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银 , 王德汉 , 吴艳 , 李俊飞 , 刘承昊 , 项钱斌
2007, 28(2):1-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01
摘要:为研究落叶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50 d的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结果表明:堆肥中有机质、挥发性固体、腐殖质、游离腐植酸以及富里酸(FA)呈下降趋势;腐殖质碳/有机碳[w(GHM)/w(TOC)]先减小后增加,最后稳定在47.3%~47.6%;胡敏酸[w(HA)]呈上升趋势;胡敏酸/富里酸[w(HA)/w(FA)]在堆肥过程中迅速增加,从堆肥初始的0.43增加到堆肥结束时的1.02,表明堆肥有机物向腐殖化和稳定化方向转化;E4/E6先增加后缓慢降低.表明w(GHM)/w(TOC)可作为评价落叶堆肥腐熟和稳定的参考指标,而腐殖质含量、w(HA)/w(FA)以及E4/E6作为评价落叶堆肥腐熟的指标不太合适.
2007, 28(2):5-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02
摘要:分析比较了在酸沉降影响下生长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纯林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的土壤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上、中、下层土壤中,香樟纯林土壤pH值分别为3.91、4.23和4.62,盐基饱和度分别为13.11%、45.06%和55.14%,马尾松纯林土壤pH值分别为3.78、3.88和3.89,盐基饱和度分别为9.25%、11.68%和20.96%.香樟纯林中层土壤有机质、中下层土壤全P及各层土壤盐基离子(Ca2 和Mg2 )含量明显高于马尾松纯林(P<0.05),中下层土壤Al3 、H 及上中层土壤Fe3 含量明显低于马尾松纯林(P<0.05).可见,香樟纯林具有减缓土壤酸化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2007, 28(2):9-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03
摘要:采用间歇法(batch method)模拟研究柠檬酸对水淋洗下高岭石铝、硅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能显著促进高岭石Al和Si的释放,且Al、Si的释放能力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高岭石溶解同步性与柠檬酸浓度有关,随着柠檬酸浓度的提高,其溶解的同步性增强,且反应前期高岭石都表现为Al的优先释放,而在反应后期Al、Si趋于同步释放.柠檬酸对高岭石的溶解速率一般较无机酸高1个数量级左右,且其溶解速率表现出对柠檬酸浓度的饱合性.
2007, 28(2):13-1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04
摘要:采用落盘式测草盘在休闲草地、轮牧草地和连续放牧草地进行了测产试验.结果表明,在天然草地中使用非破坏性的落盘式测草仪测定牧草产量是可行的,牧草压缩高度和牧草产量具有良好的回归关系(r2=0.64~0.90),平均每1 cm压缩高度相当于69~250 kg/hm2的牧草产量.
2007, 28(2):17-19,2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05
摘要:从生态功能、景观功能、适生性、绿地率和绿化成本5个方面,经咨询专家,并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建立了上海绿色建筑室外绿化的定量评价体系,构建了评价模型,同时确定了生态功能无特殊要求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最后应用评价体系对上海生态办公示范楼室外绿化进行了评价,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对结果进行描述,并提出了绿化改进建议.
2007, 28(2):20-2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06
摘要: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进行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的杂合种群,是古稻演化历史阶段的反映.石峡古稻所呈现的籼、粳模糊性和分化状态特征,表明石峡古稻是我国栽培稻起源与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2007, 28(2):24-2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07
摘要:在大田网室内评价了不同孢子含量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区玫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当代的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802 0、0.673 2、0.641 3、0.538 9和0.418 6,对烟粉虱下一代的IIPC分别为0.482 6、0.346 9、0.330 8、0.134 8和0.101 7.玫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累积效应,连续2代都使用玫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的种群控制效果比只在1代上使用的效果好;同一世代内连续2次使用1.0×106 mL-1的处理区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更好.
2007, 28(2):29-3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08
摘要:以种群平均产卵量(m)和样本的方差(V)为参数建立了1个烟粉虱产卵量的寄主适应性评价模型(0=m/lnV),并利用这个模型评估了烟粉虱在37种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适应度.结果显示,烟粉虱虽然在供试的绝大多数寄主上都能够产卵,但寄主植物能够显著影响雌虫的产卵量.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可将37种寄主植物分为3个类别:嗜好寄主、适宜寄主和非适宜寄主,聚类分析的结果与适应域假说不一致,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种类分属于不同的寄主类别.通过配对样本均值比较的分析发现,不同生物型的烟粉虱种群具有明显差异,而相同生物型的种群,虽然取食经验不同,却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
2007, 28(2):34-3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09
摘要:采用三因子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凤仙花品种、释放胡瓜钝绥螨和添加花粉对西花蓟马为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仙花品种和释放胡瓜钝绥螨对西花蓟马的为害水平有显著影响,西花蓟马为害水平在品种'Impulse Orange'上明显高于品种'Cajun Carmine',西花蓟马为害水平在释放胡瓜钝绥螨处理下明显低于没有释放胡瓜钝绥螨处理,但高、低比例释放胡瓜钝绥螨对为害水平没有影响.是否添加花粉和添加花粉的时间对西花蓟马的为害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2007, 28(2):38-4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10
摘要:以4~5片叶的组培香蕉苗和粉蕉苗为材料,采用伤根浸菌液的接种法对分离自番禺、中山、肇庆、珠海、顺德等地的香蕉枯萎病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同时观察了各菌株在Komada改良培养基上菌落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广东的确存在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2个小种,认为致病性测定结合Komada改良培养基上菌落形态特征是鉴定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简单、快速而又可靠的方法.
吉同宾 , 李敏慧 , 吴云 , 习平根 , 谭万忠 , 姜子德
2007, 28(2):42-4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11
摘要:分别从罹拟锈病的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粉葛P.thomsonii Benth.和山葛P.montana(Lour.)Merr.获得病原物拟锈病菌(集壶菌)Synchytrium sp.的孢子囊堆,用其作材料进行了不同DNA提取方法的效果比较,同时对来自以上3种不同植物菌株的核糖体DNA(rDNA)-ITS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改良的氯化苄法提取基因组DNA的效率最高,但单孢子囊直接进行PCR扩增也可以满足ITS的克隆和分析;来源于野葛和粉葛菌株的ITS1-5.8S-ITS2分别为856 bp和907 bp,两者同源性为92%;而山葛菌株的ITS1-5.8S-ITS2为1 148 bp,与野葛和粉葛菌株的同源性分别为54%和55%.由此推断,粉葛与野葛上的菌株可能为相同种的不同变种,而山葛上的菌株为另一个种;或者3种植物上的菌株分别为3个不同的集壶菌种.
2007, 28(2):47-5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12
摘要:通过比较疫病抗性不同的2个辣椒Capsicum annuum L.品种的离体叶接种浓度、发病温光条件及叶位对抗性鉴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辣椒疫病抗性离体叶鉴定技术,即在辣椒初花期至始果期以自生长点倒数的第4~6展开叶作为测定叶,用0.1 mL游动孢子2×104~3×104 mL-1接种,在25 ℃、光照(3 000 lx)12 h/d的发病条件下,可获得理想的抗性鉴定效果.利用该鉴定法对38份辣椒材料进行了抗性鉴定,并与喷雾法和灌根法的鉴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离体叶法能有效地区分出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根据抗级划分,离体叶法的鉴定结果与两者的吻合率分别为76.3%和68.4%.
2007, 28(2):52-5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13
摘要:应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成虫触角、复眼、口器、足以及腹部末端感器的超微结构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触角上共有7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多孔板状感器、剑状感器、耳状感器、乳状感器和带状感器;口器上则有2种感器,分别为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在足上有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在腹部末端也有4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和腔形感器.并对雌虫和雄虫感器的差别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2007, 28(2):56-6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14
摘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的11个多炔类化合物对菜粉蝶Pieris rapae成虫产卵具有忌避活性,化合物2(6,6-二甲基-2,4-庚二炔-1-醇)、化合物5[1-苯基-4-(3,4-亚甲基二氧)-苯基-1,3-丁二炔]、化合物6(1-苯基-4-m-硝基苯基-1,3-丁二炔)、化合物7(1-苯基-4-o-硝基苯基-1,3-丁二炔)和化合物9(1-苄基-2,4-己二炔)在1 mg·mL-1的质量浓度下,24 h忌避率均在70%以上;在2 mg·mL-1质量浓度下,测得化合物9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的试验条件下,拒食率均达50%以上;在0.5 mg·mL-1质量浓度处理时,测得化合物4(1-苯基-4-p-甲氧苯基-1,3-丁二炔)和化合物5,72 h内对卵孵化抑制率分别为42.73%和60.48%;在1 mg·mL-1质量浓度下,光照处理48 h毒杀3龄幼虫死亡率在50%以上的化合物有化合物5、6和10(O,O-二乙基-o-炔丙基硫代磷酸酯).盆栽试验表明,施用质量浓度为0.5 mg·mL-1的化合物5时,24~72 h的防效均在80%以上.通过对排泄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得菜粉蝶幼虫对化合物5的排泄率为52.05%.
2007, 28(2):61-6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15
摘要:利用红色的乙酸靛酚酯在丁酰胆碱酯酶作用下被水解成蓝色的靛酚和乙酸,筛选获得乙酸靛酚酯-丁酰胆碱酯酶法的优化反应条件,从而建立乙酸靛酚酯-丁酰胆碱酯酶法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反应体系,即在pH 8.0的磷酸缓冲液中,添加0.05 mL丁酰胆碱酯酶溶液,在41 ℃下保温6 min后,加入0.05 mL乙酸靛酚酯溶液,在波长630 nm下测定6 min前后的光密度.本方法方便快速,对甲胺磷、敌敌畏、克百威、灭多威等农药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都比较敏感.
2007, 28(2):65-68,10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16
摘要:以样方法为基础,用半球面影像技术估测了广州市帽峰山常绿阔叶林的2种冠层结构参数,即叶面积指数(LAI)和林冠孔隙度.该群落优势现象明显,但立木胸径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小径级范围.100个样方测定的LAI数值范围是1.10~5.08,平均值为2.88,变异系数(CV)为23.97%;林冠孔隙度数值范围是7.72%~21.86%,平均值为11.70%,CV为22.42%.LAI在整个林分中的分布基本呈均匀状态,从西到东及从南到北各样带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从南到北各样带的林冠孔隙度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00 3).作为一种近距离的遥感测量方法,半球面影像技术是一种快捷、准确、操作容易且有极高的性价比的森林冠层分析方法,将在林业科学研究特别是森林生态监测和评价中开辟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7, 28(2):69-7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17
摘要:以辣椒品种'B162'为试材,探讨了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MV-CP)基因转化辣椒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将辣椒带柄子叶进行预培养2 d后,用D600 nm为0.3的根癌农杆菌菌液浸泡7 min,再经过共培养2 d后转移到筛选分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有利于获得辣椒抗性不定芽.通过对获得的10株抗性不定芽进行PCR检测,其中有2株扩增出目的条带,初步证明CMV-CP基因已经转入辣椒不定芽中.
许涵 , 庄雪影 , 黄久香 , 张浩 , 彭逸生 , 何仲坚
2007, 28(2):73-7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18
摘要:在广东省南昆山观光木天然次生林中设置了5个1 600 m2的样地,调查了观光木种群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及观光木种群的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观光木种群所在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以樟科、山茶科、壳斗科植物为优势科;观光木种群以Ⅱ级幼苗为主,缺乏Ⅲ级苗,中龄树及成年母株少,是一个衰退种群;其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或弱聚集分布.由于人为干扰活动较频繁,观光木自然种群处于濒危状态.建议采取积极的保育措施,加强对南昆山观光木资源及其生境的保护.
2007, 28(2):78-8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19
摘要:在广东石坑崆对植物生活型谱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从海拔300~1 900 m,每升高100 m设置一条水平样带,共调查了17条样带,样地面积20 400 m2.运用相关分析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研究森林植物生活型谱的垂直变化模式.结果表明:(1)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常绿植物、高位芽植物以及地面芽植物皆表现出随海拔的增加物种数逐渐减少的趋势(P<0.05);(2)高位芽植物在各样带均占绝对优势(75%以上).海拔300~1 700 m,中高位芽植物稍优于小高位芽植物、矮高位芽植物和藤本高位芽植物;(3)除趋势对应分析显示地上芽植物和藤本高位芽植物沿海拔梯度分布的差异较大.研究植物生活型谱海拔梯度格局有助于揭示森林群落的环境梯度变化规律,为保护垂直带上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提供科学依据.
2007, 28(2):83-8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20
摘要:对兰属Cymbidium邱北冬蕙兰C. qiubeiense与寒兰C.kanran、兔耳兰C. lancifolium、豆瓣兰C.serratum的新天然杂交种:紫纹冬蕙兰C.×purpuratum、兔耳冬蕙兰C.×latifolium及独花冬蕙兰C.×uniflorum作了描述和绘图.在天然产地发现了邱北冬蕙兰与寒兰、兔耳兰和豆瓣兰生长在一起.新杂种紫纹冬蕙兰叶片形态、叶片数量、萼片与寒兰相似,花苞片、花瓣、唇瓣与邱北冬蕙兰相似;兔耳冬蕙兰叶片和花序柄与兔耳兰相似,花与邱北冬蕙兰相似;独花冬蕙兰叶片形态、花序柄与邱北冬蕙兰相似,花形态、叶柄无关节,与豆瓣兰相似.提供了它们的检索表.
2007, 28(2):87-8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21
摘要:对产于中国云南泸水的兰科植物新杂种怒江兰Cymbidium×nujiangense作了描述与绘图.
2007, 28(2):89-9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22
摘要:报道了海南岛兰科一新记录属--叠鞘兰属,即齿爪叠鞘兰Chamaegastrodia poilanei(Gagnep.)Seidenf.et.A.N.Rao,并提供简扼的描述、照片及分布图.
2007, 28(2):91-9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23
摘要: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稚鱼[体质量(25.6±4.9)g]从盐度37‰的自然海水中直接转移至盐度为0、5‰、15‰、25‰、37‰(对照)和45‰的水体中进行盐度急性胁迫试验,转移前及转移后0.5、1、2、3、6和12 h分别检测血清中皮质醇、血糖、乳酸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应激指标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对照组各指标在基础值附近变幅平稳;盐度0组在6~12 h内出现100%死亡,且死亡前稚鱼皮质醇(256.7 ng·mL-1)和血糖(11.95 mmol·L-1)都显示显著高水平(P<0.05),而乳酸和AST水平则较低;其他4个胁迫组在最初3 h内皮质醇、血糖和乳酸水平都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盐度25‰组变幅显著高于其他组,除盐度5‰组皮质醇和乳酸水平在后期有升高趋势外,各组3 h后都逐渐回落至基础值或对照组附近.血清AST水平前期变化较复杂,试验后期盐度5‰和25‰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除在淡水中导致稚鱼死亡外,以皮质醇水平为主要应激指标,综合分析显示,稚鱼对盐度胁迫反应初期强弱依次为盐度25‰、5‰、15‰和45‰,而后期在盐度5‰下的应激强度又逐渐增强.
2007, 28(2):95-9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24
摘要:利用商品供应的山羊抗鸡抗体ELISA检测鹅血液中抗体水平的可行性.在相同条件下,以羊抗鸡抗体作为第2抗体,在ELISA分析中检测利用同一抗原免疫后鸡和鹅血浆样品中抗体水平.经过相同倍数梯度稀释的鸡和鹅血浆样品中,所测到的鹅血样的D450 nm值曲线在处理组和对照组均与鸡的D450 nm值曲线变化趋势相同,只是随血样的稀释倍数上升,鹅血样D450 nm值的下降速度较慢.结果表明只要反应条件适当,抗鸡抗体可以作为第2抗体用于ELISA检测鹅血液中的抗体.通过抗原/血浆浓度梯度交叉试验,ELISA中抗原的最适包被质量浓度为100 μg/mL(150 μL/孔),血样最佳稀释比为1:12 800.ELISA测定所得鹅免疫试验中的抗体变化与理论预计结果一致,与在鸡上的变化也类似.
陈红英 , 崔保安 , 李新生 , 赵丽 , 郑兰兰 , 管倩
2007, 28(2):99-10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25
摘要:根据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g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应用PCR扩增鸡ILTV河南株(ILTV-CG)gB基因.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后,经蓝白斑筛选,菌液PCR和酶切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菌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到ILTV-CG株gB基因,全长为2 629 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873个氨基酸的多肽,推导氨基酸序列有8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有12个与二硫键形成有关的半胱氨酸.序列分析表明,ILTV-CG株gB基因与GenBank中读取的澳大利亚SA2疫苗株、辽宁疫苗株、烟台株、美国632强毒株、英国Throne强毒株gB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以上,与ILTV-SA2株gB基因比较发现,ILTV-CG株gB基因核苷酸序列在第89位均缺失1个碱基G,而在第102位又插入1个碱基A,从而引起该毒株gB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第28~32位5个氨基酸的移码突变.
2007, 28(2):103-10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26
摘要:为评估有机胂添加剂对水环境的影响,以蛋白核小球藻、大型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洛克沙胂、阿散酸对蛋白核小球藻和大型蚤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洛克沙胂、阿散酸对蛋白核小球藻的24、48、72、96 h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190.55、263.03、346.74、389.05 mg·L-1;239.88、308.18、418.12、410.40 mg·L-1(以原型药物计);均大于100 mg·L-1,在水环境中为低毒级化合物(急性Ⅲ化学物质以下).对大型蚤24 h-EC50分别是49.77、83.70 mg·L-1;48 h-EC50分别是39.00、57.48 mg·L-1,48 h-LC50分别是44.19、61.97 mg·L-1(均以原型药物计);依据蚤类急性活动抑制毒性分级标准,它们属于中毒级化合物.
林锋强 , 胡奇林 , 陈少莺 , 欧阳岁东 , 陈仕龙 , 朱小丽 , 程晓霞
2007, 28(2):107-10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27
摘要:参考GenBank中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S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条引物C1、HP11和HP12,组成半套式RT-PCR,扩增片段为300 bp.应用该半套式RT-PCR对MDRV、禽呼肠孤病毒(ARV)、番鸭细小病毒(MPV)、鹅细小病毒(GPV)、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番鸭胚成纤维细胞(MDEF)培养物进行扩增.结果仅能从MDRV中扩增出300 bp特异片段,而不能从ARV、MPV、GPV、CEF和MDEF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特异片段;该方法检测灵敏度为1 fg核酸,重复性好.对人工感染和临床疑似病例用病毒分离和半套式RT-PCR进行检测,2种方法符合率为100%.因此,该半套式RT-PCR可以用于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临床快速检测.
2007, 28(2):110-1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28
摘要:研制了一台汽车液力自动变速器试验台;开发了一套计算机测试软件系统,在该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可完成自动变速器的测试操作及其性能分析.试验台以电涡流测功机为自动变速器加载,可模拟道路工况进行测试.实践表明,该系统所测试的D挡和R挡失速转速、主油压以及调速器主油压满足检测要求.
2007, 28(2):113-11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29
摘要:信任问题是分布式系统中的核心问题,包括授权委托,主观信任评估等方面.针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以分为基于凭证的和基于证据的信任管理模型.为了提高信任管理问题的处理效率和灵活性,本文基于开放的思想,提出了综合凭证与证据的信任管理模型.
魏宏 , 张德明 , 庄向生 , 周伦江 , 王隆柏 , 陈少莺 , 刘玉涛
2007, 28(2):119-12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31
摘要:疑似猪流感(SIV)病猪的鼻拭子尿囊腔接种10日龄SPF鸡胚,72 h后致死鸡胚.取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分离物能使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红细胞发生凝集;取尿囊液接种鸭胚、鹅胚,48 h后即致死鸭胚、鹅胚;取尿囊液接种鸡、鸭、鹅胚等成纤维原代细胞和Vero、PK、BHK、MA-104等传代细胞,发现病毒能使成纤维细胞、Vero出现变圆、皱缩、脱落等病变;尽管PK、BHK21、MA-104等细胞接种后不出现病变,但培养上清能凝集鸡红细胞;亚型鉴定该株病毒属猪流感病毒H1N1.进行病毒对BALB/C小鼠、信鸽、8周龄仔猪的回归试验,发现该株流感病毒能使信鸽和8周龄仔猪发病;BALB/C小鼠接种病毒后临床上不表现症状,但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抗体.
2007, 28(2):122-12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2.032
摘要:采用四氧嘧啶诱发小鼠高血糖,观察苦瓜水煎液对高血糖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051-15(大顶苦瓜×长身苦瓜)、051-1(大顶苦瓜×大顶苦瓜)、051-14(大顶苦瓜×长身苦瓜)、051-6(大顶苦瓜)、黑珍珠(刺瘤苦瓜)、社引苦瓜(长身苦瓜)6个品种苦瓜对小鼠血糖值影响不同.其中051-1苦瓜对小鼠血糖值的影响与用苦瓜液前比较,降低50.12%(P<0.01),与模型组比较,降低34.71%(P<0.01),饮水量降低63.59%(P<0.05);其次是051-15苦瓜,其小鼠血糖值与用苦瓜液前比较降低40.81%(P<0.01),与模型组比较,降低22.47%(P<0.01),饮水量降低57.92%(P<0.05).可见,051-1及051-15杂交苦瓜降糖效果最佳,并有相对减少小鼠饮水量的作用.
2007, 28(2):F0003-F0003.
摘要:1《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是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反映农业、生物各学科科研成果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一般为特约稿),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附英文目录和英文摘要.读者对象主要是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科研人员及有关部门的专业干部,本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进入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广东金科网等.2来稿要求2.1来稿文责自负.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简明易懂.每篇论文…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