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虹 , 陈建军 , 林锐锋 , 彭 琛 , 王晓剑 , 邓世媛 , 王 维
2012, 33(4):429-43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01
摘要:为探讨粤北始兴烟区适宜打顶方式及其对烤烟上部叶可用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打顶方式(扣心打顶、现蕾打顶和初花打顶)对烤烟农艺性状及上部叶主要化学成分、产量、产值及初烤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烤烟株高、有效叶片数和节距显著增加,而上部叶最大叶面积和茎围有所下降.不同打顶方式对上部叶成熟期淀粉、可溶性总糖、烟碱含量影响较大,对总氮含量影响不明显.初花打顶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比生产上常用的打顶方式(现蕾打顶)提高了6.48%和7.73%,淀粉和烟碱含量分别降低了15.68%和5.99%,钾含量升高了13.02%,糖碱比及施木克值有所升高,烟叶内在成分较为协调.综合考虑,初花打顶能有效提高烤烟上部叶可用性,值得在生产上推荐应用.
李继竹 , 王 贺 , 尹日成 , 任雪娇 , 胡 洋 , 杨伟光
2012, 33(4):434-43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02
摘要:以PH4CV×昌7-2为基础材料,在种植密度分别为6×104、9×104、1.2×105和1.5×105株/hm2的选择压力下选系,于F4代分别选出5个代表系与4个骨干自交系构成NCII设计,对其产量表现、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2×105株/hm2密度下选择的5个自交系其一般配合力均为正值,最高值12F-3为12.74,特殊配合力最高值的组合亲本也来源于1.2×105株/hm2密度下选择的自交系,并且该密度下选育的自交系能组配出产量高于对照品种数量最多的组合,其中小区产量最高的组合PH6WC×12F-5为15.57 kg.在4种选系种植密度中,1.2×104株/hm2为基础选系材料PH4CV×昌7-2选系的最佳种植密度.
姚 丹 , 王丕武 , 张 君 , 刘占柱 , 关淑艳 , 刘思言 , 曲 静
2012, 33(4):438-44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03
摘要:以高蛋白大豆品种吉育50和高油大豆品种吉农18杂交后获得的F2及其衍生群体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QTL IciMapping v2.2完备区间作图法研究大豆脂肪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豆脂肪含量表现为多基因遗传模型,主要受多基因控制,多基因遗传率为79.15%;对大豆脂肪含量进行QTL定位和分析,共检测到2个主效QTL和2个微效QTL,分布于12(G)、17(M)和22(F) 3个连锁群上,其中包括了1个在2年间稳定存在的主效QTL.
张士龙 , 冯发强 , 潘 登 , 黄 君 , 王国华 , 杨瑞春 , 李小琴
2012, 33(4):444-44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04
摘要:由组合B15(不柔嫩)×B20(柔嫩)构建的F2:3家系群体(236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89个SSR标记的玉米遗传连锁图谱.图谱的总长度为1 317.2 cM,相邻两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4.8 cM.在F2:3家系群体中,共检测到与甜玉米果皮嫩度性状相关的QTL 4个,分别位于第3、4、7染色体上,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3.0%、1.1%、1.0%和6.0%,且4个QTL加性效应均为负值,表明均来自果皮柔嫩度较好的亲本,具有降低果皮柔嫩度值,改善果皮柔嫩度的作用.
周 波 , 陈旭飞 , 张聪俐 , 李静娟 , 张 静 , 任宗玲 , 张 池 , 戴 军
2012, 33(4):448-45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05
摘要:以深圳市光明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7个主要土壤肥力属性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土壤肥力属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经过28年的演变,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由1984年的磷钾速效养分含量偏低转变为2011年的容重偏高和氮素缺乏,但由于前后的突出肥力因子和限制因子均相互抵消,土壤综合肥力未产生显著差异.不同农田片区的土壤综合肥力和主要限制因素在演变过程中都表现出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片区的种植模式和施肥习惯向着不同方向演变造成的.
2012, 33(4):453-45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06
摘要: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24种常用植物精油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离体培养细胞系(SL-1)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采用MTT法研究精油对2种植物源农药鱼藤酮和辣椒碱的细胞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0 μg·mL-1 芸香油处理SL-1细胞24 h后,细胞内荧光染料碘化丙啶(PI)的荧光强度增加了53.04%,其次是松节油和当归油,细胞内PI荧光强度分别增加了34.23%和33.67%;100 μg·mL-1 广藿香油、松节油、芸香油、当归油、香茅油、生姜油处理SL-1细胞后,细胞内PI荧光强度增加率超过40%.鱼藤酮和辣椒碱对SL-1细胞的抑制中浓度 (IC50) 分别为34.97 和35.92 μg·mL-1,而与100 μg·mL-1芸香油联用时IC50分别为12.69 和13.26 μg·mL-1, 与100 μg·mL-1松节油联用的IC50分别为14.56 和11.392 μg·mL-1,均小于鱼藤酮和辣椒碱单剂用量,芸香油、松节油能够显著提高鱼藤酮和辣椒碱对SL-1细胞的细胞活性.
陈雪凤 , 雷艳宜 , 叶 凎 , 丁 钿 , 曾冬根 , 刘琼光
2012, 33(4):460-46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07
摘要:柑橘溃疡病是柑橘生产上重要细菌病害,药剂防治是其主要的防治措施.本文通过平板抑菌圈试验,测定了来自广东和江西等地的21个柑橘溃疡病细菌对8种化学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叶枯唑1 000×、新植霉素2 800×、水合霉素1 300×等3种药剂对供试的21个柑橘溃疡病菌菌株均没有〖JP2〗抑菌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溃疡克星、氢氧化铜·锌和必备等5种药剂对溃疡病菌表现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链霉素的抑菌作用最强;部分溃疡病菌株对这5种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链霉素、中生菌素对溃疡病防治效果较好.
2012, 33(4):465-46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08
摘要:在26 ℃条件下,以橘小实蝇 Bctrocerat dorsalis 1龄、2龄、3龄初及3龄末幼虫为寄主,研究了前裂长管茧蜂 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对不同龄期寄主的寄生效能、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个体大小、性比、结果表明,寄主龄期对前裂长管茧蜂寄生效能与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前裂长管茧蜂偏好寄生2龄和3龄初的橘小实蝇幼虫,在试验观察的6 h内,分别有63.00与85.50头相应龄期的橘小实蝇幼虫被寄生.而仅有35.60与33.21头1龄和3龄末橘小实蝇幼虫被寄生.前裂长管茧蜂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寄主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减缓.以1龄、2龄、3龄初及3龄末橘小实蝇幼虫为繁育寄主时,前裂长管茧蜂的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18.5、18.9、19.6和22.0 d,相应的幼期存活率分别为16.40%、46.88%、54.09%和26.29%,寄主龄期过低或过高对前裂长管茧蜂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前裂长管茧蜂子代个体的大小也因寄主龄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1龄橘小实蝇幼虫为寄主所繁育寄生蜂个体明显小于其他年龄段寄主繁育的寄生蜂.以3龄初橘小实蝇幼虫为繁育寄主时,前裂长管茧蜂子代群体以雌性个体为主,雌性概率为64.11%.3龄初橘小实蝇幼虫是用于繁殖前裂长管茧蜂的最适阶段.
2012, 33(4):470-47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09
摘要:试验选取体积分数(φ)分别为0.03%、0.05%、0.07%、0.09%的六磷胺水溶液饲喂橘小实蝇 Bactrocera dorsalis 雌、雄虫,测定其使橘小实蝇不育的最佳浓度范围.结果表明:0.05%六磷胺处理雄虫后与正常雌虫交配卵孵化率约为6%,至φ为0.09%时卵完全不孵化;雌虫在 φ 为0.07%时卵已完全不孵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六磷胺与50 g/L(100 mL水里溶解5 g水解蛋白)水解蛋白溶液混合后对橘小实蝇雌、雄虫的不育效果,选取φ分别为0.02%、0.04%、0.06%、0.08%、0.10%的六磷胺水解蛋白溶液饲喂成虫.结果表明:产卵量和孵化率都随着六磷胺在水解蛋白溶液中体积分数的升高而降低;φ为0.08%处理雄虫后与正常雌虫交配所产卵的孵化率仅为14%,明显低于对照的孵化率76%;雌虫在φ为0.08%时已达到完全不育.
郭 俊 , 岑伊静 , 王自然 , 段惠芬 , YULU XIA , 高俊燕
2012, 33(4):475-47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10
摘要:柚喀木虱 Cacopsylla citrisuga Yang & Li是云南省德宏州柠檬产区为害柠檬嫩梢、嫩叶的一种害虫,在该产区的柚喀木虱若虫体内检测到黄龙病亚洲种病原菌,对柚喀木虱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柚喀木虱主要发生在德宏州海拔1 000~1 500 m的柠檬产区,其寄主植物仅发现芸香科柑橘属 Citrus 和枳壳Poncirus trifoliate,海拔越高,发生时间越长,受害越重;以若虫为害最为严重,受害叶片不能正常生长及展开,出现对折症状,严重时卷曲成菊花状;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及为害高峰期与柠檬抽发、海拔高度及气温密切相关.
杨江舟 , 张 静 , 胡 伟 , 任 爽 , 陆尚沛 , 李华兴
2012, 33(4):480-48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11
摘要:通过抑菌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韭菜根系浸提液对香蕉枯萎病的抑菌效应和防治效果,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韭菜根系浸提液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表现出浓度效应,即随着韭菜根系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菌丝生长减缓,孢子萌发率降低,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强.通过对病原菌菌丝和孢子形态的显微观察,韭菜根系浸提液能使病原菌菌丝和孢子发生畸变.香蕉苗期接种试验防病效果显著,随着韭菜根系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防病效果增强,当达到最大测试质量浓度160 mg·mL-1时,防病效果达到53.66%.韭菜根系浸提液影响盆栽土壤中香蕉枯萎病菌和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韭菜根系浸提液能显著减少土壤中香蕉枯萎病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提高细菌的数量.移栽香蕉后第40天的Biolog分析结果表明:韭菜根系浸提液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说明韭菜根系浸提液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抑病性,从而减少香蕉枯萎病病害的发生.
赵立荣 , 葛建军 , 王卫芳 , 古少常 , 张永瑜 , 胡学难 , 冯黎霞 , 吴海荣
2012, 33(4):488-49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12
摘要:描述了日本进境罗汉松根际截获的2种美洲剑线虫:短颈剑线虫 Xiphinema brevicollum Lordello et Da Costa,1961和喜马拉雅剑线虫 Xiphinema himalayense Ahmad,Lamberti, Rawat, Agostinelli et Srivastava, 1998,并对这2种线虫rDNA-ITS和D2D3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短颈剑线虫和喜马拉雅剑线虫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内首次截获,喜马拉雅剑线虫在日本首次报道,在中国没有分布记载.
2012, 33(4):493-49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13
摘要:研究了人类防御素hβD-3基因在大肠埃希菌细胞中的融合表达,采用pET-32a(+)载体在BL21(DE3)溶原菌中进行了F-βD-3蛋白的融合表达.结果表明,F-βD-3蛋白的表达量达到127.23 μg/mL,融合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与肠激酶酶切后,最终得到hβD-3蛋白的量为18.17 μg/mL.经对大肠埃希菌K12D31 的抑菌试验鉴定,肠激酶酶切后产物为有抑菌活性的重组hβD-3蛋白.
刘秀明 , 朱海林 , 杜淑环 , 万 秋 , 李海燕 , 李校堃
2012, 33(4):498-50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14
摘要:为了探索利用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杂合抗菌肽天蚕素AD(Cecropin AD, CAD)的可行性,通过PCR搭桥方法合成了CAD全长基因,并插入对外源基因表达有一定促进作用的调控元件:Ω序列、Kozak序列及KDEL四肽序列,然后将改造后的CAD基因克隆进载体pCAMBIA1390R,构建了pCAMBIA1390R CAD植物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入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LBA4404,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将CAD基因转化入紫花苜蓿.在含潮霉素(20 mg/L)的筛选培养基上筛选转基因植株,通过PCR、Southern blotting检测,CAD基因已经转入紫花苜蓿中;提取蛋白质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苜蓿蛋白提取物对沙门氏菌 Salmonella 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具有一定抑菌活性.
2012, 33(4):503-50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15
摘要:以加工番茄高茄红素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分别从高茄红素含量及低茄红素含量植株中提取DNA构建DNA池,采用RAPD技术,从2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个在2基因池间具有特异性的引物S636,在轮回亲本及回交后代单株的DNA中进行验证,证明了该引物扩增出的特异性片段是1个与番茄耐高茄红素含量连锁的RAPD标记.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扩增出的特异条带与载体pMD-18T连接,并转入大肠埃希菌DH-5α,对克隆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其实际大小为827 bp,这为转化成稳定的SCAR标记奠定了基础.
孙佩光 , 奚如春 , 钟燕梅 , 李文锋 , 骈瑞琪 , 陈晓阳
2012, 33(4):507-5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16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 Camellia 红山茶组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 Chi. 的花器官发生过程.广宁红花油茶花被片呈螺旋形发生,心皮原基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4~5枚心皮原基同时发生,在后来的发育过程中,心皮原基发育成合心皮雌蕊,心皮原基纵向伸长发育成合生花柱,柱头布满乳凸状细胞,柱头浅裂,一般3~5裂;雄蕊原基分为内轮雄蕊原基和外轮雄蕊原基,内轮雄蕊原基一般15~21枚同时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外轮雄蕊原基也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外轮雄蕊原基分为3~5层,其基部1/3~1/2合生,外轮雄蕊原基中同层的同时发生,不同层的雄蕊原基发生次序不同;广宁红花油茶的花器官发生与山茶科厚皮香亚科Ternstroemioideae杨桐属Adinandra Jack的阔叶杨桐Adinandra latifolia L. K. Ling和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n H. T. Chang明显不同.该研究为山茶属甚至于山茶科的系统发育与演化提供了花器官方面的依据.
徐瑞晶 , 庄雪影 , 莫惠芝 , 黄川腾 , 郑明轩 , 蔡海华
2012, 33(4):513-51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17
摘要: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清新县白湾镇石灰岩次生林的群落组成和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在10个面积为400 m2的调查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植物151种,隶属61科119属.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9%的种子植物属为热带分布类群,以泛热带成分最为丰富(占34%),其次为旧世界热带和热带亚洲分布类型(均为16%);温带成分仅占19%.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以草本层最丰富,其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较低;Simpson指数(D)和Shannon指数(H′)均以灌木层较高,草本层次之,乔木层较低;均匀度指数(E)以灌木层较高,乔木层次之,草本层较低.任豆Zenia insignis、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菜豆树Radermachera sinica、海红豆Adenanthera microsperma、朴树Celtis sinensis、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千里香Murraya paniculata和小芸木Micromelum integerrimum等在风水林中生长良好,可应用于石灰岩山地的植被恢复.
2012, 33(4):519-52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18
摘要:采用盆栽法,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华南地区常见树种楝叶吴茱萸Evodia meliaefolia 、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和任豆Zenia insignis 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进行了研究.以探明供试树种通过渗透调节来适应干旱胁迫的途径与机理,为华南石漠化干旱区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3个树种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质量比均表现出逐渐〖JP2〗增加的趋势,在重度干旱时达到最大值,其中石斑木的质量比最高(脯氨酸为490.86 μg/g,可溶性糖为38.13 mg/g),楝叶吴茱萸最低(脯氨酸为278.33 μg/g,可溶性糖为27.74 mg/g).而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比则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其中楝叶吴茱萸和任豆在轻度干旱时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97和6.84 mg/g,而石斑木在中度干旱时才达到最大值(7.44 mg/g),重度干旱时,只有石斑木的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比高出正常水分条件53.64%,表现出很强的渗透调节能力.综上可知:在3个供试树种中,石斑木具有很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对干旱胁迫有较强的适应性,任豆次之,楝叶吴茱萸渗透调节能力最弱,抗旱适应性较差.
邱 权 , 潘 昕 , 何 茜 , 李吉跃 , 苏 艳 , 林 雯
2012, 33(4):524-52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19
摘要:采用Li-6400光合系统测定方法和盆栽苗木称重法,分别对华南石灰岩地区特有树种任豆 Zenia insignis 以及2种石灰岩地区造林供选树种石斑木 Rhaphiolepis indica 和楝叶吴茱萸 Evodia glabrifolia 光合特性和蒸腾耗水日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苗木生长旺盛时期,与任豆相比,石斑木和楝叶吴茱萸具有相近甚至更佳的光合生长能力和节水性能;光合特性方面,正常条件下3种苗木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1 d中最高净光合速率石斑木最高,达到(11.709±0.392)μmol·m-2·s-1,楝叶吴茱萸次之,任豆最低;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值显示石斑木光合生长能力最强,任豆和楝叶吴茱萸相近;耗水特性方面,任豆昼夜耗水量显著高于石斑木和楝叶吴茱萸,白天耗水量约占全天耗水量的90%,3种苗木的最大耗水速率相对较小,介于2.91×10-4 ~4.28×10-4 mol·m-2·s-1,其中楝叶吴茱萸的最大耗水速率低于任豆,而石斑木略高于任豆,并且3种苗木最大耗水速率与白天平均耗水速率的平均比值约为1.6.
方心灵 , 王海峰 , 束 刚 , 王松波 , 朱晓彤 , 王丽娜 , 高 萍 , 江青艳
2012, 33(4):529-53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20
摘要:为研究山梨酸对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C2C12)增殖、IGF-1分泌、GH/IGF系统和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通过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山梨酸(0、0.1、1.0、10.0和100.0 μmol/L)处理C2C1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IA法检测细胞IGF-1分泌量,qPCR法检测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10.0 μmol/L山梨酸显著促进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1和2 d)和无血清(4和5 d)培养的C2C12细胞增殖(P<0.05); 2)0.1、1.0和100.0 μmol/L山梨酸均显著抑制无血清培养的C2C12细胞IGF-1的分泌(P <0.05); 3)1.0 μmol/L山梨酸显著上调无血清培养的C2C12细胞IGF-1R、GHR和CPT1b的mRNA表达(P<0.05),对IGFBP3(P=0.09)、PDK4(P=0.10)和PGC1α(P=0.10)的mRNA表达量也有提高趋势.提示山梨酸可促进C2C12细胞的增殖和GH/IGF系统及糖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但对IGF-1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2012, 33(4):535-53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21
摘要:为探讨5-氟尿嘧啶的药效、毒性与给药剂量之间的关系,采用BALB/c小鼠来源的CT26结肠癌细胞株构建小鼠结肠癌模型,分别给予10、20、30和50 mg/kg剂量的5-氟尿嘧啶,分析其抗肿瘤效果、对小鼠体质量的影响和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表明,5-氟尿嘧啶的体内抑瘤效果及毒性与剂量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评价各指标,认为20~30 mg /kg剂量的5-氟尿嘧啶较适合于小鼠结肠癌模型中的药效评价.
彭 瑛 , 占今舜 , 李丽立 , 曹建明 , 罗 锐 , 高建武 , 胡金杰 , 罗佳捷 , 范觉鑫 , 张 彬
2012, 33(4):539-54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22
摘要:试验选用96羽海兰灰蛋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试验期为28 d.第Ⅰ组为对照组,第Ⅱ~Ⅳ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DHA复合添加剂为2%、4%和8%.旨在探讨蛋鸡饲粮中添加DHA复合添加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整个试验期,第Ⅱ~Ⅳ组与第Ⅰ组相比,蛋鸡的平均产蛋率和平均料蛋比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蛋质量极显著提高(P<0.01).2)在整个试验期,平均蛋形指数第Ⅱ、Ⅲ、Ⅳ组与第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1、2周,平均哈氏单位第Ⅳ组显著高于第Ⅰ组(P<0.05),试验第3周平均哈氏单位第Ⅳ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第3、4周,平均DHA含量第Ⅱ、Ⅲ、Ⅳ组极显著高于第Ⅰ组(P<0.01),且第Ⅳ组含量最高.从整体上看,饲粮中添加DHA复合添加剂能够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和改善鸡蛋品质;从该试验结果来看,建议蛋鸡饲粮中添加8% DHA复合添加剂为宜.
张 莹 , 刘祥茵 , 罗永文 , 杨先峰 , 黄永亮 , 施赫赫 , 傅秋玲 , 阳佑天 , 吴晓薇 , 郭霄峰
2012, 33(4):544-54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23
摘要:通过对新分离的猪源狂犬病病毒GD-SH01株N基因和G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解析它们与其他狂犬病病毒N和G基因的差异.提取猪源狂犬病病毒GD-SH01株的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N基因和G基因,并与T载体连接,克隆至大肠埃希菌DH5α.测序后与国内外部分毒株的N基因和G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比对.与其他毒株相比,N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84.3%~98.0%;氨基酸相似性为92.5%~99.3%.G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80.4%~98.2%;氨基酸相似性为87.8%~99.6%.
林大川 , 刘健华 , 王晶 , 孙娜 , 郭潇木 , 魏鸿堃 , 冯言言 , 曾振灵
2012, 33(4):550-55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24
摘要:2010年从广东省不同地区230头猪的淋巴结样品中分离鉴定出90株葡萄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1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PCR 方法检测13种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猪体内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的差异.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80%).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多数药物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差异不显著,但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及linA、ermB基因的携带率差异显著(P<0.0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2012, 33(4):556-56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25
摘要:为了研究盐酸特比萘芬胶囊在比格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选用健康比格犬8只,进行单剂量(10 mg·kg-1)静脉注射特比萘芬注射液和口服盐酸特比萘芬胶囊,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质量浓度,利用Winnolin 5.2.1非房室模型计算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静注盐酸特比萘芬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UC0-∞ =(5.47±1.03) μg·mL-1·h, Vss =(2.55±0.89) L·kg-1, CL=(1.88±0.33) L·h-1·kg-1, t1/2 =(3.02±1.70) h; 口服盐酸特比萘芬胶囊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max =(1.09±0.37) h, Cmax =(0.39±0.04)μg·mL-1, AUC0-∞ =(0.67±0.18) μg·mL-1·h, Vd/F =(35.17±6.58) L·kg-1,t1/2 =(1.69±0.74) h.比格犬口服盐酸特比萘芬胶囊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2.54±3.43)%.特比萘芬在比格犬体内吸收迅速,消除快,生物利用度低.
傅秋玲 , 郑佳琳 , 林颖仪 , 张 莹 , 阳佑天 , 潘姣姣 , 吴晓薇 , 郭霄峰
2012, 33(4):561-56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26
摘要:为了有效监测犬免疫狂犬病疫苗后的保护效力,以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RV)糖蛋白的主要优势抗原表位区G3蛋白(RV G3)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一种检测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优化反应条件,确定抗原最佳包被量为8 mg/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酶标二抗的稀释度为1∶3 000.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抗原不与犬瘟热病毒、犬腺病毒、犬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平均变异系数都小于10%;敏感性达1∶1 280.此方法检测134份血清样品的结果与美国SYNBIOTICS试剂盒相比,总符合率达95.6%.
何玉琴 , 成自勇 , 张 芮 , 张金霞 , 李有先 , 姚名泽
2012, 33(4):566-56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27
摘要:以膜下滴灌作对照,共设5个处理,研究了微润灌溉条件下不同埋设深度、间距和压力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润灌溉的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趋势异于膜下滴灌;玉米茎粗、株高和产量随耗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膜下滴灌(CK)的产量最高,与微润灌溉处理有极显著差异,分别比T1、T2、T3和T4高33.13%、34.48%、26.82%和63.94%;微润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较膜下滴灌高,各处理无极显著差异,最高的为T2处理,且与膜下滴灌有显著差异;微润灌溉有利于玉米籽粒发育,使籽粒饱满,百粒质量增加;在不同的微润灌溉处理下,微润管的埋设深度、间距和压力对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压力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最大,间距对耗水量的影响较大.
2012, 33(4):570-57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28
摘要:针对果蔬保鲜运输中因温差过大,部分果蔬易被冻伤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双监测点的保鲜运输用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安装在厢体后端的温度传感器为主监测点,将保鲜运输中的环境温度控制在理想的保鲜温度范围内;以安装在厢体前端的温度传感器为辅助监测点,防止气流出口处的温度过低,冻伤厢体前端的果蔬.通过试验,此温度控制系统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既能将运输厢内的温度控制在设定的目标温度范围内,又能防止运输厢体前端的果蔬不被冻伤.此研究结果对提升果蔬保鲜运输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2, 33(4):574-57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29
摘要:合成了新的三元铜(Ⅱ)配合物:[Cu(TBZ)(L-Ala)(H2O)]ClO4[其中,TBZ=2-(4′-噻唑基)苯并咪唑,L-Ala=L-丙氨酸根].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及电子吸收光谱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发现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G+)、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G+)、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 typhi(G-)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il(G-)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另外,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可能以插入方式与CT-DNA作用,在维生素C存在下通过羟自由基(·OH),单线态氧(1O2)或者1O2类似物切割pBR322 DNA双螺旋结构.
2012, 33(4):580-58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30
摘要:为探讨超临界萃取条件对鹿油萃取率的影响,以鹿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鹿油提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5 ℃、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时间150 min.对鹿油理化性质指标和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的鹿油酸价低,含有多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为41.94%.
杨梯丰 , 张少红 , 王晓飞 , 黄章慧 , 赵均良 , 张桂权 , 刘 斌
2012, 33(4):585-58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31
摘要:在水稻抽穗开花期于人工气候箱以每日35.0 ℃以上高温10 h、日平均温度33.5 ℃连续7 d对来自11个国家、具有广泛多样性的28个品种(系)进行高温处理和耐热性鉴定.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其结实率在0.6%~58.7%之间,耐热指数为0.01~0.85.其中,〖JP2〗“赣香糯”和“N22”耐热性最强,耐热指数为0.84和0.85.选用对籼粳性具有专一分辨力的24个SSR和InDel标记对测试品种(系)进行籼粳性分析,并分析籼粳性与耐热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品种的籼性度与耐热性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在籼稻资源中进行耐热性筛选将有更大的机会获得强耐热性的稻种资源.
2012, 33(4):589-59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32
摘要:报道了中国波纹蛾科新纪录属卡波纹蛾属 Chaeopsestis Le Cerf, 1941新纪录种卡波纹蛾 Chaeopsestis ludovicae Le Cerf, 1941.提供雄性成虫及外生殖器图.研究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昆虫学系.
2012, 33(4):591-59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2.04.033
摘要:报道了海南省3种新记录外来入侵植物. 它们是紫花大翼豆Macroptilum atropurpureum (DC.)Urban、大翼豆 M. lathroides (L.) Urban和南美山蚂蝗 Desmodium tortuosum (Sw.) DC.. 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 (CANT).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