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民 , 朱海涛 , 王江 , 高菊 , 陈兆贵 , 刘芳 , 宛新杉 , 张景六 , 张桂权
2007, 28(3):1-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01
摘要:在筛选和鉴定水稻T-DNA(含Basta抗性基因Bar)插入纯合体的过程中,观察到1个白化苗的突变体.对该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表明,分离群体出现绿苗和白化苗2种类型,其分离比率为3:1,符合1对基因的显性遗传.Basta 抗性检测、PCR分子检测及Southern杂交证实,该突变体是由单一T-DNA插入所引起的,白化苗性状与T-DNA共分离.该突变材料可用于插入座位的基因克隆.
2007, 28(3):6-1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02
摘要:采用不同隔膜处理(即无隔膜处理、400目尼龙筛布隔开和PVC板隔开),将超积累和非超积累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套种,探讨不同程度根系互作对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的生长和吸收Zn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程度的根系互作对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的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以及根系Zn浓度有显著影响.当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共享1个根际土壤(无隔膜处理)时,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的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比根系完全隔开处理增加了25%左右;与另外2种根系互作处理相比,当与超积累生态型的根系采用400目尼龙筛布隔开时,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的根系锌含量和土壤中NH4COOH提取态Zn含量显著增加,其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也显著降低.
2007, 28(3):11-1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03
摘要: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Shixia'为材料,研究了分阶段SO2缓释剂处理结合冰温贮藏技术对龙眼果实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与3 ℃对照果实相比,分阶段SO2缓释剂结合冰温贮藏技术提高了果皮的h值,改善了果皮色泽,降低了果实呼吸强度,显著抑制了果皮PPO活性,提高了果皮细胞膜透性,贮藏48 d好果率为91.15%,较好地维持了果肉品质和维生素C(Vc)、可滴定酸(TA)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与直接SO2缓释剂结合冰温贮藏技术相比,该技术显著降低了果肉SO2残留量.
2007, 28(3):15-1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04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芥蓝生长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使芥蓝的产量显著提高,在肥力偏低的土壤上施用效果更好,每500 g土施用生物有机肥3 g,即达到施用常规化肥的效果.施用生物有机肥有利于促进蔬菜体内氮、磷、钾养分的积累,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改善土壤的供肥能力,在肥力偏低的土壤上可得到更好的效果.
2007, 28(3):20-2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05
摘要: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部分地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结果表明,这些地区桔小实蝇种群中,对敌百虫的抗性有5个地区种群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27.42~16.42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8.04~4.33倍,2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有3个地区种群抗性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33.82~12.19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9.27~4.14倍,4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则有6个地区种群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24.00~10.52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8.41~7.39倍,仅1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
2007, 28(3):24-2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06
摘要:从烟粉虱的寄主行为出发,研究了光照和寄主叶龄对烟粉虱取食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烟粉虱雌成虫的取食行为居于优势地位,强烈影响着烟粉虱的产卵和交配行为.产卵行为在时间上不独立,是与取食行为共同发生的,而烟粉虱的取食偏好性是导致不同叶龄之间产卵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光照因子能够诱导烟粉虱雄成虫的求偶行为,但没有发现雌成虫对光照变化的行为反应.分析认为取食行为占主导地位是由于广食性的烟粉虱在寄主适应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于种群的繁殖力,而不是生理适应的专化性.
2007, 28(3):28-3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07
摘要:对采自云南大理、陆良、禄劝、石林、玉溪、保山和宜良等地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样,提取病叶总RNA,经RT-PCR、cDNA克隆和序列测定,获得了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 virus,RSV)7个云南分离物的SP基因序列,核苷酸长为537 nts,并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RSV SP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综合分析了云南RSV不同分离物SP基因的分子变异.对纤细病毒属6种病毒的SP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RSV与MStV亲缘关系最近,与RGSV亲缘关系最远.
2007, 28(3):32-3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08
摘要:用HPLC法研究了三唑磷在光活化物质二苯基噻吩催化作用及紫外灯照射下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二苯基噻吩在玻片上对三唑磷有显著加速降解作用,同时温度和辐照度的增大有利于催化降解反应的进行.三唑磷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当m(三唑磷):m(二苯基噻吩)=2:1、辐照度3 800 μW·cm-2、温度为25 ℃时,降解动力学方程为Ct=53.48e-0.009 6t,半衰期为72.19 h,144 h后的降解率为73.96%,而三唑磷在光照和黑暗处理下,降解率很低.
黄桂荣 , 杜晓英 , 徐大高 , 张慧 , 潘汝谦 , 徐汉虹
2007, 28(3):37-4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09
摘要:以6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thora litchii、黄瓜疫霉菌Phytophthora melonis、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和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为供试菌,对采自三峡地区的20种植物的甲醇提取物的抑制菌丝生长活性进行离体测定.结果表明:在甲醇提取物干质量浓度为10 mg/mL下,对荔枝霜疫霉菌抑菌活性较高的植物有山萝花Melampyrum roseum(100%)、毛华菊Dendranthema vestitum(100%)和金缕梅Hamamelis mollis(82.35%)等12种;对黄瓜疫霉菌抑菌活性较高的植物有山萝花(100%)、毛华菊(96.23%)和兰香草Caryopteris incana(82.43%)等12种;对稻瘟病菌表现较高抑菌率的植物是金缕梅(61.51%)和宜昌润楠Machilus ichangensis(61.51%);对稻纹枯病菌有较高抑菌率的植物是透骨草Phryma leptostachya(78.48%)和歪头菜Vicia unijuga(78.03%);对西瓜枯萎病菌和香蕉炭疽病菌抑菌率最高的植物均是金缕梅,抑菌率分别为51.12%和61.07%.对植物抑菌活性筛选中植物材料干质量的总抑制活性进行了讨论.
2007, 28(3):42-4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10
摘要:对印楝素进行水解反应,得到3-羟基,12-羧基印楝素,以浸叶喂食法研究了3-羟基,12-羧基印楝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室温敞开体系贮存15 d后,印楝素、印楝素干粉和印楝种子甲醇粗提物溶液中印楝素大部分降解,但溶液仍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处理后24 和48 h,3-羟基, 12-羧基印楝素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37.19 和 50.18 μg/mL.在3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3-羟基,12-羧基印楝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 46.69 %;在5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75.65 %;在3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小菜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61.28 %;在5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47.65%;在 2.0 μg/mL 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体质量下降率为48.93 %;在1.0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 72 h,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体质量下降率为41.18 %.
2007, 28(3):47-5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11
摘要:为研究水稻中WD结构域基因的功能,构建了8个WD结构域基因的RNA干涉转化载体并转化水稻品种.其中6个基因获得了转化体,3个基因(代号为E10,G04,和G05)的转化体出现表型变异.E10和G04的转化植株表现为花柱数目增加,E10转化植株的花柱基部还长出1条半透明物体;G05的转化植株表现为花粉不育.对转化植株的靶基因进行RT-PCR检测表明,大部分转化植株的内源基因表达量降低或没有表达.这些结果表明,这些WD结构域基因的功能与生殖发育有关.
2007, 28(3):52-5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12
摘要:以壳聚糖凝胶颗粒为载体,采用共价键偶联法固定绿豆乳糖酶.研究结果表明,以体积分数为 0.6%的戊二醛在常温下处理壳聚糖凝胶颗粒40 min后固定绿豆乳糖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为:给酶量1.025 mg/g(蛋白质质量浓度为2.0 mg/mL)、pH7.0、温度4 ℃下固定 8 h,固定化酶活力为105.33 U/g、活力回收30.1 %.
2007, 28(3):56-6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13
摘要:用多菌灵 福美双和NAA IBA对九重葛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插穗浸泡处理后扦插,测定了插穗的形态生长指标、内源性激素IAA、AB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NAA IBA和适宜的多菌灵 福美双均可提高插穗的生根,促进根的生长,成活率显著地高于对照(P<0.01);533 mg·L-1多菌灵 福美双和200 mg·L-1 NAA IBA 处理都提高了插穗叶和插穗基端的IAA和可溶性糖含量,ABA的含量下降.用533 mg·L-1多菌灵 福美双和200 mg·L-1 NAA IBA 分别浸泡插穗1.5 h,成活率达到95.6%,比单独用200 mg·L-1NAA IBA处理的成活率提高了6.67%;NAA IBA对插穗体内物质的运输不利,多菌灵 福美双可促进插穗的物质运输.
2007, 28(3):62-6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14
摘要:对小桐子Jatropha curcas 访花昆虫种类与访花行为、花粉活力、交配系统等试验观测的结果表明:该植物的访花昆虫有17种,其中11种为有效传粉昆虫,主要传粉者为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中华蜜蜂Apis cerana和迁粉蝶Catopsilia pomona,昆虫访花高峰每天有2次,第1次于花开后2 h(10:00-12:00)左右,第2次为16:00-17:00;花刚开放花粉就具有较高的活力,5 d以后还可达37.11%;柱头于开花当日便具有可授性,可授期可延续到花后6 d左右;人工自花和异花授粉的结果率分别为87.93%和86.66%,明显高于自然传粉的结果率,去雄后自然传粉的结果率为68.28%,明显低于自然条件下的结果率,表明小桐子不存在自交不亲和,但具有异花传粉的倾向,其结果率高低与柱头接受到的花粉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2007, 28(3):67-7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15
摘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建模方法,将高程和坡度组合成一个地形位指数,基于地形位指数对广州市城郊景观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广州市白云区低地形位地段的开发强度比高地形位地段变得愈来愈强,开发范围也日益扩大.城镇用地从地形条件较好的低地形位区域向较高的地形位区域迅速扩张.林地、农业用地、果园在城镇用地的挤压下,分布重心向较高地形位的区段转移.水体的面积虽然在增大,但其地形位在进一步向低地形位收缩.
2007, 28(3):71-7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16
摘要: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300~1 900 m的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 m设置1条水平样带,共计调查了17条样带,样地面积20 400 m2, 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非度量的多维标定法(NMMDS)进行森林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1)双向指示种分析,按照海拔从低到高组合,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分为3种森林群落类型,聚类结果基本反映出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分布;(2)非度量的多维标定法排序进一步验证了海拔是影响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3)双向指示种分析结果与非度量的多维标定法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林观土 , 朱剑云 , 叶永昌 , 刘颂颂 , 叶耀雄 , 徐剑波
2007, 28(3):76-7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17
摘要:在野外调查获取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库构建、数据分析及建模等,评价了目前东莞林科园的植被和土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东莞林科园内现有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林、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 林、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林、柚木Tectona grandis林和流苏相思Acacia sinuate林等5个森林植被类型,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ner指数值的变化范围介于1.53~2.22、1.30~3.13和1.75~3.04之间.不同层次植被的Shannon-Wienner指数值大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植被生态质量最好的是引种圃、树木园和棕榈园,其次是果园和药用植物园,排名最后的是生态园、试验区和赏花园.
张常明 , 高萍 , 李莉 , 朱晓彤 , 束刚 , 李丽华 , 周斌 , 江青艳
2007, 28(3):80-8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18
摘要:为探究小肽复合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腹泻率及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选用120头3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和D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用5%的玉米替代等量的豆粕后分别添加500、1 000、2 000 g·t-1的小肽复合制剂,同时调整日粮赖氨酸水平.试验期为28 d.试验结果:与A组相比,C和D组的平均日增质量、平均日采食量、耗料增质量比、白蛋白质量浓度和单位增质量成本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效降低了仔猪的腹泻率,且在59日龄时C组和D组血清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B组在45、59日龄时生产性能、白蛋白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在45日龄时差异显著.结果表明添加500 g·t-1小肽复合制剂不能完全弥补用5%玉米替代豆粕所造成的日粮蛋白质降低;添加1 000、2 000 g·t-1小肽复合制剂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仔猪对蛋白质利用率,弥补用5%玉米替代等量豆粕而降低的日粮蛋白质水平,并能降低腹泻率.
左建军 , 张常明 , 王修启 , 董泽敏 , 叶慧 , 冯定远
2007, 28(3):85-8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19
摘要:为建立一个植物性饲料磷透析率的体外测定方法,首先通过一个L32(49)正交试验分析8个因素(4水平)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然后以第一影响因素为对象进行8水平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8个因素对植物性饲料磷透析率的影响大小及对应适宜的酶促反应条件依次为:胰蛋白酶处理时间为6 h,透析液体积为100 mL,胃蛋白酶处理时pH值为2.5,胃蛋白酶浓度2 000 U/mL,处理时间为100 min,酶促反应温度为35 ℃,胰蛋白酶处理时浓度为 1 625 U/mL,pH值为6.5.在此反应条件下测定的豆粕、大麦、高梁、花生粕、菜粕的磷体外透析率分别为:(36.91±0.58)%、(27.28±0.94)%、(26.95±0.58)%、(30.51±0.83)%、(20.82±1.09)%.
张国良 , 赵会宏 , 周志伟 , 何志交 , 郭慧 , 陈静 , 刘丽
2007, 28(3):90-9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20
摘要:将体长、体质量相近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 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Ⅰ、Ⅱ、Ⅲ、Ⅳ组的日粮中分别添加0、100、200、400 mg/kg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试验期 60 d,检测了与生长性能、血清中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及肌肉组织抗氧化能力相关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1)在试验期间,添加GSH的Ⅱ组和Ⅳ组的相对体质量生长率(RSGR)显著高于对照组Ⅰ组(P《0.05),而且第20 d时,Ⅱ组和Ⅳ组鱼体的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2)第40 d和第60 d,Ⅳ组鱼体的血中IGF-I水平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3)第20 d,各处理组鱼体肌肉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Ⅰ组(P《0.05).第40 d,Ⅳ组的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均显著高于Ⅰ组(P 《0.05).第60 d,Ⅱ组的 T-AOC 和T-SOD活力显著高于Ⅰ组(P 《0.05).以上结果显示,在饲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GSH能改善鱼体肌肉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并使IGF-I水平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有所升高,从而对鱼体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2007, 28(3):94-96,10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21
摘要:通过人工控制光照研究了光周期对马岗鹅产蛋、PRL和LH分泌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整个试验期间对照组接受自然光照,处理组先后接受2次人工控制长短光照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非繁殖季节(4-7月),对照组的血浆PRL质量浓度升高(20~30 ng/mL),LH质量浓度下降(《1 ng/mL),鹅完成换羽;在繁殖季节(8-翌年3月),血浆PRL质量浓度处在低水平(10 ng/mL),LH质量浓度则上升(1~2 ng/mL);在处理组,2次的延长光照均使PRL质量浓度上升(20~30 ng/mL),LH下降(《1 ng/mL),母鹅进入休产期并完成换羽;缩短光照则降低PRL质量浓度(10 ng/mL),促使LH分泌(2~3 ng/mL),使母鹅进入产蛋期.试验结果证明,光周期主要是通过影响PRL和LH的分泌来调控马岗鹅季节性繁殖活动.
2007, 28(3):97-10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22
摘要:为了探讨重组伪狂犬病毒TK-/gG-/ORF2 作为疫苗候选株的潜在价值,对该病毒的增殖特性、遗传稳定性、安全性、免疫原性及保护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组病毒的增殖滴度与亲本株相当,遗传稳定性良好,以100倍的免疫剂量接种小鼠时对小鼠是安全的;重组病毒在免疫小鼠后可诱导小鼠产生针对PRV和PCV2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且对致死剂量(100LD50)PRV Ea株强毒的攻击具有100%的免疫保护效果.
2007, 28(3):105-10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24
摘要:分析了图像处理方法测量叶面积中采用CCD照相机和扫描仪2种采集设备各自的优、缺点.针对目前各种叶面积测量方法均为逐片测量的局限性,以MATLAB数学分析软件为平台开发了对多叶片扫描图像中各叶片进行目标识别和面积计算的算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叶片间不重叠的条件下识别准确率达到100%,测量得到的叶面积与采用称重法得到的叶面积间的相对误差为2.43%,决定系数(R2)为0.999 6.试验证明,该算法可以实现对多叶片扫描图像中各叶片的准确识别和叶面积测量.
2007, 28(3):110-1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25
摘要:对水分胁迫指数(CWSI)的经验模型和理论模型在华北平原夏玉米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了2种模型与土壤含水量以及叶水势之间的关系,对比了2种模型得到的CWSI的日际变化.结果表明,经验模型经常性地溢出0~1的范围,理论模型则很少出现溢出0~1的范围,经验模型的日际变化较理论模型大,理论模型1 d中得到的CWSI变化很小;2种CWSI模型与土壤含水量均显著相关,可用于指导作物灌溉时间;CWSI理论模型与夏玉米叶水势的相关性较好,更能反映作物本身的水分状况.
2007, 28(3):113-11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26
摘要:采用样方法研究了广东省始兴县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植物叶绿素含量与林冠开度、林下散射光立地因子、叶面积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物种林下植物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差异度.结果显示:大叶新木姜Neolitsea levinei和黧蒴Castanopsis fissa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林冠开度增加而增加;黧蒴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林下散射光立地因子增加而增加;木荷Schima superba及唐竹Sinobambusa tootsik叶片叶绿素含量随叶面积指数增加而增加;它们均达到显著的线性相关(P﹤0.05).在同种条件下,种间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
2007, 28(3):116-11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27
摘要:对烟粉虱卵在黄瓜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为:Iwao回归模型α=1.148 2>0,β=1.423 1>1;Talor幂法则loga=0.398 4>0,b=1.517 4>1.表明烟粉虱卵呈聚集分布, 其聚集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下降, 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 个体间相互吸引.采用Iwao方法求出不同卵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
2007, 28(3):119-12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28
摘要:用酶解法对草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液体静置培养4 d的菌丝,以0.6 mol/L的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溶壁酶质量浓度15 mg/mL,34 ℃下酶解3 h,原生质体制备率最高;草菇原生质体预培养16 h后涂布在再生培养基上,再生率最高.同时,采用PEG法将潮霉素抗性基因转入草菇的原生质体中,经过抗性筛选,得到了具有潮霉素抗性的草菇转化子.
2007, 28(3):122-12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3.029
摘要:应用均匀设计法及一系列单因素选择试验优化了喜树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条件,比较了蒸煮回流法和微波提取法提取喜树多糖的效率.喜树多糖的微波提取优化条件是:固液比为 0.1(1:10), NaOH 浓度1.55 mol·L-1,微波功率 284 W,微波作用时间 9.2 min.采取2次浸泡,2次微波处理方式,提取液的浓缩比为5,乙醇加入量为 30 mL,沉淀放置48 h.
2007, 28(3):F0003-F0003.
摘要:1《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是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反映农业、生物各学科科研成果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一般为特约稿),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附英文目录和英文摘要.读者对象主要是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科研人员及有关部门的专业干部,本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进入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广东金科网等.2来稿要求2.1来稿文责自负.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简明易懂.每篇沦文…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