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35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动物科学·兽医学
    • 饲料碳、脂比例对胭脂鱼幼鱼生长及糖代谢的影响

      2014, 35(3):1-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01

      摘要 (1744) HTML (0) PDF 536.01 K (1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饲料中碳水化合物(CHO)与脂肪(L)比例[m(CHO)∶m (L)]对胭脂鱼 Myxocyprinus asiaticus 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及糖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确定其适宜添加比例.【方法】以 m(CHO)∶m(L) 为0.29、0.81、1.58、2.88、5.46和13.22的6种等氮(粗蛋白质量分数41%)等能(16 kJ/g)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4.01±0.02) g的胭脂鱼幼鱼8周,测定并分析其对胭脂鱼幼鱼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鱼体营养成分和糖代谢酶活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和结论】随着饲料 m(CHO)∶m(L) 增加,胭脂鱼幼鱼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先上升后下降,均在 m(CHO)∶m(L) 为5.46时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系数呈相反趋势;全鱼粗脂肪含量随 m(CHO)∶m(L) 增加显著下降(P﹤0.05),肝脏粗脂肪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 m(CHO)∶m(L) 为2.88时达到最低;肌肉粗脂肪含量在 m(CHO)∶m(L) 为13.22时达最低,且显著低于0.29时(P﹤0.05).随m(CHO)∶m(L) 增加,肝脏三酰甘油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均在 m(CHO)∶m(L) 为2.88时达到最高;肝脏丙酮酸激酶活力随 m(CHO)∶m(L) 增加显著上升(P﹤0.05),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活力则呈下降趋势,己糖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力无显著变化 (P>0.05).用折线回归模型拟合特定生长率和 m(CHO)∶m(L) 的关系,得到胭脂鱼幼鱼获得最大生长时,饲料中 m(CHO)∶m(L) 为4.65.

    • 伊维菌素 PLA 及 PLGA 微球混悬液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014, 35(3):8-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02

      摘要 (1984) HTML (0) PDF 587.98 K (2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并比较伊维菌素微球与伊维菌素普通注射液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特征.【方法】18只健康比格犬随机分为3组,分别单次皮下注射伊维菌素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微球混悬液(3 mg·kg-1),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球混悬液(3 mg·kg-1)及伊维菌素普通注射液(0.3 mg·kg-1),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犬血浆内伊维菌素的浓度,运用药动学软件Winnonlin 5.2.1的非房室模型分析方法,计算出有关药动学参数.【结果和结论】伊维菌素普通注射液皮下注射给药后,达峰时间为(1.33±0.21)d,达峰质量浓度为(44.3±5.1)ng·m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323.26±23.56)ng·mL-1·d;伊维菌素PLA及PLGA微球混悬液皮下注射给药,AUC0~∞ 分别为(1 041.47±73.73)、(1 461.77±102.54)ng·mL-1·d,伊维菌素在犬体内维持血药质量浓度 >1 ng·mL-1 的时间达140 d以上,所制备的PLA微球和PLGA微球具有明显缓释特性.

    • 乌梅等20种中药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2014, 35(3):13-1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03

      摘要 (1750) HTML (0) PDF 421.25 K (1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乌梅 Fructus mume 等20种中药的体外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活性.【方法】 通过乙醇回流、水煎煮和超声波等方法对20种中药进行提取,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研究抗菌活性较强的几味中药的体外联合抑菌活性.【结果和结论】 乌梅、黄连 Rhizoma coptidis、诃子 Terminalia chebula、秦皮 Cortex fraxini、地榆 Sanguisorbae officinalis、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6种中药提取物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范围是6.25~50.00 mg/mL;大青叶 Isatis indigotica、茵陈 Artemisia capillaris、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和白鲜皮 Dictamnus dasycarpus 4种中药提取物的MIC范围是50.00~100.00 mg/mL;黄柏 Phellodendron amurense、杜仲 Eucommia ulmoides、金银花 Lonicera japonica、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板蓝根 Baphicacanthus cusia、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和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等10种中药提取物的 MIC>100.00 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乌梅、黄连、诃子和虎杖两两联合抑菌指数(FICI)≤1,乌梅、虎杖分别与秦皮的 FICI>2.乌梅、黄连、诃子、虎杖、秦皮、地榆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乌梅、黄连、诃子和虎杖两两联合为相加、协同作用;秦皮分别与乌梅、虎杖为拮抗作用.

    • TLR7 基因的克隆、鉴定及表达分析

      2014, 35(3):18-2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04

      摘要 (1697) HTML (0) PDF 997.73 K (1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克隆鸽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7, TLR7 全基因,预测其主要功能区域并分析在鸽的各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 RT-PCR、RACE、相对荧光定量PCR、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和结论】研究发现鸽TLR7 基因cDNA全长3 516 bp,ORF全长3 175 bp,编码1 048个氨基酸.其蛋白结构主要由胞外的富含亮氨酸的结构域(LRRs)、跨膜域(TM)和胞内的 Toll/白介素 -1 受体结构域(TIR)3部分构成.鸽 TLR7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鸿雁 Anser cygnoides、绿头鸭 Anas platyrhynchos、鸡 Gallus gallus 和麻雀 Taeniopygia guttata 的相似性均高于78%,与哺乳动物的相似性约为60%,与鱼类的相似性低于55%.鸽 TLR7 基因在小肠、脾脏、肾脏、肝脏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大脑、肺脏、气管、心脏、胰腺、肌肉、皮肤中表达量相对较低.该研究克隆了鸽 TLR7 全基因, 并预测其主要功能区域.

    • 鸡嗉囊中淋巴细胞发育的研究

      2014, 35(3):24-2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05

      摘要 (1417) HTML (0) PDF 3.03 M (2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鸡出壳后不同日龄嗉囊中 T 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B淋巴细胞的定位分布及数量变化规律等一系列的发育过程.【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并统计各取材日龄相应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结果和结论】1日龄时,CD3+、CD4+ 和CD8+ 细胞即已出现,Bu-1b+ 细胞于出壳后4日龄时出现.定位分布上,CD3+ 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基底层及固有层中,7日龄首次出现以CD3+ 细胞为中心的淋巴聚集物;CD4+ 细胞主要分布于固有层中;CD8+ 细胞最初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中,随日龄增长逐渐向上皮方向突入,最终形成含有CD8+ 细胞浸润的淋巴上皮;Bu-1b+ 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固有层中,特别是在小血管周围.于35日龄观察到以Bu-1b+ 细胞为中心的生发中心.在数量变化上,CD3+、CD4+、CD8+ 细胞数量整体呈逐渐增加趋势,部分阳性细胞数量在14和21日龄时稍有下降,35~56日龄时阳性细胞数量缓慢增加,基本达到成熟水平.Bu-1b+ 细胞数量随着日龄的增加持续增多,且后期的增长速率大于 T 细胞的增长速率.结果表明,嗉囊作为鸡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具有由淋巴细胞和淋巴聚集物构成的免疫防线,为肠相关淋巴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土壤肥料
    • 抗寒种衣剂包衣处理对水稻发芽和成苗特性的影响

      2014, 35(3):30-3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06

      摘要 (1895) HTML (0) PDF 411.31 K (2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明抗寒种衣剂包衣处理对常温和低温环境下水稻发芽和成苗的影响.【方法】以湘早籼31号(常规稻)和Y两优1号(超级杂交稻)为材料,在华南农业大学研制成功的多成分、多功能的“齐苗快”浸种剂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垦区常用拌种剂,添加杀菌杀虫剂、粘合剂等物质配备成种衣剂,设置未包衣浸种催芽(CK)、干种包衣(A)和浸种包衣(B)共3种处理方式,研究了抗寒种衣剂包衣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的发芽和成苗特性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后,在自然环境正常温度下,稻种发芽时间延长,但对种子发芽率有提高作用,对Y两优1号,干种包衣和浸种包衣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11.10%和16.55%,湘早籼31号分别提高了30.83%和37.68%;在低温环境下,稻种幼苗受到低温侵害后成苗率降低,但包衣处理相较于未包衣处理提高了稻种的成苗率,其中又以浸种包衣处理的成苗率最高,湘早籼31号和Y两优1号分别为54.95%、74.10%,相较于对照(CK)分别提高了120.24%、127.30%.同时,种衣剂包衣处理(A、B)提高了稻种秧苗受芽期低温侵害后的存活率,浸种包衣(B)处理提高了“二叶一心”期低温侵害后稻种秧苗的存活率.

    • GA3、ABA 和 6-BA 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

      2014, 35(3):35-4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07

      摘要 (1937) HTML (0) PDF 1.56 M (3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细胞分裂素(6-B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利用激素调控大豆根系构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品种“HN89”为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05、0.50、1.00和5.00 μmol·L-1的GA3、ABA 和6-BA处理大豆幼苗4 d,利用根系分析软件定量分析根系形态参数的变化.【结果和结论】0.05 μmol·L-1 GA3 处理可使大豆总根长增加,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主根、侧根生长和总根长会受到抑制,GA3 处理显著降低了根系平均直径,根变得纤细;0.05 μmol·L-1 ABA 处理不影响大豆根系生长,当 ABA 处理浓度大于0.5 μmol·L-1 后,显著抑制了主根生长和侧根数,从而降低了根系总根长,但对根平均直径影响较小;4种浓度的6-BA处理均显著抑制大豆根系生长发育,主根长、侧根数和总根长都显著降低,但提高了根平均直径,根变粗.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激素类物质及同一激素的不同浓度对大豆根系的主根、侧根生长有着不同的调控模式.

    • 大豆主要产量性状 QTL 定位分析

      2014, 35(3):41-4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08

      摘要 (1476) HTML (0) PDF 1.17 M (2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进一步发掘与大豆产量性状紧密连锁且稳定存在的标记位点,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高产大豆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 QTL IciMapping v2.2 完备区间作图法连续 2 年对 F2 及其衍生群体中 4 个主要产量相关性状进行 QTL 定位及效应分析.【结果和结论】以 LOD=2.5 为阈值,在大豆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和单株荚数 4 个主要产量性状上共检测到 19 个具有明显加性效应的 QTLs,其中主效 QTLs 15 个,即单株粒数 QTLs 3 个,单株荚数 QTLs 2 个,单株粒质量 QTLs 10 个,分布于4(C2)、12(G)、6(A1) 和 17(M) 4个连锁群上;定位到了 3 个在 2 年间稳定存在的 QTLs,即单株粒数QTL qNSPP-12-1、单株粒质量QTLs qSWPP-12-1qSWPP-12-2;研究初步确定了1个新的大豆单株粒质量QTL qSWPP-12-5.研究中检测到的稳定存在和主效QTLs对今后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钠基膨润土的制备及对 Cu(Ⅱ)的吸附特性研究

      2014, 35(3):47-5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09

      摘要 (1854) HTML (0) PDF 414.60 K (1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制备钠基膨润土并探讨其对Cu(Ⅱ)的吸附特性和规律.【方法】以氯化钠作钠化剂,采用悬浮液法工艺对钙基膨润土进行钠化改型制得钠基膨润土,然后用钠基膨润土对Cu(Ⅱ)进行吸附研究,通过吸附等温线的拟合探讨其吸附特性以及酸度、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和结论】 改型膨润土对Cu(Ⅱ)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是一种单分子层的表面吸附,90 min可达到吸附平衡,酸度越低吸附量越大,但pH大于5以后,吸附量就趋于稳定;而温度越高吸附量越小,当温度高于35 ℃后,吸附量就基本不变.在25 ℃和pH5时,向50 mL 10.0 mg·L-1的铜离子溶液中加入0.200 g改型膨润土,去除率达到97.85%,表明该改型膨润土可在铜离子的去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关中 - 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量时空变化

      2014, 35(3):52-5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10

      摘要 (1451) HTML (0) PDF 1.79 M (2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科学、准确地量化农田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服务,有助于其更好地发挥调节水源、稳定水源供应的作用,以缓解水源短缺的危机.【方法】在3S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壤蓄水法估算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并采用影子工程法、成本估算法等计算了其涵养水源的价值量.【结果和结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量及其价值在1980—2010年的30年间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总体变化趋势,其中,1980—2005年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总量从32.219亿m3·年-1 减少至19.691亿m3·年-1,涵养水源总价值从21.587亿元·年-1减少至13.193亿元·年-1,年均减少1.56%;2005—2010年生态系统总涵养水源数量从19.691亿m3·年-1 增加到31.638亿m3-1,总涵养水源价值从13.193亿元·年-1 增加到32.219亿元·年-1,年均增长为7.42%.由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正向引导,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农田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量及涵养水源价值量依然呈增长趋势,并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在时间上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在空间上表现为东南平原高,西北山地、丘陵低的变化趋势.

    • >植物保护
    • 山坑螺和田螺作为指示生物监测茶园环境农药残留的研究

      2014, 35(3):58-6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11

      摘要 (1549) HTML (0) PDF 398.20 K (2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山坑螺 Margarya melanioides Nevill 和田螺 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Gray 对茶叶种植常用农药的敏感性,探究其作为指示生物监测茶园环境农药残留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测定6种茶园常用农药对山坑螺和田螺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析比较山坑螺和田螺对供试农药的敏感程度.【结果和结论】敌敌畏、甲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草铵膦以及噻虫嗪对山坑螺48 h的 LC50 值分别为0.031 6、0.005 2、0.104 0、0.048 6、14.417 1、54.635 9 mg·kg-1,对田螺48 h的LC50 值分别为1.711 2、0.013 2、0.917 1、1.501 6、108.755 3、119.021 1 mg·kg-1,山坑螺对该6种农药的敏感程度分别是田螺的54.15、2.54、8.82、30.90、7.54和2.18倍.山坑螺比田螺对6种供试农药尤其是有机磷类农药(敌敌畏和毒死蜱)更加敏感,山坑螺对甲氰菊酯、敌敌畏和毒死蜱48 h的 LC50 值远低于我国以及欧盟规定的茶叶中最大残留限量值,具有作为茶园环境中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监测指示生物的潜力.

    • 20种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褐飞虱拒避与引诱行为的影响

      2014, 35(3):63-6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12

      摘要 (1922) HTML (0) PDF 722.55 K (2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开发和设计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拒避剂与引诱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褐飞虱对20种非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物及对 α - 蒎烯、α - 水芹烯、崁烯、芳樟醇的拒避与引诱行为.【结果和结论】枸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塞楝Khaya senegalensis、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鬼针草Bidens pilosa、马樱丹Lantana camara、桉树Eucalyptus exsetrta、毛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的叶片和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的种子挥发物对褐飞虱雌成虫具有显著的拒避作用,其中蟛蜞菊、塞楝和桉树叶片挥发物的拒避作用比较明显,拒避率分别为87.5%、83.3%和72.0%;洋葱 Allium cepa (鳞茎)挥发物对褐飞虱具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引诱率为73.1%;其他植物叶片挥发物对褐飞虱的拒避与引诱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9种植物共有的3种挥发成分在测试浓度下,α - 蒎烯对褐飞虱雌成虫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崁烯对其有显著的拒避作用,α - 水芹烯则对其拒避与引诱行为没有显著影响.水稻挥发物芳樟醇因含量不同,褐飞虱雌成虫的选择行为有差异,芳樟醇用量为1μL时对褐飞虱具有显著引诱作用,10 μL以上时表现为拒避作用,15 μL以上均具有极显著的拒避作用.

    • 高效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研究吡唑醚菌酯在人参根、茎、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

      2014, 35(3):69-7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13

      摘要 (1558) HTML (0) PDF 394.12 K (1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在人参生长期施用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在人参根、茎、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方法】样品经丙酮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和结论】施药剂量为666.67 g·hm-2(以有效成分计)时,吡唑醚菌酯在人参根、茎、叶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6.35~8.75 d.施药剂量为333.33~666.67 g·hm-2时,施药后60 d吡唑醚菌酯在人参根、茎、叶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低于0.020 6 mg·kg-1,因此建议施用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时,施药剂量不高于666.67 g·hm-2,施药1 次,安全间隔期为35 d.

    • 外源硅对青枯病感病番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014, 35(3):74-7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14

      摘要 (1555) HTML (0) PDF 457.90 K (1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青枯菌侵染下外源硅处理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效果及生理作用机理,为青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青枯病易感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土培和水培试验,研究硅处理和青枯菌 Ralstonia solanacearum 接种对番茄青枯病病情指数、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硅能显著增强番茄青枯病抗性.硅处理使青枯病的病情指数在土培试验和水培试验下分别降低29.1%~93.0%和6.3%~100.0%.青枯菌侵染条件下硅处理能显著增加番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在土培试验中,加硅使番茄叶片的POD、CAT酶活性分别增加了43.17%和23.17%;水培试验在接种第3天,加硅使POD、CAT、PAL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22%、337%和31%.本研究表明硅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机理可能是硅诱导植物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防御反应,增强了番茄对青枯病菌的抗性.

    • >生物学
    •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节瓜叶片总蛋白的方法研究

      2014, 35(3):79-8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15

      摘要 (1444) HTML (0) PDF 1.48 M (1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适合节瓜叶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体系.【方法】以节瓜品种“A37毛节瓜”为材料,对蛋白质抽提方法、上样量、凝胶浓度及 IPG 胶条 pH 范围等关键因素进行探索与优化.【结果和结论】与TCA/丙酮沉淀法及酚提取法相比,改良酚提取法抽提蛋白质总量较高,纯度最高,SD-PAGE 电泳条带明显、清晰,双向电泳图谱蛋白质点最多、清晰均匀、纵横条纹少.利用17 cm pH 4~7范围 IPG胶条、120 μg蛋白质上样量、12%凝胶浓度,硝酸银染色获得蛋白质点数丰富、分辨率高、背景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检测到节瓜叶片蛋白质点 1 936 个,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于15 000~100 000之间.初步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节瓜叶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体系,为后续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其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 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及酶解工艺研究

      2014, 35(3):86-8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16

      摘要 (1476) HTML (0) PDF 462.76 K (3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优化水解醇溶蛋白生产功能肽的工艺,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等提取条件;通过碱性蛋白酶和蛋白酶 K 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水解生产玉米多肽.【结果和结论】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醇溶蛋白的最佳条件,即:料液比1∶4(g/mL),60 ℃水浴加热,乙醇体积分数为 75%,提取 3 h.两步酶解法效率高于单酶解法,两步酶解法先加蛋白酶 K 反应后再加碱性蛋白酶时水解效果最佳.

    • 海南石灰岩地区的种子植物区系

      2014, 35(3):90-9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17

      摘要 (1882) HTML (0) PDF 795.78 K (1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海南石灰岩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性质等基本特征.【方法】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和结论】海南石灰岩地区现共记录种子植物1 176种58变种1变型,隶属于142科645属,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属7种,被子植物137科640属1 169种58变种1变型.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尤其是热带亚洲成分为主,热带、亚热带成分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73.24%和87.75%;温带成分在海南石灰岩地区得到一定的发展,温带性质科占总科数的11.97%,属占总属数的7.29%.该地区物种丰富,以占不到全岛2%的面积,分布高达27.26%的种类,但属内种类较为贫乏,以单种科和寡种科为主,共计113科,占总科数的79.58%;中国特有属有2属.

    • >林业科学·农业工程
    • 大气校正模型对阔叶林叶面积指数遥感估算的影响

      2014, 35(3):100-10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18

      摘要 (1596) HTML (0) PDF 485.05 K (2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利用遥感技术定量提取区域尺度的阔叶林叶面积指数前的大气校正模型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利用6S模型、FLAASH模型和ATCOR2模型对Landsat 8 OLI影像进行了大气校正,分析了3种模型下的阔叶林叶面积指数(LAI)与多种植被指数(VI)相关性,建立了LAI-VI的线性和非线性的回归模型,最后通过验证数据组LAI预测值(Y)与LAI实测值(X)的均方根误差(RMSE)及线性相关性大小对阔叶林LAI遥感估算结果进行了精度对比.【结果和结论】ATCOR2模型不适于阔叶林LAI-VI的回归建模;除比值植被指数(RVI)外,FLAASH模型与6S模型下的阔叶林LAI与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FLAASH模型下的阔叶林LAI-MSAVI幂函数模型拟合优度最佳;FLAASH模型的阔叶林LAI估算精度优于6S模型;借助遥感技术定量提取植被生理参数时,应慎重选择适宜的大气校正模型.

    • 甘蔗切割器系统轴裂纹识别分析

      2014, 35(3):105-11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19

      摘要 (1502) HTML (0) PDF 451.30 K (2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甘蔗切割器系统多种非线性因素作用下的振动特性中获得识别轴裂纹的信息.【方法】将切割器简化成铅垂悬臂转子-支承系统,将斜裂纹设置在轴与盘身连接处附近,只考虑裂纹与切割力2种非线性因素建立了该系统的3自由度动力学方程.基于该模型,选用开斜裂纹刚度计算模型,对含斜裂纹的甘蔗切割器动力特性进行数值仿真.【结果和结论】当 Ω=500 r·min-1 系统在无裂纹而仅有非线性切割力作用下,横向振动出现了工频和组合频率响应;相同工况时,系统在含裂纹和非线性切割力双因素作用下,横向振动出现了工频和组合频率,但新增加了二倍频响应,且随裂纹深度增加二倍频响应幅值增加.由此可从2种非线性因素中获得识别轴裂纹信息.扭转振动则在有裂纹时比无裂纹情况下增加了工频成分.

    • >研究简报
    • 华南地区11个春播大豆品种抗镉性的差异

      2014, 35(3):111-11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20

      摘要 (1955) HTML (0) PDF 312.76 K (1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迫切要求农作物品种具有抗污染和低积累的特性.本研究对华南地区主栽春播大豆品种的重金属抗性做评价,为生产上品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华南地区11个春大豆品种镉(Cd)抗性的差异.【结果和结论】以根、茎叶和籽粒的相对干质量为指标进行聚类,桂春8号、华春1号属于Cd耐性品种,泉豆7号、福豆234、华春2号和本地2号属于Cd敏感性品种.华南地区春大豆的Cd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抗性品种可在重金属污染地区种植.

    • 天山云杉林凋落物组成及营养成分研究

      2014, 35(3):114-11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4.03.021

      摘要 (1608) HTML (0) PDF 318.26 K (1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林森林凋落物组成及其动态变化.【方法】以国家级西天山自然保护区天山云杉林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8月—2009年7月采集森林凋落物,用常规方法测定森林凋落物营养元素并分析年度动态变化.【结果和结论】天山云杉林年凋落量为2 622.0 kg/hm2,各组成部分年凋落量差异较大,其中,叶凋落量最大,为1 766.6 kg/hm2,凋落量主要集中在入冬前的秋季.凋落物营养元素中,常量元素土壤年归还量最多的是Ca元素,为60.83 kg/hm2,最少的是Mg元素,为3.66 kg/hm2,微量元素年归还量最多的是Fe元素,为1.98 kg/hm2,最少的是Cu元素,为0.22 kg/hm2.天山云杉林凋落物营养元素归还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补充来源,对天山云杉林土壤养分循环和树木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