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36(3):1-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01
摘要:【目的】了解华南地区猪场环境中蔬菜样品附生细菌和内生细菌的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采用PCR结合测序的方法检测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β -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和结论】四环素类耐药基因的分布范围比较广,附生细菌和内生细菌中此类耐药基因的场区检出率均为90%(9/10);蔬菜样品附生细菌和内生细菌所含的耐药基因是有差别的,而且附生细菌中的耐药基因比内生细菌的丰富, A、B、C、D、E、F、G、H、I和J样品附生细菌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是77.78%(21/27)、92.59%(25/27)、92.59%(25/27)、51.85%(14/27)、33.33%(9/27)、92.59%(25/27)、77.78%(21/27)、7.41%(2/27)、81.48%(22/27)和77.78%(21/27),内生细菌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是0(0/27)、11.11%(3/27)、11.11%(3/27)、11.11%(3/27)、29.63%(8/27)、48.15%(13/27)、29.63%(8/27)、33.33%(9/27)、25.93%(7/27)和22.22%(6/27).表明蔬菜中细菌的耐药情况,尤其是附生细菌的耐药情况可能已经非常严重,长此以往甚至会抑制作物生长,并且通过食物链危及动物和人体健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5, 36(3):8-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02
摘要:【目的】建立氯苯胍在兔尿液和粪便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以测定氯苯胍在兔排泄物中的排泄量.【方法】12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灌服盐酸氯苯胍15 mg·kg-1 后,于不同时间间隔收集其所有粪便和尿液,粪便称质量、尿液定容后冻存.称取0.2 g粪便,用体积比为2∶1的三氯甲烷-甲醇混合液提取,氮气吹干;量取1 mL兔尿,用体积分数为0.2%乙酸酸化的乙酸乙酯提取,氮气吹干,残渣均用乙腈-水(体积比30∶70)溶液复溶,CNW HLB柱净化,浓缩后用甲醇定容,上机检测.【结果和结论】氯苯胍在兔尿中的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005和0.01 μg·mL-1,通过尿液排泄的氯苯胍占给药总量的比例为0.56%;在兔粪便中的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01和0.05 μg·g-1,通过粪便排泄的氯苯胍占给药总量的比例为87.17%.氯苯胍在兔尿和粪便中排出高峰期分别在给药后0~6和6~12 h,占给药后累积排泄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8.37%和38.46%.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满足测定氯苯胍在兔尿和粪便中排泄量的要求,内服盐酸氯苯胍后大部分氯苯胍随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
张克山 , 陈芳艳 , 刘金 , 蔡丝丝 , 刘湘红 , 张靖鹏 , 陈瑞爱 , 王林川
2015, 36(3):13-1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03
摘要:【目的】了解2010年以来分离于珠三角地区鸭坦布苏病毒病(Duck Tembusu virus,DTMUV)GDNS2010.1、GDNS2010.2、GDZQ2012、GDPY2013株的分子特征.【方法】参考GenBank 收藏的DTMUV JS804株,共设计合成1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了4株病毒的全基因序列片段.【结果和结论】4株病毒全长约为10 990 bp,无Ploy(A)尾结构,仅含有1个大的ORF,共编码3 426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5′UTR)各含有94 bp.在3′非编码区(3′UTR), GDNS2010.1、GDNS2010.2毒株在103 395~103 411 bp处缺失10个碱基.联合前期试验已测定的2株病毒序列(GDHZ2012.1、GDHZ2012.2),用DNAstar 和MEGA6.0序列分析软件将6株病毒同GenBank收藏的国内的其他坦布苏病毒株比对,发现核酸序列相似性在98%以上,与Ntaya病毒和Sitiawan病毒相似性较大,相似性都在73%左右;与西尼罗河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黄热病毒等相似性皆低于63%.6株病毒囊膜蛋白E核酸序列相似性为97.5%~99.9%,推导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97%以上,其中同一地区分离的毒株相似性最高,达99.9%;在囊膜蛋白E154位存在一潜在的糖基化位点Asn-Try-Ser, 在E蛋白结构域Ⅱ第E289位,极性带正电荷的Lys变为极性带负电荷的Glu,推测这一位点可能为病毒的毒力位点.
2015, 36(3):20-2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04
摘要:【目的】以毕赤酵母 Pichia pastoris X-33 为宿主表达猪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SpaA 基因氨基端的免疫保护区蛋白.【方法】以采集于广东某猪场的猪丹毒丝菌为模板,根据NCBI中已发表的 Spa 基因 cDNA 序列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 SpaA-N,并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PICZαC上,得到重组表达质粒 pPICZαC-SpaA-N;用 Sac I酶将重组表达质粒 pPICZαC-SpaA-N 线性化后电转化入毕赤酵母X-33,经含博来霉素 ZencinTM 抗性的YPDS平板筛选和PCR鉴定的阳性转化子,用含不同浓度博来霉素抗性的YPDS平板筛选出高拷贝子并进行甲醇诱导培养,分别于诱导48、72、96 h后离心收集上清液,立即做SDS-PAGE,并进行SDS-PAGE及Western-blot试验.【结果和结论】成功克隆并表达了SpaA-N 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 pPICZαC-SpaA-N,并以毕赤酵母 X-33 为宿主成功表达了猪丹毒丝菌 SpaA 基因氨基端的免疫保护区蛋白.丹毒丝菌 SpaA-N 作为免疫保护区在酵母宿主中得以成功表达.
杨彩玲 , 刘立龙 , 赵泉 , 伍龙酶 , 陈德威 , 徐世宏 , 黄敏 , 江立庚
2015, 36(3):26-3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05
摘要:【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对免耕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免耕水稻节水栽培土壤水分调控指标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早季和晚季,以吉优716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3种土壤水分条件:水稻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95%~100%、80%~85%、65%~70%(分别用W100、W85、W70表示).【结果和结论】 W70处理免耕水稻产量、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均显著低于W100与W85处理.W70处理产量降低的直接原因是穗变小和结实率下降.W70处理土壤水分显著抑制了生物量积累和物质转运.水稻分蘖数随土壤水分下降而下降,分蘖盛期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最终分蘖数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稻株高均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而降低,差异达显著水平.拔节期水稻上部3片完整叶(上三叶)的叶面积、叶长和叶宽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降低,水分亏缺首先影响叶宽,其次为叶长,进而使叶面积降低.免耕水稻抽穗期W70处理上三叶叶面积、叶长和叶宽均显著降低.因此,免耕水稻节水栽培中,土壤水分应不低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为宜.
潘圣刚 , 闻祥成 , 田华 , 陈益培 , 莫钊文 , 段美洋 , 唐湘如
2015, 36(3):32-3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06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香稻农香18为材料,采用常规旱育秧的方式,设计了30、60、90、120 g·盘-1 的播种密度及是否施用壮秧剂处理.【结果和结论】在播种密度介于30~120 g·盘-1 时,增加播种密度显著降低了秧苗的叶面积、单位苗高干质量、茎基宽、叶片干质量、茎鞘干质量、地上部总干质量及根系干质量.不论是否施用壮秧剂,D1处理秧苗的叶面积、单位苗高干质量、秧苗茎基宽、总根长、根系表面积以及根系总体积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不施壮秧剂相比,施用壮秧剂显著增加了秧苗SPAD值、秧苗叶面积、单位苗高干质量、茎基宽、叶片干质量、茎鞘干质量、地上部总干质量、根系干质量以及叶片比叶质量,每百株秧苗的根系表面积、平均直径、根系总体积以及秧苗POD和SOD活性也显著增加,显著降低了秧苗株高和MDA含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秧苗素质的评价时,应将茎鞘较粗壮(茎鞘干质量较大、茎基部较宽以及单位苗高干质量较大)、根冠比和叶片干质量较大等作为选择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其秧苗素质.
何秀英 , 程永盛 , 刘志霞 , 陈钊明 , 刘维 , 卢东柏 , 陈粤汉 , 廖耀平
2015, 36(3):37-4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07
摘要:【目的】了解国标优质籼稻的米质特点.【方法】以广东省最近育成的水稻品种粤晶丝苗2号等为研究材料,对稻米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进行了测定和相关分析.【结果和结论】国标优质籼稻具有整精米率较高、粒型窄长、腹心白少、透明度好、直链淀粉含量适中和长胶稠度等优点;蛋白质含量品种间差异不大,脂肪酸含量品种间的差异较大,粤秀占、巴太香1号、粤晶丝苗2号的脂肪酸含量较高;国标优质籼稻的RVA谱具有高崩解值、低消减值的特点,食味品质优于非国标优质籼稻,其中粤晶丝苗2号的崩解值和消减值符合公认的优质食味指标值,是一个食味品质优良的籼稻品种.直链淀粉、胶稠度与RVA谱的冷胶黏度、崩解值和消减值密切相关,在水稻品质育种中增加RVA谱测定,尤其是将直链淀粉、胶稠度的选择与崩解值、碱消值分析相结合,可有效地提高水稻食味品质选择的准确性.
莫钊文 , 汪益磊 , 肖枫 , 汤永坚 , 潘圣刚 , 段美洋 , 唐湘如
2015, 36(3):45-4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08
摘要:【目的】探明花后持续遮光15 d对香稻产量、品质和香气特征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的影响.【方法】以常规香稻品种玉香油占和农香18为材料,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设置花后持续遮光15 d处理和正常光照处理,测定了香稻产量、品质和2-乙酰-1-吡咯啉(2-AP)含量等指标.【结果和结论】与正常光照处理相比,花后持续遮光15 d显著提高了籽粒2-AP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但千粒质量、结实率和产量以及整精米率均显著降低.花后持续遮光15 d可以提高香稻香气但会降低产量,对稻米其他品质性状的影响因品种而异.
慈佳宾 , 杨巍 , 任雪娇 , 崔学宇 , 张野 , 张艳辉 , 杨伟光
2015, 36(3):49-5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09
摘要:【目的】玉米单倍体的诱导及加倍.【方法】以北方春玉米区高抗丝黑穗病自交系K88和高感丝黑穗病自交系G115的杂交 F1 代作为母本,以5个诱导系(JS6-11~JS6-15)作为父本,进行单倍体杂交诱导试验;以秋水仙素作为玉米单倍体人工染色体加倍药剂,采取4种(浸根法、浸芽法、滴心叶法、针刺生长点法)处理方法,每种方法设置3个浓度梯度(0.2、0.4和0.6 mg·mL-1),并分别以体积分数2%DMSO+5%甘油溶液作为辅助药剂,进行单倍体加倍试验.【结果和结论】花丝长短和授粉时间对单倍体诱导率有重要影响.延迟授粉(长花丝≥7cm)的平均单倍体诱导率为17.0%,约为正常授粉(短花丝≤4 cm)条件下的3.3倍;伏后授粉的诱导率平均为18.4%,约为伏期授粉的3.4倍,证明延迟授粉时间和较低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单倍体诱导率.秋水仙素加倍试验表明,浸根法对植株伤害较严重,存活率低于50%;针刺生长点法(0.6 mg·mL-1)和滴心叶法(0.4 mg·mL-1)的散粉率较高(45.9%,28.9%),相应的结实率也较高(15.2%,11.1%),说明针刺生长点法处理效果最好,滴心叶法次之.
2015, 36(3):54-5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10
摘要:【目的】了解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对不同磷浓度供应的反应,寻找在水培条件下进行黄瓜磷效率种质筛选的适宜低磷处理浓度. 【方法】采用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浓度供应对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生长及其磷吸收的影响. 【结果和结论】随着供磷浓度的降低,“中国龙”的生长受到抑制,植株变矮,老叶黄化. 在严重低磷(10和1 μmol·L-1)胁迫时,植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甚至不能正常结瓜. 低磷降低了“中国龙”的生物量、磷吸收效率,但增加了根冠比,促进了碳水化合物向根部的分配. 此外,在低磷胁迫下,“中国龙”还通过降低根平均直径,即根变细,来增加与养分的接触面积. 10~100 μmol·L-1 之间的磷浓度(如50 μmol·L-1)可作为黄瓜磷效率种质资源筛选的低磷处理浓度.
2015, 36(3):59-6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11
摘要:【目的】比较我国2个主栽油梨 Persea americana 品种桂垦3号和哈斯的后熟生理和营养品质.【方法】2个品种采收后在20 ℃条件下自然后熟8 d,测定后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等生理变化以及含油量等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和结论】桂垦3号的乙烯峰出现在第5天,比哈斯提前1 d,且峰值约为哈斯的5倍.后熟过程中果肉的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活性高于哈斯,而原果胶和可溶性果胶含量低于哈斯,果肉膜透性大于哈斯,硬度则低于哈斯.后熟过程中,2个品种果肉中油脂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不断上升,而可溶性糖含量不断下降;哈斯的果肉含油量在整个后熟过程中高于桂垦3号,两者完熟后的油质量分数分别为21.0%和11.7%,而哈斯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整个后熟过程中低于桂垦3号,完熟后哈斯可溶性蛋白、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分别为9.1 mg·g-1、6.2 μg·g-1,而桂垦3号分别为17.7 mg·g-1和7.8 μg·g-1.桂垦3号比哈斯更易成熟软化,哈斯在含油量品质上高于桂垦3号,而桂垦3号在可溶性蛋白、类胡萝卜素含量品质上高于哈斯.
2015, 36(3):65-7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12
摘要:【目的】研究4种香蕉根际促生菌对香蕉枯萎病镰刀菌和几种重要作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番茄和玉米的促生作用.【方法】在培养皿中测定根际促生菌对作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通过盆栽试验测定根际促生菌发酵液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和结论】从健康香蕉根际土中分离获得的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 B. amyloliquefaciens、耳炎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 otitidis 和绿针假单胞菌 Ps. choloeaphtis 对香蕉枯萎病镰刀菌4号小种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具有强烈的抑菌活性,对番茄早疫病菌 Alternaria solani、玉米纹枯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 、荔枝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香蕉炭疽病菌 C.musarum Cooke et Mass、青瓜枯萎病菌 F.oxysporum (Schl.) f. sp cucumerinum Owen、小麦赤霉病菌 F.graminearum 和荔枝霜霉病菌 Penorophythora litchi Chen等作物病原菌也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4种香蕉根际土壤细菌中耳炎假单胞菌生长最快、抑菌效果最好,其生长半径分别是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绿针假单胞菌的2.75、2.61和2.70倍,其对香蕉枯萎病、番茄早疫病菌、玉米纹枯病菌、荔枝炭疽病菌、香蕉炭疽病菌、青瓜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荔枝霜霉病的抑菌率分别达到50.70%、62.95%、70.85%、68.10%、58.58%、59.30%、51.34% 和 63.08%;用耳炎假单胞菌发酵液培养植物使番茄和玉米株高分别提高16%和33%,并且使番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增加40%.以上结果表明,香蕉根际微生物耳炎假单胞菌对作物病原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并且促进番茄和玉米的生长.
金菊 , 阮赞誉 , 黄珍富 , 赖贵炎 , 黄颂颂 , 范骁凌
2015, 36(3):71-7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13
摘要:【目的】研究莲雾 Syzyzgium samarangense 果实挥发物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的引诱作用.【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橘小实蝇对5个莲雾品种(黑珍珠、印度红、大叶、泰国红钻石、巴掌)的成熟果及黑珍珠果的5个不同发育阶段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室内接虫研究该虫对5个莲雾品种的产卵选择性;利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5个莲雾品种成熟果的挥发物成分进行分析;依据黑珍珠不同发育阶段挥发物成分的变化,并结合5个莲雾品种挥发物成分,测试9种合成的单体化合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结果和结论】 5个莲雾品种及黑珍珠果不同发育阶段的挥发物对雄虫无引诱作用(P>0.05);不同品种对雌虫具有不同的引诱作用,其相对引诱率为黑珍珠(40.75%)>印度红(39.40%)>大叶(34.76%)>泰国红钻石(23.02%)>巴掌(15.54%);黑珍珠果不同发育阶段的挥发物质对雌虫的引诱作用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增强;橘小实蝇的产卵选择性结果[黑珍珠(517.0头)>大叶(433.0头)>印度红(357.0头)>泰国红钻石(305.7头)>巴掌(200.0头)]与嗅觉反应结果基本一致.各品种的挥发物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分别是黑珍珠(12种,80.27%);印度红(6种,23.56%);大叶(6种,69.90%);泰国红钻石(11种,96.97%);巴掌(9种,95.1%),表明品种间挥发物成分差异很大.乙酸异丁酯、癸醛、β-石竹烯、莰酮4种化合物对橘小实蝇雌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γ-萜品烯、α-法尼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种化合物仅对性成熟的雌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这些化合物中乙酸异丁酯、γ-萜品烯和莰酮对雄虫亦有引诱作用.同一种化合物,对性成熟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强于对性未成熟的引诱作用,对雌虫的引诱作用远大于对雄虫的引诱作用,尤其是对性成熟雌虫的引诱作用最强.
2015, 36(3):78-8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14
摘要:【目的】从磷矿区植物根围土中,筛选出具有较高溶磷能力的菌株及优化溶磷培养条件.【方法】通过稀释凃板法分离、筛选菌株,并进行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和16S rDNA测序鉴定;正交试验优化溶磷培养条件.【结果和结论】筛选出22株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其中菌株YN2014102的溶磷能力最强,在10 g·L-1 的磷矿粉培养基中能释放244.75 mg·L-1 水溶性磷.经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和16S rDNA测序,该菌株被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10 g·L-1 的磷矿粉、28 ℃、摇床转速为180 r·min-1 的条件下培养5 d,溶磷效果最好,达277.08 mg·L-1.
杨美英 , 韩红 , 张婷婷 , 王春红 , 汲添 , 于婷 , 武志海
2015, 36(3):83-9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15
摘要:【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各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蛋白含量大豆生育期间的表达量,认识高蛋白大豆籽粒蛋白质形成的特点.【方法】选择普通栽培大豆、高蛋白栽培大豆和高蛋白野生大豆为材料,研究了整个生育期间 GS 基因家族各成员在根、茎、叶和根瘤的表达量差异以及不同类型大豆根、茎和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的变化.【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不同蛋白含量大豆各器官中 GS 基因家族不同成员的表达量具有明显的差异. GSβ1 在根、茎、叶和根瘤中都能高效表达;叶中 GS2 表达量显著升高,超过其他器官和根瘤. GSγ1 在根、茎、叶中表达量极低,而根瘤 GSγ1 的表达量明显增加. 生育期内各器官 GSβ1 及 V3~R3 期 GS 总表达量、叶 GS2、根瘤 GSγ1 都表现为高蛋白类型大豆高于普通栽培大豆,这与不同蛋白含量大豆GSA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生育期间高蛋白类型大豆较普通栽培大豆能更有效地调控 GS 基因家族各成员的表达,获得GSA是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生理特点之一.
2015, 36(3):91-9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16
摘要:【目的】克隆龙眼 Dimocarpus longan 己糖激酶(Hexokinase,HXK)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分析.【方法】以龙眼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结合RACE法获得基因全长cDNA序列,构建pET-32a-DlHXK 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 Rosetta (DE3)中诱导表达.【结果和结论】成功克隆龙眼己糖激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 DlHXK,登录号为KF776906.1.龙眼 DlHXK 序列全长2 101 bp,包括1个1 488 bp的开放阅读框,预测编码495个氨基酸;进化树和相似性分析发现,该基因与温州蜜柑 Citrus unshiu 的相似性最高,达到了82%;荧光定量表达分析表明,DlHXK 基因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表达量逐渐上升;经IPTG诱导和SDS-PAGE检测,所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的融合蛋白与预期蛋白大小相吻合.由此可见,利用RT-PCR结合RACE方法成功克隆了龙眼的己糖激酶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 (DE3)中获得高效表达.
马紫英 , 倪焱 , 魏要武 , 聂健 , 杨水莲 , 昌毓嵩 , 莫美华
2015, 36(3):98-10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17
摘要:【目的】鉴定1株巨大口蘑 Tricholoma giganteum 新的野生菌株,并优化其菌丝的最适培养基.【方法】以1株野生巨大口蘑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野生巨大口蘑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得到纯菌丝,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等指标对其进行培养条件研究,并运用均匀设计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该野生菌株经鉴定为巨大口蘑,GeneBank编号为JX193694,命名为SCAU3,其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32 ℃,最适pH为7~8,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经均匀设计法优化得到最适培养基组合:麦芽糖26 g·L-1,酵母膏2 g·L-1,MgSO4 2.7 g·L-1,KH2PO4 1.8 g·L-1,维生素B1 16 mg·L-1,pH7.7.
2015, 36(3):104-10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18
摘要:【目的】应用SRAP技术对苦楝 Melia azedarach 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鉴定等开展研究,对苦楝SRAP-PCR体系中的模板DNA、dNTPs、Mg2+、引物和 Taq DNA聚合酶5个组分浓度进行优化,建立适合苦楝的SRAP-PCR反应体系.【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反应体系中的5个因素分别设置8个浓度梯度水平,确定浓度范围后进行L16(45)正交试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打分,确定优化体系.【结果和结论】SRAP对苦楝DNA浓度的要求不高,有一个较宽的浓度适宜范围;dNTPs在0.1~0.2 mmol·L-1 范围内,能扩增出条带基本相同的清晰谱带;Mg2+ 为2.0 mmol·L-1 左右时扩增条带较清晰且数量多;引物介于0.48~0.64 μmol·L-1 均能扩增出带型基本保持一致且清晰的谱带;Taq DNA聚合酶在0.50~2.00 U范围内可以得到清晰的带型.根据正交试验设计16个处理的得分,确定优化的反应体系为:模板DNA 30 ng、dNTPs 0.125 mmol·L-1、Mg2+ 2.25 mmol·L-1、引物0.48 μmol·L-1、Taq DNA聚合酶0.75 U,反应总体积25 μL.
2015, 36(3):109-11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19
摘要:【目的】观察木薯茎秆的解剖特征,测定其纤维形态,分析其制浆造纸、纤维板制造的适应性.【方法】采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利用硝酸氯酸钾法离析纤维细胞,分析纤维形态.【结果和结论】木薯茎秆靠近根部的髓心率(体积比)低,靠近梢部的髓心率较高,多年生木薯茎秆的主茎段髓心率远低于1年生;木薯茎秆为散孔材,主要由导管、木纤维细胞、木射线组成,多数为径向复管孔,导管有互列单纹孔和梯状纹孔,木射线为单列,纤维细胞有具缘纹孔,木射线和纤维细胞腔内均有丰富的淀粉颗粒;多年生木薯茎秆的主茎段纤维细胞壁厚度是其分枝段的1.5倍多,是1年生的2倍多.木薯茎秆的纤维细胞长度为638~661 μm,长宽比为36.22~37.43,壁腔比为0.14~0.32.木薯茎秆的纤维细胞长度和宽度主要分布在500~900和10~25 μm范围内,属壁薄短纤维型,符合造纸和纤维板制造原材要求.
2015, 36(3):114-11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20
摘要:【目的】研究荔枝不同预冷方式的降温特性.【方法】建立差压预冷试验箱,以“淮枝”为材料,采用冰水(L1)、冷库(L2)、差压(L3)以及高湿差压(L4)进行预冷试验.【结果和结论】L1、L2、L3、L4分别需耗时35、55、64和345 min将平均果温降至目标温度(5 ℃).L1不同位置降温无显著差异.L2分别用195、258和228 min将左右侧和上层果温降至5 ℃,345 min后中下层和中间位置果温仍分别高达5.37、6.16和7.37 ℃;左右与中间处降温差异显著.L3分别用39、52、42 min将左右侧和上层果温降至5 ℃,55 min后中下层和中间位置果温仍分别高达6.03、5.67和9.03 ℃ ,上层与中下层果温差异显著;L4分别用39、41 min将左侧和上层果温降至5 ℃,64 min后中下层和中右位置果温仍分别高达5.86、8.83、7.87和6.63 ℃,左侧和中间处降温差异显著.L1预冷效率高、果温均匀性好,是荔枝较适合的预冷方式.
2015, 36(3):120-12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3.021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滚筒梳剪式荔枝采摘试验装置,并优化采摘部件的结构.【方法】以齿形板数量、齿形板折弯角度、刀片数量和滚筒转速作为影响因素,以生产率、摘净率和破损率为采摘指标,开展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和结论】试验结果表明:齿形板数量为4、齿形板折弯角度为120°、刀片数量为13、滚筒转速为44 r·min-1 时为最优组合,此组合的采摘试验装置生产率为2.604 kg·min-1.研究结果可为荔枝采摘机械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