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41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2020, 41(4).

      摘要 (522) HTML (0) PDF 2.29 M (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2020, 41(4).

      摘要 (587) HTML (0) PDF 345.00 K (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氟苯尼考缓释颗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

      2020, 41(4):1-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12004

      摘要 (1118) HTML (600) PDF 842.01 K (15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延长药物有效血药浓度的维持时间,产生持续稳定的抑菌作用,避免多剂量连续使用氟苯尼考产生胚胎毒性和免疫抑制。方法 以硬化油、聚乙二醇、甘油酯为辅料,采用离心喷雾干燥制粒技术法制备氟苯尼考缓释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氟苯尼考含量。以药物在不同释放介质(pH 1.2盐酸缓冲液、pH 4.3醋酸缓冲液和pH 6.8磷酸缓冲液)中的释放特性为指标,对氟苯尼考粉和自制的氟苯尼考缓释颗粒进行溶出试验,考察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4个批次制备的氟苯尼考缓释颗粒中氟苯尼考实际含量在标示含量中的占比分别为99.19%、100.01%、97.45%和100.7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82%、0.86%、0.77%和0.24%。氟苯尼考粉在0.25 h内完全释放,自制的氟苯尼考缓释颗粒在模拟胃液环境(pH 1.2盐酸缓冲液)基本不释放,在模拟肠液环境(pH 4.3醋酸缓冲液和pH 6.8磷酸缓冲液)缓慢释放,5 h内释放量达95%以上。结论 自制的氟苯尼考缓释颗粒中药物分布较均匀,符合中国兽药典要求。相比于氟苯尼考粉,氟苯尼考缓释颗粒表现出良好的耐酸性体外缓释性,可为后续的临床试验研究和临床使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 云南和广东省流行性出血病病毒血清6型毒株(EHDV-6)的分离与遗传特性

      2020, 41(4):8-1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08033

      摘要 (1146) HTML (689) PDF 838.86 K (1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离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流行性出血病病毒血清6型毒株(EHDV-6),掌握分离毒株的遗传特征。方法 对设立于我国云南和广东省的哨兵动物定期采血,进行EHDV感染情况监测与病毒分离培养。通过血清中和试验确定分离EHDV的血清型,采用一步法RT-PCR对分离的EHDV-6毒株基因节段2、3、6(Seg-2、-3、-6)进行扩增与序列分析。结果 2012-2016年,从云南省和广东省的哨兵动物中分离出25株EHDV毒株,其中,11株为EHDV-6型。中国EHDV-6型毒株的Seg-2、-3与-6均属Eastern型,核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1%、98.9%和98.8%,在系统发生树上分别聚为1个独立的中国支系。在日本引起疫病暴发的EHDV-6型毒株与中国EHDV-6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日本EHDV-6型毒株在系统发生树上处于中国支系内部,Seg-2、Seg-3与中国毒株的核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5%和93.9%。结论 云南和广东省流行的EHDV-6型毒株核酸与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日本和中国的EHDV-6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提示中日之间可能存在EHDV的流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我国EHDV-6型毒株流行病学分析、致病性、病原学诊断与疫苗制备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 宫内发育迟缓对生长肥育猪免疫器官和血浆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2020, 41(4):16-2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11028

      摘要 (815) HTML (424) PDF 617.32 K (10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宫内发育迟缓(IUGR)对生长肥育猪免疫器官和血浆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36头体况相近的妊娠母猪,分娩后从每窝仔猪中选取IUGR仔猪和正常初生质量仔猪(作为对照)各1头,断奶后2组饲喂相同基础饲粮。分别于对照组猪平均体质量达25、50和100 kg时,每组随机选取7头,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浆细胞因子含量;每组取12头屠宰,分离肝脏、脾脏和肾脏并称质量,计算器官系数。结果 与相同体质量对照组相比,IUGR组肝脏、脾脏和肾脏质量在25 kg体质量阶段分别降低32.63%、35.07%和34.28% (P<0.01),在50 kg体质量阶段分别降低22.68%、40.05%和33.03% (P<0.01),在25和50 kg体质量阶段血浆白介素IL-1β含量分别降低20.66%和27.21% (P<0.05);在50 kg体质量阶段IUGR组肝脏系数升高16.25% (P<0.05),IL-1β/IL-10值降低40.67% (P<0.01);与100 kg体质量对照组相比,100 kg体质量IUGR组肝脏系数升高10.94% (P<0.05),脾脏系数升高21.74% (P<0.01),肝脏和肾脏质量分别降低13.97% (P<0.01)和17.51% (P<0.05)。结论 IUGR能改变生长育肥猪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的器官系数和质量,降低血浆IL-1β含量,进而影响其免疫功能。

    • 低播种量下杂交稻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的产量构成及特征

      2020, 41(4):22-2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09021

      摘要 (4383) HTML (503) PDF 660.99 K (2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低播种量下杂交稻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的产量构成及特征,探索杂交稻机械化种植方法。方法 在广东省肇庆市和江门市进行了早、晚稻毯状苗机插和麻膜毯状苗机插2种机械化种植方式对比试验,以钵苗人工手插为对照,采用低播种量精密播种培育壮秧,配合插秧机精准栽插。结果 当播种量为每盘65 g芽种时,早、晚稻试验中2种机插与钵苗人工手插的实际产量差异为0.17%~0.66%和1.01%~3.24%,差异不显著;有效穗数是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提高杂交稻产量的关键是保证适度有效穗数;不同种植方式穗部性状差异主要表现为二次枝梗数的差异,一次枝梗数差异较小。结论 毯状苗机插可以在低播种量下通过提高中穗占比、大穗和中穗累计占比和协调结实率等因素实现高产栽培。

    • 不同产地防风色原酮含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2020, 41(4):30-3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11014

      摘要 (1012) HTML (496) PDF 829.01 K (1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防风药效成分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影响药效成分的主导因子。方法 利用HPLC法测定16个产地2年生防风根中4种色原酮(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亥茅酚苷)含量,测定根际土壤15种土壤因子,通过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研究防风色原酮含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 产自河北大屯乡、河北金沟屯、山东烟台、吉林白城和内蒙文钟镇的防风色原酮含量较高,其他10个产地的稍低,宁夏隆德的最低;防风色原酮总量与土壤电导率、有效磷含量和有效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有效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将16个产地分为四大产区:吉林长春产区、山东烟台产区、宁夏隆德产区和其他产区(包括内蒙古、河北、辽宁等)。有效磷、有效锰和全磷含量可以解释防风总色原酮信息的71.8%。结论 不同产地防风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在药材有效成分形成过程中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锰起重要作用。

    •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耕地质量定级指标体系研究

      2020, 41(4):38-4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09036

      摘要 (1193) HTML (738) PDF 1.04 M (1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区域内的耕地质量差异,优化耕地利用与布局,为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青海省共和县、都兰县和乌兰县的耕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历史及现有文献收集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定级指标并确认权重,通过加权求和法计算定级指数并划分级别,得到定级结果。与常用的特尔菲法定级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随机森林算法得到的变量重要性(I)范围在0.03~11.9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影响因素间相关性不显著,有8个为显著相关,综合I值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将30个影响因素收敛为4个纬度下的14个定级指标,其中影响研究区域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生态系统脆弱性、生长季平均降水和年总太阳辐射量,权重分别为0.11、0.10和0.09,随机森林算法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结论 与常用的特尔菲法比较,随机森林算法稳定性更好,级别指数变幅区间更小,更有利于构建省级空间尺度的耕地级别可比序列。

    • 化学物质对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形成的影响

      2020, 41(4):49-5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11010

      摘要 (1075) HTML (465) PDF 919.50 K (1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融合群引起的真菌病害,本研究旨在明确外界培养条件与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肥料[500 μg/mL K2SO4、NaH2PO4、CO(NH2)2]、金属离子(5 μg/mL CuSO4、FeSO4、ZnSO4)、抗氧化剂(5 μg/mL槲皮素、桑色素、抗坏血酸)和对照(300 μg/mL莨菪碱、50 μg/mL儿茶酚、水)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速率、菌核数量、菌核鲜质量和干质量以及黑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500 μg/mL K2SO4、NaH2PO4和CO(NH2)2,5 μg/mL CuSO4和ZnSO4,5 μg/mL槲皮素、桑色素和抗坏血酸以及50 μg/mL儿茶酚溶液对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的形成均有促进作用。其中,500 μg/mL的CO(NH2)2处理下,水稻纹枯病菌产生黑色素最多,为113.2 mg;而300 μg/mL的莨菪碱处理下,水稻纹枯病菌产生黑色素最少,为37.4 mg。结论 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的产生与菌丝生长速率和菌核发育没有必然的联系,即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发育的化学物质,不一定能够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纹枯病防控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

    • 29株虫生真菌的鉴定及对烟粉虱的毒力

      2020, 41(4):57-6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12014

      摘要 (1045) HTML (1303) PDF 1.35 M (1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29株虫生真菌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并筛选出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具有高毒力的菌株。方法 采用形态学及ITS区、TEF区、Bloc区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鉴定菌株,并采用浸渍法测定真菌对烟粉虱的毒力。结果 29株虫生真菌有26株符合白僵菌Beauveria的特征,菌株SB003、SP665和SP670被鉴定属于棒束孢属Isaria;利用TEF区序列、Bloc区序列、TEF-Bloc联合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9株菌株共包括24株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2株假性球孢白僵菌B. pseudobassiana和3株环链棒束孢I. cateinannulata。烟粉虱2龄若虫的死亡率随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菌株致病力不同;用1×108 mL-1的孢子悬浮液处理烟粉虱2龄若虫7 d,致死率最高的菌株为SP433,其次为SB009,分别为87.37%和82.93%。结论 本研究可为虫生真菌的分类提供理论基础,筛选出的高致病力菌株SP433和SB009可为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 幼虫期短时高温对井上蛀果斑螟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

      2020, 41(4):68-7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11005

      摘要 (914) HTML (318) PDF 668.03 K (9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明确幼虫期短时高温对井上蛀果斑螟 Assara inouei 存活、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方法 将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在32、35、38、41和44 ℃条件下,分别处理1、2和4 h,测定其存活率;将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在35、38、41 ℃条件下,分别处理1、2和4 h后,研究其发育历期、化蛹率、羽化率、雌雄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及子代卵孵化率等。结果 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井上蛀果斑螟幼虫存活率逐渐减小。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在35 ℃处理下发育历期缩短,38和41 ℃处理下发育历期延长。老熟幼虫经短时高温处理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化蛹率、蛹质量、蛹羽化率、产卵期、雌虫寿命及产卵量均逐渐减小,蛹历期逐渐延长。结论 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对短时高温的适应性高于老熟幼虫,短时高温对井上蛀果斑螟老熟幼虫的存活、生长发育及生殖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揭示了井上蛀果斑螟幼虫对高温的适应性,可为井上蛀果斑螟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 入侵性食叶害虫椰子织蛾的单倍型多样性分析

      2020, 41(4):76-8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10023

      摘要 (1016) HTML (491) PDF 808.94 K (1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危害棕榈科Palmae植物的一种重要入侵食叶害虫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 单倍型在原产地和入侵地的分布特点,揭示椰子织蛾入侵我国的虫源信息。方法 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分析16个地理种群共计172个样本,比较椰子织蛾印度种群和入侵地(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种群的遗传关系。结果 片段长度为625 bp的172条序列共鉴定出12个单倍型,包含15个变异位点,构成2个明显的单倍型分支,其中一个分支由11个单倍型(IN1~IN11)组成,均来自印度种群,单倍型IN1是6个印度种群的共享单倍型,IN2~IN11为独享单倍型;另一个分支为单倍型HAP,由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种群共享;HAP与11个来自印度的单倍型IN1~IN11均存在4个变异位点。结论 入侵地区的椰子织蛾种群来自同一基因型或者具有相同的入侵源;椰子织蛾种群入侵后受环境选择压力,在新栖息地产生新的突变或杂交。

    • 巴戟天内生真菌Cytospora rhizophorae中ProL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性质分析

      2020, 41(4):82-8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12016

      摘要 (939) HTML (392) PDF 1.30 M (1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从巴戟天内生真菌Cytospora rhizophorae中克隆proL基因,异源表达ProL蛋白并研究其理化性质,为解析ProL在合成Cytorhizins类新骨架活性化合物途径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C. rhizophorae中克隆proL基因,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将proL基因片段插入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中异源表达,使用尿素对ProL蛋白梯度复性,采用SDS-PAGE技术和质谱测序对ProL蛋白进行分析和鉴定,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roL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进行分析,推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 克隆得到proL基因的编码序列,开放阅读框全长909 bp,编码303个氨基酸,ProL蛋白分子式为C1495H2320N424O444S13,相对分子质量为33 754.22,原子数为4 696,等电点为5.69,为酸性蛋白。ProL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以包涵体的形式大量表达,尿素梯度复性获得了纯度为98.9%的ProL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roL氨基酸序列在已知蛋白中与Aspergillus ibericus XP025570169.1的酰胺水解酶2相似性最高,为59.40%,其三维结构模型中包含8个α-螺旋和8个β-折叠,保守氨基酸序列为207~216位。结论 ProL蛋白属于酰胺水解酶超家族,预测其为一种新颖蛋白,该蛋白可能在生成高度氧化的二苯甲酮类化合物途径中起水解作用。

    • 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松脂产量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2020, 41(4):90-9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11002

      摘要 (776) HTML (515) PDF 651.28 K (1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生长性状、木材性状和产脂性状是广东湿地松新一轮遗传改良的目标性状。分析湿地松树高、胸径、材积、松脂质量等的表型统计量、遗传力与性状相关性,为制定多性状遗传改良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广东省台山市18年生的32个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为材料,收集24 h内胸高处的松脂样品,称质量并调查生长量。利用Asreml统计软件估算性状的遗传力和性状间的相关系数。结果 松脂质量(m)呈正偏态分布,其变异系数高于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达到75.04%。转换后的松脂质量(mt)单株狭义遗传力与家系平均遗传力分别为0.216 1和0.600 5。生长性状单株狭义遗传力为0.252 7~0.415 1,家系平均遗传力为0.648 3~0.751 2。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之间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3~0.983, P<0.001),三者与木材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但标准误较大;上述性状与松脂质量的遗传相关均不显著。结论 在广东选择脂、材性状优良的个体,应采用家系选择与家系内单株选择的合并选择方法;在广东现有的湿地松遗传材料中,对生长量、木材密度和松脂质量做同步改良是可行的。

    • 大蒜有机硫化物对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及机理

      2020, 41(4):95-10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10018

      摘要 (1006) HTML (559) PDF 1.21 M (1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明确大蒜有机硫化物(GOS)对豆制品优势腐败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抑菌圈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GOS对菌株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分析其对细菌生长曲线及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分析GOS处理后解淀粉芽孢杆菌代谢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及胞外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变化,探讨GOS对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结果 3 g/mL 的GOS对解淀粉芽孢杆菌DY1a和DY1b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1.7和25.7 mm,MIC均为30 mg/mL,MBC分别为240和480 mg/mL。30 mg/mL GOS对菌株DY1a和DY1b胞外蛋白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47.3%和15.6%,使细菌细胞代谢活性(D490 nm)分别下降了2.771和4.091,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029和0.036 U/mL,胞外β-半乳糖苷酶活性(D420 nm)分别提高了0.047与0.016,胞外溶液电导率分别提高了0.060和0.031 mS/cm。扫描电镜结果显示,GOS处理后的菌株细胞表面出现皱缩、孔洞式塌陷和破裂。结论 大蒜有机硫化物对解淀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明显,其抑菌机理与影响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的通透性和完整性,干扰细菌生理代谢活动有关。

    • 氨水低温冻融联合预处理对高粱秸秆酶解产糖的影响

      2020, 41(4):104-11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09023

      摘要 (1107) HTML (524) PDF 902.02 K (1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降低预处理成本、提高秸秆预处理后的酶解效果,模拟自然界低温环境并结合氨水对高粱秸秆进行预处理。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探究氨水低温冻融预处理中浸泡液的液固质量比、冷冻温度、冷冻时长、氨水质量分数对高粱秸秆酶解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对预处理前后高粱秸秆的成分采用范式法测定,物理化学结构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单因素试验中,浸泡液的液固质量比、冷冻温度、冷冻时长和氨水质量分数在不同水平下均显著提高了高粱秸秆酶解还原糖的产量(P<0.05)。正交试验最优预处理条件为浸泡液的液固质量比12,冷冻时长12 h,冷冻温度-10 ℃,氨水质量分数8%。相较于未进行预处理的秸秆,氨水低温冻融处理的秸秆半纤维素含量下降42.42%;木质素含量下降50.76%;秸秆的还原糖产量为302.87 mg·g-1,较未预处理组提高了80.34%;纤维素结晶度提高 了57.02%。结论 氨水低温冻融预处理能有效破坏高粱秸秆木质纤维素间原有的连接结构,溶解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单体和聚合结构被破坏,提高了高粱秸秆的酶解还原糖得率以及纤维素结晶度。

    •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柑橘黄龙病症状识别

      2020, 41(4):111-11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09031

      摘要 (1286) HTML (667) PDF 757.82 K (1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深度学习在柑橘 Citrus spp.黄龙病症状识别上的可行性,并评估识别器的识别准确率。方法 以黄龙病/非黄龙病引起的发病叶片图像及健康叶片图像为训练素材,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及迁移学习技术构建二类识别器(I-2-C和M-2-C)和八类识别器(I-8-C和M-8-C)。结果 M-8-C模型的整体识别表现最优,对所有图像的识别准确率为93.7%,表明构建的神经网络识别器能有效辨别柑橘黄龙病症状;I-8-C和M-8-C对所有类型图像的平均F1分值分别为77.9%和88.4%,高于I-2-C(56.3%)和M-2-C(52.5%),表明症状细分有利于提高模型的识别能力。同时M-8-C比I-8-C略高的平均F1分值表明基于MobileNetV1结构的八类识别器识别表现略优于基于InceptionV3的八类识别器。基于M-8-C改进的识别器M-8f-C能够转移到智能手机上,在田间测试中取得较好的识别表现。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和迁移学习开发的识别器对黄龙病单叶症状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 基于知识的变速箱齿轮虚拟设计研究

      2020, 41(4):120-12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12024

      摘要 (1036) HTML (604) PDF 1.08 M (1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解决农机变速箱虚拟设计与仿真过程中,齿轮零件复杂多变、知识重用率低的问题。方法 在对变速箱齿轮知识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本体对齿轮设计知识进行描述,融合知识工程与参数化设计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齿轮虚拟设计方法。以拖拉机变速箱复杂花键齿轮设计为例对系统进行验证。结果 以三维建模软件NX为平台开发了变速箱齿轮虚拟设计系统,通过人机系统界面获取齿轮设计需求,在齿轮设计知识库和模型库的支持下,利用知识重用推理出齿轮结构,在几何参数的驱动下,快速构建出符合设计需求的齿轮模型,实现了复杂结构齿轮的快速智能设计。验证结果表明,在人机界面进行设计需求录入,系统在数秒内自动输出花键齿轮详细结构模型。结论 该系统可以较好地支持变速箱的虚拟设计与仿真,缩短了农机的开发周期,也可为其他机械产品的虚拟设计提供技术借鉴。

    • 基于记忆模拟退火和A*算法的农业机器人遍历路径规划

      2020, 41(4):127-13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911022

      摘要 (1238) HTML (855) PDF 862.84 K (1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解决农业机器人大田作业时遍历路径规划的问题。方法 提出一种记忆模拟退火与A*算法相结合的遍历算法。首先通过记忆模拟退火算法搜索出任务最优目标点行走顺序,然后使用A*算法进行跨区域衔接路径规划。结果 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规划的遍历路径曼哈顿距离比传统模拟退火算法减少了9.4%,遍历路径覆盖率能达到100%,重复率控制为4.2%。结论 记忆模拟退火通过为传统模拟退火算法增加记忆器,增强了跳出局部最优陷阱的能力,提高了算法所得解的质量。该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机器人遍历路径规划提供理论基础。