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40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2019, 40(6).

      摘要 (940) HTML (0) PDF 2.34 M (1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2019, 40(6).

      摘要 (907) HTML (0) PDF 369.02 K (1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CRISPR/Cas13b系统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

      2019, 40(6):1-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11022

      摘要 (2258) HTML (694) PDF 895.37 K (2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对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的高致死率的传染性疫病。CRISPR/Cas13b系统精准切割和编辑RNA的功能提供了一种靶向抑制RNA病毒的策略。本研究尝试利用CRISPR/Cas13b的RNA干扰功能对PEDV的基因组RNA进行切割,以探索一种新型的PEDV病毒抑制策略。方法 设计了4对靶向PEDV基因组不同区域的CRISPR RNA(crRNA)位点,构建了CRISPR/Cas13b打靶载体,以打靶载体转染Vero细胞,并利用PEDV感染转染细胞,检测PEDV在CRISPR/Cas13b转染细胞内的增殖情况。结果 CRISPR/Cas13b系统对PEDV在Vero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打靶载体U6-crRNA3和U6-crRNA4转染组相较于正常细胞组,病毒免疫荧光试验中荧光团明显减少;定量PCR结果显示,打靶载体转染组在细胞水平抑制50%以上病毒增殖量。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CRISPR/Cas13b系统能有效抑制PEDV增殖,为开发有效的RNA病毒防控手段、建立抗病动物模型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

    • pagP基因缺失对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外膜特性的影响

      2019, 40(6):8-1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11038

      摘要 (1333) HTML (635) PDF 978.70 K (1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pagP基因缺失对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外膜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探索pagP基因缺失对菌株生物被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菌体自聚合试验、外膜疏水性试验以及生物被膜形成条件,分析pagP基因缺失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菌生物被膜形态。结果 pagP基因缺失后,菌株MIC降低,菌株的外膜通透性增强且菌体自聚合能力显著增强(P < 0.01),其中红霉素和氨苄西林的MIC分别为7 和20 μg/mL,菌株自聚合能力为87.89%;pagP基因缺失对菌株外膜疏水性无显著影响,疏水性仅为5.337%;随着细菌在LB培养基中静置培养时间的延长,生物被膜形成量增多;pagP基因缺失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高于野生株。结论 pagP基因缺失可使APEC外膜特性发生改变,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增强。

    • 宠物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调查

      2019, 40(6):15-2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02007

      摘要 (1564) HTML (504) PDF 650.79 K (1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广州市宠物源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从广州市4家宠物医院采集健康或患病犬猫样品共319份,其中,健康动物127份,患病动物192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大肠埃希菌,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鉴定菌种;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PCR和测序检测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319份样品共分离得到大肠埃希菌203株,其中,患病动物源109株,健康动物源94株。203株大肠埃希菌中有179株至少对1种抗生素耐药;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76.85%),对头孢噻肟、四环素、多西环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均高于50%;对阿米卡星最为敏感,耐药率仅为10.84%。患病动物源大肠埃希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健康动物源,除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和磷霉素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均差异极显著(P < 0. 0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floR 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34.97%),blaCTX-M-9GblaCTX-M-1GfosA3rmtBblaCMY-2检出率分别为22.66%、20.19%、17.73%、10.34%和1.48%,未检测到blaCTX-M-2GblaCTX-M-25G结论 广州地区宠物源大肠埃希菌耐药状况严峻,且常携带多种重要耐药基因。应当加强对宠物源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 广东地区犬瘟热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019, 40(6):22-2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12044

      摘要 (1513) HTML (342) PDF 730.66 K (1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广州和东莞市宠物犬感染犬瘟热病毒(CDV)的情况进行病原鉴定和分析,为监测CDV的遗传变异情况和防治犬瘟热(CD)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从表现CD症状的犬只中鉴定了17份CDV阳性样本,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这些野毒株的血凝素(H)基因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17株CDV的H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7.4%~100.0%和97.5%~100.0%,与Onderstepoort、Lederle和Convac等疫苗株相比,其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0.3%~91.5%和89.4%~90.8%。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17株CDV野毒株均属于Asia Ⅰ型,与疫苗株的分支较远;本研究鉴定的野毒株已进化形成9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结论 Asia Ⅰ型CDV仍为该地区的流行基因型,基因型较稳定,但与疫苗株相比形成了一定的进化距离和出现了大量的变异。因此,继续监控CDV在犬群中的进化,掌握其遗传变异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iTRAQ技术的猪精子释放蛋白Transwell小室分离及差异性分析

      2019, 40(6):29-3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01040

      摘要 (1286) HTML (535) PDF 1.37 M (2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分离猪附睾头部精子释放蛋白的新方法,确定释放蛋白的功能特点及信号通路。方法 利用Transwell小室独特的共培养系统,充分利用0.4 μm聚碳酸酯膜分离精子释放的蛋白。使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分析释放的蛋白,对鉴定到的差异蛋白,使用GO数据库描述蛋白功能,运用KEGG数据库Pathway分析,确定差异蛋白最主要的生化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同时用IPR数据库对差异蛋白的结构域进行非冗余分析。结果 Transwell小室上、下室共鉴定到542种蛋白,其中,464种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78种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差异蛋白主要参与跨膜转运、离子运输、ATP合成等生物过程。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为醛固酮调节的钠盐吸收、囊泡转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等。硫氧还蛋白、半乳糖、糖苷水解酶等构成差异蛋白的主要结构域,为蛋白发挥作用提供结构基础。结论 Transwell小室分离蛋白的方法切实有效,iTRAQ技术在附睾头部精子释放蛋白中成功鉴定出差异蛋白,差异性分析及功能注释为探究差异蛋白参与的生命活动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 水稻和不同品种苋菜间作对水稻产量、根区速效养分及砷累积的影响

      2019, 40(6):38-4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11037

      摘要 (1482) HTML (468) PDF 638.32 K (18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水稻与苋菜间作对水稻产量、根区速效养分及水稻各部位吸收累积As的影响。方法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水稻单作(对照)、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水稻与籽粒苋间作、水稻与红苋菜间作条件下水稻产量、根际土壤速效养分与有机质含量、As累积量的变化。结果 4个处理水稻收获期地上部、地下部、谷壳和糙米中As含量均表现为: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 > 水稻与籽粒苋间作 > 水稻与红苋菜间作 > 水稻单作。与对照相比,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地下部、谷壳和糙米As含量,增幅分别为88.50%、65.38%、68.25%和45.45%;对土壤As的提取量为5.44 mg·m-2,显著高于对照,为对照的1.67倍;水稻单株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与红苋菜间作和与籽粒苋间作,地上部生物量比对照提高63.79%。与水稻单作相比,间作处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比对照显著下降,间作中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为与圆叶白苋菜间作,为对照的59.15%;间作处理水稻根际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水稻与苋菜间作,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地上部、地下部、谷壳和糙米中As含量以及根区土壤速效养分与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水稻与圆叶白苋菜间作能从As污染土壤中提取最多的As,生产出的苋菜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为最优方案。

    • 苏打盐碱稻区不同栽培模式水稻产量构成及物质生产比较

      2019, 40(6):45-5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12041

      摘要 (1442) HTML (560) PDF 702.27 K (1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稻区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构成和物质生产差异,以提高当地水稻产量。方法 以‘吉粳8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基础)、当地农户栽培(对照)、高产高效栽培和超高产栽培4种栽培模式,比较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和物质生产特性。结果 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均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2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0.34和12.15 t·hm-2,分别比对照提高8.44%和27.45%;有效穗数分别提高3.03%和34.10%;每穗粒数分别提高4.06%和9.37%。结论 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促进水稻群体物质生产及转运,优化穗部结构,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从而大幅度提高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稻区的水稻产量。

    • 甘蔗新品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2019, 40(6):51-5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12016

      摘要 (1441) HTML (577) PDF 1017.82 K (16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甘蔗10个优良新品系的抗旱性能,为抗旱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人工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处理下测定甘蔗伸长初期的根系活力,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8项生理指标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甘蔗伸长初期的抗旱性。结果 受干旱胁迫后,甘蔗根系活力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MDA含量升高,叶片SOD、POD、CAT活性增强。聚类分析将包括对照品种ROC22在内的11个甘蔗品系分成抗旱性强、中度抗旱和抗旱性弱3类。抗旱性强的新品系为A6-13115和A3-1320,中度抗旱的新品系为A13-1396和A6-13122,抗旱性弱的新品系为A6-13111、A11-1390、A1-1305、A7-13120、A7-13104和A4-1316。结论 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多个指标综合评价能提高甘蔗抗旱评价的可靠性、准确性。甘蔗新品系A6-13115和A3-13120抗旱性强。

    • 稻草覆盖对马铃薯土壤养分释放及养分平衡的影响

      2019, 40(6):59-6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11010

      摘要 (1387) HTML (590) PDF 863.33 K (1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稻草覆盖还田模式下稻草N、P、K释放和土壤N、P、K养分平衡的特征。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稻草覆盖还田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状况进行研究。结果 稻草覆盖还田82 d后,其C、P含量变化较小,K含量降低93.96%,而N含量却提高了49.22%;覆盖稻草可为土壤提供大量养分且以K居多,每覆盖还田100 kg稻草可为马铃薯生长提供N 0.42 kg、P 0.14 kg(P2O5)和K 1.70 kg(K2O);稻草腐解率为70.87%;各养分累积释放率表现为:K > C > P > N,C、N和P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1.89%、56.85%和68.75%,K累积释放率最高,为98.22%。覆盖稻草和施用钾肥对土壤K平衡影响较大,不施钾肥和稻草土壤的K亏缺达163.80 kg/hm2,覆盖稻草或施用钾肥均可有效降低土壤钾素亏缺量,稻草与钾肥配合施用可使土壤K收支平衡,甚至盈余。结论 在稻草覆盖还田情况下,可适当减少钾肥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缓解我国钾肥资源匮乏的困境。

    • 4种水生植物对兽用抗生素去除效果比较

      2019, 40(6):67-7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01020

      摘要 (1708) HTML (788) PDF 758.50 K (45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降低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中兽药抗生素残留污染,为植物修复和人工湿地筛选较优去除兽用抗生素植物。方法 选择4种常见水生植物(皇竹草Pennisetum hydridum、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美人蕉Canna indica和梭鱼草Pontderia cordata)和3种常用兽药抗生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和盐酸多西环素)构建水培试验体系,研究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环境中抗生素耐受性及去除效果。结果 水培14 d后,4种供试植物对水体环境中的3种抗生素都有一定的去除能力,并且表现出抗生素低、中质量浓度(0~100 μg/L)对植株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具有促进作用,均高于对照;高质量浓度(大于100 μg/L)则抑制生长,植株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小于对照处理。100 μg/L抗生素胁迫14 d后,各植株的去除效率最高,其中,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和盐酸多西环素去除效率最好的供试植物种类分别为皇竹草、美人蕉和美人蕉,去除效率分别为55.0%、56.2%和48.3%。结论 在去除水体环境中的兽用抗生素时,本研究中4类植物对抗生素去除效率为美人蕉 > 皇竹草 > 梭鱼草、风车草。

    • 45S和5S rDNA序列在20种葫芦科植物染色体上的定位

      2019, 40(6):74-8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11048

      摘要 (1469) HTML (733) PDF 1.23 M (2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45S和5S rDNA序列在20种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基因组中位点数目和分布特点,为研究葫芦科植物核型、遗传育种和进化分类等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进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在45S rDNA和5S rDNA的5'端进行荧光修饰,对20种葫芦科植物中期染色体进行45S 和5S rDNA的物理定位,在Nikon 80i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冷CCD收集图像并分析。结果 确定了金瓜Gymnopetalum chinense、波棱瓜Herpetospermum pedunculosum、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木鳖子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云南木鳖Momordica dioica、西葫芦Cucurbita pepo、蛇瓜Trichosanthes anguina、糙点栝楼Trichosanthes dunniana、全缘栝楼Trichosanthes ovigera、钮子瓜Zehneria maysorensis、红瓜Coccinia grandis和佛手Sechium edule等12种植物45S rDNA和5S rDNA荧光位点在中期染色体上的数量、位置和特征,在这些植物中分别检测到3、7、2、4、2、5、3、3、5、1、2和2对45S rDNA,检测到2、1、1、1、1、2、1、1、1、1、1和1对5S rDNA。20种植物中,45S rDNA 和5S rDNA在染色体短臂、短臂顶端和着丝点等位置均有分布。结论 FISH是葫芦科植物构建精细核型的有效工具,可帮助判断随体、鉴别染色体和鉴定同源染色体,是核型分析的有力佐证。

    • 荔枝果皮多酚对荔枝霜疫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19, 40(6):82-8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07003

      摘要 (1475) HTML (599) PDF 976.41 K (1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荔枝多酚对荔枝霜疫霉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溶剂浸提法提取荔枝果皮中的总多酚,采用常规植物病理学手段研究荔枝多酚质量浓度对荔枝霜疫霉菌落形态、生物量、孢子囊萌发方式、游动孢子萌发及卵孢子数量的影响。结果 荔枝多酚质量浓度为150~300 μg·mL-1时,荔枝霜疫霉菌落致密,菌丝生长量和产孢量显著减少,孢子囊以释放游动孢子的方式萌发;培养基中荔枝多酚为100~300 μg·mL-1时,可显著促进游动孢子的萌发,抑制孢子囊的萌发;在无荔枝多酚的PDA培养基上荔枝霜疫霉不易产生卵孢子,当培养基中荔枝多酚质量浓度达到100 μg·mL-1时,荔枝霜疫霉产生卵孢子为10.8 mm-2结论 荔枝多酚类物质参与荔枝霜疫霉生长发育的调控,抑制霜疫霉生长和产生孢子囊,具有开发新型安全性生物源杀菌剂的潜力。

    • 虫害对刨花楠和闽楠叶片非结构性物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2019, 40(6):88-9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8004

      摘要 (1195) HTML (583) PDF 768.36 K (1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影响,我国亚热带区域森林虫害呈加剧态势,开展叶片生理性状与虫害程度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对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和闽楠Phoebe bournei人工混交林受害植株健康叶片的非结构性物质含量、酶活性等主要生理性状与虫害等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虫害导致刨花楠和闽楠受害植株健康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显著上升,但对叶片干物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并不明显。刨花楠和闽楠健康叶片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中度虫害时最低。刨花楠健康叶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虫害等级的提高而降低,闽楠健康叶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轻度虫害时最高。健康叶片总氨基酸质量分数最高出现在刨花楠轻度虫害和闽楠中度虫害时。二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比值均在中度虫害时达到最大值,但二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比值的最小值出现在不同虫害等级。轻度和中度虫害的闽楠健康叶片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比值差异显著。2种楠树健康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均以中度虫害时最高,重度虫害时最低,各等级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2种楠树受相同虫害等级的影响并不总是具有一致性;2种楠树叶片酶活性对同等虫害的响应具有一致性。2种楠树的受害叶片和健康叶片具有相互补偿和自我调节作用,且2种楠树均具有自我愈伤能力和防御机制。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未来环境变化下植物叶片对虫害的响应机制,开展人工林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

    • 广东省无瓣海桑和林地土壤碳储量研究

      2019, 40(6):95-10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10008

      摘要 (1574) HTML (574) PDF 837.39 K (2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广东省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林地土壤的碳储量,为开展广东省红树林生物量为基础的碳汇调查与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开展全国红树林碳汇监测提供经验和方法。方法 以无瓣海桑及林地0~10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构建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的无瓣海桑生物量模型,对比研究10个地区的无瓣海桑与林地土壤碳储量。结果 无瓣海桑生物量模型为W=0.033(D2H1.002,决定系数为0.952,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广东省无瓣海桑林的总面积为1 724.12 hm2,总碳储量为536 801.09 t,植被碳密度为50.81 t·hm-2,土壤碳密度为260.54 t·hm-2,总碳密度为311.35 t·hm-2,植被碳密度为总碳密度的16.32%,土壤碳密度为总碳密度的83.68%。10个地区无瓣海桑林总碳储量依次为:深圳2 790.65 t < 潮州3 088.34 t < 惠州10 479.30 t < 江门13 800.58 t < 茂名17 116.43 t < 湛江55 610.15 t < 中山58 562.90 t < 汕头66 498.62 t < 广州134 938.18 t < 珠海173 915.93 t。结论 广东省无瓣海桑林碳储量主要集中于土壤层,不同地区的立地条件不同,其土壤碳储量及植被碳储量差异明显。

    • 铲草施肥对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2019, 40(6):104-11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12018

      摘要 (1514) HTML (446) PDF 1.06 M (1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土壤速效养分对不同抚育措施的响应以及季节变化,以期选择出可以有效改善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的抚育措施,为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与檀香Santalum album混交人工林抚育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以珍贵树种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下表层土壤为试验对象,设置4个处理,即对照(CK)、铲草、施肥、铲草+施肥(铲+施),每处理4次重复,测定土壤速效养分和pH的变化,每季度测定1次。结果 铲草施肥处理后土壤pH无显著变化,但增强了土壤酸碱缓冲性能,减缓土壤pH的季节性波动;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受季节和抚育措施变化影响显著,各处理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在秋、冬季节出现峰值;铲草、施肥和铲+施处理的全年土壤铵态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16.87%、8.17%和20.25%;铲草和铲+施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12.69%和21.45%,施肥处理较CK减少1.81%;铲+施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CK分别增加50.63%和19.58%,铲草处理较CK减少2.53%;铲草、施肥和铲+施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增加117.18%、57.91%和142.54%。结论 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铲草施肥抚育措施出现的响应不同,但铲草施肥各措施都促进了土壤中一种或多种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铲+施处理促进了林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全面增加,对于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来说铲+施处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抚育措施,对其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滑子菇渣与猪粪不同配比对堆肥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2019, 40(6):111-11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12020

      摘要 (1674) HTML (724) PDF 1.03 M (1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施肥配比对堆肥腐殖质组成的影响。方法 以滑子菇渣为基础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猪粪,对腐殖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并筛选滑子菇渣与猪粪堆制有机肥料的最佳配比。结果 滑子菇渣与猪粪不同配比堆肥的水溶性有机物以及胡敏酸碳的含量均随着堆肥过程先下降,再缓慢上升;胡富比均在15 d时显著下降,随着堆肥进程胡富比有所上升,堆肥结束时处理Ⅰ、Ⅱ、Ⅲ、Ⅳ和Ⅴ(滑子菇渣:猪粪质量比分别为0:10,1:9,3:7,5:5和7:3)的胡富比均显著高于起始值,分别是起始值的7.14、3.23、1.22、4.38和2.52倍,且处理Ⅳ的胡富比处于最佳水平;处理Ⅳ的胡敏素碳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结论 滑子菇渣与猪粪按不同配比堆肥与单施滑子菇渣或单施猪粪处理相比,腐殖质组分有机碳量更具优势,有利于堆肥腐殖质的组成含量及土壤肥力的提高。合适的滑子菇渣与猪粪配比条件下,随着胡富比的增加,土壤腐殖质的聚合程度以及腐殖化度提高。有机物料能够提高各结合形态腐殖质含量,改善土壤有机质结构,滑子菇渣与猪粪质量比为5:5时,效果相对好于其他处理。

    • 分子模拟法研究聚多巴胺与色氨酸的分子印迹手性识别机理

      2019, 40(6):118-12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9021

      摘要 (1472) HTML (1475) PDF 886.22 K (1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考察聚多巴胺(PDA)与L-色氨酸(L-Trp)、D-色氨酸(D-Trp)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差异,以揭示分子印迹手性识别的机理。方法 采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法研究以手性色氨酸为模板,聚多巴胺为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首先通过构象搜索,获得聚多巴胺四聚体可能的稳定结构;然后采用分子对接研究手性色氨酸分子与多巴胺的作用形式;最后通过量子化学方法,从电子结构层面上分析L-Trp、D-Trp分子与聚多巴胺结合力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 Trp与PDA的结合力以氢键作用为主,L-Trp与PDA的氢键作用强于D-Trp;L-Trp与PDA的复合物(L-Trp-PDA)的前线轨道能级差比D-Trp-PDA的大,且前者的结合更紧密,弱相互作用更强。结论 分子模拟方法使用相对简便,计算速度快,适用于研究分子印迹手性识别机理。

    • 基于注意力残差机制的细粒度番茄病害识别

      2019, 40(6):124-13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12048

      摘要 (1644) HTML (1134) PDF 1.27 M (2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解决温室环境下细粒度番茄病害识别方法不足问题。方法 以早、晚期5种番茄病害叶片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与残差思想相结合的新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ARNet。通过引入多层注意力模块,层次化抽取病害分类信息,解决早期病害部位分散、特征难以提取难题;为避免网络训练出现退化现象,构建残差模块有效融合高低阶特征,同时引入数据扩充技术以防止模型过拟合。结果 对44 295张早、晚期病害叶片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的结果表明,与VGG16等现有模型相比,ARNet具有更好的分类表现,其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88.2%,显著高于其他模型。ARNet对早期病害识别准确率明显优于晚期病害,验证了注意力机制在提取细微区域特征上的有效性,且在训练过程中未发生过度抖动的状况。结论 本文提出的模型具有较强鲁棒性和较高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为细粒度番茄病害智能诊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