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25卷第Z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掠影

      2004, 25(Z2).

      摘要 (982) HTML (0) PDF 376.83 K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南方草业中心于2003年11月16~19日成功地承办了“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73位牧草育种界同仁出席了本次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与会代表以“牧草育种与生物技术”为主题,广泛地进行了学术交流,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次大会是牧草育种委员会历届以来人数最多、规格最高、论文水平也大有提高的一次

    • 用农杆菌介导将WCMV基因导入白三叶的研究

      2004, 25(Z2).

      摘要 (974) HTML (0) PDF 364.21 K (1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吸胀种子的子叶为转化体,用农杆菌介导将外源的白三叶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WCMV转入白三叶,经过筛选、分化和再生,得到了具有卡拉霉素抗性的转基因植株.对这些植株进行PCR、Southern 和Northern分析,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白三叶基因组中并且得到了表达.

    • 以种子贮藏蛋白多样性辅助筛选苜蓿育种亲本的研究

      2004, 25(Z2).

      摘要 (1201) HTML (0) PDF 380.09 K (1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田间表现较好的42份苜蓿种质材料(品种)进行了种子贮藏蛋白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以此为辅助依据筛选到特异苜蓿育种材料2份,可在苜蓿综合品种培育研究中作为优选亲本利用,为我国苜蓿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亲缘关系分析以及苜蓿品种鉴定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 海雀稗种质资源RAPD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2004, 25(Z2).

      摘要 (1315) HTML (0) PDF 581.13 K (16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来自广东省海雀稗的3个野生居群和1个草坪型栽培品种为材料,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及在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大小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条引物共扩增出176条带,其中114条带为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64.77%.从Shannon信息指数分析的结果来看,居群内、居群间和总居群的遗传多性指数分别为0.023 0、0.276 7和0.299 7,遗传分化系数为0.923 3,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有92.33%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而只有7.67%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充分反映了海雀稗无性繁殖的内繁育系统在遗传变异调节中的重要作用.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来自4个居群的所有个体被分为2支,一支包括栽培品种和番禺居群,另一支包括珠海居群和广州市区居群,这一聚类结果与植株的高矮和茎的粗细等形态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 不同茬次刈割对苜蓿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2004, 25(Z2).

      摘要 (1012) HTML (0) PDF 237.50 K (1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2年全年选择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的4个紫花苜蓿品种,研究了3茬刈割前后对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第2茬分枝数比第1茬明显增多,第1、2茬分枝数变化呈二次函数曲线,以第2茬最明显,分枝数在刈割后第18~22 d期间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减少.4个品种以第1茬刈割后日生长量最高, 以后逐茬下降,但苜蓿9651316和中苜1号第2茬刈割后日生长量有增长趋势.苜蓿SD003株高在第2茬略有增长, 其余3个品种逐茬降低.每平方米干质量也是随着茬数增加而降低.结合每茬生长发育动态和干质量情况,对第2 茬产量低的品种如96S016和中苜1号等品种,第2茬的收割日期可适当提前5-10 d.苜蓿SD003可适当延长第1茬收获时间.

    • 高粱-苏丹草杂交种耐盐性的杂种优势研究

      2004, 25(Z2).

      摘要 (965) HTML (0) PDF 316.37 K (1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土培、砂培等方法,利用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研究耐盐性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在盐(NaCl)胁迫下,杂种的发芽率、出苗率、幼苗成活率、生长速率等均优于亲本,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但杂种间有差异.而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则存在负向优势.研究中还发现,种子萌发期比苗期耐盐性强.

    • 喀什狗牙根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2004, 25(Z2).

      摘要 (1337) HTML (0) PDF 345.43 K (1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98~2001年,用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工程学院从新疆野生植物资源中筛选并经多年培育出的草坪草新品种——喀什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cv.Kashi与引进的普通狗牙根(美国)、未驯化的野生狗牙根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喀什狗牙根生育期86 d,匍匐茎长60.7cm,营养枝高30.31 cm,种子千粒质量0.43 g左右,其质地好,手感柔软,叶略宽(与对照相比),植被覆盖能力强,密度大,色泽淡绿美观,越夏和耐践踏能力极强,越冬、抗病虫害能力强.成坪时间在新疆为40 d左右.

    • 光周期遗传特性对青饲玉米植株生长的影响

      2004, 25(Z2).

      摘要 (1224) HTML (0) PDF 363.65 K (1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华农1号青饲玉米组合的父、母本和F1、F2代杂交种以及2个对照品种共6个品系进行光周期敏感性测定,并在内蒙古自治区进行长日照盆栽试验,研究光周期对营养生长的影响.光周期敏感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 6个玉米类型存在显著光周期敏感性差异。以最终叶片数(TLN)变化为指标,可将6个玉米品系划分为光周期极敏感型、敏感型、相对敏感型、相对不敏感型等4个类型.(2)长在内蒙古自治区日照条件下,幼苗期(5叶龄),敏感型和相对敏感型的杂交F1、F2代品系在株高、茎粗、地上部干物质量方面指标都较低,收获期叶片较多,上述指标均显著上升;光周期相对不敏感型品种在幼苗期阶段的上述指标较高,收获期阶段显著降低;而光周期极敏感型品种在全生育期受长日照抑制,植株生长较慢.光周期敏感性可以在F1代表达,在F2代出现分离.

    • 狼尾草属牧草在南亚热带的引种试验

      2004, 25(Z2).

      摘要 (1208) HTML (0) PDF 286.56 K (1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6个狼尾草属牧草在珠海市斗门区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的节间数最少,分蘖数最多;热研4号王草的株高最高,节间数最多;象草新品系(MT-1)的鲜草产量最高,摩特矮象草的最低,分别为370 683.9、214 286.8 kg/(hm2·年),MT-1比摩特矮象草的鲜草产量高72.98%;在杂交狼尾草、MT-1、摩特矮象草3种牧草中,摩特矮象草的叶茎比最大,为0.79,且与其他2种牧草有显著差异,而其他2种牧草的叶茎比没有显著差异.

    • 不同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营养成分及其消化率的影响

      2004, 25(Z2).

      摘要 (1182) HTML (0) PDF 320.06 K (1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天然草地牧草营养成分含量受生育期影响,随生长季节变化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放牧制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草群营养成分含量及其消化率.研究表明:放牧利用草群的营养成分含量高于无牧对照,其中轮牧区又高于连牧区;放牧绵羊日粮营养成分含量高于天然草地草群营养成分含量,其中轮牧区日粮营养成分含量又高于连牧区.不同放牧制度大针茅草原混合草群及日粮消化率与牧草粗蛋白含量呈正相关,二者均随生长季节变化而降低,但不同放牧制度之间差异不明显.7月以前连牧区放牧绵羊日粮消化率高于轮牧区,7月以后轮牧区日粮消化率高于连牧区.

    • 雷得昆红三叶在云南的引种研究

      2004, 25(Z2).

      摘要 (1110) HTML (0) PDF 239.91 K (1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雷得昆红三叶在云南省的引种筛选情况.雷得昆红三叶从1983年开始即在云南省推广种植.该品种适应范围广泛,在云南省寒温带至中亚热带均可种植,我国秦岭以南的绝大多数地区可以推广应用.用作放牧人工草地年干物质产量一般为2~5t/hm2;高水肥条件下,刈割利用时年干物质产量可达15-20t/hm2.

    • 大百脉根草地麦库引种研究

      2004, 25(Z2).

      摘要 (1084) HTML (0) PDF 241.25 K (1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百脉根草地麦库为多年生豆科牧草.在云南省的栽培历史已近20年.该品种适应范围广泛,在云南暖温带至中亚热带年均干物质产量2.20-2.85t/hm2,高于云南省已大面积推广的白三叶所有品种.我国秦岭以南的绝大多数地区可以推广应用.

    • 甘蔗的饲用栽培价值评价

      2004, 25(Z2).

      摘要 (1004) HTML (0) PDF 289.39 K (1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象草为对照,对9份甘蔗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期多次刈割利用模式下,甘蔗的再生性、干物质产量显著低于象草.部分甘蔗资源的抗寒性强于象草.甘蔗幼嫩期营养价值差,成熟期优于象草,比象草更适于一次性刈割利用.甘蔗不同材料在早期生长、分蘖、再生性、耐寒性及干物质产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 光周期遗传特性对青饲料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2004, 25(Z2).

      摘要 (1323) HTML (0) PDF 343.46 K (1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青饲玉米为主要例子,结合有关资料,阐述了光周期性与营养体生长节律的相关规律.光周期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影响,光周期可能通过光受体这个“门”重调植物昼夜节律钟的时相,达到对数百种基因表达的调控.光周期可以影响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及利用.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的不同元素养分浓度受光温相互作用的强烈影响;有人认为光周期能够改变植物生长调节物的浓度,而这些植物调节物能够影响植物根系对营养的吸收,认为光可能通过改变光敏色素系统来改变细胞膜对离子的渗透性,也可以引起植物营养器官形态变化,并提出假设:光周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能部分归因于改变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如果假设成立,人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影响营养体农业,从而获得高产.

    • 海雀稗种质资源的优良特性及其利用价值

      2004, 25(Z2).

      摘要 (1071) HTML (0) PDF 319.16 K (1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海雀稗Paspalum vaginatum Sw.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其优良的饲用价值、抗盐性、抗旱性和耐磨损性等抗逆性特征.同时,对其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归纳总结.

    • 蒙古冰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

      2004, 25(Z2).

      摘要 (1017) HTML (0) PDF 410.66 K (1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内蒙古中东部地区6个天然居群及内蒙沙芦草和蒙古冰草新品系2个栽培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蒙古冰草具有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居群间,同时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也明显高于栽培品种(系);另外,两个栽培品种(系)间也存在有相当程度的遗传分化,表明了人工选择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蒙古冰草的8个居群基本上可被分为与其生境土壤条件和生长条件相适应的3个类群,即沙地居群,石砾质坡地居群和沙壤质土栽培品种(系)3类,充分反映天然环境条件和人为环境条件或者说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对蒙古冰草居群间遗传分化的巨大影响.

    • 生物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

      2004, 25(Z2).

      摘要 (1228) HTML (0) PDF 361.84 K (1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近20年来生物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在牧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细胞杂交和胚抢救技术在克服种间杂交障碍、分子标记和转基因技术在牧草品质改良、抗病虫、抗逆性育种和作为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 盐胁迫下植物的分子信号传导

      2004, 25(Z2).

      摘要 (1175) HTML (0) PDF 447.96 K (1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盐胁迫下,植物体内的离子浓度和渗透压发生变化,诱导其产生第二信使(如IP3和活性氧分子等).第二信使调控细胞内Ca2 的水平,引发蛋白磷酸化级联反应,直接诱导或间接由转录因子诱导盐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最终植物体表现耐受胁迫、生长受阻或死亡.

    • 我国草坪草育种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2004, 25(Z2).

      摘要 (1028) HTML (0) PDF 432.20 K (1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在草坪草引种选育上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草坪草新品种近10个,此外,有100多个草坪草品种先后从国外直接引进推广应用,引进草种主要包括草地早熟禾、高羊茅、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半细叶结缕草、狗牙根、马蹄金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育成品种数量少,不能满足生产方面的需要,育种技术和方法比较落后.今后在大量开展引种工作的同时,应立足本国资源,以常规育种为主,积极探索生物新技术,尽快培育出适合不同生态区、不同用途的草坪草新品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草坪草良种繁种体系,加快草坪草在环境绿化和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 黑龙江省牧草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2004, 25(Z2).

      摘要 (1146) HTML (0) PDF 258.88 K (1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系统分析了黑龙江省草原和牧草育种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今后牧草育种研究发展方向,应以高新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育种途径,培育适宜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抗逆性强、产草量高、品质优的牧草和饲料作物新品种.为农业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草、建立人工草地、改造农业中低产田、草田轮作,提供优良品种,促进和推动黑龙江省草业和农牧业大发展.

    •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及在草坪草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2004, 25(Z2).

      摘要 (1105) HTML (0) PDF 499.69 K (1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草坪草体细胞胚诱导对高频组培再生体系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及影响体胚发生的因素,体胚的发生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华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学科

      2004, 25(Z2).

      摘要 (994) HTML (0) PDF 82.22 K (1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学科发展华南农业大学从20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从事草业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水土保持用草的开发利用、牧草品种的引进栽培、牧草品种选育和推广、生态适应性以及耐低磷营养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草坪草的引种推广、转基因丁程育种以及人工湿地种草的污水处理技术和果园种草的生态系统模式研究方面也有所建树。鉴于上述情况,学校于2001年6月成立了南方草业中心,下设草地、草坪草、草业生态、草地绿化4个研究室。南方草业中心自成立以

    • 塔里木河中下游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及相关性分析

      2004, 25(Z2).

      摘要 (1237) HTML (0) PDF 401.13 K (1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2~2003年在新疆塔里木河中下游土地沙化,盐渍化较重,种植棉花长势不好的中、低产田退耕进行石丹4 号玉米、单东7号玉米、SC-704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并对叶长等6个性状与单株鲜草质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经2 年试验,结果表明:石丹4号玉米、单7东号玉米、SC-704玉米适应性强,可以完成生育期.雌穗长、叶长2个性状与石丹4号玉米单株质量关系密切,且雌穗长>叶长,叶长、雌穗长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42和0.456.雌穗长、单株高、叶宽、节径等4个性状与SC-704玉米单株质量关系密切,且雌穗长>单株高>叶宽>节径,雌穗长、单株高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87和0.382.单株高、雌穗长2个性状与单东7号玉米单株质量关系密切,且单株高> 雌穗长,单株高、叶宽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530和0.379.

    • 杂种披碱草及其亲本种子萌发期抗逆性比较试验

      2004, 25(Z2).

      摘要 (1023) HTML (0) PDF 211.95 K (1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杂种披碱草——圆柱披碱草毋Elymus cylindricus×披碱草E.dauricus(简称Y×P)和披碱草×肥披碱草E.excelsus(简称P×F),及其亲本——披碱草、肥披碱草、圆柱披碱草的种子萌发期抗逆性.结果表明:5种草耐盐性排序为Y×P>P×F>披碱草>圆柱披碱草>肥披碱草.5种牧草中P×F对盐的抗性最强,而肥披碱草对盐的抗性最差.抗旱性方面,P×F和Y×P的抗旱性较强,肥披碱草的抗旱性最差,而其他牧草种抗旱性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