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 , 冯发强 , 王青峰 , 张晶 , 周鹏 , 李小琴
2012, 33(1):1-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01
摘要:利用SSR标记对54份甜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50对引物中筛选出了56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引物。结果表明:56对引物在54份甜玉米自交系中共检测到15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的等位基因变异为2. 77个,变异范围为2~5个,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 42 ,变异范围为0. 13~0. 71。UPGM.A聚类结果表明,可将甜玉米自交系划分为三大类,其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
陈小荣 , 陈志彬 , 贺浩华 , 朱昌兰 , 彭小松 , 贺晓鹏 , 傅军如 , 欧阳林娟
2012, 33(1):5-1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02
摘要:选择单穗质量和千粒质量较小的亲本CB1和CB7与较大的亲本CB4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2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了穗质量与粒质量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表明:单穗质量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58.06%~75.60%,多基因遗传率为5.03%~25.46%,总基因型遗传率为68.07%~96.68%;同一遗传群体不同种植季节下主基因遗传率无明显差异,但同一季节下CB7/CB4组合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均比CB1/CB4组合群体大,表明单穗质量遗传分析时应考虑到构建遗传群体的亲本选择问题;千粒质量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模型模式,其中CB1/CB4组合群体中季主基因遗传率最高,为60.06%~69.38%;CB1/CB4组合群体中季多基因遗传率最小,为10.73%~23.21%;CB1/CB4组合群体中季总基因遗传率为71.48%~83.55%;CB1/CB4组合群体中季一阶参数d值最小,说明粒质量遗传研究时需要考虑构建遗传群体的亲本及种植季节的选择问题。
何磊 , 聂燕芳 , 高元媛 , 曹燕 , 李云锋 , 王振中
2012, 33(1):11-1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03
摘要:采用双水相分配法和离心法对水稻叶片的细胞质膜进行了纯化.选用聚合物Dextran T 500/ PEG 3350质量分数分别为6.1%、6.2%、6.3%、6.4%、6.5%的双水相体系,对3次分配后的细胞质膜纯化效果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细胞质膜标志酶H +-ATPase的活性测定、柠檬酸铅-醋酸铀双染色及电镜检测。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分数为6.3%的双水相体系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质膜微囊,且随分配次数的增加,可以有效减少其他内膜的污染,其质膜标志酶VO 43--ATPase的相对活性高达93.5%。粗质膜经过3次两相分配后的蛋白质产率为2.73%。非离子型去垢剂Brij 58对质膜H +-ATPase的活性变化影响结果表明,纯化的质膜微囊封闭性较好,主要为正向型质膜微囊。质膜蛋白质经增溶缓冲液溶解及1-D SDS-PAGE的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质膜有效减少了特定蛋白质条带的丰度,使蛋白质条带的分布更为均匀。双向电泳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质膜双向电脉图谱具有低背景、高分辨率和重复性的优点,为进一步的水稻质膜蛋白质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材料。
2012, 33(1):18-2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04
摘要: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cv. Shixia 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温下3种抗氧化能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抑制超氧阴离子能力、抑制羟自由基能力)、相关酶[过氧化物酶(POD)、 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在龙眼采后果肉衰老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4和20 ℃ 2种贮温下,龙眼果肉均经历了一个不可逆的衰老过程,且高温下的衰老速度远超过低温;氧化产物、3种抗氧化能力和相关酶因贮藏温度不同而出现变化规律和作用水平差异;在较高贮温下,龙眼果肉更易遭受活性氧自由基的伤害,且POD、SOD和CAT对自由基的诱导反应比低温下更加积极。3种抗氧化能力指标在2种贮温下彼此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4 ℃下,SOD在龙眼果肉低温衰老过程中的抗氧化作用不明显,POD和CAT发挥了主要作用; 20 ℃下,CAT抗氧化作用不明显,而SOD和POD与抑制O2-·能力以及MDA、H2O2含量密切相关,且发挥了主要作用。
2012, 33(1):23-2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05
摘要:采用电子鼻系统对不同成熟度‘锦绣黄桃’果实进行评价研究.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因子分析法(DFA)的结果显示,电子鼻可以较好地区分转色期、成熟期和完熟期的果实,但成熟期、完熟期的果实有部分区域发生重叠.为了评价电子鼻的分析能力,将其预测结果与传统的理化检测方法(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挥发性香气组分)及生理指标(乙烯释放速率)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电子鼻系统中的PCA较DFA更能准确区分桃果实的不同成熟度。
2012, 33(1):28-3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06
摘要:采取不同的堆置措施,研究了调节C/N和添加复合菌剂对园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有机物降解的动态变化和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C/N和添加复合菌剂有利于堆肥温度的升高和腐熟的加快,降低堆肥的毒性,促进挥发性固体的降解,能加速有机质、总腐植酸和游离腐植酸的分解,提高堆肥中的胡富比,加快堆肥的腐熟和提高堆肥质量;调节C/N并添加复合菌剂的堆置措施比只进行C/N调节的措施更有利于堆肥的快速腐熟以及堆肥产品质量的提高。
董迪 , 朱艳华 , 何自福 , 柴兆祥 , 佘小漫 , 罗方芳
2012, 33(1):33-3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07
摘要:从广东省表现黄脉曲叶的黄秋葵病株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Okra06,PCR检测结果显示,该病毒属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基因组仅含A组分(DNA-A),全长为2 737 nt,推导编码6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该组分与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 CLCuMV)分离物G6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7%;二者编码的6个ORF相似性分别为100%、100%、99.6%、99.8%、100%和99.7%。该病毒还伴随有卫星分子β(DNA β),全长为1 346 nt,推导其互补链上编码1个ORF (C1)。该分子与伴随CLCuMV分离物G6 DNA β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也最高(99.5%).DNA β系统进化分析显示,Okra06 DNA β与CLCuMV-[G6] DNA β、CLCuMV- [Gx08] DNA β亲缘关系最近,三者形成一个独立分支;进一步与其他CLCuMV DNA β和CLCuV DNA β聚类在一起.这些结果证明,侵染广东黄秋葵的病毒分离物Okra06属于CLCuMV,且该分离物与引起广东朱槿曲叶病的CLCuMV-G6应同属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朱槿株系。
2012, 33(1):40-4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08
摘要:为进一步揭示硅对稻瘟病的结构抗性,以纳米SiO2为硅源,以对水稻稻瘟病Magnaporthe grisea具有抗病性的农大18号和感病性的蒙古稻为材料,借助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在接种稻瘟病菌后对2个品种水稻叶片进行电镜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稻瘟病菌后,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经过施硅处理的水稻叶片表面只存在少数的稻瘟病菌菌丝,并且其菌丝数量要比不施硅处理少。通过透射电镜图片还可看到,在水稻叶片内形成的矿化硅材料将病菌菌丝包围,减少了稻瘟病菌对水稻的侵染。施硅能够有效地抑制稻瘟病菌的入侵,从而增强水稻对稻瘟病的结构抗性。
2012, 33(1):44-4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09
摘要:为了解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对华南地区水生昆虫多样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食蚊鱼栖境中有代表性的3种水生昆虫为猎物,研究食蚊鱼的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在单捕食者-多种猎物作用系统中,当猎物密度较低时,食蚊鱼对不同猎物的捕食选择性差异不显著。但随猎物密度的增加,食蚊鱼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幼虫和蛹的捕食量明显增加,对摇蚊Chironomus kiiensis幼虫和蜉蝣Cloeon bengalense稚虫的捕食量下降.在单捕食者-2种猎物的作用系统中,在猎物比例相同的情况下,食蚊鱼更喜欢捕食白纹伊蚊幼虫;但是在猎物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猎物比例,对食蚊鱼总的捕食量影响不大。说明食蚊鱼喜欢捕食漂浮于水面上、会动的活体猎物,对死的或不动的猎物不敏感,且对蚊子幼虫具有明显的嗜好性。
丛建民 , 沈海龙 , 李玉花 , 张鹏 , 杨玲 , 黄剑
2012, 33(1):48-5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10
摘要:以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幼嫩合子胚子叶为外植体诱导水曲柳体胚发生,对该过程中外植体的不同状态类型分别取样,检测这些不同状态类型外植体的多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状态类型外植体生理生化与体胚发生、愈伤组织发生、外植体褐化、外植体生长等方面的关系,以便为分析水曲柳体胚发生机理和改善其体胚发生技术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状态类型外植体的生理生化状态与体胚发生、愈伤组织发生、外植体褐化和生长发育存在非常有趣的相关关系,值得进一步深入解析。
何斌 , 余春和 , 何荣 , 刘莉 , 罗柳娟 , 刘红英
2012, 33(1):53-5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11
摘要:采用标准样地法研究了7年生(中龄林)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林10种养分元素(N、P、K、Ca、Mg、Fe、Mn、Zn、Cu和B)的分布和生物循环特点.结果表明:1)厚荚相思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干材,各器官中大量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Ca或K,然后是Mg,P最低,微量元素含量则以Mn和Fe最高, 其次是Zn和B,Cu最低;2)厚荚相思人工林养分贮存量为1 121.07 kg·hm-2,其中乔木层、林下植物层和凋落物层积累量依次为848.94、116.05和156.08 kg·hm-2,分别占总积累量的75.72%、10.35%和13.92%,林木中不同器官养分元素贮存量排序为:干材>树叶>树枝>干皮>树根;3)厚荚相思人工林养分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261.87、140.59 和121.28 kg·hm-2·年-1,循环系数为0.54,周转期为6.04年.因此,厚荚相思中龄林的营养元素利用率较低,归还速率较快,周转期较短,有利于林地地力的恢复和维持。
2012, 33(1):58-6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12
摘要:在野外调查、文献和标本查阅的基础上,确认深圳市共有野生樟科Lauraceae植物8属41种3变种.其中,短序琼楠Beilschmiedia brevipaniculata、黄心树Machilus gamblei和粗壮润楠M. robusta为深圳分布新记录种。深圳樟科植物以润楠属植物最为丰富,其次为樟属和木姜子属.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深圳樟科以泛热带、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属为主。从种的地理成分来看,深圳樟科植物以热带亚洲分布和中国特有类群为优势,其各占总种数的45.45%。与邻近地区的香港、广州、东莞、鼎湖山、南岭和尖峰岭等地区樟科植物属种相比,深圳市与香港的属种相似性最高,与尖峰岭的属种相似性最低。
2012, 33(1):64-6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13
摘要: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培养,结合形态及生长性状等特征分析,分别从广东湛江、珠海及海南东寨港等样地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海莲B. sexangula、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海桑S. caseolaris这6种红树植物根际中分离出固氮菌和解鳞菌共59株.秋茄盆栽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上述样地分离出的部分解磷菌和固氮菌对秋茄苗的高生长和生物量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1株解磷菌He4# 单菌株接种的秋茄苗高、根干质量和总生物量比对照分别增长58.4%、132.1%和133.2%,该菌株比国外引进的1株解磷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ciformis的促生效果更好,前者接种的秋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比后者高72.7%和90.2%。7株固氮菌的单接种对秋茄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菌株Ngqq-R14的促生效果最佳,苗高、地径、茎干质量、根干质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长38.36%、16.19%、75.46%、49.97%和59.31%。将7株固氮菌和7株解磷菌交互配对成7个菌株组合并接种到秋茄苗的根部,接种6个月后各菌株组合处理组的苗高、茎干质量、根干质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长21.1%~69.4%, 70.7%~271.5%, 27.1%~111.3% 和 66.9%~123.8%,表明固氮菌与解磷菌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促进秋茄生长的最佳接菌组合是Nlqq-Wy4 + P12。
2012, 33(1):69-7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14
摘要: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引进的胶木兼优品系和自育的新型无性系及高产对照品种RRIM600组成的15个试材从生长量和产胶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15个无性系在不同月份的干胶含量和割次干胶产量分别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不同无性系的割次干胶产量和月产干胶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材料间生长量、胶乳产量和干胶含量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生长量与产胶量无显著性相关.而且,热试8、热试7、热试10和热研2-73这4个无性系表现出良好的胶木兼优特性。
项东云 , 王明庥 , 黄敏仁 , 陈健波 , 阚荣飞 , 张照远 , 陈东林
2012, 33(1):73-7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15
摘要:用伐倒木取样,按国家标准制作试件,采用SANS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木材抗弯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 MOE),研究了18年生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 11个种源木材MOE在种源间、单株间、树干高度上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大花序桉部分种源间、株间和高度间的木材MOE均有显著差异,B47种源的木材MOE最大,为26.71 GPa;12195号种源的最小,为23.50 GPa,并显著小于B47、D47和17008号这3个种源。11个种源中有7个种源的株间木材MOE差异达显著水平。各种源内树干高度间的木材MOE只有2个种源的高度间差异显著;各种源木材MOE沿树干高度的变化趋势有2种:有7个种源随树干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另4个种源沿树干高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2012, 33(1):77-8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16
摘要:以剑麻渣为原料提取果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并对剑麻果胶的分离及脱色进行研究,得出制备剑麻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2.2 mol·L-1的草酸-草酸铵缓冲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为0.1 g·mL-1,时间90 min,温度80 ℃,在pH4.0条件下用乙醇沉淀果胶,果胶产率为14.87%;用w为1.8%~2.4%的过氧化氢脱色,获得浅黄色果胶.理化性质研究表明,剑麻果胶为酯化度23%的低酯果胶,w(半乳糖醛酸)为66%,pH、灰分等指标均符合国家轻工行业标准。
2012, 33(1):82-8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17
摘要:采用响应曲面模型(RSM)研究温度、pH、初始菌浓度对冷却猪肉中气单胞菌Aeromonas spp.生长的影响.应用Gompertz模型对不同试验条件下气单胞菌的生长曲线进行拟合,一级模型的参数生长率(U)和迟滞期(LPD)采用RSM方法构建冷却猪肉中气单胞菌生长的二级模型.然后随机选择试验组合对建立的方程进行验证,并应用计算均方误差(MSE)、准确因子(AF)和偏差因子(BF)的方法对建立的生长预测方程进行数学检验。结果表明,修正的Gompertz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不同试验条件下冷却猪肉中气单胞菌的生长情况(R2>0.96),温度、pH和初始菌浓度对气单胞菌生长影响显著(P<0.05),数学检验参数MSE较小,AF和BF接近1.0,均在可接受范围,用RSM方法建立的生长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冷却猪肉中气单胞菌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张秀娟 , 李莉 , 卫恒习 , 白银山 , 师如意 , 张守全
2012, 33(1):87-9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18
摘要:采用两步酶消化法获得5~7日龄昆明小鼠睾丸组织的单细胞悬液,比较差速贴壁法和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对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SSCs)的纯化效果,并利用MTT法检测不同生长因子及添加浓度对SSCs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5日龄小鼠和7日龄小鼠的睾丸细胞总数存在较大差异(P<0.05),但SSCs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与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相比,差速贴壁法获得了较高的SSCs数量和纯化率,其纯化率平均85.06%;MTT法检测结果表明LIF因子的添加对SSCs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20 ng/mL GDNF+20 ng/mL bFGF+103 U/mL LIF的组合添加是昆明小鼠SSCs的体外培养增殖的最佳组合。
2012, 33(1):92-9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19
摘要:以框镜鲤Cyprinus carpio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CY0806株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flaA基因,将其克隆并测序,测序结果与气单胞菌属的不同菌株进行相似性分析,并对flaA基因编码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获得框镜鲤维氏气单胞菌鞭毛flaA基因,长915 bp,编码304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其与其他维氏气单胞菌flaA基因处于同一分支,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flaA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32 098.66,等电点5.57,半衰期30 h,不稳定系数为32.31,脂肪系数81.05,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区,二级结构预测:flaA基因以α螺旋和β折叠为主,同时,以同源建模法预测了flaA基因编码蛋白的三维立体结构。
2012, 33(1):96-10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20
摘要:根据2008年4个季度的生态调查取样,对连云港海州湾田湾核电站附近潮间带A、B断面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结构特征及资源密度等进行了研究.经统计分析:养殖区B断面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42.32 g·m-2和71.83 个·m-2,明显高于天然海滨浴场A断面处的11.24 g·m-2和63.67 个·m-2;A、B断面配对站位群落相似性指数超过0.50的有6对,而其他有显著性关系的却不是非常明显,表明海洋工程可能使附近海域内各生境之间底栖动物群落的分化程度降低;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中,春、夏、秋、冬季的多样度分别为1.72、1.20、1.68、0.84,其中冬季达到重度污染,这可能与人为扰动有关,海洋工程活动会导致生态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甚至生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整体上田湾核电站附近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受田湾核电站相关工程活动影响的程度尚不能得出定论,需要继续调查监测该海域的生物资源状况,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监测机制。
张良 , 黄永亮 , 官培英 , 王怡飞 , 徐晓娟 , 吴晓薇 , 郭霄峰
2012, 33(1):102-10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21
摘要:为了高效表达狂犬病病毒HEP-Flury的核蛋白,选取抗原决定簇富集区,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了狂犬病病毒HEP-Flury N蛋白的核苷酸序列。根据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对密码子的偏嗜性,首先对所选取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修饰、引入酶切位点,然后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NP。将其转化表达宿主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LysS,以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发现在相对分子质量34 000处有1条特异的蛋白带,与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blotting 检测结果显示,该蛋白可被鼠抗His单克隆抗体及犬抗RV多克隆抗体特异识别,表明所表达的N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黄秋芳 , 孙敏华 , 陈少莺 , 吕殿红 , 董嘉文 , 尚毅 , 吴玄光 , 胡奇林
2012, 33(1):106-1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22
摘要:根据GenBank上发布的新城疫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了9对引物,对从福建福州地区发病半番鸭场分离的新城疫病毒FJ-SMD-03株进行了基因组cDNA扩增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FJ-SMD-03的基因组序列由15 192 nt组成,在NP基因非编码区比Lasota株多了6个核苷酸ACACTC;基因组由6个ORF组成,即3′-NP-P-M-F-HN-L-5′序列。BLAST结果显示:FJ-SMD-03基因组核苷酸与1.3、carrier-pigeon/Guangdong/2008、pigeon/Italy/1166/00、AV324/96 和dove/Italy/2736/00相似性最高,达94.9%~98.5%;与疫苗株Lasota、Mukteswar和B1的相似性最低,为80.7%~83.3%;与我国标准强毒株F48E8及2002年从福建番鸭中分离到的基因VIId亚型强毒株Muscovy duck/China(Fujian)/FP1/02相似性较低,分别为82.5%和87.1%。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具有强毒株序列特征,进化树分析发现,FJ-SMD-03属于Class Ⅱ类基因VIb亚型,证明鸭群中有VIb亚型NDV强毒株;FJ-SMD-03株NDV与1.3、carrier-pigeon/Guangdong/2008和pigeon/Italy/1166/00亲缘关系较近,与carrier-pigeon/Guangdong/2008形成一个小的进化分支,推测FJ-SMD-03株与carrier-pigeon/Guangdong/2008和pigeon/Italy/1166/00株来源于共同的祖代毒株,可能与鸽携带的病毒有关。
汤电 , 张小华 , 付晓平 , 王丽华 , 郭玉芳 , 李健 , 纪雪薇 , 蒋红霞
2012, 33(1):113-11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23
摘要:从广东地区食用鱼肠道分离鉴定了218株大肠埃希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218株大肠埃希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PCR方法调查ESBLs和PMQR基因的流行分布情况。对10株β-内酰胺酶(包括ESBLs)和/或PMQR阳性菌株进行了接合转移试验,探讨ESBLs和PMQR基因的传播机制。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218株大肠埃希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5%~72.5%。在112株氨苄西林耐药菌株中,检测出2种ESBLs基因,分别为blaCTX-M-79和blaCTX-M-14,2株菌中还检测到β-内酰胺酶基因blaLEN-4和blaLEN-17。在80株环丙沙星耐药菌株中,检测到59株为PMQR阳性,分别为qnrB(33株),qnrD(5株),qnrS(21株),aac(6′)-Ib-cr(6株)。接合转移试验结果表明,ESBLs和/或PMQR基因可同时存在于一个质粒上进行转移。
2012, 33(1):120-12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24
摘要:探索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广东分离株021210(NalR)[以下简称O157∶H7 021210(NalR)]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揭示其在小鼠体内产生的病理变。将20日龄的昆明鼠随机分组,饮水中加入萘啶酮酸预处理,消除肠道杂菌,再分别以不同剂量腹腔注射O157∶H7 021210(NalR),进行临床观察和病理学检查。测定出LD50,试验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O157∶H7 021210(NalR)可引起小鼠主要脏器及肠道发生病变。
2012, 33(1):123-12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1.025
摘要:报道了采自潮州大质山的2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它们是暗果蓼Polygonum persicaria L. var. opacum (Sam.) A. J. Li、刺毛柳叶箬Isachne sylvestris Ridley。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 (CANT)。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