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媛 , 庄鲁 , 万小娟 , 束刚 , 王丽娜 , 朱晓彤 , 高萍 , 王松波 , 江青艳
2017, 38(5):1-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01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氨基酸对仔猪原代肝细胞尿素循环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5日龄仔猪门静脉灌流后从中分离纯化出肝细胞并进行培养,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氨基酸(分别为猪血液中氨基酸生理浓度的1、2和4倍),24 h后收集上清和细胞。用比色法检测上清中尿素、底物氨和细胞中氨的浓度以及谷氨酰胺酶(Glutaminase,GLS)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Carbamyl phosphate synthetase 1,CPS1)、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Argininosuccinate synthetase,ASS)、精氨琥珀酸裂解酶(Argininosuccinate lyase,ASL)、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Omithine transcarbamylase,OTC)和精氨酸酶(Arginase,ARG)等尿素循环相关酶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4倍氨基酸组显著提高了仔猪原代肝细胞培养上清中氨和尿素的浓度,增强了细胞中GLS的活性。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4倍氨基酸组显著提高了细胞中CPS1、ASS和ASL等基因mRNA的表达。1.0和2.0 mmol·L–1的NH4Cl显著促进细胞尿素的合成。[结论] 在仔猪原代肝细胞中,高浓度氨基酸可以通过提高GLS的活性等途径加速氨的积累,促进CPS1、ASS、ASL等尿素循环相关酶基因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尿素的生成。
2017, 38(5):7-1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02
摘要:[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原代肝细胞增殖和生化功能的影响,探究谷胱甘肽的促生长作用机制。[方法] 用添加φ为10%胎牛血清和未添加血清的培养液培养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胞48 h,随后在培养液中分别加GSH至0、30、100、300、900 mg·L–1,每个水平设6个重复,培养24、48和72 h后测定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胞增殖情况及培养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白蛋白、过氧化氢含量和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结果] 谷胱甘肽显著促进了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胞增殖,提高了培养液上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白蛋白的含量和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降低了培养液上清中过氧化氢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在无血清培养试验组中添加谷胱甘肽,对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胞增殖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比添加血清培养试验组效果明显。[结论] 谷胱甘肽能促进奥尼罗非鱼肝细胞增殖,且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秦锋 , 蔡孟楷 , 张伟东 , 张京 , 方博 , 黄俊明 , 卜德新 , 罗勇峰 , 马骏 , 付新亮 , 曹振鹏 , 张桂红
2017, 38(5):13-1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03
摘要:[目的] 分析3株属于欧亚类禽(SWSS1)、经典(SWL6)与Pdm09H1N1(Pdm091057)分支的猪流感病毒的HA基因遗传信息及抗原的特异性,为HA基因抗原表位的功能研究及流感防控奠定基础。[方法] 以SWSS1株、SWL6株和Pdm091057株流感病毒为材料,比较分析3株H1N1亚型HA基因片段的遗传信息,制备全病毒灭活疫苗,各免疫3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反应试验检测抗体滴度。[结果] 3株病毒的HA基因片段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69.4%~89.1%,各分支的HA基因的抗原表位存在差异;3株病毒经过2次免疫后平均HI抗体滴度均能达1 280以上,且SWSS1的平均HI抗体滴度高达2 560。同时SWSS1与SWL6、Pdm091057这2株病毒均无血清学交叉反应,而SWL6与Pdm091057有较低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结论] 3株猪流感病毒的HA基因片段抗原表位存在着差异,可能是3毒株之间血清学交叉反应较低的原因。3株病毒免疫原性均较好,可作为候选疫苗株。
吕梦娜 , 龙航宇 , 王丽梅 , 唐陶 , 陈冰冰 , 林瑞庆
2017, 38(5):19-2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04
摘要:[目的] 原核表达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Cp51并研究其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合成噬菌体裂解酶Cp51基因,并构建了pET-32a-Cp51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经终浓度为0.5 mmol·L–1的IPTG诱导以及镍柱纯化后,获得了可溶性的Cp51重组蛋白;用比浊法检测Cp51重组蛋白的杀菌活性。[结果] 噬菌体裂解酶Cp51重组蛋白能够有效降低7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浊度,裂解酶质量浓度在5 μg·mL–1以上、作用30 min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杀菌率可达到99.99%以上,而对其他种类细菌无杀菌效果。[结论] 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Cp51重组蛋白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有较强的体外杀菌活性和特异性,研究结果为后续裂解酶Cp51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杨耀帅 , 梅秀芹 , 李取生 , 魏佳 , 周雪芳 , 陈柯罕 , 周婷
2017, 38(5):24-2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05
摘要:[目的] 研究缺氧和充氧栽培对水稻重金属Cd的吸收和转运及OsHMA2基因在茎中表达的影响,为降低水稻中重金属的吸收和累积奠定基础。[方法] 以水稻品种五丰优2168为试验材料,通过营养液缺氧和营养液充氧的水培盆栽试验,分析Cd质量浓度为0、0.6、1.2 mg·L–1时,Cd的吸收累积以及茎中OsHMA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缺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受Cd抑制作用不显著,而充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表现为根、地上部干质量显著下降。在0.6和1.2 mg·L–1 Cd处理条件下,缺氧栽培的水稻根部和地上部Cd累积量均低于充氧栽培。2种栽培条件下,根部Cd累积量均随Cd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水稻地上部对Cd的累积在缺氧栽培条件下,0.6和1.2 mg·L–1 Cd处理无显著差异,充氧栽培的水稻地上部Cd累积随处理浓度增大而增大。与对照相比,水稻茎OsHMA2表达量在缺氧和充氧栽培下,0.6 mg·L–1 Cd处理上调,而1.2 mg·L–1 Cd处理下调;在Cd处理下,OsHMA2表达量缺氧栽培高于充氧栽培。[结论] 缺氧栽培能抑制水稻对Cd的吸收和累积;Cd累积量达到一定值时能够下调OsHMA2的表达。
2017, 38(5):30-3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06
摘要:[目的] 明确有机酸的作用机制,为提高酸性红壤累积态磷素(P)可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草酸、柠檬酸、苹果酸为代表的小分子有机酸对砖红壤磷素形态的影响。[结果] 柠檬酸处理抑制了树脂交换P(P1)的解吸,而水(对照)、草酸和苹果酸处理促进了P1的解吸;在培养前期,3种有机酸抑制了NaHCO3提取态无机P(P2)的活化,柠檬酸抑制作用最强,草酸抑制作用最弱;3种有机酸处理在整个培养时期均表现为活化NaHCO3提取态有机P(P3)的作用,其中草酸活化能力最强;3种有机酸促进了NaOH提取态无机P(P4)的活化,其中草酸活化作用最强;3种有机酸抑制NaOH提取态有机P(P5)的活化;在整个培养时期,3种有机酸都表现为抑制稀盐酸提取态P(P6)、浓盐酸提取态无机P(P7)、浓盐酸提取态有机P(P8)和残留态P(P9)活化的作用。[结论] 3种有机酸在不同培养时期对土壤磷形态的作用不同,草酸活化能力最强,其次是苹果酸,最后是柠檬酸。
韩圆圆 , 曹国军 , 耿玉辉 , 叶青 , 王振华 , 黄岩
2017, 38(5):36-4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07
摘要:[目的] 研究牛粪、鸡粪、玉米秸秆与化肥配施还田,对黑土温室气体排放及全球增温潜势的影响。[方法] 采用静态箱法,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空白对照,单施化肥,牛粪还田配施50%化肥氮(化肥中氮的质量分数为肥料中总氮量的50%),鸡粪还田配施50%化肥氮,秸秆还田配施90%化肥氮。除对照外各处理总施氮量为240 kg·hm-2。[结果] 各处理中秸秆还田处理的CO2平均排放通量及总排放量最高,分别达388.96 mg·m-2·h-1和14 718.97 kg·hm-2,且追施氮肥明显增加CO2的排放;单施化肥处理CH4平均吸收通量及总吸收量最高,分别达0.042 mg·m-2·h-1和1.36 kg·hm-2;单施化肥处理N2O平均排放通量及总排放量最高,分别达0.153 mg·m-2·h-1和5.75 kg·hm-2。秸秆还田处理的全球增温潜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牛粪还田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全球增温潜势降低,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秸秆覆盖会增加黑土中的CO2的排放,旱田土壤是大气中CH4的重要吸收汇,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比单施化肥能减少土壤中N2O的排放,各农业废弃物还田处理对大气变暖贡献程度不同。
张媛 , 章家恩 , 向慧敏 , 巩雅莉 , 罗颢 , 李登峰
2017, 38(5):43-4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08
摘要:[目的] 探讨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不同间作模式对土壤氮组分的影响,筛选出提高果园土壤氮素有效性的优化间作模式。[方法] 通过2季(2015年秋季和2016年春季)野外定位试验,以龙眼Dimocarpus longan(Dl)单作为对照(CK),研究幼龄龙眼园3种间作模式[龙眼/花生Arachis hypogaea(Dl/Ah)、龙眼/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Dl/Sg)和龙眼/黑麦草Lolium perenne(Dl/Lp)]对土壤全氮(TN)、碱解氮(AN)、硝态氮(NO3––N)、溶解性有机氮(DON)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等氮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2季花生成熟期,间作处理土壤MBN含量显著高于CK,Dl/Ah和Dl/Sg处理土壤TN含量显著高于CK;2季花生花针期,Dl/Ah处理土壤DON和AN含量均显著高于CK;2016年春季花生花针期,Dl/Ah和Dl/Sg处理土壤NO3––N含量分别比CK显著提高了64.4%和34.2%。土壤TN、DON、NO3––N含量与植株C含量、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植株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幼龄果园间作花生和柱花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各氮组分含量,间作花生的效果更佳。
2017, 38(5):56-6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10
摘要:[目的] 研究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映体对3种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杀菌活性。[方法]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腈菌唑和苯醚甲环唑各对映体对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再育镰刀菌F.proliferatum和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的杀菌活性,并分析各对映体EC50值。[结果] 3种三唑类手性杀菌剂对映体对供试串珠镰刀菌、再育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菌株的杀菌活性存在差异,(–)–戊唑醇>;(+)–戊唑醇,二者杀菌活性相差32~208倍;(+)–腈菌唑>;(–)–腈菌唑,二者杀菌活性相差1.4~6.4倍;在苯醚甲环唑对映体之间,(2R,4R)–苯醚甲环唑活性最高,4个对映体之间的杀菌活性相差3.7~15.5倍。[结论] 3种三唑类手性杀菌剂对映体对串珠镰刀菌、再育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的杀菌活性均表现出选择性差异,(–)–戊唑醇、(+)–腈菌唑和(2R,4R)–苯醚甲环唑表现出较高的杀菌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筛选活性高的杀菌剂、减少农药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2017, 38(5):61-6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11
摘要:[目的] 研究光叶铁仔Myrsine stolonifera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叶片载毒法,测定了光叶铁仔根、茎、叶甲醇提取物和大孔吸附树脂乙醇馏分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测定了大孔吸附树脂乙醇馏分对小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光叶铁仔根、茎、叶甲醇提取物和大孔吸附树脂乙醇馏分对小菜蛾具有胃毒作用,以叶部50%(φ)乙醇馏分的效果较佳,72 h后校正死亡率达到75.56%。根茎部95%(φ)乙醇馏分与叶部50%(φ)乙醇馏分,对小菜蛾的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作用与体质量抑制效果,其拒食率与体质量抑制率整体高于90%,且对化蛹及羽化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光叶铁仔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其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曹先爽 , 王进 , 宋丽 , 姜浩 , 姚曦 , 汤锋 , 岳永德
2017, 38(5):67-7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12
摘要:[目的] 通过对紫藤Wisteria sinensis种子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杀蚜活性测定和抗氧化活性评价,为紫藤种子资源在植物源农药领域的利用提供基础。[方法] 以紫藤种子提取物为材料,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技术进行成分分析,以微量点滴法开展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触杀毒力测定,用2,2–二苯基–1–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 从紫藤种子石油醚提取物中检测到61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酯类、烷烃类、芳香烃类等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大于9%的化合物有:对二甲苯(14.33%)、十一烷(11.89%)、1,4–二乙基苯(11.02%)和癸烷(9.54%)。紫藤种子提取物对棉蚜的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为193.22 mg·L–1(处理后24 h)。同时,紫藤种子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对DPPH的抑制中质量浓度(IC50)为4.15 g·L–1。[结论] 紫藤种子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杀蚜活性,有望作为植物源杀蚜剂用于棉蚜的防治。
2017, 38(5):74-8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13
摘要:[目的] 建立空间效应与竞争效应的分析模型,以提高林木遗传评估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R软件及其程序包breedR模拟数据,结合实测数据,采用XFA1结构拟合加性效应、近邻竞争效应和AR1结构拟合空间效应,建立随机区组设计模型(RCBM)、空间模型(SM)、空间与测量误差模型(SUM)和空间与竞争模型(SCM),运行ASReml估算遗传参数,进行模型比较。[结果] 对于模拟数据,估计的参数结果均显示SCM是最优模型,其大大降低了随机误差方差,随机误差方差分别由7.56(RCBM)、5.72(SUM)降低到3.13(SCM),分别降低了58.6%、45.3%,并估算到四周近邻竞争方差;SCM模型估算的单株狭义遗传力在0.40左右,高于RCBM(0.24)和SUM模型(0.30);设置参数的不同初始值,SCM估计的参数结果均较为稳定;对于实测数据,估算结果与模拟结果比较一致。[结论] SCM模型是新的单株混合模型,可用于林木遗传分析。
2017, 38(5):81-8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14
摘要:[目的] 有效评价和利用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 2代种子园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方法] 对广东省龙眼洞林场2代种子园内56个红锥无性系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不同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56个红锥无性系的10个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1%~47%,平均变异系数为28.2%。树高与胸径、冠幅与树高、胸径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胸径与分枝数、分枝大小与叶片疏密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冠幅与分枝角度、尖削度与分枝大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10个性状可以综合为3个主成分,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根据系统聚类将56个红锥无性系划分为4个组。[结论] 不同红锥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间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为开展红锥种内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奠定基础。
王丽云 , 刘小金 , 徐大平 , 杨曾奖 , 张宁南 , 洪舟 , 钟文斌 , 袁雅琪
2017, 38(5):86-9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15
摘要:[目的] 研究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影响,为不同经营目标的降香黄檀人工林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以10年生降香黄檀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叶面喷施3种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多效唑(PP333)和6–苄氨基嘌呤(6-BA),测定盛花期内一年生新梢、花、叶的形态生长和干质量变化,再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种生长调节剂处理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叶面喷施200、100 mg·L–1的GA3和500 mg·L–1的6-BA均能显著促进降香黄檀的营养生长,抑制其生殖生长;其中,200 mg·L–1的GA3对生殖生长的抑制效果最理想,施用后其营养枝率比对照显著提高140.84%,花序数显著降低79.41%;100 mg·L–1的GA3对营养生长效果显著,施用后其营养枝枝长、直径、复叶数和单叶干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18.08%、120.70%、132.38%和217.33%,且均达显著水平。1 500、2 000 mg·L–1的PP333和50 mg·L–1的6-BA均能显著促进降香黄檀的生殖生长,以2 000 mg·L–1的PP333作用效果较好,处理后其花枝率、花序数量和花序径依次比对照提高73.50%、50.37%和31.30%,且均达显著水平。[结论] 降香黄檀人工林培育中,叶面喷施200或100 mg·L–1 GA3能显著抑制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有利于大径级木材培育,2 000 mg·L–1的PP333则有利于生殖生长,有利于良种壮苗生产。
付双彬 , 李慧 , 赵健 , 符学军 , 朱松林 , 张金凤
2017, 38(5):91-9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16
摘要:[目的] 调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培养阶段不同因素对于褐化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增殖率对培养基进行调整优化以降低褐化率,提高利用率。[方法] 以3个年份的9个细胞系的油松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放置不同数量愈伤块、pH、植物凝胶含量、糖种类和含量以及培养时间的褐化率和增殖率进行测定计算。采用正交试验选出最佳培养条件。[结果] 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褐化率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且与增殖继代年龄显著正相关;在培养皿中放置6~7块愈伤组织、pH 5.8~6.0、培养基中添加2.0~3.0 g·L–1植物凝胶、添加10 g·L–1蔗糖能保证较低的褐化率和较高的增殖率,且蔗糖优于葡萄糖和麦芽糖。[结论] 结合正交设计,90 mm培养皿中放置7块愈伤组织,培养基中添加2.5 g·L–1植物凝胶、10 g·L–1蔗糖,调节pH为5.9时,褐化率、增殖率和利用率最理想。
2017, 38(5):97-10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17
摘要:[目的] 探索小型植保无人机对果树喷施作业的雾滴沉积分布效果及应用前景,研究小型植保无人机喷雾参数对橘树冠层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因素(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喷施流量)的正交试验,应用小型六旋翼植保无人机进行喷雾试验。[结果] 根据雾滴沉积密度和雾滴沉积均匀性结果,较佳的作业参数是喷头流量1.0 L·min–1、作业高度2.5 m、作业速度4 m·s–1,影响雾滴沉积密度的主次顺序依次为作业速度、作业高度、喷头流量;根据雾滴沉积穿透性结果,作业高度均为2.0 m的试验号2(作业速度4 m·s–1,喷头流量0.6 L·min–1)和试验号8(作业速度1 m·s–1,喷头流量1.0 L·min–1)中雾滴沉积穿透性分别为22.21%和22.41%,其雾滴覆盖密度大且穿透性较好;影响雾滴沉积穿透性的因素主次顺序为作业高度、作业速度、喷头流量。[结论] 针对植保无人机旋翼风场的影响和橘树独特的树形结构,对植保无人机的作业参数进行了优选,以保证航空喷施作业雾滴在橘树冠层的有效沉积分布。本试验研究可为小型无人机对果树的合理喷施、提高喷施效率提供参考和指导。
2017, 38(5):103-10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18
摘要:[目的] 改善病死猪搬运车的工作性能,降低成本,对其转盘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采用Creo Simulate三维设计软件,对病死猪搬运车的转盘结构进行了静力学有限元分析以及灵敏度分析,建立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采用模糊物元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对设计方案进行优选。[结果] 建立了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得到了6组非劣解;通过评估优选,获得了病死猪搬运车转盘结构的最优化设计方案。优化设计前后的参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病死猪搬运车转盘质量为20.90 kg,比原始方案(25.94 kg)减小了19.43%;最大等效应力为1.44 MPa,比原始方案(1.50 MPa)减少了4.00%。[结论]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病死猪搬运车转盘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是可行的,可以为转盘结构的改进提供理论指导。
2017, 38(5):110-11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19
摘要:[目的] 针对种植园复杂环境下采摘机器人进行路径规划时找出多路径效率低、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组和精英策略的遗传算法(GGABE)。[方法] 首先生成1个初始群体,使用Sigmoid函数分组;然后在每组中分别进行选择、交叉、变异操作,进行n代迭代后,每组产生该组内的k条等长的最优路径;比较各组最优路径,选择最短的路径作为最优路径。在种群的各项参数均相同的情况下,简单遗传算法(SGA)、未分组的精英遗传算法(EGA)以及GGABE分别作用于15×15和25×25的地图,各进行50次试验。进行样机验证试验。[结果] 第1幅地图,GGABE算法找到了8条最短路径,路径均值为20.970 6,其他2种方法只能找出1条最短路径;第2幅地图,GGABE算法找到了8条最短路径,路径均值为38.041 6。50次验证试验均找出3条最佳路径,平均路径规划时间为15.543 319 s。[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分组和精英策略的遗传算法收敛速度快,可快速准确地在地图中搜索出所有能够遍历整个果园的最佳路径。
万国伟 , 舒彩霞 , 刘晓鹏 , 肖文立 , 张青松 , 廖庆喜
2017, 38(5):117-12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7.05.020
摘要:[目的]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黏重板结、秸秆量大和土壤含水率波动大的作业情况,设计一种液压驱动式圆盘耙。[方法] 分析确定圆盘耙结构和作业参数及液压驱动系统的设计,依据机组前进速度确定圆盘耙组转速;分析得出缺口圆盘耙片的运动轨迹及满足功能要求的耙片临界偏角;基于ANSYS/LS-DYNA对圆盘耙片切削土壤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 圆盘耙组转速为60~168 r·min–1,耙片临界偏角为23°。仿真结果表明:圆盘耙片刃口切削土壤其耕作阻力呈周期性变化,随切削土壤深度的增加耕作阻力逐渐变大,后趋于稳定;对比被动圆盘耙片与液压驱动圆盘耙片作业效果,液压驱动圆盘耙片抛翻土量大,耕深稳定。田间试验表明:液压驱动式圆盘耙耕深为85~120 mm,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为9.6%。[结论] 液压驱动圆盘耙组作业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510642 电话:(020)85280069/3874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