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39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2018, 39(5).

      摘要 (1284) HTML (0) PDF 2.36 M (1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2018, 39(5).

      摘要 (1364) HTML (0) PDF 1.69 M (1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秸秆还田和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2018, 39(5):1-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01

      摘要 (2185) HTML (891) PDF 701.91 K (2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秸秆还田和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和水稻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吉粳88’作为试验材料,设3组秸秆还田量梯度,在覆膜移栽和不覆膜移栽2种栽培模式下进行大田试验,测定土壤温度、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性状等指标。【结果】5和10 cm深度的土壤温度在分蘖期受地膜影响较大,相同秸秆还田量条件下覆膜处理的土壤温度比不覆膜处理分别高出0.2~2.0℃和0.3~1.7℃。20%、40%和60%秸秆还田量条件下覆膜处理灌浆期的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显著高出不覆膜处理0.28、0.26和0.14 g·kg–1,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高出不覆膜处理0.74、0.65和0.54 g·kg–1,分蘖末期的水稻分蘖数分别高于不覆膜处理9.1%、22.7%和17.4%,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分别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19.1%、17.2%和22.6%,整个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于不覆膜处理4.5%、31.7%和16.5%,实际产量分别高于不覆膜处理7.3%、15.2%和8.5%。【结论】秸秆还田和地膜覆盖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水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水稻产量。在地膜覆盖条件下,40%秸秆还田量在提高土壤温度、土壤肥力及促进水稻生长方面表现最优。

    • 增效过磷酸钙生产的中量元素肥料的肥效研究

      2018, 39(5):8-1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02

      摘要 (1791) HTML (369) PDF 1.04 M (24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新款中量元素肥料的肥效及其增产机理。【方法】对普通过磷酸钙(Single superphosphate calcium)进行增效处理以生产中量元素包膜肥料,所用方法包括:过磷酸钙氨化,加入腐殖酸、氨基酸和黏结剂等进行造粒,风干后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菌剂、防结块剂和包裹油等进行包膜。并分别进行生菜盆栽试验以及油菜和花生田间试验,分析作物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验证新款肥料的效果。【结果】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来看,生产的中量元素包膜肥料具有包膜层,可以起到缓释的作用。能谱分析表明,生产的中量元素包膜肥料可以为作物提供P、Ca、Mg和S等多种养分。生菜盆栽试验数据表明,增效过磷酸钙生产的中量元素包膜肥料比普通过磷酸钙增产了10.8%~35.9%。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施用简单增效过磷酸钙处理相比,生产的中量元素包膜肥料使油菜和花生分别增产64.5%~89.7%和9.2%~11.1%;产品肥效优于市售钙镁肥。【结论】过磷酸钙经过氨化、造粒和包膜等增效技术生产的中量元素肥料,可以促进作物对Ca、Mg和S的吸收,提高了过磷酸钙在作物体内的转运和分配效率。该产品可以工厂化生产,并推向市场。

    • 生物炭配施微肥对菜园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2018, 39(5):18-2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03

      摘要 (2012) HTML (817) PDF 988.12 K (2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炭配施微肥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向重金属污染的菜园土壤中添加皇竹草生物炭、咖啡渣生物炭、花生壳生物炭和微肥(铁肥、锰肥和硅肥),分别在处理14和28 d时测定土壤中5种重金属(Cu、Pb、Zn、Cd和Ni)的有效态含量。【结果】添加了生物炭或微肥土壤中的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均比对照组低。其中单一钝化剂处理中,皇竹草生物炭和硅肥的钝化效果较好。在复配试验中,皇竹草生物炭+铁肥对土壤重金属Cu、Pb和Cd的钝化效果较好,处理14 d后其有效态含量的降幅分别达32.94%、31.26%和21.21%,对土壤有效态Zn含量的降幅为6.82%,但对土壤Ni的钝化效果不明显;处理14 d后咖啡渣生物炭+铁肥对土壤重金属Ni和Zn有效态含量的降幅也分别达22.64%和10.35%,钝化效果显著;处理28 d后,花生壳生物炭+铁肥对土壤重金属Cu钝化效果最好,有效态Cu含量降幅达49.06%;咖啡渣生物炭+硅肥对土壤Ni和Zn钝化效果最好,有效态含量降幅分别达23.73%和9.72%。【结论】生物炭配施微肥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降低的效果优于单施生物炭或单施微肥,其中,皇竹草生物炭配施铁肥可用于土壤重金属Cu、Pb、Zn和Cd复合污染的钝化。

    • 粤西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生态风险评价

      2018, 39(5):25-3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04

      摘要 (1689) HTML (771) PDF 686.24 K (1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粤西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污染情况,为其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粤西地区桉树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相思Acacia spp.人工林和阔叶混交林5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0~20 cm土层土壤中Cu、Zn、Pb、Cd和Ni的含量,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Pi)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法对各林分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污染评价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各林分土壤重金属含量均以Zn最高,Cd最低,但均未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土壤pH为3.62~6.42,呈酸性。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中Cu质量分数(16.06 mg·kg–1)及桉树人工林土壤中Pb质量分数(12.37 mg·kg–1)均显著高于阔叶混交林土壤中相应重金属的质量分数(9.21和6.87 mg·kg–1);人工林土壤重金属含量间的相关性显著。5种林分土壤重金属Pi均小于1,污染等级均为清洁;土壤重金属PiPN均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 > 杉木人工林 > 桉树人工林 > 相思人工林 > 阔叶混交林,除马尾松人工林外,其余林分的综合污染等级均为安全。单一及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均为轻微风险,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i)表现为Cd最大,Zn最小,多种重金属RI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最高,阔叶混交林最低。【结论】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能更综合地反映土壤受重金属污染情况;本研究评价结果表明,防止和减少森林土壤中人为的重金属输入仍是一项需要长久坚持的必要举措。

    • 青葙的自毒作用及对其他植物的化感作用

      2018, 39(5):32-3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05

      摘要 (1928) HTML (871) PDF 882.06 K (2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青葙Celosia argentea L.的自毒作用及对其他植物的化感作用,从化感作用的角度探讨其作为常见田间杂草并与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共存的适应机制。【方法】采用室内生测方法,测定了青葙新鲜叶片水浸提液对青葙、三叶鬼针草、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和萝卜Raphanus sativus L.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青葙鲜叶水提取液浇灌和鲜叶覆盖对青葙生长的影响,以及青葙和三叶鬼针草凋落物覆盖的相互化感作用。【结果】青葙鲜叶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提取液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无论是浇灌青葙水浸提液还是添加青葙叶片覆盖的处理都可以降低盆栽青葙的生物量,其中,质量浓度为0.250 0 g·mL–1提取液浇灌盆栽的青葙,其生物量比对照降低了37.5%。将三叶鬼针草和青葙的凋落物覆盖盆栽的青葙和三叶鬼针草,40 d后均显著抑制了青葙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单独覆盖青葙凋落物使盆栽三叶鬼针草的地上部质量和总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3.0%和22.2%。【结论】青葙既有自毒作用,又对油菜和萝卜有较强的化感作用,应控制田间青葙的大量生长,同时栽培青葙时应避免连作;青葙和三叶鬼针草具有相互的化感抑制作用,青葙通过化感作用实现与三叶鬼针草的共存。

    • 不同插竿方式诱集稻田福寿螺产卵的效应

      2018, 39(5):39-4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06

      摘要 (1777) HTML (580) PDF 935.71 K (19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田间不同插竿方式对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产卵的影响。【方法】通过插竿位置、插竿间距、插竿高度及竹竿形状4个因素研究不同的插竿方式对福寿螺产卵的诱集效率。【结果】稻田插竹竿能诱集福寿螺在其上产卵,且在竹竿上收集到的福寿螺卵块数量呈现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的变化趋势。在效果最明显的返青期,距离田埂1 m的竹竿对螺卵诱集效率达到5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位置竹竿及对照水稻茎秆上的卵块数(P<0.05);距离田埂2 m的竹竿次之,距离田埂3 m的竹竿和对照最少。间距100 cm的竹竿诱集螺卵效率为41%,间距30 cm的为33%,显著高于间距70 cm及未插竹竿区域内水稻茎秆上的卵块数(P<0.05)。顶端距离水面高度30 cm的竹竿与距离水面高度50 cm的竹竿诱集产卵效率分别为43%和40%,显著高于高度10 cm及未插竹竿区域内水稻茎秆上的卵块数(P<0.05)。圆形竹条与扁竹竿在此时期收集得到的卵块数无显著差异。水稻移栽后,在靠近田埂1 m处和顶端距离水面30~50 cm的高度扦插1圈间距为100 cm的竹竿,在福寿螺为害盛期,螺卵发生密集的小范围区域内减小间距为30 cm沿田埂内周扦插1圈竹竿,均能达到较好的螺卵防除效果。【结论】实际生产中在田间合理地扦插竹竿可有效减少福寿螺卵块,降低福寿螺繁殖率,减少螺害。本研究可为物理控螺提供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 外源性褪黑素和脂多糖对育成期山麻鸭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8, 39(5):47-5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07

      摘要 (1971) HTML (672) PDF 940.65 K (1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外源性褪黑素(MLT)和脂多糖(LPS)对鸭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用80只28日龄健康山麻鸭,平均分成4组,包括对照组、MLT组、MLT+LPS组和LPS组。试验过程中测定山麻鸭体质量和采食量,并于试验最后一天(第50天)进行采样和采血测定生化、生长相关激素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降低了山麻鸭生长性能,MLT提高了山麻鸭生长性能,但差异不显著(P>0.05);LPS使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甲状腺素水平下降(P>0.05),MLT显著提高了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甲状腺素水平(P<0.05);LPS使胸腺指数下降、脾脏指数上升(P<0.01)。观察组织切片发现,LPS使胸腺、肝脏和脾脏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而MLT组无明显损伤;LPS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MLT显著降低了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提高了血清白蛋白含量(P>0.05)。【结论】LPS降低山麻鸭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MLT对LPS刺激引起的生长缓慢和免疫功能下降等机体损伤起到缓解作用。

    • 虾青素对脂多糖通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诱导的IPEC-J2细胞炎症的影响

      2018, 39(5):53-5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08

      摘要 (1784) HTML (1048) PDF 823.36 K (2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虾青素(AST)对脂多糖(LPS)通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诱导的IPEC-J2细胞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确定虾青素和LPS对IPEC-J2细胞和转染IPEC-J2细胞的最佳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在处理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PEC-J2细胞和转染IPEC-J2细胞炎症因子NF-κB、TNF-α、IL-6和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检测上述炎症因子的分泌量。【结果】当处理3 h,虾青素浓度达到150 μmol·L–1时,IPEC-J2细胞和转染IPEC-J2细胞活力达到峰值;当处理6 h,LPS质量浓度达到100 ng·mL–1时,IPEC-J2细胞和转染IPEC-J2细胞活力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LPS组IPEC-J2细胞NF-κB、TNF-α、IL-6、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AST+LPS组NF-κB、TNF-α、IL-6、IL-1β在IPEC-J2细胞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而在转染IPEC-J2细胞中的炎症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和分泌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虾青素可以抑制细胞炎症反应,且对细胞的保护作用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

    • 四川省部分地区成年山羊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调查与基因分型研究

      2018, 39(5):59-6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09

      摘要 (1657) HTML (480) PDF 811.92 K (2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部分地区成年山羊贾第虫Giardia duodenalis感染情况以及感染虫种基因型。【方法】在四川省12个养殖场采集了342份成年山羊的新鲜粪便,采用多位点基因分型技术,通过巢式PCR扩增bgtpigdh基因位点,对阳性样品的PCR产物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342份成年山羊粪样中贾第虫的总感染率为14.91%(51/342)。所有阳性样品感染的虫种基因型均为集聚体E。51份阳性样品在bgtpigdh这3个基因位点分别成功鉴定出4(E5、E8、E17、E18)、2(E2、E4)和2(E3、E4)种基因亚型,并且在bg位点发现了2种新的基因亚型(E17、E18)。【结论】四川省部分地区成年山羊存在较为严重的贾第虫感染,虫种类型主要为集聚体E,且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

    • 金霉素胁迫下室内粪土模型中菌群多样性与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基因丰度研究

      2018, 39(5):65-7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10

      摘要 (2036) HTML (723) PDF 942.20 K (2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金霉素在粪土环境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RG)丰度的影响。【方法】分别设置金霉素质量0(对照)、10、100、1 000 μg作为胁迫剂量,在处理后第1、7、14、28、56天采集样品,使用高通量测序和qPCR技术研究群落结构多样性和TRG丰度的变化。【结果】厚壁菌门能耐受低剂量(10 μg)金霉素的毒害作用,对中、高剂量(100、1 000 μg)敏感;放线菌门能耐受中、高剂量的毒害作用,生存繁殖具有一定优势;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除第28天各剂量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余时间多显著高于对照组。金霉素–猪粪–土壤模型样品中共检测出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RGs):tetOtetTtetW,3个基因丰度变化趋势相似:与第1天相比,第56天各组TRGs相对含量均显著减少;低剂量组TRGs相对含量的日消减率在Ⅱ期高于对照组和中、高剂量组,第7天TRGs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中、高剂量组;中剂量组TRGs相对含量的日消减率在Ⅳ期低于其余组,第56天TRGs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组。【结论】在猪粪–土壤环境中,不同菌群对金霉素敏感程度不同,金霉素可改变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从而引起菌群群落结构的变化。金霉素可改变TRGs相对含量的日消减率,从而影响TRGs相对含量。本研究可为下一步养殖源性抗菌药物残留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一定依据。

    • 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发酵上清液及与化学杀菌剂混配对玉米大斑病病菌的抑制作用

      2018, 39(5):74-8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11

      摘要 (1762) HTML (621) PDF 828.72 K (2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gfj-4次级代谢产物及与化学杀菌剂的复配剂对玉米大斑病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种子液培养时间、发酵时间对抑菌物质产生的影响以及发酵上清液、脂肽粗提物、发酵上清液与7种化学杀菌剂混配对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种子液最佳培养时间为6 h,最适发酵时间为72 h;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病菌的EC50分别为0.32和0.11 μL·mL–1。玉米大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腐霉利和腈菌唑的敏感性较高,其中苯醚甲环唑对病菌的EC50达0.10 μg·mL–1;代森锰锌和福美双对病菌的EC50分别为12.03和12.08 μg·mL–1,而丙森锌对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差,EC50为24.73 μg·mL–1。生防菌gfj-4发酵上清液和苯醚甲环唑混配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其中以体积比3∶7混配的毒性比最高,为1.28;发酵上清液与代森锰锌、丙森锌都以体积比2∶8混配的毒性比最高,分别为1.28和1.67。【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及其与苯醚甲环唑、丙森锌的混配剂在农药减量增效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 3种吸附剂对二氯喹啉酸和莠去津吸附效果的研究

      2018, 39(5):82-8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12

      摘要 (1730) HTML (498) PDF 572.61 K (2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寻找合适的二氯喹啉酸和莠去津吸附剂,减轻其残留对农作物产生的药害。【方法】用甲醇淋洗添加了二氯喹啉酸或者莠去津的吸附剂(土壤和吸附剂混合物),淋洗液浓缩后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结果】吸附剂单独使用时,不同粒径的活性炭(F280、F380、F580)对二氯喹啉酸和莠去津吸附率均达到8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吸附剂与土壤混合处理后,F580活性炭对二氯喹啉酸和莠去津吸附率分别为73.85%和59.49%,效果良好。【结论】活性炭F580可以有效地吸附水和土壤中的二氯喹啉酸和莠去津,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

    • 分子模拟对接和定点突变提高10β-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氧基转移酶的活力

      2018, 39(5):87-9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13

      摘要 (1802) HTML (1113) PDF 849.77 K (2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10β-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氧基转移酶(DBAT)活力,从而更高效地体外酶促合成巴卡亭Ⅲ。【方法】通过DBAT与其天然底物乙酰CoA的计算机分子模拟对接,选定C165W、N300I、F160C 3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单点定点突变。突变基因经大肠埃希菌重组表达,突变重组酶特性经体外酶促反应测定。【结果】3种突变重组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7 000;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2.5℃,与野生酶DBAT一致;DBATF160C与DBAT的最适反应pH为7.5,略高于DBATC165W和DBATN300I的最适反应pH (7.0);DBATC165W、DBATF160C和DBATN300I的比活力与DBAT相比分别提高了61.5%、59.6%和19.2%,催化效率分别提高了55.4%、35.1%和2.9%,3种突变酶的米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均高于DBAT。【结论】疏水突变导致突变酶的比活力相比野生型均有显著提高,研究结果为体外高效酶促合成紫杉醇化学半合成的直接前体物巴卡亭Ⅲ奠定了基础。

    • 芍药PlFLS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2018, 39(5):93-10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14

      摘要 (1704) HTML (812) PDF 1.24 M (28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类黄酮合成途径关键基因黄酮醇合酶基因(FLS)在芍药Paeonia lactiflora花色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克隆获得芍药PlFLS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PlFLS基因的过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Floral-dip法进行拟南芥遗传转化研究。【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芍药PlFLS基因氨基酸序列与茶树相似性较高,存在2个功能结构域,但不存在信号肽位点。芍药PlFLS蛋白预测模型揭示了其蛋白三级结构中存在1个2-氧代戊二酸配体,并与多条肽链相连接。试验成功获得了转PlFLS基因纯合拟南芥植株,GUS染色和PCR鉴定证实了目的基因已经整合转基因植株基因组,qRT-PCR分析显示,相对于野生型,PlFLS基因在遗传转化植株中显著高表达(P<0.05)。色谱分析结果显示,转PlFLS基因拟南芥植株叶片中花黄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成功构建转PlFLS基因拟南芥,并证明PlFLS基因可以显著影响拟南芥类黄酮合成途径。

    • 施药机器人对行施药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2018, 39(5):101-10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15

      摘要 (1697) HTML (888) PDF 1.32 M (2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能在作物行间自主导航的施药机器人,实现移动机器人在温室中自动行走并均匀施药。【方法】针对导航路径识别受光线变化影响较大的问题,在Kinect摄像机获取的彩色图像中选取了HIS空间,并对K-means算法的聚类中心和聚类数目的选取进行了优化,随后采用改进的K-means算法对与光照信息无关的HS分量联合分割,获得完整道路信息,并采用Candy算子检测边缘及改进的Hough变化方法拟合导航路径。采用模糊控制方法通过实时调整转角和转向,对车体行走偏移进行矫正。同时,为满足不同农作物的施药需求,在喷药系统上选用了自整定模糊PID控制算法。【结果】该系统可有效适应不同光照条件,提取作物行中心线平均耗时12.36 ms,导航偏差不超过5 cm,植株叶片正面的上、中、下层覆盖率分别为63.26%、50.89%和75.82%,单位面积(1 cm2)雾滴数平均为55、42和78个。【结论】本系统可以满足温室移动机器人自主施药防治病虫害的需求。

    • 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成熟期酿酒葡萄果皮的花色苷含量

      2018, 39(5):110-11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16

      摘要 (1649) HTML (514) PDF 1012.64 K (2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运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成熟期酿酒葡萄果皮的花色苷含量。【方法】利用900~1 700 nm近红外高光谱成像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多品种酿酒葡萄成熟期不同阶段果皮花色苷含量进行预测建模。采集成熟期4~5个阶段的6个品种共75组酿酒葡萄样本的高光谱图像,运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连续投影法(SPA)降维,将化学方法测量结果作为花色苷含量的参考值,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VR)建立花色苷含量预测模型。【结果】SPA-SVR模型性能优于其他模型,其预测决定系数(Rp2)为0.869 1,均方根误差(RMSEp)为0.135 9。【结论】将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应用于多品种成熟期酿酒葡萄果皮的花色苷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 基于音频技术的肉鸡采食量检测方法研究

      2018, 39(5):118-12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17

      摘要 (1795) HTML (603) PDF 1.04 M (20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肉鸡采食音频提出一种基于音频技术的肉鸡采食量检测方法,以摆脱目前我国肉鸡采食量数据主要是人工测量群体采食量的现状,为准确获取肉鸡采食量信息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录音笔采集到的采食音频经分帧加窗、端点检测等预处理后,将有效声音片段提取出来,依托不同声音的功率谱密度曲线差异,使用单分类支持向量机(OC-SVM)对提取出的有效声音片段进行分类识别。利用音频技术检测肉鸡进食时的啄食次数,分析确定啄食次数与采食量的关系,利用啄食次数与采食量的高相关性计算肉鸡采食量。【结果】利用音频技术检测的肉鸡啄食次数与采食量高度相关,决定系数(R2)=0.982 5。啄食次数计算正确率为94.58%,采食量计算正确率为91.37%。【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肉鸡采食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