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7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2016, 37(2).

      摘要 (792) HTML (0) PDF 494.22 K (1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次

      2016, 37(2).

      摘要 (819) HTML (0) PDF 310.35 K (1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如皋黄鸡开产性状加性遗传及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2016, 37(2):1-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01

      摘要 (1354) HTML (437) PDF 687.69 K (18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动物模型分析加性遗传、母体遗传对如皋黄鸡开产性状的影响,并计算开产性状遗传参数。【方法】收集如皋黄鸡2009—2012年生产数据,包括10 454个动物个体、31 362条生产记录。依据是否考量母体效应,设计4种统计模型。利用WOMBAT软件以平均信息约束最大似然法(AIREML)剖分表型方差,以似然比统计值检验模型适用性。以单性状模型分析遗传力,以多性状模型分析遗传相关系数和表型相关系数。【结果】母体环境对开产日龄有显著的影响,模型II为开产日龄最适模型,开产日龄遗传力为0.28±0.02;母体遗传对平均开产蛋质量影响显著,模型III适合计算开产蛋质量遗传力,开产蛋质量加性遗传力为0.23±0.02、母体遗传力为0.03±0.01;母体遗传和母体环境对开产体质量有显著影响,开产体质量加性遗传力为0.34±0.03、母体遗传力为0.04±0.01,模型IV为开产体质量最适模型。如皋黄鸡开产蛋质量、开产体质量加性遗传与母体遗传存在负相关。开产体质量、开产蛋质量与开产日龄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07、0.33±0.07,开产蛋质量与开产体质量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65±0.05。【结论】如皋黄鸡开产日龄、开产体质量、开产蛋质量等开产性状均受母体效应影响,且遗传力较低。

    • 丙氨酰-谷氨酰胺和γ-氨基丁酸对建鲤生长、饲料利用及体成分的影响

      2016, 37(2):7-1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02

      摘要 (1302) HTML (574) PDF 897.49 K (1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和γ-氨基丁酸(GABA)对建鲤 Cyprinus carpio var. jian生长、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在建鲤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Ala-Gln和GABA,配成 7种等氮(质量分数为32%粗蛋白质)、等能(17.0 MJ·kg-1)饲料,以添加Ala-Gln和GABA对建鲤生长最适添加量(6.0 g·kg-1 Ala-Gln、90 mg·kg-1GABA)的添加组添加比例为100%,在此基础上等比例缩减和增加,Ala-Gln和GABA的添加梯度分别为0(0 g·kg-1Ala-Gln、0 mg·kg-1GABA)、20%(1.2 g·kg-1Ala-Gln、18 mg·kg-1GABA)、40%(2.4 g·kg-1Ala-Gln、36 mg·kg-1GABA)、60%(3.6 g·kg-1Ala-Gln、54 mg·kg-1GABA)、80%(4.8 g·kg-1Ala-Gln、72 mg·kg-1GABA)、100%(6.0 g·kg-1Ala-Gln、90 mg·kg-1GABA)、120%(7.2 g·kg-1Ala-Gln、108 mg·kg-1GABA),共7组。饲喂初始体质量为45.59 g建鲤8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Ala-Gln和GABA的添加组,建鲤平均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60%添加组(3.6 g·kg-1Ala-Gln、54 mg·kg-1GABA)的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及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添加的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Ala-Gln和GAB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鲤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其中以3.6 g·kg-1Ala-Gln、54 mg·kg-1GABA组的效果最佳。

    • 马波沙星在健康小鼠和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小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2016, 37(2):14-1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03

      摘要 (1328) HTML (403) PDF 841.03 K (1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小鼠肺部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模型,研究马波沙星在健康小鼠和肺部感染的小鼠体内的药动学,通过分析比较两者的药动学参数,优化临床给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法对小鼠进行肺部感染,对感染小鼠和健康小鼠按体质量单剂量皮下注射2 mg·kg-1的马波沙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马波沙星的浓度。用WinNonlin5.2.1软件提供的非房室模型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马波沙星在感染小鼠体内得到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4.58 μg·mL-1·h、峰质量浓度(Cmax)为0.97 μg·mL-1、平均滞留时间(MRT)为5.62 h,均显著高于(P<0.05)在健康小鼠体内得到的AUC (1.67 μg·mL-1·h)、Cmax (0.68 μg·mL-1)、MRT (2.63 h),而表观分布容积(V/F) 3.12 L·kg-1和体清除率(Cl/F) 0.42 L·kg-1·h-1均显著低于(P<0.05)健康小鼠体内的V/F (8.61 L·kg-1)和Cl/F (1.07 L·kg-1·h-1)。【结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显著增加了马波沙星的AUC、Cmax、MRT,并降低了V/F、Cl/F,而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

    • 1株能分泌抗MRSA活性物质的黏细菌的鉴定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2016, 37(2):20-2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04

      摘要 (1370) HTML (419) PDF 3.09 M (1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黏细菌GIM1.813的菌株背景进行了解,为后期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菌落形态观察、扫描电镜、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 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并归类细菌。同时,比较分析7种发酵培养基对GIM1.813产生活性物质的影响,并运用正交法对选出的培养基和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GIM1.813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7.0和30.0 ℃,能耐受10 g·L-1的NaCl。文中还提供了该菌株的生理生化、基因组DNA G+C含量和醌型数据。GIM1.813在7种发酵培养基中均生长良好,在IVY/2培养基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抑菌活性最高。正交法优化后,GIM1.813的发酵液抗MRSA活性提高了49.12%,且发酵过程中菌株生长情况改善。【结论】 经鉴定,菌株GIM1.813为弱小珊瑚球菌Corallococcus exiguous。通过发酵优化,菌株GIM1.813分泌抗MRSA活性物质的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发现Mg2+ 以及淀粉能显著影响珊瑚球菌产天然产物的能力。

    • 籼型杂交水稻新不育系和新恢复系的品质配合力分析

      2016, 37(2):30-3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05

      摘要 (1414) HTML (534) PDF 785.51 K (1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籼型杂交水稻新不育系和新恢复系的品质配合力。【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II),以自育的4个新不育系和4个新恢复系配组,组合分别于2014年早、晚季种植,考察4×4个组合的品质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大多数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在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上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贡献率比恢复系高。不育系中,G软华A在大多数品质性状上表现优良,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和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在其余品质性状上也无明显缺陷,是一个品质优良的亲本。恢复系中,没有一个恢复系能在所有的品质性状中都表现优良,或多或少都有缺陷。其中化感稻3号在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和粒长宽比上表现较好。华恢521在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上一般配合力好且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较大,易配出低垩白粒率、理想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组合。【结论】各品质性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大多数以加性效应为主。在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上不育系的加性效应贡献率比恢复系高,在粒长宽比和胶稠度性状上则恢复系的加性效应贡献率更高。

    • 利用陆地棉营养芽合成人工种子

      2016, 37(2):36-4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06

      摘要 (1143) HTML (347) PDF 1.24 M (14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利用陆地棉 Gossypium hirsutum L.营养芽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为陆地棉人工种子技术开发应用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以陆地棉营养芽为外植体,利用海藻酸钠+MSB包埋外植体,CaCl2溶液凝固制作人工胚乳珠,再利用较高浓度海藻酸钠附加不同浓度的甲基纤维素包埋人工胚乳珠,用CaCl2溶液固化获得人工种皮,研究陆地棉营养芽人工种皮内添加抑菌剂后在有菌基质上的萌发效果。【结果】制作人工种子的最佳外植体长度为5 mm; 最佳胚乳珠包埋方案为 w为3%的海藻酸钠+MSB+0.5 mg·L-1 NAA+0.5 mg·L-1 IBA,在100 mmol·L-1 CaCl2中固化20 min;人工种皮最佳配方为w为4%海藻酸钠+w为1%甲基纤维素+w为1.0%苯甲酸钠+0.02~0.04 mg·L-1 青霉素+0.5 mg·L-1 多效唑,在200 mmol·L-1 CaCl2固化20 min。该人工种子的无菌萌发率为95.0%,生根率为35.8%,可以在有菌人工基质中萌发成苗。【结论】获得一条利用陆地棉营养芽制作人工种子的新途径,该技术制作的人工种子在有菌环境下有较高的萌发率并能成苗。

    • 镉胁迫下不同大豆品种各器官中镉和非蛋白巯基物质的动态变化

      2016, 37(2):42-5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07

      摘要 (1386) HTML (351) PDF 2.93 M (13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大豆品种各器官镉和非蛋白巯基物质的动态变化,揭示巯基物质在大豆镉抗性和积累中的作用。【方法】在镉(Cd)污染的土壤中种植镉抗性和籽粒积累不同的大豆品种中黄24和华夏3号,采集不同生育时期的根、茎和叶,分析各品种的Cd抗性指标(根系和地上部鲜质量)、Cd积累指标(各器官Cd浓度)和非蛋白巯基物质[总非蛋白巯基肽(NPT)、谷胱甘肽(GSH)和植物螯合肽(PC)]的浓度变化。【结果】在10 mg·kg-1 的Cd胁迫下,中黄24不同时期Cd抗性指标明显低于华夏3号,而中黄24初花期后各器官Cd浓度均显著地高于华夏3号。Cd胁迫下2个品种随发育进程根系中NPT、GSH和PC浓度上升,而叶片中则下降;敏感品种中黄24各器官中巯基物质对Cd胁迫响应比抗性品种华夏3号更显著。关联分析发现,大豆根部巯基物质浓度与各器官Cd浓度呈正相关,且以成熟期最为显著,而初花期后地上部的PC与各器官Cd浓度呈负相关。【结论】在大豆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中Cd和非蛋白巯基物质浓度变化复杂,非蛋白巯基物质在大豆抵抗Cd胁迫中扮演多种角色。

    • 不同模式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016, 37(2):51-5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08

      摘要 (1325) HTML (417) PDF 5.98 M (1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模式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及氯仿熏蒸提取法,研究15种施肥模式对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细菌>放线菌>真菌,对微生物量的影响:MBP>MBN>MBC;土壤细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M1(有机肥)处理,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M2(有机肥)处理,土壤真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M1NPK(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MBC和MBN最大值均出现在M1处理,MBP最大值出现在M2NPK(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处理。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MBC含量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有机肥的施入可明显地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中,化肥的减量可增加MBC、MBN含量。氮、磷肥在合理范围内的施用可明显促进微生物对氮、磷的吸收,显著增加了MBN、MBP含量。氮肥的施入可明显加速土壤肥力的流失,使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施用有机肥会使土壤更加肥沃。

    • 1株桑根腐病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田间防治效果

      2016, 37(2):59-6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09

      摘要 (1353) HTML (389) PDF 1.66 M (1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出对桑根腐病菌可可毛色二孢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细菌,并测定其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健康桑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孢子萌发法筛选出对靶标菌株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gyrAgyrB基因序列鉴定拮抗细菌菌株。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测定拮抗菌株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防效果。【结果】从桑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出8株对L. theobromae有抑制作用的细菌,其中菌株YZ14-3的抑制效果最好。该菌株及其培养液对L. theobromae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3.3%和55.6%,挑取抑菌圈上的L. theobromae菌丝镜检发现,菌丝畸形膨大;L. theobromae分生孢子在YZ14-3的培养液中不能萌发,且分生孢子因细胞壁降解而解体;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基于gyrAgyrB基因序列BLAST分析结果构建的系统发育树,YZ14-3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YZ14-3的生防效果达67.94%。【结论】B. amyloliquefaciens菌株YZ14-3对L. theobromae的抑制效果较显著,可应用于L. theobromae所致病害的生物防治。

    • 大豆卵磷脂和乐果有机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酶活性比较

      2016, 37(2):65-7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10

      摘要 (1339) HTML (620) PDF 2.09 M (1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2株有机磷降解菌Yj2和Yj3对大豆卵磷脂和乐果有机磷的降解特性及酶活性。【方法】利用16S rDNA鉴定从大豆土壤中分离得到的Yj2和Yj3菌株,在菌株最佳生长条件下,测定了不同磷源时菌体的酶活性并分级纯化了有机磷降解酶。【结果】 Yj2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其最佳生长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pH为8;Yj3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最佳生长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pH为9。大豆卵磷脂为磷源时,Yj3的菌体生长情况稍优于Yj2。乐果为磷源时,Yj2的菌体生长情况稍优于Yj3;72 h内Yj2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整体高于Yj3,而有机磷降解酶活性低于Yj3。硫酸铵沉淀法+阳离子交换层析分别从Yj2和Yj3菌体中成功分离纯化了有机磷降解酶,SDS-PAGE结果显示纯化的蛋白均为单一条带。Yj2硫酸铵沉淀法+阳离子交换层析的提纯倍数是硫酸铵沉淀的7.77倍,硫酸铵沉淀为粗酶的1.35倍。Yj3硫酸铵沉淀法+阳离子交换层析的提纯倍数是硫酸铵沉淀的5.07倍,硫酸铵沉淀为粗酶的1.53倍。【结论】菌株Acinetobacter sp. Yj2和 Bacillus sp. Yj3都具有降解大豆卵磷脂及乐果有机磷的特性,对有机磷降解起主要作用的是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有机磷降解酶,它们在2株菌株对大豆卵磷脂和乐果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明显差异。可从Yj2和Yj3菌体分离纯化获得提纯倍数较高的有机磷降解酶蛋白。

    • 苹果树主要病害内生拮抗真菌的筛选及拮抗特性

      2016, 37(2):73-7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11

      摘要 (1299) HTML (475) PDF 1.06 M (1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苹果树腐烂病菌 Valsa malimiyabe 与苹果树炭疽病菌 Glomeralla cingalata 的内生拮抗真菌,并研究其抑菌效果。【方法】分离发病地区健康苹果树的根、茎及其根际土壤中的拮抗内生真菌,室内抑菌试验测定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和苹果树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发酵培养试验检测其内生真菌中抑菌物质的耐热性。【结果】分离到的18株内生真菌分属3个属,其中茎分离到的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对峙试验表明,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和炭疽病菌的抑菌率高于60%的有8株,其中菌株J2、J16、J17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抑制率分别为82.75%、84.31%和82.35%,菌株T11对苹果树菌株炭疽病的抑制率为80.67%。拮抗真菌J2、J16、J17、J24、T1发酵液对2种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不小于39.55%,最高达69.75%;在121 ℃时,J11 和T1无菌滤液的热稳定性较好,而J2无菌滤液在100 °C时就失去了生物活性。【结论】 拮抗真菌J2、J11、J16、J17、T1均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及苹果树炭疽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可为开展这2种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潜在资源。

    • 氯虫苯甲酰胺200SC防治稻纵卷叶螟及对水稻的增产作用

      2016, 37(2):79-8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12

      摘要 (1154) HTML (433) PDF 647.43 K (1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氯虫苯甲酰胺200SC大田防治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的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氯虫苯甲酰胺200SC对水稻的保叶效果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调查施药前后水稻卷叶株数、分蘖数、水稻叶色、千粒质量等生理指标。【结果】氯虫苯甲酰胺200SC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并能够促进水稻有效分蘖、减少无效分蘖、增加每穗粒数、提高水稻产量,但对水稻叶色、长势及结实率的影响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相比,氯虫苯甲酰胺200SC和阿维菌素18EC(阳性对照)分别可使水稻分蘖数提高24.14%和11.24%,有效分蘖数提高2.01%和3.35%,无效分蘖数减少38.06%和40.30%,每穗粒数增加10.23%和4.40%,增产12.72%和7.89%,千粒质量增加2.68%和1.86%。【结论】 氯虫苯甲酰胺200SC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并对水稻具有增产作用,且优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18EC。

    • 葡萄糖基-氟虫腈偶合物、氟虫腈、噻虫嗪和阿维菌素在大豆木质部的输导性比较

      2016, 37(2):84-8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13

      摘要 (1370) HTML (314) PDF 961.11 K (1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葡萄糖基-氟虫腈偶合物(GTF)与氟虫腈、噻虫嗪和阿维菌素在大豆 Glycine max 植株内的分布差异,评价4种农药的木质部输导性。【方法】选取大豆幼苗作为供试植物,采用药液浸根的处理方法,研磨提取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根、茎、叶3部分药物含量,以地上部分输导量评价4种农药木质部输导性。【结果】GTF具有优越的木质部输导性,进入大豆后能较为均匀地分布;噻虫嗪木质部输导性高效,向顶分布明显,短时间即达到饱和;氟虫腈大量在根部积累,仅具有较弱的木质部输导性;阿维菌素能渗透进入大豆根部并积累,但无法向上转运,不具有木质部输导性。【结论】糖基的引入能够显著改善氟虫腈的木质部输导性。对杀虫剂进行糖基化修饰为内吸性农药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 广东北江流域沉水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生境特点研究

      2016, 37(2):89-9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14

      摘要 (1247) HTML (455) PDF 963.07 K (1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广东省北江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沉水植物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踏查和样方调查法,于2009—2013年调查了广东北江上游的沉水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所在水域的水质。【结果】在韶关市浈水(SG1)、北江(SG2)、武江(SG3)和南水(SG4和SG5)等5个调查点,共记录了沉水植物12种,其中包括11种被子植物和1种藻类植物,均为广域分布种;群落以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和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为优势种,微齿眼子菜P.maackianus为广东省首次记录。水质检测结果表明,北江流域水质变化较大的指标主要是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含量和化学需氧量(CODCr)。南水2个调查点除TN和NH4+-N外,其余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家I级质量水平,其余调查点的TN含量和CODCr 处于国家水质标准II~III级。TP、NH4+-N含量和CODCr 以冬季较高,TN含量以夏季较高。【结论】北江流域沉水植物物种丰富度较低,其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所在流域的人为活动密切相关,水质最佳的南水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水质最差的浈江物种丰富度最低。工业污染、水电站大坝建设和挖沙等因素是导致北江流域沉水植物物种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 石漠化树种圆叶乌桕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2016, 37(2):96-10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15

      摘要 (1356) HTML (294) PDF 1.08 M (1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圆叶乌桕 Triadica rotundifolia 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为深入研究圆叶乌桕的抗旱性能提供基础依据,并为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及造林树种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2年生圆叶乌桕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连续监测其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圆叶乌桕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干旱末期分别达到峰值37.42%和197.18 μg·g-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活性、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别在干旱第18、21和21 天达到峰值159.19 U、31.89 nmol·g-1 和2.31 mg·g-1。【结论】在不同干旱胁迫时期圆叶乌桕的生理响应机制不同,在轻度与中度干旱时期,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积极防御与渗透调节能力的提高协同作用,以增强抗旱能力,在重度干旱时期,主要以渗透调节为主。总体而言,圆叶乌桕幼苗具有一定的耐旱潜能,是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理想树种。

    • 不同磷素供给闽楠苗木对自然低温的生理响应

      2016, 37(2):101-10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16

      摘要 (1551) HTML (346) PDF 998.44 K (1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明自然低温对不同磷素供给的闽楠 Phoebe bournei 苗木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设置 8个磷素水平的单因素盆栽试验,施肥结束后,将苗木置于自然低温环境处理,测定其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他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苗木抗寒性。【结果】在自然低温环境时,随磷素水平的升高,正负相关指标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升降趋势。30 mg·株-1磷素供应量的闽楠苗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光合水分利用效率(WUE)、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最高,其值分别为3.09 μmol·m-2·s-1、0.023 mol·m-2·s-1、350.18 μmol·mol-1、0.32 mmol·m-2·s-1、9.69、41.58 μmol·g-1 和332.03 U·g-1,丙二醛含量和气孔限制值(Ls)为第2低,其值分别为3.77 μg·g-1 和0.34。主成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30 mg·株-1 磷素供应量苗木得分最高。【结论】30 mg·株-1磷素供给最有利于闽楠苗木抗低温胁迫能力的提高。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人工抗原的制备及免疫鉴定

      2016, 37(2):107-1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17

      摘要 (1473) HTML (683) PDF 2.21 M (1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制备并鉴定1种新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人工抗原。【方法】以4-硝基邻苯二甲酸为原料,经过酯化、还原生成4-氨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AP),DBAP再与戊二酸酐反应,衍生生成4-戊二酸单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CP)。将合成的半抗原衍生物DBCP通过活性酯法与牛血清蛋白(BSA)或卵清蛋白(OVA)偶联,得到人工抗原。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血清,经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icELISA)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经质谱、氢核磁共振谱图鉴定,半抗原衍生物合成成功,经紫外光谱、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试验证实偶联成功,并计算得出DBCP与载体蛋白BSA和OVA的结合比分别为11∶1和17∶1。经icELISA法检测,兔1和兔2的血清效价均达到1∶128 000,IC50分别为301 和308 ng·mL-1,反应特异性较好。【结论】半抗原衍生物的合成是方便、安全的。邻苯二甲酸人工抗原的成功制备使获得DBP多克隆抗体以及建立DBP免疫分析方法成为可能。

    • 基于调制荧光检测技术的柑橘黄龙病诊断

      2016, 37(2):113-11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6.02.018

      摘要 (1370) HTML (286) PDF 627.89 K (1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实现柑橘黄龙病的及时诊断,防止病情扩散、保障柑橘生产。【方法】运用基于调制荧光检测技术的超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MINI-PAM获取柑橘 Citrus reticulata 叶片荧光参数,通过概率神经网络对荧光数据进行建模及分类处理,以鉴定并区分健康的、非黄龙病黄化的以及黄龙病的柑橘植株。【结果】该方法对所有类别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76.93%,有些类别分类准确率甚至可达100%。【结论】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柑橘黄龙病调制荧光检测技术用于鉴别柑橘黄龙病病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