果表明,它们埘褐飞虱和桃蚜有很高的触杀活性,对菜粉蝶幼虫也有一定的触杀活性.4种提取物对褐飞虱的毒力顺序为:叶乙醇提取物>叶石油醚提取物>外种皮甲醇提取物>外种皮乙醚提取物;对桃蚜的毒力顺序为:外种皮甲醇提取物>外种皮乙醚提取物>叶乙醇提取物>叶石油醚提取物.对菜粉蝶幼虫,银杏外种皮的甲醇、乙醚提取物对3龄菜粉蝶幼虫的活性明显高于对5龄幼虫的活性,以外种皮乙醚提取物对3龄幼虫的触杀毒力最高,LD50值为16.80μg/头.
2004, 25(3):64-6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18
摘要:在田问对4种寄主植物上黄曲条跳甲的取食、产卵以及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应用选择系数和嗜食性指数定量测定了4种寄主植物对黄曲条跳甲的适合度,以种群趋势指数综合评价了4种寄主植物对黄曲条跳甲自然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趋向在芥菜、白菜和菜心上取食和产卵,且幼虫和蛹的存活率高,嗜食性指数和种群趋势指数均较大,是黄曲条跳甲的适宜寄主。在芥蓝上,黄曲条跳甲不仅产卵量少,而且幼虫的存活率很低,其嗜食性指数和种群趋势指数仅为1.937和0.78,是黄曲条跳甲的次适宜寄主。
2004, 25(3):67-6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19
摘要:应用逐日查蛹羽化进度法和虫蛹分级预报法对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的发生期进行了预测预报,应用系统调查的方法观察荔枝蒂蛀虫在田间实际发生的情况,结果表明,所预测的发生期与实际的发生期结果相一致,2种测报方法均能准确预测荔枝蒂蛀虫的发生。
2004, 25(3):70-7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20
摘要: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以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评价了绿僵菌不同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组合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使用浓度(XA)、使用次数(XB)和干扰控制作用指数(Y)之间的回归模型:Y=1.349 9-0.101 8 XA-0.090 3 XB.并以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I)小于1为标准,明确了8×107 mL-1使用3次、8×108 mL-1使用2次和8×108 mL-1使用3次,香蕉假茎象甲种群数量将持续降低,其中以8×108 mL-1使用3次的干扰控制作用指数值最小,为0.173 3,控制效果最好.
2004, 25(3):73-7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21
摘要:菜豆种子粗酶液经乙醇-氯仿、丙酮沉淀、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dex G-75柱层析,获得比活力为127.45U/mg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该酶活性受H2O2和KCN强烈抑制,经电泳鉴定为3种SOD同工酶,部分纯化的SOD证明为Cu,Zn-SOD,经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其中1种电泳纯的酶,超声波处理此酶后,酶活力发生改变,适宜的超声波参数能显著提高酶活力,经超声波处理后,SOD的紫外吸收光谱无明显变化,而紫外差示光谱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出现正峰和负峰。
2004, 25(3):78-8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22
摘要: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导入花椰菜无菌苗的下胚轴和子叶中,卡那霉素(Kan)的筛选质量浓度为15mg/L,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选用羧苄青霉素(carbencillin),质量浓度为500mg/L,对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大多数为阳性;FCR-Southern及Southern分子检测分析,结果证明CpTI基因已被整合到花椰菜植株的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叶片的离体饲虫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埘鳞翅目害虫菜青虫的生长发育育一定的抑制作用。
2004, 25(3):83-8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23
摘要:采用质量分数为5%戊二醛在常温下处理脱胶丝素40min,洗净、真空干燥,制备活化丝素,以活化丝素为载体,采用共价交联法制备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固定化条件为:给酶量0.36mg/g(蛋白质质量浓度为0.12mg/mL)、pH7.5、温度4℃左右条件下,固定6h,所得到的固定化酶活力为1786.93U/g,活力回收高达69.54%。
2004, 25(3):87-9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24
摘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山茶科Tneaceae10属25种植物叶表皮形态。所检测种类的叶表皮气孔复合体主要有环列型(cyclocytic)、平列型(paracytic)、不规则型(anomocytic)和极少数辐射型(actinocytic)。山茶亚科Tneoideae大头茶属Gordonia和荷木属Schima的气孔复合体呈环列型,石笔木属Tutcheria气孔复合体为平列型,圆籽荷属Apterasperma和厚皮香亚科Temstroemioideae各属均为无规则型。认为山茶亚科植物的气孔复合体可能是从环列型向平列型或无规则型演化;厚皮香亚科的无规则型为山茶科植物气孔类型中最进化的类型.叶表皮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山茶科不同属间的纹饰有较大的差异,山茶科植物表皮细胞的角质纹饰是从多层、分离的波状条饰(山茶属Camellia、大头茶属)向少数几层、连续或分叉的环状或波状条纹(石笔木属、荷木属和圆籽荷属),或环状条纹与表皮角质层分离(厚皮香属Ternstroemia、杨桐属Adinandra和红淡比属Cleyera)至愈合(猪血木属Euryodendron、茶梨属Anneslea和柃属Eurya)演化.根据叶表皮形态特征,石笔木属不应与核果茶属Pyrenaria归并;圆籽荷属在系统地位上的独特性,可能是山茶亚科与厚皮香亚科之间的过渡类型。
2004, 25(3):94-9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25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和广泛收集前人的研究资料,概述了14种石仙桃属植物的地理分布、研究现状、药用和观赏价值,并提出栽培和保护措施。
2004, 25(3):98-10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26
摘要:通过PCR技术从产蛋鸭输卵管基因组中扩增出1.2kb的鸭清蛋白5’端调控区,将其亚克隆入phDl8-T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命名为pOV),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可作为启动外源基因表达的调控序列。为构建其启动外源基因的质粒表达载体作准备。
2004, 25(3):101-10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27
摘要:进行了洛克沙胂对鲫鱼的急性毒性试验,通过急性暴露胁迫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发现,洛克沙胂对鲫鱼的急性毒性较低,24h LC50为181.69 mg/L,48 b LC50和96 h LC50均为176.57 mg/L.30、45 mg/L(以 As计)洛克沙胂连续暴露5 d,鲫鱼脑和肝乳酸脱氢酶受到显著抑制(P<0.05)并呈剂量-效应关系.鱼脑和肝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鲫鱼脑、肝和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初期显著升高(P<0.05),但在试验后期随剂量增高而受到显著抑制(P<0.05).鱼脑谷胱甘肽-S-转移酶受到极显著的抑制(P<0.01).结果表明:洛克沙胂对鲫鱼巯基酶和抗氧化功能有明显抑制,鱼脑和肝脏氧化损伤最明显,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2004, 25(3):105-10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28
摘要:为了获得高效分泌表达ChIFNγ的重组毕赤酵母菌株,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435 bp的ChIFNγ成熟肽编码基因亚克隆到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载体PPICZαC中,将该重组质粒用BstX Ⅰ线性化并通过电击法转化毕赤酵母X-33菌株,用500 μ/mL抗生素Zeocin筛选高拷贝阳性重组菌.甲醇诱导表达的重组ChIFNγ经SDS-PAGE电泳,可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0×104处检测到目的蛋白带,目的蛋白占酵母表达上清液总蛋白质的35%.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ChIFNγ的抗病毒效价为6 400 U/mL.
2004, 25(3):109-11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29
摘要:研究了微波以及真空微波干燥条件下苹果脆片的干燥特性。干燥过程分为恒速和降速过程。微波功率越强则失水速率越大,其恒速期相对较短,整个干燥过程失水基本在降速期进行。真空微波处理可以得到膨化、孔洞细小致密的苹果脆片。在苹果片初始水的质量分数为7.67%时有最大的膨化效果。
2004, 25(3):112-11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30
摘要:应用PIC公司的Pro/E软件建立空调器管路系统的三维模型,通过ANSYS软件的专用Pro/E接口将模型导人到ANSYS软件中,在ANSYS软件中建立该管路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出前20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并且在此基础上模拟压缩机的激励,分析管路的振动响应特性。通过对实例计算分析,提出减少配管振动的优化设计方案,证明了应用ANSYS软件的有限元技术进行空调管路减振的可行性。
2004, 25(3):116-11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31
摘要: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引起的一种禽类感染征或疾病综合症,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可引起禽类100%的死亡。由于抗原转变和抗原漂移,禽流感病毒是高度可变的。人禽流感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跨越物种界限,引起人类感染的一种新发传染病。目前,全球已发现H5N1、H7N7、H9N2等亚型禽流感病毒可感染人类。但目前还没有发现禽流感病毒具有在人群中相互传播的能力。对禽流感必须采用积极的预防策略。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对家禽采用扑杀和免疫相结合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禽流感的流行。研制人类流感疫苗,是预防新的流感病毒株的流行的可靠保证。
2004, 25(3):120-12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32
摘要:在实验室内以米蛾卵作寄主研究了蜂密度和寄主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效能的影响。在第一个试验中,1、2、4和8头1日龄的玉米螟赤眼蜂雌蜂被分别接入400粒米蛾卵上,结果表明,卵的总寄生率在最高蜂密度(8头)时显著高于其他蜂密度,但平均每头雌蜂的寄生率却随蜂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当蜂密度从1增加到8头时,平均每头雌蜂的寄生率几乎减少了近一半,同时每雌产后代数也随蜂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蜂密度的增加降低了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效能.另一试验中,50、100、200和400粒米蛾卵上分别接入1头1日龄的赤眼蜂雌蜂,结果表明,随寄主卵密度的增加,卵的总寄生率也显著增加,寄主卵密度每增加1梯度,每雌产后代数平均增加了2倍,由此可以看出,寄主卵密度的增加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效能有增强作用。
2004, 25(3):123-12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4.03.033
摘要:经2 g/L秋水仙碱羊毛乳剂处理、细胞染色体倍性鉴定,分别得到了栽培番茄粤农二号×类番茄茄F1、(栽培番茄粤农二号×类番茄茄)×多腺番茄F1(编号为98-5-3-1)的16个、4个异源四倍体植株及(栽培番茄粤农二号×类番茄茄)×(栽培番茄粤农二号×秘鲁番茄)F1(编号为1-6-1)的9个异源四倍体植株、1个八倍体植株.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