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01
摘要:以辣椒Capsicum annuum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北A'及其保持系'北B'、恢复系'B162'和杂种F1为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测定分析了各材料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内源IAA、ABA、ZR_S和GA_3的含量和比值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系'北A'花蕾中IAA和ABA的含量在各个时期均显著高于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而ZR_S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可育材料;GA_3的含量在造孢细胞期至四分小孢子期呈缓慢降低的趋势,并且在四分小孢子期显著低于可育材料.不育系花蕾中IAA/ZR_S、ABA/ZR_S以及IAA/GA_3的比值均高于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初步认为花蕾中较高的IAA和ABA含量及较低的ZR_S和GA_3含量可能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02
摘要:在广东赤红壤地区不同土壤磷含量的菜园土进行菜心磷肥田间试验.根据18个试点的试验结果,提出了质地为中壤土的菜园种植菜心的土壤速效磷丰缺指标,菜心产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抛物线相关.施磷肥增产显著的菜田占68%,增产率为28%~51%;适宜的土壤速效磷(P)为54.6~87.8 mg·kg~(-1);低于此范围应补充磷肥,超过此范围应控制施磷肥.不同磷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菜心产量与施磷肥量呈抛物线相关,在低、中、高肥力水平的菜园土种植菜心,要求菜心产量达到6 441~6 515、6 542~6 693和6 880~7 189 kg·hm~(-2)时,推荐磷肥(P_2O_5)用量分别为50.0~76.5、50.0~72.6和50.0~64.1 kg·hm~(-2).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03
摘要:采用个体直接收获法,采果后把9年生荔枝品种妃子笑和黑叶、3年生妃子笑的根、茎、叶3个器官分成16~20个部位和组织,分别测定各个部位各个组织的生物量和钾(K)含量,并计算K累积量,以探明荔枝树体内K素分布及累积特点,为K肥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K在不同器官不同部位含量是不同的,K含量在新成熟复叶柄最高,其次为老叶复叶柄、末级侧枝韧皮部,在根颈、主茎木质部、主根含量较低;荔枝枝干和根系K含量基本上是随着其粗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成年树下降幅度比幼年树的大.成年妃子笑荔枝K素累积量在叶片和枝干较多,根系K累积较少.妃子笑成年末级侧枝K素累积量占整株树K素累积量的58.7%.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05
摘要:阿莫西林和多四环素在紫外光谱区间吸收峰附近有多重共线现象,紫外分光光度法难以准确测出2种物质各自含量.本文通过L_(16)(4~5)正交实验设计,采集200~250 nm波长混合样品吸收光谱,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报数学模型.结果显示,该法计算阿莫西林和多四环素的预测相对误差(RPE)分别为3.13%和6.42%,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0.34%和100.71%.该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样品无需预先分离.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06
摘要:为了探讨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草莓氮素营养诊断的可行性,通过6个水平的氮肥田间试验,采用数码相机获取草莓冠层图像,分析了不同供氮水平下草莓冠层图像色彩参数与施氮量、土壤无机氮和植株氮素营养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数字图像技术应用于监测草莓的氮素供应状况是可行的.其中,不同氮素处理下G/B值与G/(R+G+B)值的决定系数较高,G/(R+G+B)值与土壤无机氮、叶片硝酸盐及植株全氮之间的决定系数最高,利用G/(R+G+B)值的范围得出草莓开花期与结果期的氮肥推荐用量,从而反馈草莓氮素营养状况,进行氮素营养诊断.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07
摘要:比较了6种植物精油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产卵忌避效果.结果表明:辣椒油、樟脑油、冬青油和香茅油的产卵忌避效果明显,其中香茅油的产卵忌避作用最强,而肉桂油和香紫苏油的效果较弱.不同质量浓度的植物精油处理间的产卵忌避效果存在显著差异.香茅油和冬青油的产卵忌避作用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当质量浓度为7 000 μg/mL时,忌避率最高;辣椒油和樟脑油则是5 000 μg/mL的质量浓度产卵忌避效果最好.4种植物精油产卵忌避作用的持效期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辣椒油持效期最长,可维持6 d;香茅油持效期最短,仅1 d;冬青油和樟脑油可维持4 d.大空间下的试验表明,辣椒油、樟脑油和冬青油处理过的杨桃上的着卵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但3种精油之间无显著差异.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08
摘要:根据2003-2004年多个地点的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监测数据和室内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观察结果,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发育历期模型的方法,研究了广东省杨桃园桔小实蝇成虫2个发生高峰期地理分布规律和发生期预测技术.结果表明,广东省桔小实蝇成虫年度第1个发生高峰期呈现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推迟的趋势,而最后一个发生高峰期基本表现为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渐推迟的规律.第1个高峰最早是3月20-24日出现在湛江地区,最迟是4月28日-5月1日出现在梅州、潮州、揭阳部分、汕头部分、韶关西北部的几个县区和清远东部的山区.最后一个高峰期出现时间和地区规律基本上与第1个高峰期相反.建立了当代桔小实蝇成虫发生高峰期预测下一代成虫发生高峰期的模型.对这2种预测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两者均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出相应的桔小实蝇成虫发生高峰期.
龙亚芹 , 左瑞娟 , 李凡 , 赵秀兰 , 李玲 , 陈海如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09
摘要:利用RT-PCR方法,自烟草丛顶病毒(Tobacco bush top virus,TBTV)龙陵分离物(TBTV-YLLi)的RNA中扩增出ORF3目的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BTV-YLLi的ORF3全长714 bp,与TBTV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相似性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8.3%~98.6%和95.4%~95.8%;与同属的花生丛簇病毒(Groundnut rosette virus,GRV)、豌豆耳突花叶病毒2号(Pea enation mosaic virus-2,PEMV-2)和胡萝卜拟斑驳病毒(Carrot mottle mimic virus,CMoMV)的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65.1%、61.6%和49.7%,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36.4%、34.6%和16.5%.将ORF3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获得的重组子pET28-ORF3转化大肠杆菌BL21-plysS,使用终浓度为1.0 mmol/L 的IPTG在37 ℃诱导培养4 h时,该融合蛋白表达量最高.融合蛋白经Ni~(2+)亲和柱层析纯化后,SDS-PAGE 电泳表明,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 000,与预计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一致.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10
摘要:采用固相萃取-HPLC检测方法快速检测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在鸭梨上的残留.结果表明:咪鲜胺与2,4,6-三氯苯酚在0.5~100.0 mg/kg范围内在梨皮和梨肉上添加回收率均为90%以上;鸭梨经咪鲜胺40、50 ℃处理较0 ℃处理后在梨皮上的残留量显著升高,在梨肉上的残留量微有上升.另外,鸭梨的残留咪鲜胺在储存过程中逐步降解,常温储存较低温储存降解速度显著加快,其残留代谢物主要集中于果皮,而果肉部分残留极少.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11
摘要: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三乙烯四胺为囊壁原料,利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毒死蜱化聚脲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微胶囊制备的配方及工艺条件,并用红外和热重对微胶囊的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对微胶囊的缓释性能及对斜纹夜蛾的毒力持效性进行了评价.红外和热重分析结果证实:毒死蜱被成功地微胶囊化,微胶囊结构稳定;正交试验优化条件下的初期包封率超过90%;微胶囊中的毒死蜱在水中30 d释放不超过5%;微胶囊制剂对斜纹夜蛾毒杀的LC_(50)值8 d内从28.32 mg/L变化到31.16 mg/L,表明微胶囊中的毒死蜱持效性良好.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12
摘要:对稻弄蝶属Parnara 4种20个样本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1 380 bp)的特征、遗传距离进行了分析,并以2种谷弄蝶Pelopidas为外群,采用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法(BI)构建系统树.结果表明:种间最小序列差异为3.3%,种内个体间最大序列差异为0.9%;系统树显示挂墩稻弄蝶Parnara batta与直纹稻弄蝶Parnara guttata是2个明显不同的分支;其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3.5%.综合地理分布与形态差异,挂墩稻弄蝶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种.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13
摘要:描述了海南澳毒蛾属 Orvasca Walker 一新种,即异色澳毒蛾O.heterocolor sp.nov..新种与近似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后翅基半部浅灰色,端半部淡黄色;抱器瓣深分叉,背侧一壁宽大,长方形,腹侧一壁相当小,三角形;阳茎直,近端部凹陷;阳茎端膜膨大,密被微刺.提供了成虫和雄性生殖器图片.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15
摘要:用LI-6400型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Baill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北五味子叶片净光合速率(Pn)呈双峰型变化.清晨随着日出,Pn随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1:00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到15:00时出现第2个高峰,但峰值比第1个的低.5:00-11:00及15:00-19:00的光合变化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1:00-14:00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增加而下降,出现了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光合午休与中午高光强、高温和低湿有关.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也为双峰型曲线,Pn与Gs、Tr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对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分析表明,气孔限制在北五味子叶片的"光合午休"中起了一定作用.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16
摘要:采用浸提、索氏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等技术制备鹿药提取物,包括:鹿药水提液、醇提液、醇提水溶液,醇提液浓缩后经大孔树脂柱水洗后依次用φ为30%、50%、70%、90%的乙醇洗脱分离得到Ⅰ、Ⅱ、Ⅲ、Ⅳ4部分干物质,从Ⅲ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3-甲氧基-8-甲基槲皮素(A)、8-甲基木犀草素(B)、3′-甲氧基木犀草素(C)、木犀草素(D)和槲皮素(E).采用邻二氮菲-Fe~(2+)-H_2O_2氧化法测定鹿药提取物抗氧化清除羟基自由基(HO·)的能力,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除鹿药醇提液之外,其他提取物制备液都具有清除HO·的作用,清除率23.30%~98.07%,其中5个黄酮单体化合物清除HO·的能力较强,且随浓度增大清除作用增强,并且作用强度明显好于对照维生素C.可见鹿药中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张丽香 , 刘强 , 孙忠伟 , 王斐 , 刘海燕 , 牛天贵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17
摘要:从人的头发样品中筛选出1株产黑色素芽孢杆菌ZH168.对该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基因序列及全细胞蛋白电泳研究结果表明,ZH168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产生的胞外黑色素在可见-紫外光区均有吸收,紫外区光吸收强,随着波长的减小,吸收增强,在210 nm左右有1个吸收高峰;红外光谱与合成的多巴黑色素很相近,具有黑色素吲哚结构的吸收峰.电子自旋共振谱是轻微不对称的典型单线一次微商波谱.综合以上结果确定该菌所产生的色素为黑色素.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18
摘要:从中国新疆、内蒙古和墨西哥等地分离苜蓿内生菌133株,平板筛选到8株细菌具有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L-homoserinelactone,AHL)降解活性,其中活性较强的菌株有r-12、r-9和R1.5.对8株AHL降解菌做AHL唯一碳源试验,结果发现菌株S35和N46在液体AHL唯一碳源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较好,D_(600 nm)分别为0.415和0.386,菌株r-9的生长情况最差,D_(600 nm)为0.015.菌株R1.5还具有耐高温、耐盐碱、能分解无机磷、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等优点.经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菌株R1.5为1株地衣芽孢杆菌.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19
摘要:在粤北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常绿阔叶林群落设置2 hm~2的固定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分析乔木层优势种群结构、分布格局及生态位特征,探讨群落结构和动态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该群落主要优势种为米锥Castanopsis carlesii,乔木层优势树种径级结构为"L"型,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增长阶段;(2)结合垂直分布型结构与生态位宽度分析,可知群落中米锥、荷木Schima superba等占据资源位较多,个体数量及幼苗储备丰富,对资源的竞争力最大;鸭公青Neolitsea chuii及栓叶安息香Styrax suberifolia等次之,尾尖叶柃Eurya acuminata对资源的利用和竞争力最差;(3)应用方差均值比、Lloyd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指数以及负二项分布指数对优势种群进行格局分析,各种群整体格局均为集群分布,但是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随着径阶增加,种群格局逐渐由集群分布过渡到随机分布.这既与物种本身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有关,也与外界环境有密切关系.
陈红跃 , 薛立 , 李吉跃 , 陈世清 , 秦新生 , 陈传国 , 姜杰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20
摘要:通过调查广东北部受冰雪灾害地区的湿地松、阔叶林和杉木林3种林分,比较了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在冰雪灾害下的受害特征.研究表明:林木受害类型可分为折断、弯曲、倒伏和断头4种类型;湿地松林折断的树木最多,占88%;阔叶林折断的树木占64%;杉木林没有弯曲和倒伏的树木,基本是折断和断头的类型.胸径在9.0 cm以下的杉木多数容易发生折断,而胸径在9.0 cm以上的杉木则多数容易发生断头.杉木与湿地松受害特征不同,杉木断干高较高些,而湿地松则容易在低处折断.不同林分生物量的总损失量排序为:阔叶林>湿地松林>杉木林.
刘刚 , 区余端 , 李镇魁 , 黎孟昭 , 马旭东 , 苏志尧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21
摘要:研究了2008年年初南方冰雪冻雨灾害对车八岭常绿阔叶林不同区系的冠层植被所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样地内温带分布的乔木受损比例高于热带分布的乔木受损比例.X~2检验说明不同区系间的冠层乔木个体受损比例差异显著(P<0.01);东亚分布及其变型受损个体比例最小,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变型、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及其变型、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受损个体比例较大.冠层乔木都以重度受损为主,中度受损和轻度受损个体数都远小于前者.CCA多元分析显示,株数密度、平均胸高断面积、坡度、海拔各自对不同物种的受损乔木的分布有显著影响(Monte Carlo test,P=0.010 0).优势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受损植株的分布与群落的平均胸高断面积显著正相关;亚优势种栲Castanopsis fargesii、鸭公青Neolitsea chuii、尾尖叶柃Eurya acuminata受损植株的分布与坡度显著负相关;亚优势种荷木Schima superb与海拔显著正相关.总之,在相同的生境中能够占据林冠优势层的区系类型往往受灾更严重.
周兰平 , 何祖霞 , 陈辉敏 , 卢和军 , 邢福武 , 严岳鸿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22
摘要:对齐云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文献研究,记录该地区蕨类植物40科86属230种.分析表明:(1)该保护区中蕨类植物的优势科、优势属均表现明显,优势科有鳞毛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凤尾蕨科等,优势属有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卷柏属、铁角蕨属和短肠蕨属等;(2)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划为4大类,热带分布的属占优势,为总属数的60.5%,世界分布属占20.9%,温带分布属占17.4%,中国特有属占1.2%;(3)种的区系地理成分也可划为4大类,温带分布种(114种)所占的比例最大(49.6%),热带分布种占有较大的比例(30.0%),中国特有种占18.7%,世界分布种占1.7%;(4)在种的相似性上比较,该保护区与井冈山的相似性系数最高(59.7%),而与大瑶山的相似性系数最低(36.7%).
王桂芹 , 李子平 , 孙丽 , 郭贵良 , 牛小天 , 芦洪梅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23
摘要:选择健康的体质量为(5.89±0.36) g鲤鱼Cyprinus carpio鱼种为试验鱼,以生大豆粉和不同处理的大豆制品分别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鱼粉蛋白的50%,配制5个等蛋白(可消化蛋白质量分数为30%)、等能(可消化能15 MJ·kg~(-1))的半精制饲料,探讨饲料中不同处理的大豆制品对鱼粉蛋白的替代对鲤鱼生长、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增质量率热处理大豆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生大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学钝化组、热处理大豆组和热乙醇浸提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生大豆组(P<0.05).化学钝化组和热处理大豆组的蛋白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生大豆组的蛋白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化学钝化组和热处理大豆组(P<0.05),但与热乙醇浸提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热处理大豆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生大豆组显著影响鱼类的水分、脂肪和灰分的含量(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热处理大豆组要好于其他各处理组.大豆抗营养因子对鱼类负面影响程度的顺序是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凝集素> 大豆抗原蛋白,降低抗营养因子的负面影响程度的处理顺序是热处理>化学钝化>热乙醇浸提.
牟希东 , 王培欣 , 胡隐昌 , 汪学杰 , 宋红梅 , 李小慧 , 罗建仁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24
摘要:为阐明骨舌鱼科鱼类的遗传结构和进化关系,测定了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 formosus的3个品种金龙(Gold arowana)、红龙(Red arowana)、青龙(Green arowana)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1 141 bp),结合来自GenBank中珍珠龙Scleropages leichardti、星点珍珠龙S. jardini、非洲龙Heterotis niloticus、黑龙Osteoglossum ferrerirai、银龙O. bicirrhosum、海象Arapaima gigas的全序列,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分子系统树,初步分析了骨舌鱼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NJ树和 MP树均一致表明,骨舌鱼类为单系类群,分为4支,支持骨舌鱼科下设4个属(坚体鱼属Scleropages、异耳鱼属Heterotis、骨舌鱼属Osteoglossum、巨骨舌鱼属Arapaima)阶元的分类系统,4个属的系统关系与其形态、生态特征表型进化和地理分布较为一致.而金龙、红龙和青龙的mtDNA Cytb的碱基差异小于1%,说明这3个龙鱼品种还在同一种的水平上.
罗琼 , 樊惠英 , 罗开健 , 林文耀 , 程晓亮 , 任涛 , 廖明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25
摘要:根据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的基因序列(GenBank:AY851295.1),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 RT-PCR方法扩增其 S1基因,并将扩增产物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质粒pFast-VSV-G-CMV中,获得重组质粒pFast-VSV-G-CMV-S1,进一步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到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得到重组穿梭载体Bacmid-CMV-S1,再利用脂质体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Ac-V-S1.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该重组杆状病毒可以转导哺乳动物细胞并表达S1蛋白.
康艳梅 , 赵明秋 , 张学涛 , 沈海燕 , 徐艳芳 , 琚春梅 , 易琳 , 陈金顶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26
摘要:根据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_SV)基因组序列设计2对引物,对疑似PRR_SV感染猪的病料进行RT-PCR检测,核酸检测阳性病料进行PRR_SV分离,获得了1株美洲型PRR_SV,命名为GD08-2.对PRR_SV GD08-2株、GD-XH株、GD08-1株的ORF5基因和部分Nsp2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GD08-2株的ORF5基因与PRR_SV疫苗株pMLV、经典株VR-2332和GD-XH株的相似性较高,而与GD08-1株的相似性较低.GD08-2株的Nsp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出现12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分别位于66~74位和192~194位,由此推测,GD08-2株可能为PRR_SV的突变株.GD08-1株的ORF5基因与国内分离的高致病性PRR_SV相似性较高,其Nsp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存在30个氨基酸的缺失,与国内高致病性PRR_SV分离株JXA1的缺失位置完全一致,由此推测,GD08-1株属于高致病性PRR_SV;GD-XH株的ORF5基因与疫苗株pMLV的相似性较高,其Nsp2基因存在个别核苷酸的点缺失.遗传进化分析表明,GD08-1株与国内分离的高致病性PRR_SV的遗传进化关系较近,属同一分支;GD-XH株和GD08-2株与PRR_SV经典株VR-2332、疫苗株pMLV的遗传关系较近,属另一分支.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27
摘要:从GenBank上下载所有1978-2009年在中国分离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及所有同期在中国分离的A型流感病毒(宿主包括人、猪和禽)的PB1、PB2、PA、NS、NP和M基因的序列,将这些基因序列与2009年在中国发生的墨西哥H1N1流感病毒的对应基因序列进行BMCMC法分析,绘制BMCMC进化树,结果揭示中国发生的墨西哥H1N1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相对独立于中国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M基因相对独立于中国国内的季节性流感病毒和禽源流感病毒;PB1基因包含在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分群内;PB2基因和NS基因与国内重排的流感病毒相关,但相对独立于国内的季节性流感病毒和禽源流感病毒;PA基因包含在国内禽流感病毒的分群内;NP基因则与国内传统的猪流感病毒相关,但相对独立于国内的季节性流感病毒和禽源流感病毒.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28
摘要:通过对41株产酸芽孢杆菌Bacillus培养物的HPLC分析及抑菌活性和芽孢形成检测,筛选出3株能产生乳酸、有抑菌活性、易形成芽孢的乳酸芽孢杆菌.通过形态染色特性观察、Biolog系统鉴定及16S rDNA 碱基序列分析,初步鉴定3株菌为芽孢杆菌SC Bacillus sp.SC、芽孢杆菌TR B.sp.TR和蜡状芽孢杆菌SL1 B.cereus strain SL1.动物饲养试验显示,乳酸芽孢杆菌益生素能提高三黄鸡血清钙、磷、总蛋白、球蛋白、溶菌酶、IgG、IgA含量及脾脏、胸腺和法氏囊指数;饲料中添加5 g/kg 的乳酸芽孢杆菌益生素,可使56日龄三黄鸡的平均日增质量提高13.61%,料质量比降低18.37%.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29
摘要:应用PCR-RFLP技术研究了金华猪肌细胞生成素(MyoG)的基因型,并用SPSS 13.0软件分析了各基因型与生长速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金华猪肌细胞生成素基因具有AA、AB、BB 3种基因型,且不同基因型间的个体初生体质量、1~6月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
2010, 3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0.02.062
摘要: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