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8(4):1-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01
摘要:采用野外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多蚁后型种群婚飞新形成蚁巢的局域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短期内婚飞形成的活动蚁巢在局域平面空间上呈均匀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单个蚁巢,且蚁巢间相互排斥.在平面空间上不同间隔距离间该类型蚁巢半方差值呈明显规律性变化,具有空间相关性.建立了5个球状模型,其变程分别为12.6、14.1、9.7、13.3和14.5 m,平均为12.8 m.
席银宝 , 曾玲 , 陆永跃 , 许益镌 , 梁广文 , 张维球
2007, 28(4):6-1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02
摘要: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对深圳市红火蚁发生区荔枝园内的哀弓背蚁Camponotus dolendus 和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发生较严重的荔枝园,哀弓背蚁和红火蚁种群数量间表现为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9 4,而红火蚁发生较轻的荔枝园两者不相关.2种蚂蚁种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其竞争系数(α)为0.324 9.在轻度发生荔枝园,气温对哀弓背蚁种群数量变动的直接作用最大;而在重度发生荔枝园,气温通过影响红火蚁种群数量进而对哀弓背蚁产生的间接作用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红火蚁是影响哀弓背蚁种群数量变动的最主要决定因素.经主成分分析,获得了2个包含3个因子的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5.73%和95.75%,并给出了2个主成分与3因子间函数表达式.建立了哀弓背蚁工蚁数量与气温(X1)、空气相对湿度(X2)、红火蚁工蚁数量(X3)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5.490 2-0.063 0X1-2.813 1X2-0.003 3X3.
2007, 28(4):11-1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03
摘要:应用刻度图示法研究了荒草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工蚁群体活动性规律.结果表明,最高爬升高度、平均爬升高度、工蚁恢复平静时间与蚁巢体积大小无显著相关;不同蚁巢被干扰后标尺上工蚁数量随干扰时间的延长,先快速增加,45~60 s时达到最大,随后缓慢减少直至标尺上无工蚁.通过分析建立了红火蚁工蚁平均数量与干扰时间关系的多个模型.提出了红火蚁工蚁活动性综合评价指标:工蚁活动性评价指标=工蚁累计数量×0.4 工蚁最高爬升高度×0.1 工蚁平均爬升高度×0.3 工蚁恢复平静时间×0.2.
2007, 28(4):16-18,2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04
摘要:调查研究了冬季红火蚁Soenopsis invicta蚁群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冬季红火蚁蚁群中职蚁占96.3%,职蚁中工蚁比例高达98.7%;幼蚁以幼虫为主,约占60%.1 cm2有效蚁丘表面基部面积和1 cm3蚁丘体积平均蚂蚁数量分别为287和24头.蚁群数量和不同品级数量随有效蚁丘表面基部面积、蚁丘体积间变化而变化,表现出较强规律.建立了蚁群总数、各品级数量和有效蚁丘表面基部面积、蚁丘体积间的14个模型.提出了推测单位面积上冬季蚁群数量的方法.
2007, 28(4):19-2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05
摘要:研究了荔枝园、荒草地和绿化带3种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入侵生境中火腿肠、沙丁鱼、黄粉虫和蜂蜜4种诱饵及其组合对蚂蚁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火腿肠、火腿肠 蜂蜜、沙丁鱼 蜂蜜这3种诱饵不仅能诱到较多的蚂蚁种类,也能诱到较多的蚂蚁数量;红火蚁对火腿肠的趋性最强,而火腿肠诱集其他蚂蚁的数量最少;通过对3种生境中不同诱饵诱集其他蚂蚁数量占所诱蚂蚁总数的百分比的分析发现,蜂蜜和加蜂蜜的诱饵诱集其他蚂蚁的数量最多;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在红火蚁发生区进行蚂蚁群落调查,火腿肠 蜂蜜和沙丁鱼 蜂蜜是最好的诱饵选择.
黄俊 , 陆永跃 , 曾玲 , 吴碧球 , 高亿波 , 许益镌
2007, 28(4):23-2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06
摘要:以诱饵诱集时间、工蚁诱集数、工蚁逃逸率3个指标评价了竹签 火腿肠片、标本瓶 火腿肠片2种诱饵诱集技术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竹签 火腿肠片的方式在25 min内工蚁诱集数达到最大,而标本瓶 火腿肠片的方式仅需要15 min,工蚁诱集数在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趋于稳定;2种诱集方式在30 min内工蚁诱集数差异不显著,工蚁逃逸率差异显著;从诱饵诱集率、工蚁诱集数2个方面综合考虑高、低密度诱饵数下的5种投放方式,得出"Z"字形是诱饵的最适合投放方式.
2007, 28(4):26-2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07
摘要:室内采用药膜法研究了15种杀虫剂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工蚁的触杀毒力、瞬时接触毒杀和虫体接触传导毒杀活性.触杀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红火蚁工蚁对杀虫剂较敏感,所试15种药剂中有14种杀虫剂处理24 h的LC50值低于10 μg/mL,其中9种的LC50值低于0.1 μg/mL,仅有阿维菌素的触杀毒力表现较弱,其处理48 h的LC50值为1 045.74 μg/mL.瞬时接触毒杀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毒杀活性随药剂浓度的提高而上升,其中,辛硫磷在质量浓度50 μg/mL以上时,10 s瞬时接触毒杀活性24 h后即可达100%;氟虫腈、灭多威和毒死蜱也具有良好的瞬时接触毒杀活性.虫体接触传导毒杀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辛硫磷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易于通过虫体传导,辛硫磷50 μg/mL处理24 h后的传毒活性为93.33%,100 μg/mL以上的传毒活性达100%.
2007, 28(4):30-3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08
摘要:以结实率正常的同源四倍体水稻杂交组合广陆矮4号-4x×L202-4x为材料,连续5代进行定向选择,调查结实率和几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定向选择对同源四倍体水稻结实率的遗传效应及结实率与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在人工选择压力下,结实率的群体平均值逐代增大,高结实率单株的频率逐代增加,且上下代结实率呈显著水平的正相关关系.在定向选择过程中,随着结实率的提高,穗数、剑叶长、剑叶宽和穗颈抽出长有较小幅度的增加,但每穗粒数显著降低.
2007, 28(4):38-4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10
摘要:通过施用等养分(含w=20%磷矿粉)的生物有机肥和加入解磷细菌的生物有机肥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生物有机肥中解磷细菌对难溶性磷肥(磷矿粉)的有效化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在肥力较低的惠州菜园土上,施用含解磷细菌的生物有机肥能促进菜心的生长,与施用等养分含量的磷矿粉及不含解磷细菌的生物有机肥比较,提高其地上部生物量7.0和4.2倍,单季菜心对氮的吸收利用效率提高了32.5%和28.8%,对磷的吸收利用效率提高了8.6%和7.9%,对钾的吸收利用效率提高了54.4%和48.8%.施用含解磷细菌的生物有机肥还可以提高蔬菜植后速效磷的含量,比磷矿粉处理及不含磷细菌生物有机肥处理分别提高19.5及11.4 mg/kg.
2007, 28(4):42-4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11
摘要:通过连续滴加培养液的方式研究了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苦草Vallasneria asiatica 3种沉水植物对5种富营养化淡水藻类:衣藻Chlamy domonas sajao、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纤细席藻Phormidium tenue、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clricauda、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化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马来眼子菜培养液对铜绿微囊藻、小球藻、衣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纤细席藻生长没有影响;(2)苦草培养液对小球藻、衣藻和纤细席藻的生长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四尾栅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没有影响;(3)狐尾藻培养液对小球藻、衣藻的生长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四尾栅藻、纤细席藻生长没有影响.
2007, 28(4):47-50,5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12
摘要:研究了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印楝素悬浮剂悬浮率的影响,采用水基悬浮剂悬浮率、分散性、粘度、粒度等作为控制指标,确定了w=2%印楝素悬浮剂的最佳配方:表面活性剂(w=10%)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农乳500、木质素磺酸钙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农乳600以质量比2∶ 1∶ 2复配;增稠剂为w=1%白炭黑;防冻剂为w=3%的乙二醇;抗泡剂为w=1%的硅酸;其余为去离子水.测定了w=2% 印楝素悬浮剂和w=0.3%印楝素乳油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2种印楝素制剂对斜纹夜蛾的拒食活性相当.
2007, 28(4):51-5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13
摘要:以武钢工业区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筛选具有稳定性、主导性、可操作性的景观适宜度评价指标,构建绿地景观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在绿地GIS基础上,从绿地的环境适宜性、环境协调性、生态功能、美学功能4个方面对武钢工业区园林绿地进行适宜度评价.结果表明,在武钢工业区100个绿地斑块中,适宜的斑块有25块,占总数的25%;基本适宜的斑块有59块,占总数的59%;不适宜的斑块有16块,占总数的16%.说明在武钢工业区已建绿地斑块中,一些绿地还存在着大气污染严重、土壤硬度较大、土壤厚度较薄、噪音污染重、人口密度高、郁闭度小、可达性低、斑块叶面积指数小、斑块面积小、斑块连接度较低、树种数较少、季相变化树种少等问题.
2007, 28(4):56-5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14
摘要:利用QuickBird数据,采用eCognition面向对象技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地景观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绿地景观分布不均匀,新市区最破碎,水磨沟区最完整,附属绿地、居住绿地较破碎;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较完整,空间分布格局趋向于随机分布;城市绿地景观形状简单,各区绿地廊道分布相差较大.研究结果对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地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2013年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具有指导意义.
许可 , 黄卓烈 , 邱桂英 , 巫光宏 , 詹福建 , 何平
2007, 28(4):60-6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15
摘要:从海芋叶中分离和纯化过氧化物酶(POD),研究了不同参数超声波对其活性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经不同频率、功率超声波处理不同时间后,酶活性均比未经超声波处理的活性低.将粗酶经硫酸铵分级沉淀、透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上显示出1条蛋白带.对纯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后,POD的Km值变大,而vmax值变化不大,说明超声波处理使酶与底物的亲和力降低.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差示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超声波处理使酶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酶活性的改变.
2007, 28(4):65-6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16
摘要:对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对低温的生理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垂盆草的叶片经模拟低温4、0、-4、-8、-12、-16、-20 ℃处理2 h,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随温度的降低,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快速升高、游离脯氨酸大量累积、可溶性糖含量急剧增加;采用电解质渗透法,测定了垂盆草的半致死温度(LT50)为-8.64 ℃.即垂盆草具有较强的抗寒性,能通过一系列保护性的生理生化反应来适应低温胁迫,以减轻低温伤害.
2007, 28(4):69-7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17
摘要:根据样方调查数据,以空间变化、物种多样性及树木大小3个指标分析了广州从化陈和洞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结构多样性.3个样地群落组成的对比表明,25个共有种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成分,包括赤楠蒲桃Syzygium buxifolium、网脉山龙眼Helicia reticulata、华南樟Cinnamomum austro-sinensis、硬斗石栎Lithocarpus hancei、白锥Castanopsis fabric等.上库(SK)和上库南坡(SKN)林分的丰富度差异不显著,但与上库山顶西坡(SKX)的差异显著(P《 0.01),SK及SKN群落冠层的优势现象更明显,样方多度平均值均较低.SKX群落的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均比SK和SKN的缓和.3个林分乔木的树高和胸径变化总趋势均为小级别的个体占多数,SKN群落树木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均明显高于其他2个样地,SK次之,SKX的最小,说明生境条件的差异对森林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群落空间异质性有重要的影响.
2007, 28(4):73-7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18
摘要:应用3S技术,以1992、1998和2002年覆盖广州中心区的美国Landsat卫星影像为信息源,用监督分类辅以目视判读法,将广州市中心区的绿地分为5种类型,总精度在90%以上.通过景观格局特征的分析,获取了1992-2002年近10年间广州市中心区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总绿地面积减少,不同类型间发生了复杂变化,以农田绿地和附属地转为非绿地居多.农田绿地不断减少,公共绿地较缺乏.老城区应尽可能创新绿化方式,以增加景观多样性.不同绿地类型面积越来越均匀,绿地景观斑块较规则,多趋于团聚分布.
2007, 28(4):77-8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19
摘要:为研究赖氨酸铜对仔猪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21日龄断奶仔猪220头,均分为5组.A、 B、C、D、E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含铜15 mg/kg)中添加0、50、100、200 mg/kg赖氨酸铜来源的铜和200 mg/kg硫酸铜来源的铜.42、63日龄时称仔猪个体质量,并于63日龄每组屠宰4头,测定血清IGF-I、肝细胞膜GHR水平及肝脏、肌肉GHR mRNA、IGF-I mRNA含量.结果显示B、C、D、E组全期日增质量分别比A组提高8%、13.8%(P《0.05)、16.7%(P《0.05)、14.1%(P《0.05);日粮中添加铜可显著提高血清IGF-I浓度、肝脏GHR mRNA水平(P《0.05)及肝细胞膜GHR特异结合活性(P《0.05),肝脏IGF-I mRNA水平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较低剂量赖氨酸铜来源的铜(100 mg/kg)可起到较高剂量硫酸铜来源的铜(200 mg/kg)的促生长作用;赖氨酸铜促进仔猪生长可能与其上调肝脏GHR、IGF-I的基因表达,提高生长轴GHR及血液中IGF-I水平有关.
2007, 28(4):82-8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20
摘要:通过光镜、扫描与透射电镜技术对杂色鲍精巢的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精巢由精滤泡组成,滤泡中央为结缔组织小梁.精原细胞分布于小梁边缘;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离小梁较远,散乱分布.精子头部呈短子弹头状.苏木精伊红染色,精子顶体强嗜酸性,为红色,核嗜碱性,为蓝色,尾部难着色,高倍镜下为丝状.精子表面不光滑.头部可见顶体和致密的核及其共同形成的顶体下腔,核中有染色质缺失的空泡结构,核后是4~5个线粒体围绕中心粒形成的略为膨大的颈部.鞭毛轴丝为典型的"9 2"结构.
赵红霞 , 曹俊明 , 吴建开 , 谭永刚 , 周萌 , 梁海鸥 , 杨大伟
2007, 28(4):87-9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21
摘要:选择初始平均质量为(14.70±0.30)g的军曹鱼幼鱼,在56 d的饲养期中分别饲喂含精氨酸质量分数为1.84%、2.07%、2.30%、2.53%和2.76%(或饲料蛋白中精氨酸质量分数为4.0%、4.5%、5.0%、5.5%、6.0%)的等氮等能精制饲料,观察精氨酸对军曹鱼生长和全鱼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饲料中精氨酸质量分数为2.30%时,军曹鱼的特定生长率、增质量率及存活率达到最高值.饲料中精氨酸质量分数为2.30%时,全鱼粗蛋白和精氨酸水平达到最高;精氨酸质量分数为2.76%时,全鱼粗脂肪水平达到最高.以增质量率为指标,一元二次回归分析表明,军曹鱼对饲料中精氨酸的适宜需要量为2.38%(占饲料蛋白质量分数的5.17%).
2007, 28(4):95-9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23
摘要:参考GenBank中注册的O型口蹄疫病毒(FMDV)全基因序列,分段设计了9对引物,应用RT-PCR方法对G-01株的基因组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获得了该毒株基因组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6 966 bp)并推导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2 322 aa).将获得的G-01株基因组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与参考的14株FMDV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毒株的3A蛋白的92~101位缺失10 aa,VP1基因的133~160位的关键位点没有变化,该毒株与以HKN/2002株为代表的7株O型毒株的同源性较高,与HKN/2002株遗传关系最近,而与另外7株O型毒株同源性较低,其遗传关系也较远.由此推断G-01与HKN/2002株属于遗传关系较近的毒株,这2株病毒有着相同的进化起源.
巫光宏 , 伍志权 , 何典路 , 蔡丽仪 , 曹苏杰 , 黄卓烈 , 詹福建
2007, 28(4):100-10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24
摘要:通过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小鼠糖尿病(DM)模型, 分别用虎奶菇菌核水提多糖(W-HNP)、碱提多糖(A-HNP)按每千克体质量200和100 mg灌胃给药,阳性对照用盐酸二甲双胍片(MH)按每千克体质量500 mg灌胃给药,连续15 d后,分别测定空腹12 h后血糖,并对小鼠血清进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电泳.试验结果显示:与DM对照组相比,W-HNP、A-HNP处理组的小鼠血糖分别降低了(34.499±9.345)%、(46.820±7.032)%(P<0.01),且不影响正常小鼠血糖;同时,多糖可改善DM小鼠的饮水、摄食和体质量,提高DM小鼠的胸腺、脾指数;DM对照组血清的LDH4、LDH5的活性比正常组高,W-HNP、A-HNP处理组的LDH4、LDH5活性比DM对照组低.
2007, 28(4):105-10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25
摘要:通过扫描电镜研究了油菜籽原料、高低粕残油率挤压膨化试样及传统螺旋压榨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粕残油率低的试样经挤压膨化后细胞壁破坏充分,物料膨化效果好,有利于溶剂油与油脂的迅速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油脂浸出速度、降低粕残油率(<1%);相反,粕残油率高的试样细胞壁没有被充分破坏,传统压榨工艺试样组织结构坚实细密不利于油脂浸出,粕残油率相对较高(>9%).
2007, 28(4):108-11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26
摘要:试验研究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榫卯结构拉伸试验的破坏特征及干、湿2种初始含水率状态下的抗拉伸强度随含水率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榫卯接合构件的强度-行程曲线是一条峰、谷值不断下降的锯齿状曲线,分析认为榫卯结构的拉伸破坏过程是一个静磨擦与动磨擦交替变化的过程;高含水率马尾松材制作的榫卯结构随着含水率进一步下降,抗拉强度下降非常明显,而低含水率马尾松材制作的榫卯结构随着含水率升高,抗拉强度会增加.因此,用于制作木制品的木材需将含水率干燥到当地气候的平衡含水率以下,以保证木制品结构的稳定性;增加榫头与榫眼的过盈量实现紧配合有助于提高榫卯结构的接合强度.
2007, 28(4):112-11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27
摘要:采用有限元分析混凝土裂缝问题时,常遇到无法一步到位地确定采用什么样的剖分方案使有限元计算能到达精度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局部网格加密技术,网格根据计算精度要求以及混凝土开裂位置对原有网格进行局部加密,并且利用非协调网格算法进行计算,通过2个算例证明,局部网格加密在保证达到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将会大大减少计算机计算量.
谢青梅 , 徐维加 , 陈俊伟 , 王玲玲 , 马静云 , 毕英佐 , 曹永长
2007, 28(4):117-11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28
摘要:用纯化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获得9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4株能高效分泌血凝素(HA)蛋白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试验表明,IE6单克隆抗体仅与试验的H5病毒株反应,而不与新城疫病毒(NDV)、H9亚型AIV和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EDSV)反应.这9株单克隆抗体分别为IgG1、IgG2a、IgG2b、IgM亚类,κ轻链.
冼干标 , 薛立 , 梁丽丽 , 任向荣 , 曹鹤 , 李国平 , 梁永强
2007, 28(4):119-12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07.04.029
摘要:对佛山云勇林场3种林分的生长和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用pH计测定土壤pH;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水解性氮用碱解扩散法测定;速效磷以NaHCO3提取土样后,用钼蓝比色法测定;速效钾用醋酸钠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的生长情况最好,土壤养分最高;各林地的土壤呈强酸性;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杉木林地,而有效钾含量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地》杉木林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地,表明常绿阔叶混交林显著地改善了林地养分状况,常绿针阔混交林对改善土壤养分也有一定的作用.各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007, 28(4):F0002-F0002.
摘要: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