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36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2015, 36(5).

      摘要 (877) HTML (0) PDF 504.02 K (1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次

      2015, 36(5).

      摘要 (867) HTML (0) PDF 344.50 K (1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蓝塘猪与长白猪正反交F1代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比较

      2015, 36(5):1-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01

      摘要 (2101) HTML (732) PDF 1.10 M (2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别以蓝塘猪作为父本和母本与长白猪杂交,比较其F1代胴体和肉品质的差异.【方法】 以广东地方品种蓝塘猪与外来品种长白猪为模型,采用正反交试验分别获得杂交F1代,即蓝×长猪和长×蓝猪,并采用相同日粮饲养至180日龄,比较蓝×长猪和长×蓝猪的生长性能.试验结束后每个品种分别选择接近平均体质量的8头肥育猪(公母各半),屠宰测定其胴体性状,并分析背最长肌的肉品质性状和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水平差异.【结果和结论】 蓝×长猪和长×蓝猪的胴体性状无明显差异.但从肉品质来看,蓝×长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长×蓝猪,而且公猪显著高于母猪(P<0.05).蓝×长猪花生四烯酸(C20∶4)的比例显著高于长×蓝猪,但杂交后代肌纤维类型和肌苷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品种和性别间MyHC-IMyHC-IIaMyHC-IIbMyHC-IIx基因mRNA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由上述结果可知,以蓝塘猪为父本、长白猪为母本得到的杂交F1代肌内脂肪含量和花生四烯酸比例均较高,说明蓝×长猪可能具有更优的肉品质和营养价值.

    • 精子与慢病毒孵育制备转基因猪的分子检测及遗传分析

      2015, 36(5):7-1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02

      摘要 (1509) HTML (567) PDF 1.04 M (2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前期精子与慢病毒孵育法制备的转基因猪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猪上的遗传状况.【方法】通过转基因猪与野生猪交配扩繁后,运用PCR和Southern-blot法对转基因G1和G2代进行外源基因的检测与遗传分析.【结果和结论】采用PCR法检测,G1代PCR阳性率为25.42%(15/59);G2代PCR阳性率为46.67%(7/15).在12头阳性转基因猪的13种组织中,外源基因在多种组织中均有存在;对阳性转基因猪的胃、垂体、下丘脑组织的RT-PCR检测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在66.67%(24/36)的组织样品中均有表达.表明在精子与慢病毒共孵育法制备的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能整合到猪的基因组,并遗传给后代.

    • 从噬菌体随机七肽库中筛选抗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多肽的研究

      2015, 36(5):12-1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03

      摘要 (1895) HTML (521) PDF 528.21 K (2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纯化的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HA1蛋白为作用靶点,从噬菌体随机七肽库中筛选出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的亲和多肽.【方法】运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纯化的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HA1蛋白为作用靶点,从噬菌体随机七肽库中筛选HA1蛋白亲和多肽,并对获得的多肽进行鸡胚水平和细胞水平抗H3N2亚型流感病毒活性验证.【结果和结论】经过4轮体外亲和筛选获得了6条HA1蛋白亲和多肽,6条多肽对H3N2亚型流感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活性,其中以HA-4的抗病毒活性最强.试验结果表明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能够应用于抗病毒研究.

    • 布鲁菌缺失疫苗株M5-ΔznuA和M5-Δbp26-ΔznuA的构建及毒力和免疫原性的评估

      2015, 36(5):18-2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04

      摘要 (1532) HTML (486) PDF 926.67 K (1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新型的羊种布鲁菌Brucella melitensis减毒活疫苗株,为布鲁菌的防治提供新的选择.【方法】以羊种布鲁菌减毒活疫苗M5 株及缺失bp26 基因的M5-Δbp26缺失突变株为亲本株,利用电击转化法,将含有znuA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的自杀质粒转入到亲本株中,通过同源重组敲除znuA基因.对构建的新型基因缺失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及毒力的鉴定与分析.【结果和结论】PCR及核苷酸序列测序结果表明,羊种布鲁菌减毒活疫苗znuA单基因缺失株和bp26znuA双基因缺失株均构建成功,分别将其命名为M5-ΔznuA和M5-Δbp26-ΔznuA. 与亲本株相比,2种缺失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体外连续传至20代后,菌落PCR和核苷酸测序结果显示M5-ΔznuA和M5-Δbp26-ΔznuA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小鼠脾脏质量和脾脏菌落数表明,M5-Δbp26-ΔznuA双基因缺失株毒力最弱,单基因缺失株M5-ΔznuA和M5-Δbp26次之.血清中抗体水平的监测显示,znuA基因的缺失对布鲁菌减毒活疫苗诱导机体体液免疫的能力没有影响.获得了免疫原性保持良好而毒力减弱的羊种布鲁菌减毒活疫苗基因突变株M5-ΔznuA和M5-Δbp26-ΔznuA.

    • 荷斯坦牛脊椎畸形综合征TaqMan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2015, 36(5):26-3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05

      摘要 (1463) HTML (641) PDF 1.07 M (1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筛查牛脊椎畸形综合征(Complex vertebral malformation,CVM)基因携带者的方法,在牛群中逐渐淘汰CVM基因携带者以减少养牛业损失.【方法】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CVM基因的SLC35A3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和2条TaqMan探针,建立了牛脊椎畸形综合征TaqMan探针检测方法.对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分析后,应用该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与测序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和结论】该方法能有效区分突变型、野生型和杂合型个体.各种基因型的检测灵敏度为:突变型质粒拷贝数1×103 μL-1,杂合型质粒拷贝数1×104 μL-1,野生型质粒拷贝数5×103 μL-1.从292份荷斯坦牛全血中检出6份CVM基因携带者,与测序方法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准确率高,适合大样本筛选和口岸现场快速筛查.

    • 盐度胁迫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急性毒性效应

      2015, 36(5):31-3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06

      摘要 (1566) HTML (678) PDF 433.46 K (28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黑壳和黄壳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耐盐性.【方法】采用急性盐度试验,观察人工咸水胁迫下2种壳色福寿螺的行为表现并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测量ρ(NaCl)=0、5、10 g·L-1持续养殖1个月2种壳色福寿螺的生长及存活指标.【结果和结论】2种壳色福寿螺在ρ(NaCl)=20和15 g·L-1时厣壳紧闭,处于生长抑制状态;在ρ(NaCl)=10 g·L-1时出现逃逸现象,反应迟钝;ρ(NaCl)=5 g·L-1ρ(NaCl)=0(对照)行为表现类似,反应灵敏,活动自如.黄壳福寿螺48 h死亡率(y)与盐度(x)回归方程为:y = 4.143x-14.762(R2=0.842),48 h 半致死浓度(LC50)=15.63 g·L-1;黑壳福寿螺则为:y = 3.958x-13.152(R2=0.866),48 h的LC50=15.96 g·L-1.ρ(NaCl)=0、5、10 g·L-1 (低盐度)养殖生长试验表明:养殖1月后,2种壳色福寿螺在ρ(NaCl)=10 g·L-1下死亡率均最高. ρ(NaCl)=0、5、10 g·L-1黄壳福寿螺绝对增质量分别为0.954、1.278和0.683 g,黑壳福寿螺则分别为0.845、1.073和0.877 g.2种壳色福寿螺均在ρ (NaCl)=5 g·L-1时绝对增质量最大.因此,福寿螺能够耐受一定盐度,在盐度较低的咸水中也能生长良好,存在向河口地区入侵的风险.

    • 甜玉米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PSY1LCYECrtRB1的功能分析

      2015, 36(5):36-4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07

      摘要 (1780) HTML (298) PDF 429.18 K (2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鉴定玉米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PSY1LCYECrtRB1的功能标记在47份甜玉米骨干自交系中的多态性和对类胡萝卜素各组分含量的影响,为了解玉米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的功能及维生素A源强化育种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47份甜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籽粒乳熟期类胡萝卜素各组分的含量,合成基因PSY1LCYECrtRB1的6个功能标记并在47份甜玉米自交系中检测其基因型,结合基因型和类胡萝卜素各组分的含量,检测3个关键基因的单倍型效应,并分析联合单倍型效应.【结果和结论】除CrtRB1基因的标记Indel4未检出多态性,其余标记均检测出多态性. PSY1的Indel1和Indel4组成的单倍型可解释玉米黄质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表型变异的14.81%和13.00%,LCYE的5′Indel和3′Indel位点分别可解释β-胡萝卜素、维生素A源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表型变异的15.77%、20.75%和15.92%,CrtRB1的标记3′TE未检测出显著性.基因PSY1LCYECrtRB1组成的联合单倍型分别可解释β-胡萝卜素、维生素A源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表型变异的37.20%、40.71%和41.11%.基因间联合单倍型效应高于单基因单倍型效应. PSY1LCYE有利等位基因对甜玉米中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有重要影响,其功能标记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甜玉米的维生素A源强化育种奠定了基础.

    • DGAT1-2基因在超高油玉米中的转化、表达及对油脂含量的影响

      2015, 36(5):43-4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08

      摘要 (1377) HTML (601) PDF 843.90 K (19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三酰甘油是油料作物油脂的主要成分,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催化三酰甘油合成唯一的关键酶和限速酶.探讨DGAT 基因对超高油玉米Zea mays L. 种子油分含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超高油玉米的含油率.【方法】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DGAT1-2基因导入超高油玉米自交系,在盆栽条件下5~6叶期对T1代植株进行PCR检测筛选,Southern杂交进一步验证.成熟时收获10株自交授粉的转基因植株(T2代)籽粒,测籽粒平均含油率,通过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结论】初步筛选获得假定转化植株163株,Southern杂交获29株转基因植株,平均转化率为1.44%.t检验结果表明,10株自交授粉的转基因植株(T2)籽粒平均含油率比非转基因植株籽粒平均含油率提高了6.19%,差异极显著(P<0.01).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DGAT1-2基因,可显著提高超高油玉米籽粒含油率,是一种切实有效提高超高油玉米含油量的新途径.

    • 花生根系分泌物的鉴定和化感作用研究

      2015, 36(5):48-5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09

      摘要 (1488) HTML (525) PDF 428.24 K (2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不同花生品种根系分泌物,探讨花生Arachis hypogaea根系分泌物对花生的化感作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和生物测定方法,分析鉴定2个花生品种桂花22和A.correntina的水培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成分及化感作用.【结果和结论】分离鉴定出的花生根分泌物包括有机酸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苯类、烃类等,主要有机化合物有邻苯二甲酸、苯甲醛、草酸、对乙基苯甲酸、丙酰胺、丙氨酸、戊酸等.花生根分泌物中的苯甲醛、对乙基苯甲酸对花生具有化感作用.与对照比,苯甲醛、对乙基苯甲酸和阿魏酸的低浓度处理(1×10-5mol·L-1)对2个花生品种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干质量和地下部干质量有促进作用或弱抑制作用,而苯甲醛、对乙基苯甲酸和阿魏酸高浓度处理(1×10-3和1×10-4 mol·L-1)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1×10-5、1×10-4、和1×10-3mol·L-1浓度处理的苯甲醛、对乙基苯甲酸和阿魏酸不同程度地增加了2个花生品种的叶片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和MDA含量,且高浓度处理(1×10-3 mol·L-1)的叶片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和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 污泥炭化温度和时间对重金属形态及作物累积的影响

      2015, 36(5):54-6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10

      摘要 (1459) HTML (1113) PDF 542.35 K (19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降低污泥土地利用的重金属环境风险.【方法】采用不同炭化温度和时间研究污泥炭化产物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并结合盆栽玉米试验研究不同污泥炭化产物对玉米植株生长和重金属吸收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炭化温度是影响炭化产物重金属含量和形态的主因子,随着温度的升高,炭化产物重金属总量升高,Cu、Zn、Pb、Ni 在350~500 ℃时增幅最大,而Cd和Cr在200 ℃时增幅最大;炭化产物中环境风险较大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比例随温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但含量并非温度越高越低,炭化温度350 ℃对重金属Cu、Zn、Cd、Ni的钝化最佳,而对于含Pb毒性大的污泥则需采用500 ℃的炭化温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炭化污泥对玉米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等量施用条件下,炭化温度越高、炭化时间越长的产物促生效应越明显;与施用原污泥相比,施用经适宜的炭化时间和温度处理的炭化污泥能显著降低玉米植株体内重金属的累积量,降低重金属进入食物链的风险.

    • 烟粉虱病原真菌IfB01菌株的鉴定及产孢条件优化

      2015, 36(5):61-6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11

      摘要 (1420) HTML (337) PDF 1.40 M (2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从烟粉虱上分离的IfB01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并优化其产孢条件.【方法】采用形态学、ITS1-5.8S-ITS2 rDNA和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鉴定该菌株;比较不同培养基、培养基含水量、pH、接种量与金属元素对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优化产孢条件.【结果和结论】该菌株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及产孢结构与玫烟色棒孢霉Isaria fumosorosea相似,其ITS1-5.8S-ITS2 rDNA和β-微管蛋白DNA序列与玫烟色棒孢霉和爪哇拟青霉Paecilomyces javanicus相似性高于97%,将该菌株鉴定为玫烟色棒孢霉.培养基配方对IfB01菌株分生孢子产量影响显著,玉米粉+麦麸混合培养基产孢量最多,1 g培养基产孢量为6.07×109;麦麸∶玉米粉质量比为5∶5、培养基含水量(w)为42%、接种量为6 mL菌液时,其产孢量最高;该菌株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pH 5~8时,都有较好的产孢量;金属元素对产孢无促进作用,且镁、铁、钠和钙对IfB01产孢均有抑制作用.

    • 水稻白叶枯病菌III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2015, 36(5):67-7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12

      摘要 (2052) HTML (669) PDF 1.64 M (2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稻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PXO99A菌株中PXO_03420基因被注释为编码具有多个LRR的III型效应物基因hpaF,本研究旨在明确hpaF基因的功能,为完善Xoo III型效应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同源双交换构建hpaF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并通过表型分析、致病性试验和遗传互补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和结论】本研究发现,hpaF基因突变后对水稻日本晴品种的致病力降低了51.81%,减弱了细菌在非寄主植物蓖麻上的过敏反应.而带有hpaF全基因片段的pLAFR3能够恢复hpaF突变体的致病表型,结果表明hpaF基因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致病性相关.

    • 雷公藤乙醇提取物及其饵剂对红火蚁的毒杀活性

      2015, 36(5):75-7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13

      摘要 (1109) HTML (554) PDF 992.33 K (2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雷公藤根皮提取物及其毒饵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工蚁的致死作用及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乙醇提取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根皮物质并制备雷公藤提取物毒饵,水试管法测定其对红火蚁的毒杀活性.【结果和结论】在室内条件下,雷公藤提取物质量浓度 0.023 9、0.047 8、0.239 0和0.478 0 g·L-1 处理10 d后工蚁死亡率分别为6.67%、30.00%、56.67%和70.00%,明显高于对照(3.33%).0(对照)、0.047 8、0.095 6和0.239 0 g·L-1 提取物饵剂处理10 d后小型工蚁死亡率分别为6.67%、26.67%、40.00%和20.00%,大型工蚁死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0(对照)、0.047 8与0.095 6 g·L-1 提取物饵剂处理10 d后红火蚁攻击率分别为90.00%、66.67%和70.00%,抓附率分别为83.33%、60.00%和56.67%,爬杆率分别为93.33%、73.33%和73.33%.表明雷公藤根皮提取物及其毒饵在室内条件下对红火蚁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抑制了红火蚁的活动能力,有望成为防治红火蚁的新药剂.

    • 古桥桨角蚜小蜂与双斑恩蚜小蜂的发育及形态比较

      2015, 36(5):80-8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14

      摘要 (1300) HTML (341) PDF 1.79 M (2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华南地区烟粉虱Bemisia tabaci 2种优势寄生蜂古桥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furuhashii 和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 bimaculata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及个体大小.【方法】利用解剖与显微拍照技术比较了2种蚜小蜂的胚后发育过程、个体形态及大小.【结果和结论】2种蚜小蜂的发育世代均经历卵、1~3龄幼虫、预蛹、蛹与成虫7个发育阶段.在相同条件下,古桥桨角蚜小蜂的世代发育历期(15.9 d)要长于双斑恩蚜小蜂(14.4 d);随着发育龄期的增加,2种蚜小蜂的体长、体宽、头长与头宽都不断增加,但古桥桨角蚜小蜂各个虫态的体长、体宽、头长及头宽均明显大于双斑恩蚜小蜂.

    • 黄瓜果实耐冷性与CsHSFs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2015, 36(5):85-9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15

      摘要 (1437) HTML (463) PDF 1.12 M (2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CsHSFs基因的表达特征与热处理和冷锻炼处理提高黄瓜果实耐冷性的关系.【方法】测定了低温(8 ℃)贮藏过程中热处理(低温贮藏前50 ℃热水处理1 min)、冷锻炼处理(15 ℃预贮2 d后再低温贮藏)和对照处理的黄瓜果实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果实色泽等生理指标,并用qRT-PCR法检测CsHSFs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和结论】热处理和冷锻炼处理均可提高果实耐冷性,主要表现为热处理和冷锻炼处理均显著抑制了果实相对电导率的升高和叶绿素含量的降低,较好地保持了果实的色泽和商品性状,相比较而言,冷锻炼处理减轻果实冷害的效果比热处理明显,同时,热处理与冷锻炼处理都不影响果实TSS含量.并且,CsHSF7CsHSF11基因表达水平与热处理和冷锻炼诱导的果实耐冷性密切相关,但其参与冷害的机制可能不同,体现为CsHSF7在酵母中具有转录激活活性,而CsHSF11在酵母中不具有转录激活活性.

    • 基于NBS-LRR类R基因保守结构域克隆瓠瓜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2015, 36(5):92-9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16

      摘要 (1567) HTML (546) PDF 3.88 M (2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瓠瓜Lagenaria siceraria抗病种质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s),为瓠瓜功能性抗病基因的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知核苷酸结合位点和富亮氨酸重复(Nucleotide binding site and leucine rich repeat,NBS-LRR)类抗病基因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从“大籽瓠”抗性材料基因组DNA中分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长度变异、保守结构域、同源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和结论】基于同源克隆策略,获得23条瓠瓜NBS抗病同源序列,命名为HNB1~HNB23,GenBank登录号为KJ908192~KJ908214.序列分析及同源比对结果表明,这些RGAs长度变异在242~261 nt之间,18条序列具有连续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推导氨基酸序列具有P-loop、Kinase-2a典型NBS类R基因保守结构域;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41.5%~98.8%,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21.5% ~100.0%;利用NCBI Blast同源搜索发现,与其他植物尤其是冬瓜、黄瓜、葫芦及丝瓜的已知R基因具有40% ~100%相似性;氨基酸序列聚类分析将其分为5个组;同源进化分析表明,23条瓠瓜RGAs均为non-TIR-NBS-LRR类R基因,与推导氨基酸序列多重比较结果一致.

    • 龙眼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糖激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分析

      2015, 36(5):99-10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17

      摘要 (1544) HTML (586) PDF 702.90 K (20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cv.shixia为材料,研究了龙眼果实在发育过程中假种皮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果糖激酶活性及其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果实糖含量变化;RT-qPCR测定基因表达变化量;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Rosetta(DE3)中进行表达.【结果和结论】随着龙眼果实的发育,假种皮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逐渐增加,但进入成熟期后,糖含量水平趋于稳定;在果实成熟前,果糖激酶活性随着果实发育逐渐降低,由发育最初的25.97 μmol·g-1·h-1下降到13.18 μmol·g-1·h-1,而在成熟时增大到22.44 μmol·g-1·h-1;荧光定量分析显示,龙眼果糖激酶基因的表达量在果实发育前期变化不大,而在假种皮迅速膨大、含糖量迅速上升时期则呈下降趋势;SDS-PAGE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ET-32a-DlFRK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能够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高效表达.

    • 香椿种源间种子性状地理变异研究

      2015, 36(5):105-11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18

      摘要 (1731) HTML (402) PDF 576.45 K (1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香椿Toona sinensis种源间种子性状地理变异及其规律.【方法】对11省35县(市、区)的香椿种子8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和结论】种子全长、种翅长、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种子宽厚比、百粒质量8个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种子长宽比变异系数最大,种子宽厚比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1.16%和5.60%.各性状的重复力以百粒质量最高,种子宽厚比最低,分别为98.1%和75.5%.种子长与采种点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长、种子长宽比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大小有从西南往东北方向减小的趋势.种子厚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种子长宽比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厚、百粒质量与年均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种子长、种子长宽比与年均日照时间呈显著正相关,而种子厚与年均日照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质量与种子宽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种子长宽比相关不显著.种子宽与种子厚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种子全长、种翅长、种子长相关不显著.根据8个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把35个种源分为5类.

    • 高州油茶光合生理特性

      2015, 36(5):111-11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19

      摘要 (1313) HTML (467) PDF 1.04 M (18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阐明高州油茶光合生理特征,为优良种质资源选择及高效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高州油茶主要光合生理指标.【结果和结论】高州油茶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其光饱和点为1 417 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8.92 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2.58 μmol·m-2·s-1.蒸腾速率各季度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最高值为3.65 mmol·m-2·s-1.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趋势为“U”型曲线.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均呈“降-升-降”的趋势.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有“单峰型”和“双峰型”2种,其中7、9、11月和次年1月为“双峰型”,次年3月为“单峰型”.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大气CO2浓度,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最大.

    • 温哥华假单胞菌菌株PAN4解磷能力及对核桃的促生作用

      2015, 36(5):117-12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20

      摘要 (1747) HTML (279) PDF 572.75 K (2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温哥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ancouverensis菌株PAN4解磷能力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解磷能力的影响,及其对核桃Juglans sigllata苗的促生作用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Pikovskaya培养液[液体蒙金娜培养基(PVK)]研究温哥华假单胞菌溶磷特性,单因素试验测定碳源、氮源、初始培养液pH、温度对其解磷能力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探究在灭菌土和未灭菌土中菌剂对核桃苗的促生效应.【结果和结论】随时间延长,温哥华假单胞菌菌株PAN4培养的离心上清液中,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48 h时达到峰值;麦芽糖、玉米浆分别为最适碳源、氮源;pH7、温度28 ℃时,菌体生长量最大,解磷能力最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浓度菌剂均可使核桃苗的株高、地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不同程度地增加,浓度越高增幅越大;施复合肥的效果不如108和109cfu·mL-1 的菌剂;菌剂在非灭菌土中的促生效果比灭菌土好.

    • 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

      2015, 36(5):125-12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21

      摘要 (1701) HTML (446) PDF 392.86 K (1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方法】以四川黑茶不同渥堆时期的茶样为研究对象,对其感官品质的变化进行探索并测定各茶样中的茶多酚、儿茶素、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可溶性蛋白、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探索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感官品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和结论】四川黑茶渥堆茶样的感官审评得分与茶多酚(R =-0.957)、可溶性糖(R =-0.922)、儿茶素(R =-0.876)、可溶性蛋白(R =-0.895)、茶褐素(R =-0.758)和水浸出物含量(R =-0.789)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氨基酸(R =-0.605)、茶红素(R =-0.599)和咖啡碱含量(R =-0.637)呈显著负相关,与水溶性果胶含量(R =0.649)呈显著正相关.对感官品质影响较大的生化成分主要是氨基酸、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其中氨基酸的直接作用对感官品质产生正面影响,而茶多酚和可溶性糖的直接作用对感官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 基于GPS技术的水田平地机的设计与试验

      2015, 36(5):130-13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5.05.022

      摘要 (1369) HTML (327) PDF 1.13 M (2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设计基于GPS技术的水田平地机,实现水田精准平整.【方法】GPS接收天线固定在平地铲上,以GPS高程定位数据作为平地铲高程信息,通过限幅平均滤波算法和PD控制算法实现平地铲运动精确和稳定的控制.【结果和结论】经GPS技术控制的水田平地机平整后的田块田面相对高程的标准偏差值由15.8 cm减小到4.7 cm,绝对差值在不大于5 cm的采样测量点累积百分比数达85.4%,限幅平均滤波算法减少了GPS高程数据误差.GPS高程定位数据能满足水田精准平整的要求,能有效改善田面平整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